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闲侃中西月乐

在音乐世界里,无论乐曲还是歌曲,古今中外咏月涉月之作非常多,曲风意境各不同。因每个人的涉猎不一,各有所好,为便于讨论和讨共鸣,拈出几首估计多数人比较熟悉的名曲来胡扯一把,聊点个人感受,曲子均已上传附于文后,点击即听,多数是钢琴曲,其它版本见所附链接。

1.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此曲原是第14钢琴奏鸣曲(共有3个乐章),据说《月光》并非老贝起的标题,那是后人根据其意境给冠的名,而真正体现这种意境实际上只有第1乐章约6分钟时长的柔板,因只聊月乐,故后面的二、三乐章就略去不扯了。

此曲给人的总体感受是朦胧月光下的孤独、沉思,似有思念的忧伤和热切而压抑中的期盼,多数人在心境愉快时一般不大会去听。曲中有一大段貌似重复的旋律若徘徊中迟疑的脚步声,又如在心底幽幽地敲击的孤寂钟声,仿佛听见老贝在月光下的低语倾诉。貌似琴声着重表现的是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而非景色,在如水的月光之下柔情的冥想、凝重的深思...

曲子意境让人联想起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虽说隐居于山水林间的老王弹的是七弦古琴,与城里的老贝所弹的钢琴不是一回事,但所描绘的景色似有相近之处,只是心境可能不同吧,俺瞎猜的,呵呵.....

《月光奏鸣曲》钢琴版:

Download this audio file

 

2.德彪西的钢琴曲《月光》

此曲起意源自法国诗人吉罗的神话叙事诗《月下的皮耶罗》、魏尔伦的诗歌《月光曲》,德彪西受诗意启发创作了4首《贝加摩组曲》,《月光》是其中的第3首,因实在太出彩太流行,以致组曲中的其它曲子与由来已几乎不为大众所知,或忽略或遗忘了。这种情况很多,比如马思聪名作《思乡曲》出自《绥远组曲》中的第2首慢板。《月光》流行的版本除钢琴之外还有如提琴、竖琴、铜管等其它器乐独奏版本,大小乐队的合奏版也有不少,乐团合奏中的弦乐音色将原曲中那种朦胧、迷离的色调更突出地表现出来。

曲子一开始很快就将人引入一个神话般的梦幻世界,随着旋律的展开,那种神秘的宁静、如水似雾且透出奇异幽香的飘逸画面,一幅幅地缓缓流淌而来。乐曲中的月光似乎因飘忽的浮云而闪烁不定,或因树影婆娑而影影绰绰地洒落林间、水上、地面,仿佛有神灵将人的身心融入轻柔之风,在月夜里幽然飘荡......

此曲是描绘月光下迷离之境的神来之作,用音符演绎魔幻般的自然景色以及人的微妙心理状态,几近登峰造极而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德彪西不亏是印象派的音绘大师,这种细腻的音符写实水平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些极富色彩的和弦变化、琶音织体所营造出来的音画合一而意念幽深的氛围、绵绵不绝的效果,像雾里看花又似隔纱观美,很容易让人迷恋而沉醉其中,俺都怀疑会不会与海洛因之类的毒品有异曲同工之效,呵呵......

上述两首《月光》的创作时间相隔近百年,不但曲式/风格不一样,还似乎体现了不同国度的个性。贝多芬出自以思维严谨、深刻严肃著称的德意志,是盛产讲究严密逻辑和庞大体系的哲学家国度,其《月光奏鸣曲》就如同一个陷入思辨的哲学家在求索中的喃喃自语,情感表达更趋于内敛、深沉。而德彪西来自法兰西,是以自由、浪漫著称的国度,人们的情感表达也较为外向些。作为印象派音乐的开山鼻祖,他受过不少绘画、文学/诗歌等其它形式艺术作品的影响,比如魏尔伦的《月光曲》一诗中写道:
  你的灵魂是绝妙的风景
  假面斑衣的舞者在那里舞蹈
  他们浅浅地微笑
  他们曼妙低吟
  歌声散入月光
  散入微茫、凄美的月光里
  去萦绕树上小鸟的梦境
  又使喷泉在白石丛深处
  喷出丝丝欢乐的呜咽......
显然,诗歌意境对德彪西在乐曲创作及演奏技法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那时的德彪西才28岁,年轻而才华横溢,他曾说:“文字无能为力之地,乃音乐发挥作用之时,音乐是为无法表现的东西而设的。我希望它仿佛从朦胧中来,又回到朦胧中去”,迷人的《月光》正是体现了他的这种理念。

《月光》钢琴版:

Download this audio file

《月光》合奏版:(德国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
https://youtu.be/BubaEmJg4so

(未完待续)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