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国内紧缩去杠杆政策不会长久,过一段时间还是会有很多机会。只是政府信用度太差,让做小私企的胆战心惊

https://mp.weixin.qq.com/s/IZ4uZgW5q1iF94pA8fInHg

[ 点上面 可收听 ]

更多内容 / 微信公众号:CQLJCJ

过度紧缩的去杠杆,从此得到正式纠偏。

2018年8月18日,银保监会官方网站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8〕76号)》(以下简称《通知》),对信贷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9条要求,涉及每一家银行、保险公司、企业和每一个金融消费者。

两江财认为,《通知》的第一段,传递出的信号非常重要。原文是这样表述的:“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同时,必须着力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这一段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一段很重要?在两江财经看来,一方面,这一段话表明了下一步货币信贷政策的走向,必须围绕“六个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进行信贷投放,一切与“六个稳”紧密相关的产业、企业、个人,合理的信贷需求应该都会得到支持。另一方面,《通知》要求“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同时,必须着力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不再片面地强调去杠杆,不再单纯地强调防风险,而是要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两条腿走路。也就是说,去杠杆、防风险,不能影响实体经济发展。

上述《通知》出台之前,市场上不断传出对过度紧缩的质疑。一些在国内颇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专业人士公开警告——“过度紧缩的去杠杆非常糟糕,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箫条”。

在市场对“过度紧缩的去杠杆”一片质疑声中,银保监会出台上述《通知》,可以说是相当及时,也非常必要,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给实体经济注入了一池活水。

接下来看一看银行、保险公司、企业及个人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1、中长期贷款比例要适当提高。根据企业生产、建设、销售的周期和行业特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还款方式,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合理确定考核指标,避免贷款在同一时间特别是月末、季末集中到期而引发企业资金紧张。

2、不能盲目断贷、抽贷。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

3、质押率、贷款利率可以倾斜。对成长型先进制造业企业,要丰富合格押品种类,创新担保和融资方式,合理确定抵质押率,在资金供给、贷款利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4、为民企等领域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利用当前市场流动性宽裕、银行业和保险业盈利稳定等有利条件,坚持“保本微利”原则,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扶贫和民营企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

5、为符合小贷的小微企业续贷。对于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要提前开展贷款调查与评审,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依照程序办理续贷,缩短资金接续间隔,降低贷款周转成本。

6、加大对龙头民企的融资支持。对于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负债率较低、风控能力较强的龙头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融资支持,充分发挥其行业带动作用,稳定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

7、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加大对资本金到位、运作规范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的信贷投放。

8、信贷要支持升级型消费。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满足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升级型消费的金融需求。

9、资金安排向重点优质进出口企业倾斜。联合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调查摸底出口导向型企业情况,对受国际市场冲击较大、遇到暂时困难但仍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优质企业,在资金安排上予以适当倾斜。

10、不合理贷款条件要被查。一律不得协商约定或强制设定条款进行贷款返存,一律不得在发放贷款时捆绑或搭售理财、基金、保险等其他金融产品。严禁将贷款发放和管理等核心职能外包,严禁银行员工内外勾结,违规通过中介发放贷款或参与过桥贷款。

11、银行、保险机构要建立容错机制。进一步完善内部激励约束,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尽职免责要求,激发员工做好金融服务特别是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动性。

两江财经认为,上述《通知》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都是一个重大利好。对企业而言,合理的融资需求将更大程度地得到支持,融资成本有望降低,不合理的融资条件有望得到解决。对个人而言,升级型消费贷款需求将更大程度地得到支持,比如,除了《通知》指出的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信贷需求,按照“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的说法,以个人房贷为主的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可能也会较前一段时间宽松。当然,《通知》的最终效果,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附:《通知》全文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

 银保监办发〔2018〕76号

各银监局,各保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同时,必须着力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根据企业生产、建设、销售的周期和行业特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还款方式,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合理确定考核指标,避免贷款在同一时间特别是月末、季末集中到期而引发企业资金紧张。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对成长型先进制造业企业,要丰富合格押品种类,创新担保和融资方式,合理确定抵质押率,在资金供给、贷款利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强化小微企业、“三农”、民营企业等领域金融服务。充分利用当前市场流动性宽裕、银行业和保险业盈利稳定等有利条件,坚持“保本微利”原则,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扶贫和民营企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对于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要提前开展贷款调查与评审,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依照程序办理续贷,缩短资金接续间隔,降低贷款周转成本。对于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负债率较低、风控能力较强的龙头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融资支持,充分发挥其行业带动作用,稳定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鼓励信托公司开展慈善信托业务,加大对扶贫、教育、留守儿童等领域的支持。

三、支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加大对资本金到位、运作规范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的信贷投放。保险资金要发挥长期投资优势,通过债权、股权、股债结合、基金等多种形式,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工程和重要项目。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对在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情况和融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四、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满足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升级型消费的金融需求。

五、做好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发挥金融在稳外贸中的积极作用。联合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调查摸底出口导向型企业情况,对受国际市场冲击较大、遇到暂时困难但仍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优质企业,在资金安排上予以适当倾斜。加强与外贸企业、信用保险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和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统筹境内外金融资源,发挥合力,满足进出口企业跨市场金融服务需求。

六、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出清,释放转移沉淀在限控领域和低效项目的存量资金,腾出信贷空间,投向支持类领域和项目。积极运用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充分利用拨备充足的有利条件,在严格资产分类基础上,综合运用核销、现金清收、批量转让等方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严禁隐匿隐瞒不良贷款,严查不良资产虚假出表、虚假转让等违规行为。鼓励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保险机构等积极参与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

七、有效运用保险资金,切实发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在投资范围、比例、偿付能力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缩短投资链条,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发挥保险业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不断丰富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产品和业务模式,改进保险服务,稳定企业和居民财务预期。

八、规范经营行为,严禁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规范贷款行为,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一律不得协商约定或强制设定条款进行贷款返存,一律不得在发放贷款时捆绑或搭售理财、基金、保险等其他金融产品。严禁将贷款发放和管理等核心职能外包,严禁银行员工内外勾结,违规通过中介发放贷款或参与过桥贷款。

九、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设。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坚持“知悉客户”原则,根据实体经济需要开发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实现金融资源精准投入。进一步完善内部激励约束,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尽职免责要求,激发员工做好金融服务特别是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动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渠道,提高信贷审批和金融效率。 

2018年8月17日   

(此件发至银监分局、保监分局和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请各保监局将此件发至辖内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两江财经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更多精选内容:

欢迎关注两江财经微信公众号(CQLJCJ)

责编:渝小江  / 图片:网络

-END-

重庆多家银行违法违规被查处!(附:名单)

迎龙崛起!重庆高标准建设迎龙商务区

重庆上市公司数量未来五年要翻倍!(划重点)

重庆这些开发商已被房管部门约谈或调查

 精选阅读                                                            

金科股份迈入“新时代”:新战略亮相!


重庆获得保险资金大力支持


重庆农商行A股IPO申请获受理(深度解读)


重庆的银行必须这样干,银监局长已发话!


重庆一家上市公司的“独角兽”计划


中国人寿在重庆宣布了一件大事


重庆每个车主身后都有一个“战狼”


快看!“重庆版”银行员工“负面清单”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