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鹦鹉】是一个爱伦坡式的故事,但是一个肤浅的模仿。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跟你一样,爱伦坡的作品,我读的都是原文。跟别的英国小说不同,坡的文章看上去篇幅短小,但读起来却累得够呛。这里不但有语言的因素,而且有对其含义的理解。

爱伦坡不止一次在地窖里把人封埋在水泥砌起的墙内。最典型的是《The Cask of Amontillado》,被害者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一块块水泥砌起的砖围住。这篇讲的是对仇人的报复,至于什么仇,小说没有提,让大家自己去想。还有一部,即【鹦鹉】模仿得最接近的,是《Black Cat》。【鹦鹉】几乎借用了相似的结局,从“形”上做了模仿,但在“神”上却无论如何达不到坡的高度。《Black Cat》讲述的是主人虐猫的故事,前后共提及了两只猫。第一只猫被主人树上吊死,但神奇的事情发生,主人家连夜遭受火灾;主人后来又有了第二只猫,形象跟第一只很像,只是体积更大。但第二只猫是主人的祸根,为此主人失手杀妻,又把尸体封埋在地窖墙内,结果不小心把猫也埋了进去。故事结尾之处,警察搜寻地窖,听到了猫叫,找到了尸体。读了一些评论后,我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Black Cat》其实是一部鬼故事,而第二只猫就是第一只死猫的阴魂再现,最终是因果报应,把主人送上绞架。读完这个故事,不仅令人浑身毛骨悚然,而且心里一直被这种恐怖的气氛所萦绕,久久不能散去。这是坡的高明之处,后人所有的翻版故事,都只能是形似而不神似。

借先人爱伦坡的光,【鹦鹉】也试图营造这样一个惊悚的氛围,但在题材上却是完全不同。我的意图是,用现实的题材来塑造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物。当从别人口中听说到实实在在的“包养”之事后,本人确实有点小小的震惊。这里有成千上万的小留女生,青春妙龄,如花似玉,又有成百上千的中年大叔,经济富裕,精神孤独。这类故事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的,也就是我写【鹦鹉】时想选用的原料。当然,这个题材会冒犯不少人,当时自己没有想太多。

【鹦鹉】并没有刻意追求悬念。故事的开端,“石墙上的小窗”,风景如画的小镇,还有象征着自由的小鸟,无不暗示着主人公正深陷囹圄。其实,结局已经可以猜测了。“小鸟在树枝上无忧无虑地引吭高歌”,这句话还给读者另一个提示,即故事的一个主要因素,鹦鹉。

故事中的“我”是一个经受长期孤独生活,有着酗酒习惯和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第一次暴力预示了以后悲剧的发生,也预示了鹦鹉与女孩不可分离的关系(“从此之后,它见我非常害怕,总是躲得远远的,而跟女孩却是形影不离。”)。从表面来看,主人公有着正常的行为和道德规范,对女孩保持着一定的行为准则,在提供“最慷概、最诚挚的相助”后,他“非常谨慎地保持着男女间的正常距离,以礼相待,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些引起了女孩对这位中年大叔的好感,而导致了两人的爱恋之情。

故事中的“女孩”,因生活拮据而去酒吧这样的场所打工,又轻而易举被中年大叔“包养”,给人的印象,并不是一个行为完全检点而严谨的女子。在故事中,我特意没给女孩取名,因为,没有必要,而且主人公并不care,他渴望的是,年轻时代失去的恋爱,而在女孩身上,他又能重新找寻。故事用了很多心理描写,来表明主人公“有一颗无私而大度的心,她是自由的,尽管可以离我而去,去追求在这个屋子里得不到的快乐”,这些都与后来凶案的发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意在用这些反差来达到震撼的效果。当主人公发现将要失去女孩的时候,却“不甘示弱,爬起再战。。。”, “拼命伸出双手,紧紧地攥住她”,到此为止,悲剧的发生几乎已被阐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己确实着重在写“情”,但写出的是一种变态的“情”。能不能得到共鸣,我不知道。

故事中的“鹦鹉”,文中早已点明,“平时即使门户大开,Carol也绝不会飞离宅子半步,因为它知道,这里是家”,所以,鹦鹉一定在屋子里,不会有任何悬念,因而,故事结尾时鹦鹉的再现,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当然,这里有“超自然”的因素,鹦鹉几个月不吃不喝,一直呆在烟囱管道内,活下来是个奇迹。

遗憾的是,本人在写作上还是很不成熟,能力也很有限。写完后,居然还要迫不及待地自己亲自写评论来向读者解释,已经证明了失败。在此感谢安老师救场!

等你的大作出来,呵呵。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