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从12到18岁,我家老大断断续续经历过一段抑郁期。

现在回首,那段时间父母孩子都非常不易。 

青春期抑郁,自残,睡眠紊乱,暴食+催吐。 

社工来家里调查过,没有家庭环境造成的诱发原因。 心理医生每周见,如果没有公司保险,真负担不起。 

老大是个要强,又内心脆弱的孩子。父母也是标准的国移性格,内向少言不善交流。虽然不太管学习,孩子对自己要求高,一考试就紧张;又不想成为这边孩子眼中的”nerd”,觉得专业工作无聊,对未来迷茫。 

我们那些年处处小心翼翼,怕语气用词不当刺激到孩子。因为孩子和别人都友善,只有在家和父母可以不顾及,给我们冷脸看,只有默念:亲生的,亲生的… :-) 孩子提出要转学,后来提出要休学一年,我们经考虑都允许了。作为父母,肯定心里特别难受,不知哪天才能熬出来。🥚是从孩子角度也不愿意这样。如果孩子愿意,找心理医生谈很有用。

和父母说,孩子不容易放松,还会有被judge的感觉。可以多找机会开车时和孩子聊天,能深入下去,也许是不用面对面的原因。 休学一年主要是打工,旅游,做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事,我们就给经济支持和鼓励,只给正面反馈,看不惯的咬 掉 舌 头也 要 咽 下 去。 孩子有些不错的朋友,起了重要作用,能在低落的时候拉一把。 现在孩子在学不错的专业,交了不少新朋友,很愿意和我们分享。

抑郁症很容易反复,我们也会时时警惕。 作为家长,肯定会反省,哪里自己做错了?我不敢确认,肯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而不自知。如果有一次修正的机会,我会坚持让孩子参加足球篮球这样的集体项目,从内分泌到内心、体质都更健康强大起来。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家老二就是完全不在意外界压力、评价,挺皮实,打不死的小强。 这时候对孩子责备,对未来焦虑是最适得其反的,大忌。

硬着头皮也要白毛随便浮绿水:和孩子出去吃吃饭,旅旅游;下面红掌玩命拨清波:学习抑郁症的治疗,帮孩子找心理医生,减低期望值。 

祝福你。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