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洋人·男人·女人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写这样一篇文章的念头,其实在我心里面萌生已久,不过总是还没等到动笔,忽然又觉得是不是没有必要去写,所以构思一直搁置着,直到今天看到了网上贴出的一则“同感征集令”——“有同感的请举手:每次看到中国的MM傍着浑身是毛的老外,心理就感觉不舒服!感觉就象自己被别人欺负了一样!真难为那些MM的忍耐力了!”

  我相信,这样一则同感征集令,一定能得到很多男人的响应,不管是语言的支持或者是心灵的共鸣。表面上看来,这很奇怪。大街上陌生的中国MM和老外走在一起,一个陌生的中国男人凭什么、为什么会心理感觉不舒服?英文说:“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中文说:“闲吃萝卜淡操心。”随后作出的对这种不舒服的描述也很有意思——“感觉就象自己被别人欺负了一样!”

  这种感觉的持有者大多数都会察觉自己心理的反应有点奇怪,而一般人是不情愿接受自己是奇怪的,当一个人想证明自己不奇怪时,比较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找到跟自己有同样想法的伙伴,证明自己不是唯一这么想的。更复杂的办法也有,比如去挖掘出这种下意识想法的深层原因和根源,找到了理性的依据,当然就更释然了。

  我们试着来找一找理性的依据。这种情感,实际上不是中国男人独有的,它带有一定的人类普遍性。

  这个问题牵涉到男人和女人,离不开性的社会史。最初人类曾经是母系社会,而随着人类步入父系社会,男性逐渐在生殖活动和社会中中处于主导地位,男性的性开始成为一种树立和保持支配地位的一钟武器。从很远古的部落和宗族的争斗中,失败的一方,往往不仅成年男性要遭受杀戮,财产被夺走,而且女性成员也被视为是战利品。对被战胜方的女性进行强暴和占有,是战胜者炫耀胜利的一部分。而这种炫耀,对于被战胜方的男性而言,则是莫大的羞辱。

  也许有人会说,这么古老的事情跟我们发达文明的现代社会会有什么关系吗?不过,这种原始的集体无意识记忆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例子来证明。

  上个世纪不久以前发生的波黑战争中,除了惨绝人寰的种族清洗的大屠杀,我们还可以看到克族、穆族、塞族的士兵自发的抑或是有组织的强奸敌对一族的妇女。无数的妇女成了种族战争中的牺牲品,她们被迫承受敌方男性的暴力和屈辱,而更为不幸的是,受害的妇女非但得不到本族父兄的同情和原谅,反而会遭到轻视和唾弃。如果不幸怀孕,女人和她的孩子面临的命运更加严酷。

  前两天有一位朋友提到的一部名叫《灭族战场》的电影,非常深刻的反应了这一主题。

  一个“战士”(从长相上看,他就是一个邻家的大男孩,并不是一个冷血战士。)对男主人公得意地说起了如何杀掉对方男人,强暴他们的女人,男主人公(一个外国雇佣兵)反问他:如果是你的姐妹、妻子被他们强暴,你会怎么想?战士很骄傲地说:“我们的女人绝不会被强暴,她们会自杀来保护自己的贞节。”

  不久,他们遇到了娜塔莎·金丝基扮演的一位遭受异族强暴后怀孕的妇女,她恰好是那名战士的邻居,受到伤害后,她想逃回到家人的身边。为了捍卫邻居兄弟乃至整个同族男人的尊严,战士开始处心积虑地要除掉她肚中的耻辱的孩子——猛踢其腹部,甚至要杀掉她。而当她费尽艰辛回到家中,她的父母家人虽然很高兴她能回来,但是看到她怀上了异族的孩子,却不能接纳她。

  说老实话,我已经忘掉了他们到底是哪一族的,异族又是哪一族的,不过这并妨碍我久久不能忘记那种震撼感。

  同样的事情,还曾经发生在1947年的印巴分治。一夜之间,一道地图上笔直的分界线把曾经的睦邻变成仇人,把曾经的情人活生生拆开。不论是自愿与对方种族男性恋爱或者遭到强暴的妇女,都变成了家族的耻辱,有的被暗示自杀来保存家族的名誉与贞洁,有的则深居简出,在父兄的蔑视和羞辱中偷生。许多家族即使在几十年后,仍对自己家族中曾经存在这样遭遇的女性讳莫如深。

  真实的例子,举不胜举。曾经发生在中国女性身上的悲剧不需要再去多说。千真万确的是,在不同种族民族的战争和冲突之中,从来都是杀戮与强暴并存。光从士兵的性欲发泄的角度是无法解释这种疯狂的集体强暴行为的。

  当情境从不同种族之间的直接战争和冲突转移到和平的交往时,这种把性作为征服和支配武器的男性集体无意识,便表现为对异族通婚——特别是本族女子与异族男子的结合极为反感,“感觉就像自己被欺负了一样”,整个民族的男人的尊严受到了无形的冒犯。

  而这种反感来势之汹涌和突然,往往令反感者本身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说,我反感的是某些女孩的崇洋媚外,一心想过富裕生活。可是,嫁给欧美穷小伙子和嫁到非洲穷国的女子,会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吗?有人说,我其实是接受不了洋人浑身是毛,那么,嫁给同样是黄种人的日本男人的中国女人,她们所受到的非议和谩骂会更少吗?

  婚姻是个人的问题,幸福不幸福,是当事人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可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是关于嫁给或者跟异族男子同居的女人没有好下场的断言,或者好心的劝告当事者,洋人只是图一时新鲜,时间长了腻了,就没好日子过了。即使有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跨国婚姻实例摆在面前,也总会有人忍不住去质疑其幸福的真实性和长远性。

  有的时候,更加令人深思的是女性也会受这种男性下意识的影响和熏陶,加入到唾弃和反感的行列之中,或者是面对一份异国恋情做出选择时,不由自主给自己设置了心理障碍。

  反过来,如果中国男人娶了外国妻子,那么他受到的待遇会是怎样?好奇可能是同样的,但是,显然中国男人得到的支持和理解要多得多,有的时候,甚至会被当成中国男人中的“英雄”来看待。因为这个时候,整个中国男人感觉自己分享到了征服的尊严感。比如同样都是乒乓球运动员,同样是与日本人通婚,何智丽嫁给小山,被无数中国人唾弃,就连后来她婚姻破裂受到丈夫的虐待,她得到的也只是一片“活该”的指责声;而庄则栋娶了佐佐木敦子,则被称为是加深中日友谊和交流的典范。我们从报刊杂志上,不时也可以读到这样的故事——中国某农村男青年如何成功地赢得了金发碧眼姑娘的芳心,除了猎奇的趣味,我们不难从这种故事中看出艳羡和赞赏。而网络给了更直截了当的宣言一个舞台,我曾经在自助移民加拿大论坛上看到过,有位中国男士宣称自己去加拿大的目的就是要“干洋妞”。

  理性的原因有时候是很可怕的,甚至骇人听闻的,可能没有人愿意去触碰它、相信它,但是,如果能够克服掉狭隘的感性反感和冲动,也许可以从此摆脱心结,从容地面对它。但是,面对最真实的人性,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

  1986年,中国上映了一部电影《最后八个人》。其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三个日本鬼子围住了一位八路军女战士,开始动手强奸她。隐藏在一旁的另一位八路军老战士,枪中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他击毙一个鬼子后,又拚力杀死另外两个,终于救出了那位姑娘。

  但是,电影最初不时这样拍的。原情节是:老战士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但不是射向万恶之敌,而是一枪打死了那位姑娘!然后自己赤手空拳挺身而出,大呼:“这儿,中国人!”电影送审时,这段情节受到非议,才改成上一段描述的情节。

  也许电影审查团是对的,虽然情节更改,削弱了一部优秀电影的深刻程度,但是,它保护了大多数观众不受到残酷而真实的情节的折磨,也豁免了一场对大众道德观的集体拷问。

  忽然想,如果电影拿到十五年后的今天来审查和放映,结局会是怎样呢?就像我这篇文章,我对合不合时宜很没有把握,也许该听从pingle本能的懒惰,留到将来再写。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