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简单地说,共同点是“选择”。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台湾的空海法师说过这个问题。他说这类问题没有意义,因为首先这件事不会发生,或者概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其次如果真发生了,会有很多当时的具体情况帮助人们做选择,比如老婆离你近,离岸近,你顺手就可以把她送到岸上。而现在想这个问题,很大程度是空想,没有意义,是“妄想”。

而真正应该想的,是该不该“想”和为什么会“想”这种现在没有意义的问题。比如救老婆还是老妈,一般是老婆提出的,目的是要考验男人。男人回答这个问题,向来很为难,因为很难不伤任何人的感情。老婆为什么要考验男人,男人为什么要让所有人都满意?仔细想想,对于这类问题,你既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也不能让一个人永远都满意。

去哪个星球,也是一样。如果你不满意地球上的生活,那就可能想去K-PAX星,但估计会碰到“围城”的困境。在k-PAX星上没有家庭,所有人都要努力工作。

只有当选择真实地摆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才是我们应该想的时候。根据当时掌握的尽可能多的信息,做出当下最好的选择。过后即使发现选择错误,比如因为信息了解得不够,但也不必后悔,吸取教训就是。如果出于不可抗力,也更不用后悔了。

但是我们为什么还是会控制不住地去幻想?这是另一个更深的话题。

佛祖说,“过去不可得”,就是不要后悔或怀念过去。“将来不可得”,就是不要陷入空想。要立足当下,活在当下。当然佛祖也说了“现在不可得”,这是对“现在”进行了更细的三段细化。当我们的心很细之后,努力去想“现在”,也许会发现每一个“现在”的瞬间,在我们的念头去看它的时候已经成为了“过去”,也不可得了。这时,我们可能会意识到问题不出在到底哪个是可得的,而是我们要“得”的这个念头本身。这个“得”就是执著心。“执著心”带来“得不到的苦”。放掉“得”的念头,让自己放松地漂浮在时间的水流中,看云,看山,看水,看自己的起伏。

回过头来再看这个要“得”的“想”,可能会发现只是自己情绪的“想”,追求的是虚幻的满足感,所以注定是不切实际的。我们普通人都是“有情众生”,我们的大多数念头都是情绪驱动的,为了防止“妄想”,可以尝试西方“客观思维”的方式。

在公司里和老外开会的时候经常会碰到“subjective"和"objective"的话题。老外一旦指出一个statement是subjective的,这个statement马上不会有人再提起了。我们中国人经常抱怨在老外公司里有“玻璃天花板”,这个抱怨就是subjective的。当你的大部分言行都是objective的时候,总是就事论事,老外很愿意promote you into management.

Subjective(主观)和Objective(客观)的区别在于有没有这个“我”这个“主体”。佛家说要“无我”,“无我”了,就客观了,做事做人也更成功了。《道德经》说“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不是说圣人残忍,而是圣人不仅没有自己的“小我”,也不会顾及百姓眼前利益的“中我”,而是把眼光放远,顺应大道的“大我”。

说到最后,楼主提出这个问题,大概也是希望通过提问,让大家能打开思想,不仅想电影中的内容,也想想自己,想想自己为什么会想,从而达到佛家“内观”的效果。所以说一切又都没错,都有意义,一切都是当下的选择。你选择一笑而过,而是开始深深的思考?而现在这个选择,不是“妄想”,是当下真正的现实,It makes difference。

不免挂一漏万,管中窥豹。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