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夏商周------断代的历史(1)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司马迁留下一 个辉煌,一个遗憾。辉煌的是
《史记》,遗憾的是他把中国历史
最早的绝对年代,仅仅上推到公元前841年。这就是说,以本年为
界,中华民族有确切编年的历史,只有2841年。而我们常说的
“5000年文明史”,还有2159年,尚待科学的证明。

  这事儿很煞风景。在世界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5000年绵延
不断。

  即以公元前841年前的夏商周三代帝王而论,名谥世次,昭昭
在目,惟独缺乏纪年,使我们说起“5000年文明史”来,理不
直,气不壮。

  “武王伐纣”在民间被编成戏曲、说唱,走村串户,童叟皆
知;一部《封神榜》让人耳熟能详,还拍了电视剧。但倘若有人
问:“那是哪一年的事情?”所有人都会傻眼。因为历史学家还
没把年代考证出来。

  这问题很严重,严重到无法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有5000年文
明史!

  多年前,毛泽东倡议、周恩来督编《辞海》,但后面所附的
“中国历史纪年表”,只能从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开
始。

  1996年,国务院批准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要解决这个
问题。

  据悉,本世纪结束之前,我们将看到一张新的《三代世
表》,其中,夏代和商代前期将有基本年代框架,商代后期各帝
王将有准确年代,而公元前841年前的西周各帝王,更将在准确的
年代表中各就各位。

  得到这张表,是历史学家们2000多年的梦想。司马迁努力
过,当年,他见过夏商周三代的历史纪年资料,但记载不一,取
舍不易,于是放弃了。此后西汉的刘歆、三国的谯周、晋代的皇
甫谧等,都曾试图复原夏商周三代帝王历谱,但仅以传世文献推
算,难免主观臆想,缺少科学性。

  但科学不仅能带来对历史的证实,也会带来对历史的证伪。
“五四”举起了科学旗帜,在这面旗帜下,许多历史大师掀起一
股“疑古思潮”。通过对传世文献的再次考证,他们得出结论:
三代无信史!

  他们把公元前841年之前的历史,全部“科学考证”为“神话
传说”。

  一位古史辩大师考证出:“禹是一条虫!”整个夏代帝王都
是禹的后代,如果他们都是从虫的肚子里爬出的,那就根本不属
于人类,还有必要再考证吗?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历史所以能成为科学,正在这毫
不含糊的八字方针。既然文献证据不足,既然夏商周三代的历史
处处可疑,那么,只好把疑点实事求是地传给后人。这也正是科
学精神。

  但科学是探索。科学总要“证实”点什么,在已被“证伪”
的荒芜的古代文明废墟上,看到科学新发现的曙光。从这个角度
说,两种科学精神———“证伪”和“证实”———在“否定之
否定”中,互相撞击着前进。

  关键在于证据。“证伪”需要证据。“证实”也需要证据。
在历史研究中,当证据仅够“证伪”历史文献的时候,许多历史
专题只好“疑以传疑”。然而,当证据逐渐累积得足以“证实”
以往所未知的东西的时候,历史研究的革命时代便到来了。

  首先是考古科学的革命性进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考
古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历史研究从仅仅在文献堆中翻跟斗,
进展到以地下出土的有文字的考古材料来印证历史文献。这就是
“二重证据法”。

  很快,“三重证据法”也诞生了:没有文字的考古材料,遗
址、墓葬、建筑、服饰、器物,也可以拿来印证古书。而本来属
于自然科学的“碳—14”测年技术的诞生和不断改进,使深埋地
下的骨头和木屑都能出来“说话”,告知它们入土时相对准确的
年代。

  这些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正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得
以启动的科学背景。科学撞击着历史,使它终于能够“走出疑古
时代”。

  这当然不容易。据统计,夏商周断代工程共涉及9大课题、40
个专题,而每一个专题都需要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和测年技
术科学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直接参加工程的专家学者达170人,4
位科学家被聘为首席专家。考虑到国家“863计划”也就聘任了7
位首席科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量,我们当能掂量出来。

  叙述任何一个断代专题的研究过程,都会过于专业,使我们
如观天书。但看到那张“纸”———“纸”上印着两千年来梦寐
以求的夏商周纪年,我们当能感受到科学的伟力。它是我们中华
民族的“哥德巴赫猜想”。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