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貌似好久没有这种强帖出现了,楼主哲思奔涌、金句迭出啊,不知是一口气写出来的还是陆续攒的,但估计也是个爱读杂书的主...一帖读下来感觉信息量不少,写这样的随感若没有一点思想干货还真不是随便能写的...忍不住也来码几句读后感.....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1. 图片里貌似一个古琴教学堂?读完文字内容突然让人就将几个人物联想起来:黄巢、嵇康、鲁迅.....一个混世枭雄的”七杀”,很自然地联想到同类的黄巢,比之张献忠毫无遮拦直通通的血腥之杀,其《咏菊》之杀则是将血腥掩于花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古琴曲里杀气最重的据俺所知估计非嵇康的“广陵散”莫属了,其临刑时那种“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超然旷达实在让后人很难超越。鲁迅恰恰是嵇康的铁杆粉丝和诗文的整理出版者.....

2. 植物也是生命的一种形态,对树的另类情感俺也有类似体验,比如喜欢看着蔚蓝天色背景里的树,像欣赏一个美人似的,还有俺在某个旧帖里曾提过的:思考问题时把树当作对话对象来绕树转圈的犯傻行为......

3. 在南方出生长大的,芭蕉见得太多了,家里的厨房后面就曾经种过一两棵呢,真没有“像衣衫褴褛、身材臃肿的邋遢妇人”这种观感和联想,因为芭蕉叶砍下来热天可以当席子铺在地上,坐或睡上去甭提有多凉爽了,还可以用来垫或包食物,甚至用在蒸锅里蒸馍馍用,小孩子还会拿芭蕉树当沙袋练拳脚,不容易受伤且手感比沙袋更接近人体......

4. 这里又提到鲁迅,估计他的书对楼主的影响一定不小.....记得大学图书馆处理旧书时,文革期间鲁迅的各种杂文单行本(封面底色全是白色的)才几分钱一本,于是全收罗了,真是捡到了大便宜......从鲁迅的书中确实能感受或学到那种愤世嫉俗的幽默与逻辑的文字力量、觉醒的悲怆与孤独感......顶这句话,太值得共勉了: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5. “到底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还是工于算计的小人?” 如果按照成王败寇的官方历史逻辑,无论其原本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最终成功了那就被尊为大丈夫,失败了就难免被沦为小人......另外,历史充满了罗生门,太多的真相如同鬼魂般游荡于世间,盖棺却未能论定的事多了去了.....

6. 看到这条,才知道楼主原来是心思细密的才女,但文字风格却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才子嘛......

7. 将前面的这段话应用于观察西方的选战文化非常应景:“想要团结最大多数的人,你就要放低你的标准,因为越是接受过教育和有思想的人,他们的分歧就越大,而越是低级的人,他们的诉求就越统一,因此他们也是最好愚弄的群体.......”至于哈耶克,呵呵,这年头,随着境遇的变化,理想的蜕变已经很普遍了,所以纳兰之“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慨恐怕只会越来越多......

8. 身处酒池肉林,心却在云上的陶渊明心态很难得,或许就像其《饮酒》中所说的“心远地自偏”吧.....至于众多的西藏游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时髦的打卡而未必是因为迷信,国人自古从众趋势者多,所谓烧香拜佛,其实多数只是一种世俗的功利心态所驱使而非真正的信仰,有纯真信仰的只是少数.....

9. 很多时候,音乐不仅仅是旋律也是一种时光的记忆,重温某乐曲往往让人神回当年尤其是首次听闻时的那段日子,所以喜欢音乐的人有福了:记忆长河中的往事背景总流淌着当年的音乐......

10. 这是个万古纠结,全因为俩字:人性。人虽自诩万物之灵,各种探索发明创造推着文明之轮轰隆隆驶过了多少个世纪,物质世界早已日新月异,可人性依然莫测如初,人探索自身的人性,是否也会遭遇类似物理世界之“测不准原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