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不相应行之我见——和redman先生的帖子

redman先生的文章中,写了色法、心法、不相应行法。个人猜测是出自于《百法明门论》对有为法的四大分类: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和心不相应行法。只是将心所法并到心法里去。心法色法比较容易理解。我谈谈对心不相应行法的认识。

心不相应行,我也认为它是介于色法与心法之间的东西。具体指什么?我认为它指的是概念,也就是西方哲学中柏拉图所说的理念。

《百法明门》里列举了24种不相应行,其中包括了名、句、文。名是概念,句是由概念表达出来的判断,文是由判断表达出来的推理。我认为,心不相应行,指的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搭造起来的理性的世界。这个理性的世界,是介于主客观之间的。

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说花朵:

  • 一朵具体的花,是色法。
  • 我们看到这朵具体的花,这个看的主体是心法。
  • 看到花,产生的种种感受,比如愉快等等,这是心所有法。
  • 从具体一朵朵花,所总结出来抽象的“花”的概念,这个就是心不相应行法。

西方哲学,把这个“心不相应行法”捧为真理。形而上学,所说的形而上,指的就是这个心不相应行。但其实佛法对这个东西说的很透。佛经在几千年前用两个字概括——尘影,尘就是存在,影就是本质。尘影的意思,就类似西方哲学家萨特说的:存在先于本质。如果没有具体一朵朵花的存在,哪有抽象的花朵的概念(本质)?

具体的现象是尘,抽象的概念就是影。影依尘而存在,就是萨特所说的“存在先于本质”。

​​​​​​​一点拙见,供参考。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