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袁、单、田三人评书比较[包子原创]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本人自小就听评书,至今不缀。
对于当今评书大家的书听得都不少,也都觉得喜爱。心里总会给他们分个高下,在此不妨写一下,看看跟大伙心中印象是否相左。

袁老是我听评书的启蒙,最早听得是三国和水泊梁山,感觉情节描写细致、人物刻画鲜明,说书时思路清晰、口误比较少。其人创作能力很强,在评书中对原著加入很多自己的丰满完善,着重场面、景色、心理刻画,从文学角度上说改编的确实难能可贵。但有时候感觉剧情拖沓反复,不过这是近年来的感觉。评书中有一些夸张恰到好处,作为逗笑的包袱令人难忘,但有些似乎故意卖弄,感觉过分突兀,逗笑效果就不好了。从表演上分析,好像不够投入,只从侧面诉说人物哭笑怒骂,没有将本人带入角色,一般也没有夸张的拟声,所以气氛烘托不够。我们记得学过一篇古文《口技》,知道其中单靠拟声也可以作为表演吸引听众的。其实其人从革命小说起家,所以评书中往往加入不少政治性评论。一般都符合当时主流社会评论,但过后一听,却觉得时代性太强,这种东西有点不容易产生长久共鸣。

比如说水泊梁山,把社会说的民不聊生卖儿卖女,梁山好汉都是革命英雄等等。其实脱离政治观点看水浒,就知道北宋末年社会金国入侵之前并没有这么动荡,宋江等人也并非农民革命的代表。当时听得很对,现在仔细看来就有点不那么感冒了。再说最近说的封神,感觉袁老的表演能力下降,可能跟身体状况有关,说话比以前有气无力,类似讲故事。一些改编很得体,申公豹成为贯穿全书的人物,也改掉了书中他是姜子牙师弟的bug(姜子牙师关门弟子上山才40年,申公豹几千年大道,不知怎么算成的师弟?),情节改动的更加合理,一些原书中反复无聊的情节删除的很好。但是正面人物更加高大全,连很多封了神的都没死。通天教主出场本来是一大高潮,虽然原书写的不好,但是如果能改改,可以作为本书的一个亮点,可惜为了保持最高层的正确性、完美性,通天教主不但没出场,对自己的徒弟一点感情都不讲。本来是神化小说,评论中非要一再强调什么算卦是骗人的,其实是科幻小说,里面的神仙、道法不过是人们想象等等降低趣味性的东西,这样跟教科书倒是统一了,作为娱乐性就感觉很差。有些东西就像信仰自由,你不信也不必说别人是骗人。这里我只好说他政治性太强了,总有些正统的东西在头脑中。三国绝对是他的一个高峰,许多三国的经典场面就是他的刻画给我留下的印象。
单老跟袁老我是差不多同时开始听得,袁在说革命小说时,单还没出头。单老出生在曲艺世家,所以说起评书更加传统。原先其评书多源自传统,但早年就说过百年风云这样的近代评书,其后对此也有不少发展。传统评书往往情节单调,题材贫乏,人物刻画不鲜明,所以其评书往往也难脱此窠臼。其传统评书内容往往很多类似情节,不同的书中往往那个可以找到个性相同的人物。近期由于出版的评书过多,难免过滥,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情况在所难免。但单的近现代评书多出自己手,倒是很多新意,由于题材改变,内容和情节就比较广泛而容易出新。单老在书中的评论多出自中国传统观念,虽然较政治观念为旧,但中国传统数千年岁月,可谓久经考验,人文事理,比之政治观点总是稳定的多,受时间社会变迁的影响少,很久以后再听,依然觉得在理,可以教化众人。虽然其对传统评书改写较少,在文学上比较乏善可陈,但是评书是表演艺术,考量的不仅是文学价值。我们知道传统戏曲、相声,往往情节、包袱也都是源自传统文学。当观赏时,情节、包袱往往是我们熟知的,我们看得不是剧情、包袱,而是看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中的发挥、表现。单的评书就在表演上最有功夫。其口齿清晰、脆生、表演火爆是众所周知的,语音高低错落,又不是一惊一乍的这么玄乎,听起来很有趣味。表演的时候非常投入,往往笑是真笑,哭是真哭,生动幽默,亦庄亦谐,尤其是招牌的拟声表演,确实其他演员所少见。不同人物的不同口音、声调、嗓子带入,把性格表现得清清楚楚。嗓音沙哑但有个性,很具有表现力;以其高龄,仍能把书说的中气十足、抑扬顿挫确实难能可贵,也是最具传统书场说书的特点的。情节把握不紧不慢,游刃有余。笑料出于自然,并没有突兀的感觉。这些特点是长期受广大听众欢迎主要原因。但是口误确实稍多。其代表作《隋唐》可以代表一大批马上阵战小说、《三峡五义》代表一大批公案侠义小说,听了这两个基本就可以不听一大批了。《百年风云》《乱世枭雄》等等根据史实改编,到可以了解教科书上没有的野史。对于古典名著,一般都说得中规中矩,改变不大。
田连元,听得比以上两位稍晚,看上去也不如两位饱经风霜,所以就不以老来称呼了。田可谓吸收众家之长为我所用的集大成者。其评书往往对原书进行适合自己的改变,使人物饱满,情节细致入微,场面描写人物心理刻画深入,让人一听就一目了然,栩栩如生,起来笑料不断。但是太多了就感觉情节拖沓,枝节过多,为了追求笑料,跑题太远。表演火爆,肢体语言很多,往往连说带比划,本人长得也比前面的两位精神,很适于书场现场或电视表演。表演中,往往将自己带入角色,充分表现嬉笑怒骂,不同人物的不同声调体现个性,千变万化,各地方言更是运用纯熟,记得他说过《血溅津门》,里面天津话运用纯熟自不必说,连郊区杨柳青的方言都拿捏得极准,真是难得,可见极下功夫。三位中只有他能连说带唱,把各地小调带入角色、情节,更兼唱得有的放矢,听起来别有风味。拟声运用仅次于单老,也可称惟妙惟肖。传统现代评书都有涉及,题材内容不拘一格,由于作品不太多,听起来没有多少相似、重复的格局。本身出自东北,评论质朴平实,为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不像袁老似的教科书,也不像单老似的教化育人,为当代评书的代表。其代表作杨家将,出自传统评书,但自成一派,别具一格。
总体来说,袁的评书注重文学、政治,---健脑坐着听;单的评书注重场面、传统,---忙了走着听;田的评书注重表演、广博,---没事躺
着听。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