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我给大家“说”相声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相声作为一种北方的曲艺品种,以京津两地最为普及,演员也多出于此。天津人基本没有没听说相声的,还都自愿、非自愿的听过不少,不管喜不喜欢

。作为喜爱相声艺术的天津人,对于京津两地的相声演员的感觉是不同的。
老一辈的演员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比较平均,大概来自同一祖师的缘故,虽然各

有千秋,但各门功课都是一样的基本功,练不到一定的水平大概出不了师。在

新中国成立以前,相声演员不是街头卖艺,也是在园子里各自谋生。那时候感

觉更像自由的市场经济,个人没有一定的水平,靠说相声是生存不下来的。所

以总体、个体的基本功扎实,专业技术娴熟,为了观众真的是煞费苦心,挖掘

生活,大胆尝试。不管是天津的北京的,实力都不容小视。
可解放后好像就不一样了。解放后,市场经济没有了,地摊不让摆了。其实一

开始还是可以的,我们家住在天津人民公园附近,从我爷爷那辈也有好几十年

了吧。我爸小时候在人民公园围墙外一个丁字路口的把角,看过高英培、范振

玉摆摊。那地方在我小时候早就改成个公厕了,我小时候路程最优之厕所。如

厕时经常想到他们,也想象不出那个脏地方怎么摆摊。那个厕所极其简陋,后

来在稍远处又有了厕所,我就不愿意去最优解了,宁可次优解。人民公园那时

还不叫人民公园,而是李善人公园,但是这个名字活不到文革,地摊也一样。
说到李善人公园,我又要跑下题。小生不才,免贵姓李,小时无知,祖辈既然

一直住在李善人公园附近,便将那那李善人认作本家。对于自家捐献公园给国家
自然是觉得无比自豪的,有时囊中羞涩又想踏青野游,中国城市那时可难寻

绿地树林,不免学大侠样越墙而入。当然姿势是没有电影里美了,不过既然那

时自己花园,翻墙越脊之时就不免多了些宽慰。后来上了高中,才知道自己物

理老师兼班主任才是李善人正根正后,仔细观之又不似自家之人,才明白自己

高攀了。后来学去南开物理,系里的教授又是高中班主任之兄长,班主任虽屡

次让我找他拉关系、套近乎,自己却没脸再去高攀了。其实,自己物理资质甚

差,别说诺贝尔,连国家级别的中科院也没戏,就不耽误他们厚爱了。
跑题太远了,咱还是说相声。哎,说到哪来着,你看一打岔就给忘了。可惜没

个捧哏的,要不就没这段子了。对了,说到高英培在我们家厕所摆地摊,不是

我们家的,那时候只有公厕没私厕。不对,高英培那时还没有任何厕所呢。这一口就

太荤了,能算三俗了。还是说相声,我不是说相声,我是“说”相声。
解放后,相声被国营化了,地摊既然不能摆了,剧院也是国营的,电台就更不

必说了。一切就不是观众说了算了,除了表演以外的其它东西起了作用。一般

天津的相声演员都比较低调,除了说相声,提高专业技术外,其它能力有限。

这种情况下,光这么着相声说得再好,国家电台不广播你,国家艺术团不组织

尼,也没什么名气。看看春节联欢晚会,从一开始相声很火的时候,就没什么

天津演员说相声,北京的算是近水楼台吧。所以京津以外闻名的,都是一些北

京演员,连马三立这样的泰斗,外地人都从挠挠开始听起的,王凤山都不说了

,还能听到多少马派?相声的衰落也不是现在才开始的,自从相声不光面对观

众了就开始了,就有好多人想新折了。当然也不绝对,一些天津演员如果想自

身发展的话,就往北京发展,比较成功的就有高英培,今天才知道,原来高英

培都是微软词组了,可见其名气。他在曲苑杂坛相声节目里领了好长时间的班

,也拍过电影。可惜他去世太快了。在插个话,那时候看了小马哥第二集,里

面的头号反面就叫高英培(高音培?)长得还有点像,自从他被小马哥二世费

尽千辛万苦毙掉后,高英培的相声也没了。还有刘亚津,他第一次上春晚时,

就算是天津人也基本没人听过他相声。后来他再回天津,才有机会让我们知道

他是说相声的,还总提他就是那卖鱼的。也不知道怎么就一步登天了,反正现

在春晚年年见,电视剧里也越来越火。不过相声也不说了,本来也含糊。大家

都知道的冯巩是天津人,不过还真没见他在天津怎么说相声,好像说相声不是

从天津说出去的。第一次是在某年春节后,正月十五的相声会,他跟刘伟一起

说得,那时还真没觉得怎么样。不过他自己挺努力的,也有人捧他。他那一代

算是年轻一代了,当年跟他一起出道的都不知所踪了,他还越来越火了。跟他

前后出道的一些人,不知怎么,都是马季的徒弟。从风格上不像,从精力上,

他也带不了这么多明星。反正老马是挺牛,除了相声,徒弟、师父什么都牛。

不过基本上我把冯巩不算作天津界的相声演员。还有后来跟姜昆合作的戴志成

,不过他本来在天津是逗哏的,在北京大概逗哏排不上,只好作凤尾了。还有

上过春晚的天津演员是刘俊杰,不过那年跟唐杰忠说的也不知算不算相声,他

在天津相声界也不算突出的。我实在不明白央视遴选相声演员的标准是什么。
早些年在春晚、央视常露面的如笑林(歌唱演员吧)、王谦祥(文哏,感觉还行

)、李金斗(...不提了)、姜昆(捧哏的捧好,他的相声就好,不过感觉跟马

季在相声外的功夫可以一比)、侯耀文(虽然有点父亲余荫,倒还不错,不过

跟他父亲好像不是一路相声)。常露面的这些人都是北京相声界的,好像地方

主义比较严重。要知道,天津在相声方面的地位丝毫不次于北京,甚至很多北

京的相声老前辈都到天津才说出名气的。再说这些演员除了侯跃文外,其他人

跟天津同一辈的相声演员比,还真有些差距。王谦祥算这些人里文哏比较好的

,可是跟苏文茂比差的太多了,就算比另一位天津的文哏刘文亨也有不少差距

。他基本不能靠文哏逗笑,只有在他放弃文哏时,才有些许笑料,为此他不得

不在相声中弹吉它、跳舞。笑林不知道是不是选错了行,应该去唱歌吧,不知

怎么,大概是革新吧,他唱的相声也这么火过一阵,现在不知道在干什么。说

到相声,有四门功课大家都知道,说学逗唱,笑林除了最后一门,其他都不及

格,看来属于专业特招生吧。
说到功课,以上这5对算是北京相声界那时候的顶尖人物了吧(起码在影响上)

,但是从没听说过他们说过八扇屏、报菜名这样的大段灌口。在我听过近期(

文革后)说这两个的有李伯祥、马志明、姜宝林、赵振铎。前三个都是天津的

,最后一为赵振铎是北京的。姜宝林后来基本算是去外地发展了,不过我真没

觉得他的相声逗笑。灌口很说明相声的功底,侯跃文虽然没听他说过,但我相

信他是有着功底的。有些明星听着他们嘴皮子就没劲,不像是用过功夫的。平

常人没从小练过,就跟他们那个嘴皮子一个味,就不够专业了。老一辈和很多

练过功课的相声演员,嘴劲一听就不一样的。要是上面那几位说上灌口,台下

是肯定要打伞的。对了,天津还有个年轻演员,演过电视剧里的马三立,他已

模以秀出头,学李伯祥说报菜名,也是有这功夫的。马季就算了,虽然相声半

路出家也没关系,但是既然说相声,怎么也得照着练练功吧。他说了几十年的

相声了,那嘴皮子真像个玩票的,稍微长一点的词就得断好几次。赵振铎的八

扇屏真的让人非常赞佩,真功夫是装不出来的。可惜他英年早逝,才六十岁就

去世了。北京相声界这样的精英,春晚、央视也没给他什么机会。另一位北京

说相声的贾继光也不错,基本功扎实,难得的是在天津演出敢于表演跟观众互

动的顶针续芒,可见脑筋快、肚子里有货。相比而言,一些相声演员都不敢到

天津现场演出,知道天津观众可不是这么好糊弄的。
那位说了,你是天津人,当然向着天津说。不错,我肯定有偏向。
不过相声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很多东西要来自生活,才能引起老百姓共鸣。

这种艺术有即时性、批判、讽刺性,跟观众互动,才有跟笑话、评书、小品迥

然相异的风格,保持自己独有的活力。从这方面说,越来越开放的社会,应该

越有相声的生存环境而不是相反。北美的同胞知道,本地也有非常类似相声的

表演方式,在小剧场里跟观众即时表演,针砭时弊,讽刺、揶揄某些现实社会

现象。这种表演中,也不乏说学逗唱四门功课,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研究透了的

东西。可国内的现实就是那样,许做不许说,只能歌颂,能鞭挞的只是弱势群

体、只能打苍蝇,不能打老虎。这种恃强凌弱哪能得到观众认可呢,相声不衰

才怪。现在相声回归小剧场、茶馆,应该说是很好的现象,起码能随意的发挥

少些禁忌。北京的一些相声演员都成了高干,严重脱离了生活,还能说出让普

通观众喜闻乐见的相声么?于是我们就看见,从网上摘抄笑话做笑料的相声。

相声是用来表演的,不是光有笑料就够了的,这就需要演员的表演功底了。同

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没有功底的人,即使是很可笑的

东西,说出来也像挠人胳肢窝,逼你笑似的。这就需要深入生活,了解平常人

的喜怒,揣测、学习说话的方式,达到需要的效果了。
我们平时看到一些老的表演艺术家,不单指说相声的,演起什么来都像这么回

事。看演过大赤包的李婉芬、水浒传电视剧王婆扮演者李明启,说的天津话让

天津人都听不出来,这没有丰富的生活是没法做到的。年轻演员中就少有这样

用功的人了。都太急功近利了。
天津的相声演员一般都比较低调,比较深入群众,这样的演员所以说出相声来

才能达到以上几点要求。而有些演员在好年节把自己当成大腕了,相声疲软的

时候又赶快找其他门路,相声就指望不上他们了。不是说说相声的就不能干别

的,我看冯巩、刘亚津、刘威做演员挺好的,我也替他们高兴。但是有些人,

明明没离开相声圈子,还靠着相声吃喝,却不务正业。就像某位据说是物理学

家的院士,没听说过他物理学搞出过什么,就知道他是搞马列主义的里头物理

成绩最好的,搞物理学里的马列水平最高的。很长时间,我国很多专业必须是

这样的双重人才能在本学科登峰造极,实在让人扼腕。当初,阿基米德要是有

一点这种觉悟,也不会横死了。
其实我了解的京津两地相声演员,也都是10多年前主力了。这些我所熟悉的老

一辈,渐渐都凋敝了,很久没有听他们说新段子了。今天查资料,才知道刘文

亨也过世久已。新一辈的成长不知道怎么样。
我父亲跟相声有不解之缘,在入伍以后在军队文艺团体里表演、写作相声。那

时候老一代相声演员都被打倒,我父亲也算是一枝独秀了。后来复员转业条件

不错,也就没继续下去。不过也一直关心相声的发展。本人自小也喜爱相声,

上学的时候也跟同学搭伴说过。当然没怎么挖掘,毕竟不是那块料。现在虽然

在海外还是非常热心关注着相声事业。不过,我想相声真正的发展,恐怕还得

等到社会上能给更大的发挥空间吧。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