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20世纪20年代以来,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苏联以高加索地区、萨哈林为基地,从东、西两个方向展开石油外交。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巴库一直是苏联的第一大产油区。巴库油田的现代化改造对苏联顺利开展石油外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拉帕洛条约签定后苏联打破资本主义封杀,从德国进口大量的机械和设备、钢铁和技术,用于改造和扩建巴库油田。强劲的石油出口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1926—1935年,苏联石油出口占到西欧国家石油进口的1/7。
  萨哈林石油产量远不及巴库,但在苏俄早期石油外交史中的地位引人注目。20世纪20年代,美国和日本石油企业开始角逐萨哈林石油的租让权。
当然,美国石油公司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在西方石油公司中占主导地位。但是,20世纪20年代苏美经济关系的发展受到两国尚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影响,很多合同都无法顺利实现。
如:1920年开始的苏俄与美国万德利普辛迪加关于租让堪察加石油、煤炭的谈判。由于没有得到美国政府和大企业集团的支持,万德利普辛迪加经营勘察加、东西伯利亚石油和煤炭的计划流产;另外,远东共和国与美国辛克莱公司签订的勘探北萨哈林石油的租让合同也未能实现。“辛克莱等人同意,在项目中的投资不少于11500万美元,并且同意为俄国政府申请更多的美国贷款。”
但辛克莱公司终未兑现其诺言,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拒绝该公司多次提出的为经营而照会日本政府的要求。1925年3月12日,国务卿在备忘录中提到,辛克莱等公司与俄国政府的联系是私人性质的。
苏美合同的无法实现为日本石油企业提供了契机,同时日本在北萨哈林援助军事力量为本国公司从事石油经营活动提供保护。1921年,日本出兵占领北萨哈林。当年,日本就开始在 卡坦格利、奥哈钻探油井。1923年开始从奥哈采油,在卡坦格利采油要到1932-1933年。日本企业亦将海外投资整合到其获得原油来源的目标当中。1920-1925年,日本每年从奥哈等地的采油企业得到近10万吨石油。
苏日关系的推进,有利于日本公司开展大规模的经营活动。1925年,苏联和日本签定《苏日基本条约》。条约中规定:“苏联政府特许日本人民、公司、团体在苏联领土内从事开矿、伐木及开发其他天然资源。另外,日本方面交还所占据的库页岛北部,苏联方面给予日本在库页岛北部所谓测量的油田的50%的租借权。”大体说来,到1927年,苏联租让企业已经开始减少。到1937年,苏联与承租者达成的协议已大多取消。而苏日北萨哈林油田租让协议的期限是45年。
 
 
苏联的“攻势”
  从一战即将结束到二战结束前,苏联的国际战略地位实现了守势到攻势的转变。
处于守势的苏俄暂时将无力经营的油田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待实力开始恢复后,苏联转而加强对石油资源的控制。如:1927年,苏联成立“萨哈林石油托拉斯”,到1928年10月5日时,该公司在萨哈林岛石油开采量达到每昼夜30吨。萨哈林石油托拉斯的投资占苏联石油总 投资的比重不断增加,从0·3% (1927-1928年)升至4·4% (1932年)。
苏、日在北萨哈林石油开采中的地位也在改变。1928年,日本开采石油106631吨,苏联296吨。到1932年,苏联产量为188 889吨,日本是185 435吨。
  争夺海外石油资源对于日本国家安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日本组建“北桦太石油株式会社”经营北萨哈林油田。但是,北桦太石油株式会社不是一般的石油公司,20世纪30年代,该公司与日本海军部关系密切,政治色彩浓厚,其首任领导人是日本海军代表,部分领导成员和干部也来自于海军。可以说,该公司在石油开采 问题上具有很强的掠夺性。租让期间,该公司从北萨哈林开采和运往日本的石油达200多万吨。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