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今天去把十年中国签证办下来了。

由于以前的十年中国签证去年四月份就过期了, 而今年1月份更新了加拿大护照, 我只能办理新的十年中国签证。
按照官网的介绍和前人的介绍, 准备了这些资料:

预约单
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 自申请之日起有效期6个月以上、有至少两页空白签证页的护照原件及护照照片资料页复印件1份。
签证申请表及照片(尽管没有要我的纸质照片)
旧护照照片资料页及曾获得的中国签证复印件
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中国公民出具的邀请函件
邀请人的中国身份证复印件或外国人护照及中国居留证复印件。

签证中心官网:https://www.visaforchina.cn/YTO2_ZH/
办公地点:Suite 1501, 393 University Avenue, Toronto, CANADA M5G 1E6
周一至周五对外营业(遇节假日时会有调整): 9:00-12:00
咨询邮箱:torontocenter@visaforchina.org
电话:416-345-8472

3月29日
早上七点钟坐地铁去市中心,8:10到达签证中心所在的大楼,坐电梯上15楼。在我前面已经排了四个人,我是第五个,然后陆陆续续来了一些人,快到九点钟的时候往后面看了一下,有30多人。签证中心所在楼层有洗手间的。
九点钟签证中心开门,看前人的介绍是一到五申请柜台都可以受理,但今天只开了两个柜台,一和五。

排到我的时候,我把资料递交过去,对方很仔细的核对我护照上的信息,所以护照第一页上的信息和你申请表上的信息一定要准确无误,不能有任何错误的,否则就要打回去修改, 重新打印出来再跑一趟的。
对方审核完毕以后,发给我了一张小票,让我去大厅中央的座椅等候。我正要走,对方突然很诡秘的笑一下问我,你是不是多伦多Hiking群的Andrew?我愣了一下,说是啊。她赶快对一号柜台的人喊, 还真没想到能见到大名鼎鼎的群主,快来看看,这就是群主啊!
我就笑嘻嘻对她讲呢,那大家都是熟人啦,我这申请没问题吧?她哈哈大笑, 肯定不会有问题了,你赶紧过去吧。

我去的十号台,是一位男士在审理我的证件。他拿了一个铅笔,把那个申请表格上的每一个栏目都仔细看过去,不断的打着对勾。我看他已经快看完了,突然他像想起什么似的又翻了回来,翻到我工作经历那页说,你是政府官员啊?我说是。他怀疑的看着我,你可不要冒充啊,这冒充属于欺诈,这后果很严重的, 会被领事馆拒签的!我告诉他,我没有冒充,我在多伦多市政府的IT部门工作,公务员,按照职业分类,我只能选政府官员这一栏啊。他耸耸肩,好好好, 政府官员,那就按照这个职业申请了。
然后让我打指纹,指纹打好以后,他告诉我,给你九年的。我愣了一下, 对方解释说,即便你是昨天拿到的新护照,也只能给你九年,因为这是大使馆的规定,必须要扣除一年,九年签证已经是最多的。

他让我去17号窗口交费,交费的地方只能用现金或者银行卡,注意不接受信用卡的。我就把现金给了对方,小姑娘说有没有数额准确的零钱,我说没零钱呢,但我也准备了比较小面额的钞票的。
她说那就好,你要拿200块钱给我,找起来就比较麻烦了。最后给我付款凭证。还有取件单,四天后过来取件,这两个单子都要带上,也可以请其他人代领, 只要拿单子就可以了。

本来我是准备了一个贴好邮票的快递信封,在邮局买的,大概16块钱左右,因为我不想为了取件,再请一天的假。但选择邮寄的话, 要多交30块钱的。
普通 Regular $162.15
回邮Return Postal $193.79

走出签证中心大门, 看看手机, 9:15。

离这个地方走路五分钟有我们Hiking群的一个群友, 说她可以利用工作时间来帮我取护照。我就直接走到她楼下,打电话,她把我的取件单拿走。下周一下午一到三点,她会抽空把这个护照取回来,然后利用在周末Hiking的时候把护照给我,有个群就是好啊。

Tips:
如果拿到预约单后, 发现申请表有错误, 修改后打印出来。不用重新预约, 就拿新申请表和原先的预约单递进窗口, 说明申请表你已经修改过了。

教育经历,我是从高中开始填写。
工作经历,我只填了我最后一个工作,因为来加拿大做过多份工作,有的工作很短,就一个月,估计那个公司现在都不存在了,填在上面也没意义,所以我只留了最后一个工作的地址和上司的电话。

如果表填错了、也不用重新填,再回来排队,交20块钱、里面当场可以帮你改。这是他们的一项服务、你不问工作人员也不会跟你说。

总结下来就是排队50分钟,办理时间只有15分钟,所以还是那句话,要想办的快还是早去吧,因为他不是按照你申请单上写的那个时间是受理。尽管我的申请单写的是九点到九点半,但是如你约的是11点钟,你也可以早去排队。

离回家的路又近了一步, 就剩机票了。

: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