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复出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复出--五年复辽!?
崇祯元年4月,崇祯在一片“守辽非蛮子不可”的呼声中升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令其火速回京。
7月14日,崇祯帝在平台召对刚刚到京喘息未定的袁崇焕和其他重臣,内阁、六部、六科的主要官员都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困扰明朝多年的辽事,中心人物自然就是17岁的小皇帝和新任蓟辽督师袁崇焕。
袁崇焕的威名早就四海远扬了,宁远、宁锦两次大捷的空前胜利在后金人和明人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后金人心中这表现为一种恐惧--对袁蛮子和宁远的恐惧(松锦战役胜利后,后金曾经出兵进攻宁远,吴三桂将当年袁崇焕守宁远的架式一模一样的摆了出来,结果后金军看了之后竟不战自溃!〕,而在明人心中这则变成了一种神话“守辽非蛮子不可”“鞑子最怕蛮子”,在他们心中,只要袁崇焕在,就会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克制住东虏,自然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17岁的小皇帝自然也不例外。17岁正是最会幻想的年纪,正是刚刚接触世事而又不大了解,把一切都看的特别简单的年纪,正是做事特别理想化而又情绪化的年纪,尤其是铲除阉党的成功更助长了朱由检的这种心理。在他看来,只要自己能够孜孜求治,再用上那么一批忠臣,大明自然就可以中兴。这难道不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向的看法吗?对于一个17岁的少年,我们不能苛求什么,但是对于一个大国的最高统治者,这实在是太幼稚太浅薄了!
小皇帝一见袁崇焕,劈头就问“所有平辽方略,可具实奏来”。也许是高兴得昏了头,也许是想安慰安慰小皇帝,袁崇焕的回答是相当的糊涂,大失水准“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我的老天,这是典型的说话不经过大脑,五年复辽,你拿什么去复?按原来的方式步步为营的推进,前进一步就要花1年左右时间,而且越靠近后金,后金的反击就会越猛烈,哪有那么容易的?若是想练兵准备野战,关宁铁骑还只能倚城而战,离真正与后金军决战沙场还差得远,无十年八年的努力要复辽谈何容易?〕这正好又迎合了小皇帝的心理,他立刻高兴的说“五年复辽,便是方略,朕不吝封侯之赏。卿其努力以解天下倒悬之苦!卿子孙亦可世享其福”接着一旁的大学士们也来凑热闹,“莫不欢欣鼓舞”,称道袁崇焕真是一个奇男子。这一下板上钉钉,想改口也不行了。
小皇帝累了,下去休息一会儿。深受袁崇焕豪言壮语鼓舞的兵科给事中许誉卿立刻询问袁崇焕到底有什么方略能如此厉害,他大概本来希望听到一连串的神机妙算,但出乎意料的是,袁崇焕竟回答“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许誉卿顿时出了一身冷汗:“上英明,安可漫对。异日按期责效,奈何?”(现在的皇上不像上一个那么好糊弄了!你以为你是在跟一个17岁的小毛孩说话吗?你是在跟专制皇帝说话呀!〕
袁崇焕立刻感到失言了,于是在皇帝回来之后他又补充了五年复辽的一大堆先决条件。
“五年内,户部转军饷,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须中外事事相应,方克有济”。崇祯立刻吩咐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尚书王在晋、代理户部尚书的右侍郎王家桢、代理工部尚书的左侍郎张维枢,各尚书侍郎无不唯唯诺诺。接着袁崇焕又提到“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这正说出了问题的要害,可见袁崇焕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很清醒的,但是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仍然选择了前者,即所谓“于是乎举世所不得不避之嫌疑,袁公直不避之而独行也”。袁崇焕并不是长于治国拙于谋身,他知道应该怎样谋身,他是在国家利益面前主动放弃了对自己身家
的考虑啊!)崇祯当时说得倒挺好“卿无疑虑,朕自有主持”并收回王之臣与满桂的尚方剑,只赐袁崇焕以尚方宝剑。这样,袁崇焕就成了蓟辽方向唯一拥有尚方宝剑的最高统帅!
召对完毕,袁崇焕仍然不放心,又上疏说“军中可惊可疑者殊多,但当论成败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暇。事任既重,为怨实多,诸有利封疆者,皆不利于此身者也。况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以为边臣甚难。陛下知臣爱臣,臣何必过疑惧,但中有所危,不敢不告。”(之所以把这样大段原文引用出来,实在是这段话太有预见性了,几乎每句话都最后应验,由此更说明袁崇焕确实是舍身为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精神当永存世间!)
崇祯仍然没有怎么在意,他再次优诏袁崇焕,并赐蟒玉,银币。
袁崇焕带着皇帝前所未有的信任之专,恩遇之隆、满心壮志和一丝隐隐的忧虑再次踏上了通往山海关的大路。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