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转贴我的一位朋友的拉萨游记(月圆圣城)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作者:欢喜佛
前记:此文始作于2001年10月1日(农历八月十五)夜,北京。酒醉微熏后,立于自家的晒台之上。仰望苍穹、遥对皓月,回想起一年前的中秋之夜,于“圣城”拉萨过中秋的情景。感慨万千,遂翻箱倒柜找出千里背回的纪念品,铺于床榻上供吾把玩。酒精刺激激情,犹如触电一般,指尖跳跃于键盘中,将脑海中翻腾的历历往事,书将出来。也将它作为《小林游记》之一吧。

2000年9月12日,农历八月十五,拉萨。
今天是中秋节,这不是个普通的日子,它在我们汉族人心中是代表了团圆,是维系民族感情、承继民族文化的重要日子。也是我在西藏的最后一天。马上就要离开这个迷幻般的圣城了,离别和思乡的忧愁拥堵于心中,不免有些惆怅。
只身来到神秘的西藏已经有数日了,在一些特色景点都留有走马观花的足迹。好在我策划这次旅行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关于西藏的各种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准备了很多,脑中强记了一些关于西藏的感性认识。本想到西藏来,只要将这些认识一一映证,用心体味,加强理性认识既可。谁知当我双脚踏上这世界之巅的土地上之后,我知道我大错特错了。西藏是不可能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面去通透其全部,甚至一部分神奇面目的。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心中的这种遗憾更加强烈,于是又背着背包,冲向拉萨的街头。
拉萨的平均海拔有3700米,这个高度在我看来不算很高。自恃身体好,并且此前有过翻越5000米“大板”山口,而无身体反应的经历,所以来到这所藏族人民的“圣城”,有的多是一种精神上兴奋,肌体上却没有太多的高山缺氧反应。到西藏的几天来,除了在晚上因为兴奋而略微失眠外,就是爬高才能感觉的气喘了。
在拉萨的日子,我住在离“大昭寺”20分钟脚程的招待所里。所以我只要浏览其它景点后,都要将“大昭寺”作为回程的中转站,在“八廓街”上随着朝圣者和旅游者的人流顺时针地转上一圈,寻觅一下时光穿梭的痕迹。如果不是拉萨街头“欢渡中秋”的汉字标语,还有衣兜里面回程机票的日期能提醒我公历、农历的时间的话,我确实忘却了时间的意义。
拉萨也有不少现代意义的建筑、街道,但更吸引我的是那浓重的宗教、历史氛围:无数次伫立于回廊之下,看那长长地排成几排的酥油灯;无数次端详那金壁辉煌的菩萨、度母,体味法眼中所蕴涵的深邃目光;无数次目睹不远万里磕着长头,用身体丈量天堂距离的虔诚信徒……
短暂的几天旅游,对西藏产生了无限的留恋。又在“圣城”过汉族的传统节日,不免有另外一种心情。
下午,在“宇拓路”购物步行街疯狂购买了些书籍、明信片、纪念品,又在“八廓街”转了最后一圈,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回招待所,将购买的物品收拾好,只在身上留下照相机和钱包,就又出去了。

西藏真是个阳光城市。白天的阳光总是那么毒,晒在皮肤上感觉生疼。地面的反射让人也不得已要将眼睛眯成一线,以减少强光的刺激。电视台预报的拉萨气温是从百叶箱中测出来的,最高温度只有14℃,而我在阳光下却有24℃所带来的感觉。
脑中利用“太阳和地面的夹角”辨别时间的方法不太适用与拉萨。一切作息便任由身体的感受而做决定:饿了就吃,累了就歇,困了就睡。悠哉悠哉!
“穷家富路”,出来旅游是不怕花钱的。几天来,藏餐是吃了一些,虽然不是很适应,但花钱也要尝尝,以免留有遗憾。糌粑、奶茶、风干肠、青稞酒我还都能对付吃点,就是总觉得藏餐淡了一点,不容易开胃,吃得也不多,过会儿就又饿了。今天是中秋节,于是找了家汉餐馆,点了份大碗的牛肉面,一份泉水鸡,一瓶“拉萨啤酒”,风卷残云般下肚。末了,老板还劝说我过“中秋节”还应再来点汤圆,借“团团圆圆”之意,于是又来了4个大汤圆。汤圆是高压锅煮的,算是熟了,塞下去撑得要死。心想,“听人劝,吃饱饭”,果不其然。好在明天就飞到成都去玩了,“吃在中国,食在成都”,打牙祭的日子为时不远。
出得店来,被水果摊上的女孩拉住,要我照顾她的水果生意。听口音挺熟,一打听,原来是福建莆田人,老乡呀!虽然老家我只回过2次,但在西藏的地面上,能遇到家乡的人,感觉分外亲切,更何况是在中秋节。既然是老乡关系,就称了几个苹果吃吧,没坎价,也不会坎。百无聊赖地吃着苹果,忽然想起一件差点忘却的重要事情。那就是再到“拉萨河”边看看。
拉萨既然被称作“圣城”,必然有它神圣的地方。除了宗教意义外,它背山面水的城市风格,也多少增加了其灵性。在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雪峰和雅鲁藏布江遥相呼应、环抱掩映下,经过历代大德圣贤、能工巧匠的精心设计建造,才有了今天的拉萨。但凡圣贤,大概都爱修行于在山水之间,得道升天,感悟上苍神明的几率也高。能在拉萨特有的地理环境,孕育、发展着藏族特有的文化,也算是上天眷顾于这片神秘的土地了。

记得刚到拉萨的第一天,我并没有马上去景点游览,得知住宿的地方离拉萨河不远,于是就在安顿好后,来到“拉萨河”泮观看。这是藏族人民的圣河,由东向西流淌,在曲水县与雅鲁藏布江的主流汇合,再大江东去,回头于南迦巴瓦峰大拐弯处,向南出境到印度。由于西藏今年的雨季延长了,我到的前几天雨仍然下得很大,造成河水翻滚,浊浪滔天,山风夹卷着拍岸飞溅的水花,和着巨大的声音扑面而来,气势磅礴。具当地藏族们讲,这里的一山一水一塔一庙都是有神明的,你总能看见虔诚的信徒们围着布达拉宫、大昭寺,某山某水,右手持顺时针地转动着的经筒,左手捻着佛珠,口讼经文地走着。“拉萨河”边自然也不例外,也能看见这种景象。我就在这神山圣水间目睹着一种坚贞的信念,预先领略了藏民族的内蕴。
几天的游览下来,印象最深的无外乎是亲身感受了笼罩在拉萨城上的那种浓重的宗教氛围,除此之外,感觉到这里的生活节奏是那么的缓慢、悠闲。独特的海拔高度,造成在这里生活的人行动缓慢,行、动、坐、卧都比平原慢半拍,稍微幅度大一点的动作都可能造成心跳过速,而且平复得很慢,体力消耗很大。
前两天,我去了离拉萨200公里的“直贡寺”,那里是“拉萨河”的源头,可谓“世外桃源”般的神圣之地。海拔5000米,因为海拔高,路又不好走,所以很少有游人到这里。我在到达那里的时候,得知当天是“沐浴节”的第一天,顿感幸运得很。
资料上所记:藏历八月上旬,当东南方天空一颗名叫“日岂”星闪烁的时候(也有叫“弃山”星的),以拉萨为中心的拉萨河谷的藏民们,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沐浴节”。传说这“日岂”星是药王化身,每年只在初秋的夜晚闪现7天,它的星光照到山上,山上的野草就变成草药,星光照到河水中,河水就变成了药水。这时的拉萨城的居民们,就在落日的余晖中变成群结队地前往“拉萨河”边,进行为期7天的夜浴,祈求身体健康,百病不侵。
所幸,我在“拉萨河”源头的一眼温泉,借这方圣水,美美地泡了一个澡。在这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涤洗身上的污垢、驱除灵魂中的杂念,真的让灵魂体味了一次“出神入化”的感觉。此为后话,暂且这里不提。
既然正处“沐浴节”之中,不去亲眼看看,唯美遗憾了点。于是趁着酒性,迈步前往“拉萨河”。

此时,日已西斜,去往“拉萨河”边的“林廓东路”上,三三两两地走些衣着普通的藏民,藏袍斜披,发辫盘于头顶,有的还推着车,带着锅碗瓢盆,俨然象是要去野炊。没到西藏之前就听说藏民的节日多,而且每逢节日必全家出动,载歌载舞欢聚在一起。现在我亲眼看见他们的齐备的野炊餐具,更信矣。
藏民的服饰也因生活的地域而有很大差别,牧区的藏民、林区的藏民、还是城市的藏民,往往从服饰上就能区别开。到西藏时日不多,我也能认出个大概齐。尤其是那“康巴”汉子最好辨认,他们人种奇特,真可谓身强体壮,发辫中缠着红线,盘于头上,黑红的脸膛彪悍中透着刚毅的神情,走在路上高人一头,与满街的喇嘛共为拉萨街头的一景。

很快走到路尽头,也就到达了“拉萨河”边。
几天不下雨,河水落了不少,也清澈了不少。这也跟藏民族对天文、气象学的掌握有关,他们认为“日岂”星出现的时候,时至初秋,雨季过去,洪流消退,赃物被冲到大海中,河水变得清澄明净,此时的河水适宜沐浴。并且还具备8种功德: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芬芳、七饮时不伤喉、八喝下不伤腹。连续7个夜晚的沐浴,涤去毛细血管内的污垢,增强皮肤的抵抗力,对于预防伤风、感冒、皮肤病很有疗效。从现代医学来看,这大概就是一种水疗。但千百年来,在藏族人民的心中赋予了神的意义,认为那是药王对百姓的赐福。
太阳西沉,悬于雪峰之上,阳光仿佛也经过了冰镇,柔和了不少,些许寒意随风拢上身子。不禁打了个寒战。
河边已经有了不少人了,各自找合适的地方,从车上搬下炉灶,支起锅子,铺好氆氇(地毯),开始盘腿坐在上面聊天喝茶了。他们似乎在等待,等待太阳落山,“日岂”星升起,他们好在药王的保佑下,进到河中沐浴。

太阳终于落山了,整个天穹暗淡下来。河边弥漫着炊烟的薄雾,随着凉风将香气吹入我的鼻子,于是我又饿了。
一阵骚动,有人已经按耐不住,先下水了。原本站在外圈的我,也小心翼翼地穿行在他们铺在地上的氆氇中,准备到岸边近距离观看。我之所以如此谨慎,是不想因为我一个外族人的到来,而打扰扰他们,让他们感到不自然。
不知是他们对我这种外族游客早已经熟视无睹了,还是藏民族没有我们汉族那种礼教的束缚,他们并不避讳在外人面前脱衣服。很快,几个脱的赤精藏民,先试探地走入河中,将冰凉的河水扑到身上,兴奋地吆喝着岸边的人们。于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纷纷下水,离岸边或近或远地洗涤自己的躯体。
此时,天穹的东边早已暗淡,已经能看清星斗东升;西边还残留落日的余晖;崇山静默,河水奔流,赤裸裸的人们在欢娱……一切都透着天人合一的和谐,真是个令人羡慕的快乐的民族。
早就听说藏民族形成的古老传说:藏族人民自认为自己是修行的猴子和女妖结婚后产生的民族。这“猴子变人”的说法自古而成。不知道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的时候,要是得知藏民对人类起源的观点,会有何感想。不过,藏族的这个传说与我对“人类起源”的观点有些相近,我一直认为人类是地球上进化的猿人和外星人经过基因重组而成的。修行的猴子=进化的猿人,女妖=外星人,结婚=基因重组。不仅仅是巧合吧!?

忽然抬头,发现不知从何时起,一轮明月已经东升。这才意识到自己伫立在河岸边已久,人仿佛沉浸在历史长河中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诗仙的名句时时浮于脑海。
河中的藏民们陆续上岸。穿上衣服,又回坐在氆氇上,开始喝起热热的奶茶去了。看见人家开始吃饭了,我也真有点饿了,和同样伫立在河边的很多背包游客散将开来。
夜幕上得很快,月光下的河岸上闪烁着暖暖炉火,还时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寻路往回走,月如此的亮,可以为我照路。大概高原的空气中悬浮物少,光线的透照率高,所以能如此清晰地看见月亮的本来面目。也只有这片最少受人类打扰的土地上,还保留着我们最原始的梦想。

总是不住抬头看天,月明星也不稀,那轮明月身边伴随着那么多的星星,也不算孤单。今天是“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抄起手机给家里去了个电话,问候一下,并告诉他们,那轮从家乡方向升起的月亮是那么的圆,那么的美丽。大概是在圣城过这个中秋,那月亮也赋予了神奇的韵味。以往在家过“中秋节”的时候,总感觉这个节更被人赋予了太多的怀旧、团圆的意义,将气氛渲染得恨不得先要大家都抱头痛哭一番,然后才能擦干眼泪,再欢笑着去“咏志舒怀”一样。过节嘛,本就应该欢乐一点才是。当然独自身处外地的游子,想完全欢乐起来也难。
离睡觉时间还早,打个出租车去“布达拉宫”。节日的“布达拉宫”被装饰灯勾勒得更加雄伟,奇幻,与白天的“布达拉宫”两样的感觉。广场喷泉变幻着各种水幕造型,一些表演团体在此背景下开始了表演,和着民族歌曲,跳起富有民族特色的“郭庄”舞,其乐融融。拉萨市本来就没有很多人,汉族又少,所以适逢汉族人的节日,能开启装饰灯和喷泉,也多少有些过节的氛围了。广场上人也不是很多,没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挨人,人挤人”看花坛的那种燥感,相比之下,休闲的感觉在拉萨更容易找到。

夜深了,我也累了,回招待所睡觉。马上要离开西藏了,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好象我的精神也想再与这片土地团圆一会儿似的。窗帘打开,月光随即泄满整个屋子。下意识地想起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如此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已经深入每个中国人的灵魂身处了。

招待所对面的住户放养了不少鸽子,此时仍然不知疲倦地“咕咕”叫着,偶尔会扑楞着翅膀飞到窗台之上,借月光铺洒出的银幕,跳动着轻盈的舞步。

我想,此时的“圣城”拉萨定是笼罩在这照耀古今的月光下,继续着它那不变的神奇。
就这么直视着那轮皓月,不知何时在它的呵护下,进入了梦乡。

我的文集http://www.rongshu.com/rss/artofuser.rs?uid=313721
我的像册http://album.chinaren.com/album.php3?aid=449472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