×

Loading...

部分中方战俘经历了两次screening processes. 第二次有中立国的监督,当场表态,愿回者立即被中方接收,无法胁迫。 中方代表后来回忆:“解释在一个200平方米的帐篷里,中间有中立国代表,一侧是中方代表。战俘集中在东场里交接区几十个这样的帐篷里。战俘从一侧门进来,

在中立国的监督下,听取中方代表的解释后当场表态。愿意回国的从另一侧门出去,由我方接待和医务人员接收,不愿回国的从原门折回。”

下面7次解释,有中立国遣返委员会报告,以及中方代表记录。

1983名志愿军战俘听取了解释,只有90人要求遣返,不到5%。

10月15日,对491名志愿军战俘进行解释,10人要求遣返。
10月17日,对430名志愿军战俘进行了解释,10人要求遣返。
11月4日,对D28营场205名志愿军战俘进行了解释,余万明和周景山2人要求遣返。
11月5日,对C22营场124名志愿军战俘进行了解释,李天才、王文喜2人要求遣返。
12月21日,3号营场249名志愿军战俘听取解释,32人要求遣返。
12月22日,3号营场约250名志愿军战俘听取解释,23人要求遣返。
12月23日,4号营场约234名志愿军战俘听取解释,11人要求遣返。

  1. 贺明. 《见证:朝鲜战争战俘遣返解释代表的日记》.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1. ISBN 7-5034-1176-7.
  2. 中立国遣返委员会. 《中立国遣返委员会临时报告》(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通过). 《人民日报》. 1954-01-08: 第2版.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