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陈平:倒铁水了 (转一篇小说。背景是三十多年前的中国。故事主角虽然不是我,但里面有很多我所熟悉的场景。令人不忍释读 -- Rollor)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陈平:倒铁水了(小说)
发布者 thchen 在 07-11-06 09:35

 请您惠顾赞助商
鼓励其长期支持CND

Quality Brand!
CND Amazon
Cameras, Books...
                            ·陈 平·

(一)

小学校坐落在山坡上。

从红楼的院子出来,走过小卖部,便是酱菜厂的大门。大门永远敞开着,里边几行低矮灰暗的厂房,一个挨一个巨大的酱菜缸,有些盖着圆锥型的大帽子,有些没盖,夏天飘出腐臭的气味。酱菜厂如此简陋,厂里的道路连沥青都没铺,只是草草地撒了些煤渣,拉货物的马车在雨季常常陷在泥里,车老板挥动鞭子,使劲抽驾辕的马,马一用力,胶皮轱辘颠出了泥坑,车上的咸菜坛子就有一两只摔了下来。车老板并不在意,跳上马车,鞭子在空中清脆地一响,马车很快跑远了。

收发室里有人走出来,把那摔破了的坛子慢慢地挪开,掉在泥里的咸萝卜捡起来装在饭盒里,又从收发室里端出一撮子煤灰,撒在泥水上。很快,那乌黑的泥水就把白色的煤灰侵蚀了,浸透了,有一会工夫没有马车经过,便又恢复了从前的平静,倒映出一片沉沉的天空。

酱菜厂的围墙蜿蜒着,像一条冻僵了的毛毛虫子,伸展到小山坡上。围墙外,仍旧是一条煤灰覆盖的小路,通向那条喧哗的大壕沟。壕沟里流着土黄色的水,一年四季冒着热气,浮着不干净的白沫。壕沟的两侧用水泥和石头砌成,倾斜的坡上永远盖满了垃圾:开了帮的皮鞋,掉了沿的草帽,小学里扫出来的纸屑、铅笔刨花,酱菜厂扔掉的烂菜叶、萝卜头,乃至壕沟上游居民的排泄物,所有这些都半浸在奔腾的黄水里,并且在转弯处形成一个半岛,把山上滚下来的黄水堵截成汹涌的一注,朝壕沟高高的斜壁上猛拍过去,又摔成浪花无数,跌进下一个阶梯。酱菜厂后墙下流出的的黑水在这里汇入壕沟,那黑黄分明的两股支流常引得上下学的孩子驻足观看,不过那些都是一、二年级的小豆包,大孩子是不会对那污浊的流水多投一眼的。

半山腰处有一座小桥越过壕沟,通往小学校。那桥草草搭成,没装护栏,面对面走两三个大人就嫌挤。骑自行车的人,甭管车技多高,到了桥前都下来推着走。拉煤、运粮的小车,卖冰棍儿的老太太,到了这里也都格外小心。冬天的傍晚,桥上人影重重,赶上雨夹雪天气,冰上一滑,人险些从桥上栽下去。

过了桥往上走,是大片的工人住宅区,向下走就是小学校。小学校没有围墙,更没有大门,三行红砖平房,半个操场,三角型的,那一半让大沟切去了。放了假,那几行平房便像是被浪潮抛上沙滩的鱼,顷刻丧生了生命力,只剩下墙上残破的标语,在冷风中抖动:反击右倾翻案风。学工、学农、学军、批判资产阶级。 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小学校重新获得生命,是在开学的时候。孩子们从山上、山下、红楼、灰楼、马路边、大沟上游,一个一个地来到学校。雪地上一个小脚印,两个小脚印,渐渐地,雪都踩平了;教室里一个声音,两个声音,那声音如同合唱团渐强的唱法,起初没有多大动静,但在每一个音节都悄悄地上了一步,到最后已经是山呼海啸的声音:一千多个孩子聚集在一起的吵闹声。

西北角上五年二班的教室坐满了人,老师还没来。孩子到了十二三岁这个年龄,上学已经有点上腻了,对于开学已经不再象一二年级的小孩儿那么激动了。此刻,男生大多聚在教室前边的两张桌子前,交流着寒假里上工厂偷铁丝做火柴枪、下农村打鸟套兔子的经历,女孩子们众星捧月般地围着毛玲,听她评论新电影、分析新学期形势、顺便再捏捏哪个软柿子开开心,引起众人的哄笑。新课本虽然已经由班长发到了手里,大多数同学只是把它们往书桌里一丢,有些男生已经撕了叠PIA JI——将来的命运不外乎是下乡当农民,运气好的能进厂当工人,像毛玲这样的天之矫子随时都可能从学校里消失——哪个好兵种招兵,他们院的干部子弟优先,老红军的孩子嘛。不管将来干什么,和书本都没有关系,学好学坏一个样。

教室后边倒数第二排,却有一个女孩在专心致志地看书。她伏在课桌上,脑袋藏在打开的课本后边,这样别人就看不见她的脸。课本下边垫着一块小手绢,已经快要被程茜不停滚落的眼泪浸透了。春节刚过去两个星期,孩子们身上还是春节时穿上的新衣裳,有些男孩袖子上已经有了一小滩鼻涕,女孩前襟上已经落上了星星点点的酱油汤,而程茜没有新衣裳。她仍旧是那件暗红底子带黑格的棉袄罩,那条旧蓝布裤子,唯一不同的是棉袄罩的袖子上接了一圈灰布,同样的灰布,也接在两个裤脚上,几种颜色还算搭配,使得她看上去虽然穷困,却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

上课的玲声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她让同学们打开新课本,把新课本的内容大致过了一遍,就弹起新学期新气象的老调。

你们已经是五年级下学期了,秋天就进中学了,可是我们有些同学,字儿写得像鸡爬拉,作文里到处是错字、白字,连个乘除法都算不清楚!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啦!对得起毛主席吗?对得起党和人民吗?还有守卫边疆的解放军叔叔……我弟弟春节回来了,同学们都知道,他在黑龙江当兵,为咱老百姓守卫国境线,苏修美帝才不敢欺负咱,你们才能坐在暖哄哄的教室里,上学,读书……

教室暖哄哄吗?程茜禁不住抬起头来,看了老师一眼。教室中央点着一只煤炉子,可是程茜坐在倒数第二排的角落里,又挨着窗户,炉子的热量散发到她这里,已经微乎其微了。更要命的是,程茜今天是穿着湿棉袄来上学的。

早晨,程茜守在炉子边上给程群热牛奶。爸急着去上班,自行车钥匙找不着了,程茜跑到里屋,翻抽屉,翻被褥,找钥匙。钥匙找到了,爸出门以前,一眼瞥见了炉子上正冒白沫的牛奶。

快看,牛奶要扑了!你这孩子,丢三拉四!你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

爸啪地一巴掌,正抽在程茜的眼睛上。程茜向后一趔且,刚从炉子上挪下来的奶锅,就扣到了自己的胸前。接下来程茜又挨了几巴掌。当时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棉袄湿了,怎么去上学?她垂着手,木然等着那一阵巴掌过去,然后她听见大门眶地一声,打人的那人走了。妹妹程红从饭桌后边慢慢凑过来,拿着一块湿抹布,开始擦程茜胸前的牛奶。

妈从里屋飞奔出来,涤卡上衣一尘不染,料子裤裤线笔直。她把穿戴整齐的弟弟程群往地上一墩。牛奶呢?这时候还不灌奶瓶子,还等到啥前儿呀!话音刚落,她便在两秒钟内看清了厨房里的局势。笨蛋孩子,你说你干点啥行?等我晚上回来再来收拾你!

大门眶地一声,又是一阵寂静。程红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自己背好了书包,还把小妹妹程伟上幼儿园的饭盒装进了网兜,两个小姑娘围巾口罩手套全副武装,在门口站好,只等着程茜一声命令,就可以出发。

程茜来不及擦脸上的泪痕,抄起一块馒头,大口大口地咬下去,又端起程红喝剩的粥,咕嘟咕嘟灌下去,然后拿起自己的书包,挂在胸前,挡住那狼狈的一块,把程伟背上肩,手拉着程红,迈出门去。

放学了。

今天不过两节课的时间。老师大概家里有事,连作业都没布置。

程茜走回红楼昏暗的楼门。楼下刘大娘看见程茜打外边进来,因为平常程茜总是叫她一声刘大娘,今天没叫,觉得蹊跷,便说了句,放学啦!程茜低着头嗯了一声,继续爬她的楼梯。

这栋楼房是五十年代建造的。人字型的房顶上,高矮不一的烟囱点缀其中,开着几个三角形的风口。风口用木头做了个框子,漆成淡绿色,窗框和阳台的扶手也漆成淡绿色,衬着红砖的外墙,使这房子看上去有一点童话的意味。从东到西一共五个楼门,围成一个U形,中间是院子。楼门口是两扇对开的门,上边有一个扇形的格窗,格窗上方是水泥塑成的麦穗装饰,新月般地向上翘起。三楼有阳台。金属的围栏,做成小小的波浪,木扶手也有些雕琢的细节。阳台下边的两根水泥支撑,是一段好看的曲线,末尾还画了一个圆弧,仿佛是水的旋涡。窗框是木制的,用插销固定,两层玻璃窗之间还安了些小挂钩,夏天外层窗户用这些挂钩撑开,风就透过里层的纱窗吹进来。楼层的举架很高,三层再加上屋顶,就比周围那些七十年代草草盖起来的火柴盒式楼房的四层还高。它是人们还没有被革命的浪潮冲昏了头,还有心思在自己生活上下功夫的时候盖起来的。人们把它叫做红楼。

但是到了程茜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它已经露出了残破相。窗框上的绿漆剥落了,阳台上的扶手翘起来了,楼门上扇形窗户的玻璃打碎了,楼门甚至掉了一扇,剩下的一扇,因为无法关严,在冬天的夜晚,被冷风吹得来回啪啪响。正面墙上一九六八年用石灰水刷上去的大标语,“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虽然在社会主义大院成立的时候用红粉涂过,但经过几个夏天雨水的冲刷,那白色的大字又隐隐可见。连堵垃圾口的铁门,都被人拆了去卖废铁。院子里的丁香也早被穿梭的脚步和孩子们的暴力摧残得只剩下几根枯枝。楼梯上的灯泡大概从一九六七年武斗的时候打坏以后就再没换过,所以整个楼道都是黑觑觑的,只在扇形窗户那儿透进一点亮光,同时也吹进来一股冷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不再把垃圾倒进垃圾口,再把铁盖子关严,孩子一个个地生出来,大人对生活的耐心一点点地失去,现在人们只是把垃圾随手扬在楼梯拐角处垃圾口的地上。

程茜每次从外边回来,眼睛都要适应一下楼道里的黑暗,有时候她从外边飞跑进来,会在一楼撞上别人,但是当她爬到第二段楼梯的,眼睛就完全适应了。地上的煤灰、菜叶、浸了血迹的手纸,都清晰可见。程茜唯一一件不需要爸妈督促的工作,就是把垃圾撮到垃圾道里去,那些大人看见程茜扫垃圾,也会赞赏一句,这孩子,真勤快!但是就是他们,一转身,就又把垃圾倒在刚刚打扫干净的地上。程茜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有玷污的倾向,好象他们对干净充满了仇恨,更愿意世界是肮脏的。

程茜解开棉袄领子,掏出挂在脖子上的钥匙,在黑暗中摸索了一会儿,开了那扇沉重的大门。

早晨泼在厨房地上的牛奶还没干。程茜拿抹布把它擦干了,又拾起摔在屋角的奶锅,放在水龙头下冲干净,桌上吃剩的馒头用笼屉布盖起来,脏碗筷拿到水池里,放水泡起来,炉子下边的炉灰撮在一个破旧的洗脸盆里,端出去倒掉,再检查一下炉子里的火灭了没有。做完了这一切,她手握湿抹布,垂手立在地中央,倏地感受到了四下里的寂静。

大人们都上班了。孩子们也都在学校和幼儿园。楼房里此刻只有几个老年人。谁家的窗户没有关严,冷风吹过,偶尔发出单调的啪啪声。

程茜在厨房的水泥地上跪了下去。

《牛虻》那本小说看完已经有两个月了。程茜第一次知道,在世界之上,有一个上帝。这个上帝在程茜的生活中是缺席的,报纸、广播、课本都没有提到过他。《国际歌》里唱得明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但是那本书里的人都信,并且祈祷,并且上教堂。有没有上帝?程茜没有认真想过。她只是一头扎了进去,因为上帝这个主意对她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她需要上帝。亚瑟对上帝祈祷都是跪着的,于是程茜也跪。

此时,在一片寂静中,程茜不知道该祈祷什么。眼泪却不听使唤地涌了出来,大滴大滴地摔在水泥地上。

这孩子从六、七岁就开始挨打,到十三岁的时候,已经打“皮”了。她发现了一个使自己从精神上脱离苦痛的法子:想象挨打的不是她,而是另一个女孩。每当挨打时,她灵魂出窍,从空中看着那个“又馋又懒”的女孩被打,她甚至能够帮着叫几声好:打她,打她,打死她!有时她妈抽她耳刮子,竟从手指的缝隙里看见程茜脸上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于是她妈更加恼怒,一把抓住程茜的胳膊,在上臂内侧,膈肢窝下边最嫩的皮肤那儿,使劲拧了一把,我让你笑!你个贱皮丫头!她又狠狠地拧了一把,这时程茜的眼泪才涌出来,她妈也方才获得打人的快感。

如果有上帝,他会怜悯我的,程茜想。

她从地上站起来,在水龙头下洗干净了抹布。随后她从门口取出一只小板凳,钻到走廊的壁橱里,踩在小板凳上,在一堆面口袋鸡蛋筐牛皮纸口袋背后摸呀摸的,摸出了一块糖。糖用劣质糖纸包着,红褐色的一块,含在一个孩子的嘴里有些大,程茜不管那些,她坐在小板凳上,使劲地咂着那块糖,甜腻的汁顺着喉咙流下去,带给她快乐的感觉,……黑暗中程茜享受着,从早晨起就绞着的心慢慢松弛开来。

她知道她是在犯一种叫“偷糖”的罪。为了这个她已经挨了一次打。糖块凭票供应,一年里每户只有那么可怜的一点,爸说了,要匀着吃,偶尔才给三个女孩每人分一块,程群两块。但是去年这个时候,爸打开柜子,赫然发现糖包已经被撕开了一角,大半包糖块都已经不翼而飞。

那天程茜正好在学校受了表扬,进门的时候脸上还挂着笑容,当那个问题从天而降的时候,她一点准备也没有。成年人辨别孩子脸上的表情是不会错的,所以尽管程茜的第一个回答是没拿,巴掌还是雨点般地落了下来。当她对自己的罪行不再分辩了的时候,接下来的巴掌就是打她的撒谎。

她的发辫总是在头两下巴掌中散乱开来,脸涨得痛红,然后眼泪哗地涌出来,怎么努力控制也没有用。有时候巴掌抽在耳朵上,程茜脑子里嗡地一声,眼前一片黑,她手扶椅子背,努力站直,同时用手去接鼻血,因为她不想让鼻血把她唯一一件穿得出去的上衣弄脏了。鼻血流得很急很快,在程茜的手心里聚成了一汪,可是巴掌还是落下来了,这一次程茜拖着椅子倒在地上,手里的血把裤子染红了。

你个混蛋玩意儿,不但偷糖,你还撒谎!小兔崽子,谁教你的这一套?我,我打死你得了!

这最后一句吼声,好象至今没有消散,回响在此时寂静的楼房里,于黑暗中划上一个惊叹号。程茜一激凌,好象从梦中醒来,她霍地从小板凳上站起来,照原样掖好糖包,迅速撤出壁橱,放好小板凳,打开大门,跑了出去。

下午四点了,是把程伟从幼儿园接回来的时候了。

(二)

程伟的幼儿园是街道办的,就在酱菜厂大门的右边。一间碎砖砌成的老房子,正面一排窗户,上边满是肮脏的手印,烟囱从窗户里伸出来,冒出浓烟,屋顶的瓦上盖着残雪,残雪中几丛飘零的枯草,一扇摇摇晃晃透风的门。

程茜推开门,尿骚味扑面而来。一铺大炕占去了半个房间,炕的一边是一摞肮脏的被褥,地中央一个煤炉,火烧得很旺,然而屋子太大,窗户和门又都封得不严实,屋子里照旧透着冷气,十几个孩子在炕上滚成一团,另外五六个正在比赛从炕上往地上蹦,两个阿姨围在炉子边织毛衣边聊天。

程茜一眼看到往地上跳的那些孩子当中的一个是程伟。她箭步上前,赶在程伟起跳之前,把她接住了。程伟抬头一看是姐姐,笑了,肮脏的小脸上还沾着两颗饭粒,早晨换上的干净衣服已经灰一块土一块,领口那儿还撕开了一点。

这个孩子自程群出生以后就被遗忘了,做为一连串女孩中的最后一个,她穿的是姐姐留下的旧衣服,玩的是缺胳膊断腿的破布娃娃。程群,这个父母盼望已久的男孩,穿的是新衣服,玩的是专为他买的新玩具,上的是市政府办的最好的幼儿园,并且由妈妈亲自接送。程群已经两岁了,仍旧每天喝牛奶,吃饼干、水果,四岁的程伟在他这个年龄可是早就吃和大人一样的饭菜了。

程茜从阿姨手里接过空饭盒,牵着程伟走到外面。马路上刚巧走来一个卖糖葫芦的。一个白胡子老头,扛着一人多高的高粱杆扎成的垛,上边插满了糖葫芦,身后跟了一群看热闹的小孩儿。走到幼儿园附近,老头止住脚步,把糖葫芦垛斜靠在一堵矮墙上,开始叫卖。

程伟嘴里含着手指头,口水流出来。姐,我要。

你要什么?

我要糖葫芦。程伟把手指从嘴里拿出来,指向老头。一根口水线从她的嘴一直连到那手指头尖上,在冬天的太阳下亮晶晶的。

程茜自己也悄悄咽了一下口水,可是她一分钱也没有。夏天里程茜还能从爸妈手里得到一点买菜钱,可现在是冬天,有时候早起买豆腐,都是实报实销,程茜一点留钱的机会都没有。

我没钱。她说着,试图把程伟拉走。可这孩子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大劲儿,好象钉在了地上,她一把推开了程茜。程茜再一使劲拉她,她干脆一屁股坐地上了。

我要糖葫芦!我要!程伟的叫声吸引了几个看热闹的小孩,他们凑过来,盯着这姐俩看。

起来,你听见没有?程茜脸红了。

我要糖葫芦!程伟的喊声又加大了几个分贝。

回家去,家有糖葫芦。

不,你骗我,家里没有!我现在就要,要!她使劲一踢程茜,正踢在程茜的小腿上。

程茜一股火冲上脑门,她拉起程伟,拖着她就走,空饭盒掉在地上,她看也不看。

程伟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更多的看热闹的大人小孩。程茜愈加恼怒,她简直不敢看那些人的眼睛,只想着把程伟尽快弄回家。程伟发现姐姐的企图,干脆趴在地上不动了。程茜蹲下去抱她,她一把抓到程茜脸上,脸上顿时几道血红的印子。

看热闹的小孩中发出一声惊叹。程茜感到自己受了强烈的侮辱,身体里一股扼止不住的力量冒出来,她狠狠抓住程伟的两只小胳膊,转过身去便朝前走,程伟的小身体在土地上拖出一溜烟尘。

程红正好放学回家。她飞跑过来,拾起饭盒,又上前拉住姐姐。

姐别拖了,把程伟拖坏了咋办?

拖坏了我负责!你滚一边去!程茜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怒火,她腮帮子上渗出血珠,两根辫子散开,裤子上满是尘土。她回过身来,眶地一脚,踢在程伟的背上。程伟从地上跃起身来,在程茜手上使劲咬了一口。

程茜没有出声。她一脚,又一脚,再一巴掌狠狠抽在程伟脑袋上。她不再想到程伟是她的妹妹,她甚至看不到周围的人们,天空、楼房、煤堆、枯树都不存在了,她只是一只野兽,恶狠狠地扑向另外一只。

程伟的哭声变成嚎叫。

看热闹的小孩们不再出声,只是默默地跟在两个撕打的土人旁边。

程茜就这样把程伟拖进了楼门。程红赶紧在后边把楼门关上了。程茜手一松,程伟瘫倒在地上。身旁站着满脸是泪的程红。

天不知什么时候下起雪来。

傍晚的时候邻居来敲门,告诉程茜明天的牛奶必须今天晚上自己去奶牛场取,因为明天早上有霜冻。程茜让程红看住还在抽答的程伟,自己拿着奶瓶出了门。

暮色中,电车的长辫子在电线上擦出火花,下班的人们在雪中小跑着,不时有人在踩得滑溜溜的马路上摔倒。路灯已经亮起来了,在路灯的光圈下,雪片纷纷。程茜两只手操在棉袄袖筒里,奶瓶夹在胸前。她小心翼翼地注意着脚下,为了避免摔跤,尽量走在雪里。雪灌进她的黑胶皮棉鞋,马上就融化在里边。到奶牛场的时候,程茜的袜子已经全湿透了。奶牛场在学校后边的山坡上,红墙围成的院落,院子里外有很多松树,程茜小时候常来这儿玩,她记得夏天附近的山坡上能采到鬼子姜蓝色的花朵、有香味的艾蒿和蕖卖菜。现在是冬天,山上白茫茫一片,只有暗绿色的松树,投下一团团巨大的黑影。

院子里已经扫出了一条小土路,通向饲养员住的小屋。屋门紧闭,窗户上透出灯光,门上伸出一小截烟囱,冒出断断续续的白烟。牛奶已经在小屋的窗台上排成了整齐的一排,门口的地上还有一些空瓶子。程茜放下空瓶子,拿起贴着写有“程”字白胶布的那瓶。

程茜走出奶牛场的院子。从这儿几乎能看见整个城市,山下一片灯火,近处的红楼灰楼,远处火车站的钟塔,更高的山坡上低矮的房子一眼望不到边。雪仍在下,远山白茫茫的一片,完全和大地合为一体。抬头看,天空灰沉沉的,只有无尽的雪花不停地飘落。天边仿佛传来一声火车的汽笛,然后,一小片天被映红了。倒铁水了。

程茜停住脚步,注视着远方的那一禺。那红色渐渐暗下去,暗下去,然后又骤然亮起来,再暗下去,再亮起来,好象国庆节的礼花。

正如我的生活,程茜想。除了上学,干活,就是挨打。偶尔有一两本书看,就象这铁水映红了夜空,可惜只有那么一小会儿,然后又是黑暗,沉沉的黑暗,一天一天地毫无变化,叫人喘不过气来。程茜回过头去,背后黑的大山向她压过来。

山那边是什么呢?还是山。程茜想起小说里的话:“走廊的一端放着一排栽在大木桶里的棕榈树和凤尾蕉,木桶的前面栽着一排百合花和别的花草。这些花木构成一道周密的屏风,屏风背后有一个小小的露台角落,从那儿可以看到外面山谷里的一片美好风景。”

凤尾蕉,百合花,长得什么样儿呢?听名字就十分美好,透着热带风情。意大利,佛罗伦萨,离我多么遥远啊。亚瑟家里住不下去了,可以跑到南美去,而我哪儿也去不了,我的生活,就在这个方圆不过几里的山沟中,就在红楼的那两扇窗户里。这时候,程茜看见自家厨房的灯亮了,知道爸或者妈已经到了家。

如果我现在回家,正赶上他们下班回来,他们看见抽答的程伟,我免不了又要挨一顿揍。程茜不敢想到下午的那一幕,但是一个念头还是紧紧抓住了她:我打了程伟,我打了程伟。程伟不但要挨爸妈的打,还要挨我这个姐姐的打。一想到这个,程茜悲从中来。她头低下去,不再看远处的铁水,而是盯着脚下。脚上的棉鞋上山时湿了,到现在还没干,因为停住不走,愈发感觉冰冷。程茜意识到她正站在一颗松树下,松树浓密的枝叶挡住了飘落的雪花。四下里静悄悄的,只听见远处山风的呼啸,近处雪花纷纷扬扬的声音。程茜原地慢跑起来,好给自己增加一点热量。

今天晚上我就呆在这儿了,饿了我可以喝瓶里的牛奶。今年我十三,再有四年就是十七岁,那时我就可以离开家,自己到社会上去了。社会——大人们常这么说,到底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反正人长大了都要往那儿去。二六一十二,三六一十八,这么说我已经过了大于三分之二的日子。门背后标身高的横线一年一年在升高,腿上的裤脚接了一次又一次,我长得不算慢,可是这一天一天的,却为什么过得这么慢呢?

真希望像书上那样,一翻,下一页就是十三年之后,亚瑟就从一个受气挨打的男孩,变成一个刚强、勇猛又辛辣的牛虻,谁都不放在眼里,只有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给蒙泰尼里神父留了个隐密的角落。回意大利没多久,把该见的人都见了,也让人们见识了他,然后就死了——不对不对,应该叫牺牲——身后留下一个为他疯了的男人,和一个为他落泪的女人。看人家活得多紧凑,一环扣一环,象一首进行曲,一拍接一拍,最后一个高潮挑上去,啪——就完了,还不无幽默地加上一段小诗:不论我活着,或是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大苍蝇!大苍蝇!这比喻用得多独特。青松啊岩石啊这些咱中国人用滥的,人家都不用,倒用了苍蝇。利害。佩服。

牛虻也曾有过躲在一边暗自流泪的时候,就像我现在这样,可人家最后活出潇洒来了。我能吗?我的最后结局是什么?像牛虻那样被敌人枪决当然最好。那个赶不上学欧阳海拦惊马也不错。将来我会到什么地方,经历什么样的事情?

程茜正想着,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是住在楼下的刘大爷。

程茜啊,我当是谁。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家?

啊,我这就回。

程茜只好挪动脚步,慢慢朝山下走去。

(三)

程茜的这个班原来没有这么多人。一年级入学的时候,是马老师到红楼招的新生,一九六零年和一九六一年出生的孩子总共二十几个,加上山上平房的几个工人子弟,凑满了三十,算一个班。红楼灰楼的孩子都是知识分子家庭出来的,不会玩什么政治手段,霸道、流氓的更是没有。大家上学、放学,相安无事。

和程茜一个楼门的李新松被老师指定为班长。李新松从小到大一直是个招人喜欢的孩子。他宽脑门,大眼睛,笑的时候腮上一对酒窝。上幼儿园的时候,程茜一脚踩到水沟里,鞋湿了,李新松扶她到活动室里坐下,把用别针别在胸前的手绢解下来,给程茜擦脚。一、二年级两人还在一个课外学习小组,互相借过书看。不过这都是小时候的事了,男孩子女孩子长到这个年龄,以与异性交往为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人渐渐疏远了。上一次程茜和李新松打照面好象是去年冬天,上他家送盖好了粮油供应戳的粮本,李新松接过粮本,连声谢谢都说得很勉强,程茜更倔,把粮本递过去,扭身就走,看都不看小时候的玩伴一眼。李新松的大哥李青松,快中学毕业了,却每次见到程茜都点点头,打个招呼。

这样一个红楼灰楼孩子的小团体,到了三年级下半年,突然转来了四个部队子弟,就因为这四个人,班上的气氛一下变了。

程茜清楚地记得他们来班上那一天。两个解放军领着一队孩子来到学校。那队孩子一水的军装,背着军用书包。除了没有领章帽徽,他们和正式军人打扮没什么两样。校长走出来欢迎,老师停止了讲课,朝门外看,同学们也挤到窗前。他们一行人进了校长办公室。下课的时候,穿黄军装的孩子们从里边出来了,由几位老师护送,走进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各个班级。那两个解放军也和校长握手告别。

一个黄头发、黄眼珠、皮肤雪白的女孩走进程茜的教室,就坐在程茜过道的那边。她打开书包,从里边拿出的却是北京市的小学课本。为了向她表示友好,程茜把椅子朝她那边挪过去,把自己的课本摊在她桌上。她叫毛玲,是沈阳军区某部副部长的女儿。

记不清一切都是怎么开始的了,只记得毛玲身边很快便聚集了很多女孩子。毛玲脑袋瓜活络,总能想出各种好玩的游戏。雨天,无法到外边玩了,毛玲眼睛咕噜一转,出口就是一首儿歌:都吃发面的馒头,希都拉梭咸疙瘩头,什么饭?大米饭,切个西红柿炒炒看,李格儿楞格儿楞格儿李……借的是当时一首革命歌曲的调子。她把跟在身后的女生按高低音分成两部,高音唱一句,低音就李格儿楞格儿楞格儿李地和一句,唱得众人皆大欢喜。

毛玲来以前,女孩子们都爱扎色彩鲜艳的纱带。家里穷的工人孩子,也把红毛线拆开,绕着橡皮筋跑两圈,算是头发上有一点红颜色。可是这天戴小五肩上颠着两朵大粉花一进教室,毛玲锐利的眼睛就盯上了她,一妙钟,两秒钟,所有的女生都顺着毛玲的目光看过去,戴小五僵在走道上,不知道自己哪儿不对头。突然毛玲尖声道,真怯!女孩子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描述,怯?她们脸上露出迷惘,毛玲马上指着戴小五的粉纱发带,你说她这两朵大粉花,怯不怯?哦,好象是太鲜艳的意思。于是大家笑了。戴小五不好意思地蹭过来。太鲜艳了,是不是?我不想扎,我妈非要人家扎。她把两团纱解开,细心地叠好,放进兜里。从那时起,女孩子们都学毛玲,扎本色橡皮筋。老师们看着不解,小小的孩子,怎么忽然都素净起来了?

班主任于老师见毛玲迅速地变成一个首领,对她也凡事让三分,况且毛玲对于老师向来是尊重有加的。但是也有老师不喜欢毛玲,比如年级组长范老师。一天她来代课。毛玲为了给范老师留下好印象,踊跃举手发言。发完了,却没有在范老师脸上找到她期待的赞许,那张威严的胖脸上甚至没有一点表情。毛玲不乐意了,等到下一个同学发言的时候,没等人家说完,毛玲就吃吃地笑起来。范老师把脸转向毛玲。

毛玲!你笑什么?

我笑她话都说不好,还站起来发言。接着毛玲夸张地模仿起那同学的东北腔,引起全班哄笑。

范老师把黑板擦啪地一声拍在讲台上。笑!笑什么笑!不就是东北腔重点儿吗?北京来的有什么了不起?你敢说你就没有北京口音?少上我这儿来整景儿!

你说谁整景儿?一张嘴就跟个泼妇似的,还人民教师呢!毛玲唰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一手直指范老师的鼻子,毫不示弱。

你敢骂老师?你这就给我滚出教室!范老师三步并做两步,冲到毛玲跟前,一手指着教室的门。

毛玲盯着范老师的眼睛,却慢慢地她坐下了。为什么呀?我招谁惹谁了?你要走你走,这是社会主义主义课堂,没人能要求我走。

范老师一张胖脸变成紫茄子色儿:我还整不了你了,你个小泼妇!她一把把毛玲从座位上揪起来,想把她拉出教室。

谁知毛玲力气也不小,她使劲一推范老师,两人同时摔倒在过道上。

全教室的人都拥上来,好事的男生们敲桌子起哄助阵。毛玲和范老师纠缠了几个回合,竟不分胜负。范老师大概以为和一个小孩摔跤太丢面子,她推开毛玲,起身拍拍身上的土,夹起课本,离开了教室。

没见过你这样的小泼妇!看我不告你家长!

你告去吧!谁怕你,范大胖子!毛玲脸上带着胜利的微笑,虽然她也满身是土,却斗志昂扬,精神气爽。随着范老师的脚跨出教室,男生们再次起哄,毛玲朝他们投去得意的一瞥。

毛玲来以前,女孩们也在一起玩“我们要求一个人儿”。分成两拨隔着大约三十米面对面手拉手站好,然后选一个人奋勇向对面冲去。如果能冲开两只拉紧的手,那这两人就是俘虏,将被领回我方。毛玲来了以后,这个游戏突然变得政治化了。她拉一伙,打一伙。打谁呢?就从原来的两个班干部,戴小五和程茜身边的人开刀。程茜是学习委员,戴小五是文艺委员。而毛玲呢,最想当这个文艺委员。漂亮女生都当文艺委员的。因此,玩“我们要求一个人儿”的时候,最先被要求到的就是戴小五的密友。戴小五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子,她看清了形势,立即彻底地、无条件地向毛玲投了降。她笑眯眯地走向毛玲的阵列,主动上去挽住毛玲的手——投诚的高级官员应当受到礼遇,于是戴小五成为毛玲的左膀。下一次班委会改选的时候,毛玲成为文艺委员,戴小五竟成为“副文艺委员”,这个称号可是史无前例的。

剩下的一个堡垒是程茜。

一天早晨,程茜走进教室,突然发现所有的女生都不和她说话了,包括幼儿园时的伙伴戴小五——她明白自己被“孤立”了。昨天玩“我们要求一个人”的时候,程茜就是最后被要求到那两个人之一。看着自己的同伙被对方一个个地俘虏过去,最后的两个人孤零零地站在操场的一角,她心里真不是滋味。然后毛玲高喊了一声,进教室去喽!她们那一伙就拉着手搂着脖子亲亲热热地跑了。程茜身边剩下的最后一个伙伴,也跑了,不愿意与失败者为伍。

此刻程茜也看清了形势,但是她就是不向毛玲低头。她不想低头,也不知道如何低头。戴小五搂脖子抱腰递手绢献香橡皮的那一套,程茜从来不会。她在家挨打最惨烈的时候,也忍住疼不求饶。她直视前方,走向自己的座位。

咚地一声,她在过道上被一只伸出来的脚绊倒,摔在地上。

哦——男生们都拥过来看热闹。

程茜从地上爬起来,拍打着身上的土,她朝毛玲的座位瞥了一眼,看见那张白脸上的嘲笑。

程茜的两只手抄在棉袄袖子里。手套上三年级的时候丢了,家里就没再给她买,所以一到冬天她就是这副抖抖索索的样子。那天毛玲手一指,看程茜,象不象老农民?跟在毛玲身后的女生们都笑了。干脆叫你“程大爷”算了!毛玲笑道。哈哈哈又是一阵哄笑。程茜没出声,也没流眼泪。她们笑完了,一窝蜂涌出了教室。那天晚上程茜躲在被窝里,关灯以后,她的眼泪悄悄地流下来,落在有头油味的枕巾上。

李新松知道程茜在家挨打,在学校挨欺负,也因此瞧不起她。

(四)

春天来了。冰封的路面变得松软,化开一道道口子,露出下边的柏油和泥土。路边的积雪在太阳的照耀下悄悄地变矮、变小,最后幻化成一滩烂泥。山上的雪也化了,流到低洼处,酱菜厂门前的煤渣路成了一条小河,泊泊地朝马路边流去。程茜上学经过的地方,不是这样的季节河,就是烂泥的沟渠,一脚踩下去,黄胶鞋差点儿没拔出来,东倒西歪地挨到了学校,同学们鞋底上的泥早已在门槛上积成厚厚的一坨。

去年秋天的白菜已经是一副细瘦、颓废的模样。大葱干得一碰就变成碎屑,只剩下葱头那点水分,还藏在枯黄的叶子下面。架上的土豆皱成一团。胡萝卜软得象条猪尾巴,发黑的表皮下勉强露出一点儿当初的桔红。家门口的酸菜缸也差不多空了。贮藏柜里还有最后几个苹果,那可是留给程群的。

程茜再次拿起那本书。她没有别的书可以读。

“疯狂的笑从亚瑟的嘴唇上消失了。他从桌上抓起来那柄铁锤,奋身向那耶稣蒙难像扑过去。……他折起了那张纸,写上蒙泰尼里的姓名,又拿过一张纸,在中间横写着:‘向达森纳船港去找我的尸体。’ 于是他戴上帽子,……”

窗外一阵骚乱声。程茜跑到厨房窗前,程红正在楼下拼命喊,姐,姐,来菜了!

果然,一驾马车正驶进菜棚的后院,车上是早春间下来的菠菜苗。

程茜把手里的书本摔在柜子上,抓起网兜,冲出门去。

菜棚的挡板还没有打开,但前面已经排了一条长队。人们叫嚷着,呼朋唤友,有人强行挤进队伍的前边,马上激起众怒,但这样的人都是李青松式的大小伙子,嘴唇上已经冒出一片小胡子,喉结在脖子上上下蹿动,他回过头来,漫不经心地骂了一句,队伍中就没人敢再有微词。程茜排在队伍的末尾。但她知道,菜棚的挡板一旦打开,排好的队伍就会马上做废。她把网兜团成一团,塞在裤子口袋里,手中的钱再清点一遍,攥紧了,做好了冲锋的准备。

菜棚的挡板有动静了。队伍仍旧保持着形状。哗地一声,挡板打开了,人们轰地一下,全都涌向中间那一个窗口,队伍在顷刻之间消失。程茜没有跟着人群,而是立刻奔向最右边的窗口,因为她知道,她一个小姑娘,根本挤不过李青松那样的大小伙子,只有最边上才有她的机会。果然,所有的挡板都一个个打开了,穿蓝布围裙的售货员刚把台秤放稳,喊声马上响成一片。

来二斤!

我要五毛钱的!

先来我的!

这儿,这儿,钱都准备好了!

千百条胳膊在售货员面前挥动。人声鼎沸。无数个身体的力量把简陋的菜棚推得直摇晃。架子上的菠菜在迅速消失,可是程茜还憋在一个大胖女人的胳膊肘下边,无论怎么努力也够不着菜棚的板壁。大胖女人离最近的售货员还有两尺左右的距离,她的左边是一个粗壮的男人,还有一个虽瘦却很有点干巴劲儿的男孩。大胖女人挥动着胳膊,嗓子都快喊哑了,却怎么也递不上钱去。程茜明白,如果自己等在她后边,最后必然是死路一条。于是她向粗壮男人的方向迂回。

眶地一声,她听见秤盘碰着菜蓝子的声音,趁着那人拎起篮子回过身来的一瞬间,她细瘦的手臂一把抓住了菜棚的栏杆,然后在那男人举着篮子挤出来的时候,死命挣到了前边。立即,她感到了千百个身体压在她后背上的力量。她前胸紧抵着栏杆,呼吸困难,手心被栏杆上的钉子扎出了血,并且无法把裤袋里的网兜掏出来。她知道自己只要犹豫半分钟,菜就要卖光了……她不再去想网兜的事情,借着后边人群的力量,一鼓作气,蹬上了菜棚的挡板,再奋力把手举得高高的,一直伸到售货员的胸前。

我的,我的,三斤!三斤!

在巨大的人声中,程茜几乎听不见自己微弱的喊声。她只是努力地迎向售货员接钱的那只手。该谁的啦?

我!我!

售货员的问话马上淹没在一片喊声中,随即她触到了程茜汗湿的手递过来的钱。她把一捆带着泥浆的菠菜扔进秤盘,胡乱一称,就把菠菜倒在了柜台上。程茜搂起那捆菜刚想出去,后边涌上来的几个大人几乎要把她挤扁在柜台上。她抱紧菠菜,脚下朝上再次攀登,尽量和大人们站得一般高,然后,借着一个大人向外挤出去的力量,她回过身来,朝无数个身体上一扑,奇迹般的,她掉到了人群外边,重重地摔在地上,那捆菠菜也摔得七零八落。

程茜从地上爬起来,把挤得披散开的发辫朝后理一理,这才从裤袋里掏出网兜,把散落在地上的菠菜一根根、一片片珍贵地拾起来,装进网兜。

程红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姐!她的声音里带着哭腔。

哭什么?我这不是买着了吗!

程茜站起来,一手拎着菠菜,一手拉着程红,走回家去。

菜棚子前的人群渐渐散去,来晚了的人带着失望的表情转身走开,一个白头发的老太太弯下腰,把地上星星点点的碎菜叶子收进了她的篮子,很快菜棚子前干干净净,就好象从来没进过菜一样。

厨房地上,程茜正坐在小板凳上择菠菜,程红跑进来。

姐,姐,大食堂放电影,咱妈她们单位组织的!

程茜腾地从地上站起来,小板凳倒在一边。

真的?什么片儿?

不知道。刚开始放人。

程茜和程红跑到大食堂。门口已经聚集了一堆大人和孩子,有人说是阿尔巴尼亚片儿《第八个是铜像》。程茜头两天在学校听毛玲说过这部电影——不管什么电影,毛玲她们院儿总是最先放,然后再过两三个月,新电影才会出现在地方电影院里。

门口的人们,脸上带着期待的表情,围着大食堂那个窄小得像城堡入口的小门。两个男人把守着入口,不时有人进进出出。有时电影放到最后,把门的人会发慈悲,把外边的人全放进去。程茜颠起脚尖,认出那些人确实是妈单位的,把门的一个人她也认识。她拉着程红,挤到前边,鼓足勇气叫了一声叔叔。那人认出了程茜,放她们进去了。

这栋建筑早先是爸单位的食堂。毛玲她们部队搬来以后,不仅占了学校的一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还把大食堂的门窗也都用砖砌死,焊上了椅子,盖起了舞台,大食堂成了一个电影院,兼做文艺演出的剧院,但是外边的老百姓却很少有进到这里的机会。今天,妈的学校借用这个场子开大会,会后还能有电影看,完全是因为毛玲她们的哥哥姐姐都就近入学在妈工作的中学。

程茜领着程红走到里边,看见妈正好坐在第七排的中间,那可是毛玲她们部队领导坐的位置呀。两个女孩高兴地跑过去,看见戴小五也在第七排靠边上的座位里,依偎在她妈的怀里,嘴里嚼着奶糖,手里摆弄着糖纸。奶糖的香味飘散开来,程红不由得咽了一口吐沫。戴小五抬头看见她们,笑了。

程茜没理戴小五,拉着程红,一直朝中间挤过去。

妈!程茜和程红高兴地叫道。

妈从眼镜边上瞟了程茜一眼,没说什么,也没动一下。

程茜以为她默许了,马上和程红一边一个,挤进座位。

这一身气气拉蒿的味儿,头也不洗,别往我身上靠!妈使劲朝后缩,同时伸出两手推了两个孩子一把。程茜回过头去。隔着眼镜片,她清楚地读到那眼神里的厌恶和嫌弃。

她立即站起来,扯起程红,三步并做两步,跌跌撞撞地挤到外边过道上。戴小五吃完了奶糖,张开嘴问道:怎么,不看啦?

程红老大不乐意。干啥呀你?人家还想看呢。

你没眼力架儿?你不知道好歹?

《新闻简报》的音乐已经响起,程茜的声音立即招来周围一片喝斥。

小声点!

不爱看出去!

程茜只好弯下腰来,小声地说,那我回家啦?

你回吧,我就在这儿看。程红说着,在过道上蹲下来。

程茜摸到门口,走到外边。

门外仍旧是一片期待的脸庞。一见有人出来,各种问题立刻就朝程茜打来。

开演了吗?

什么片儿?

没票叫人撵出来了吧?这最后一句招来一片哄笑。

程茜低着头挤出人群。泪水从她脸上流下来。她伸手去擦,这才发现自己满手都是菠菜的泥土和绿汁,指甲黑黑的,掌心上被菜棚的钉子扎破的那一块,此刻隐隐作疼起来。

天色已暗。院子里空荡荡的,孩子们都到大食堂里边或者外边去了。程茜隐约听见那边传来的音乐声。所有的人都看电影去了,除了她。

暮色中一辆自行车冲过来,在她面前铩住了闸。原来是爸。自行车的儿童座上坐着程伟。

天都黑了,怎么还不去接程伟?

程茜抬起泪眼,说不出一句话。她确实忘了去接程伟。

还楞着干什么?还不把我这手里的饭盒接过去?小兔崽子,就知道玩!什么他妈也指不上你!

(五)

一年一度的全校学习毛泽东思想文艺汇演要到了。以前老师都要程茜准备上台讲用、表演。二年级的时候,程茜还参加了全区讲用大会。她讲用完自己如何跟在工地上的工人师傅后边捡钉子,把小辫子一甩,唱了一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会后,解放军叔叔、工人阿姨都过来和她握手。回到学校,程茜成了全校最“红”的孩子。那个时候,“红”这个字,在孩子们的嘴里有另一层涵义:受欢迎的、引人注目的、被老师重视的、令人羡慕的。毛玲来了以后,程茜从“红”的颠峰上迅速滑落下来,虽然她还是学习委员,但已名存实亡,很多重要活动都没她。今年,离文艺汇演只有两三天了,老师也没有来找程茜的意思。而毛玲戴小五她们,却每天一放学就都不见了。

文艺汇演这天终于到了。同学们排好队,向某部驻地进发。程茜早上在教室里就听见同学们嘁喳,毛玲和她父母说好了,汇演就在某部礼堂举行。程茜几次经过这个围着高墙、壁垒森严的院子,但是从来没进去过,她从同学们的议论中曾经想象过里边的气派。今天她踏进院门,还是吃了一惊。

院子很大,迎面就是一个花坛,里边盛开着鲜艳的串红和大朵黄色的美人蕉。花坛后原来是程茜爸爸单位的教学楼,现在已经改成某部的办公主楼。门口飘着红旗,窗户擦得溜明湛亮,窗框和外墙全部重新粉刷过。院子扫得一尘不染,一对士兵整齐地跑步而过,在办公楼前却唰地站住,全体手齐帽檐,朝办公楼里走出的一个矮胖子敬了个礼。同学们嘁喳着,说那个矮胖子就是毛玲她爸。矮胖子挥了挥手,随即钻进门口停着的一辆天蓝色小轿车里。

大食堂已经弃置不用——两三个月前,军绿色的卡车载来一队工程兵,某部的新礼堂便拔地而起。

新礼堂内部灯火辉煌。墙上是漂亮的灯具,舞台上方镶着花边,大幕、座椅全部是红丝绒的。

第一个节目是合唱,毛主席诗词,浪淘沙·北戴河。 大幕拉开,某部文艺宣传队的乐队起奏,毛玲尖利的嗓音划破礼堂里的沉默:大雨落幽燕,白浪淘天。她的声音充满了生命力,能听得出,缺乏训练的嗓子在高音那儿有些困难,但是她不屈不挠地拔上去了,那颤抖通过扩音器放大出来,反而有一股震摄的力量。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众声接上去。程茜陷在红丝绒的椅子里,感觉到自己的卑微和退缩。她也有生命,但却是扭曲的,像一颗长在胡同里的小树,歪着身子,在墙缝中找到一小片天空,借着这线阳光,疯狂地冒出一从叶子。而这一从叶子,也是黄瘦的,枯萎,缺乏光泽,在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面前,她自惭形秽。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戴小五和另外五个女孩舞着草帽上了台。戴小五劈开双腿,柔软地坐在台中央,她优雅的小脑袋朝后仰过去,再仰过去,一直快碰到了后脚跟。场子里响起掌声。戴小五一跃而起,手舞草帽,左右盘旋,上下翻飞,像个美丽的小精灵。

程茜想到自己的粗鄙,自己长得太多太快的头发,钢蓝色的,在脑后编成两根粗壮的辫子,因为太粗太乱而失去了女孩子的孱弱和妩媚,要不是天生绻曲,她的发辫几乎要令人憎恶了。她每个动作都是笨拙的、鲁莽的,一夏天膝盖上臂肘上都是冲撞的青紫和擦破的伤口,有的正在渗血,有的已经结痂,有的长出了嫩红的新肉。她走路时低着头朝前冲,鞋顶得冲出了大脚指头,裤脚接了一次又一次,上衣短得一抬手便露出里边的衬衣——她的整个形象都是突兀的、不和谐的,不招人喜欢。

如果你是老师,站在台上朝下看,你会看见,在这些孩子短短十三年的生命旅途中,小苗已经分出了先后,未来已经清晰地写在她们的脸上了。有些满是希望,跃跃欲试,有些黄瘦病秧,能不能活到明年都是个问题。程茜从二年级到五年级,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程伟,尤其是程群的出生,改变了她的生活。老师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她眼看着这株小苗渐渐失血、变黄,渐渐被她周围的杂草淹没。回首往日,老师也曾在心里发出感叹: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救救孩子。但是老师也有自己的孩子,家里的杂事,工作的繁忙,很快就把那张苦痛的小脸忘记了。再说程茜的变化是缓慢的,每天这个幼小的灵魂都被蚕食掉一点,如果老师不经常回首往事,几乎不会注意到她的变化。

有些日子里,程茜是快乐的——她毕竟是个孩子。她在走廊里和同学们疯,她喜欢整洁的环境,她把过道上的纸屑都拾起来,送到撮子里,还抄起条帚,把讲台四周扫干净。老师心里生出一股柔情:程茜,你的辫子,能不能编整齐一点?一个女孩子嘛,应该把自己收拾得干净些,就象你收拾教室。那一刻程茜的脸上浮出笑容,很象是从前那个轻松无忧的二年级小学生,但是,那笑容即刻消失了,又回到长大了的程茜,突兀、冲撞、沉重。

(六)

程群天性并不凶恶,只是因为大人们把他放在那样的位置上,他才有了向女孩子们施威的气势。他边吃奶豆,边举起玩具冲锋枪,枪口顶在在地上玩沙子的程伟的背上。程伟把冲锋枪扒拉到一边,顺手抢了他手里的几个奶豆,不顾一切塞到嘴里。程群抡起冲锋枪就要砍程伟,程茜箭步上前,一把握住玩具枪。

妈在家里炒菜,听不见楼下的声音。三个女孩跳上去,几只手一齐掐程群的胖脸胖胳膊,同时压低声音威胁他:不许哭!你要是哭出一点声音来,就把你扔下水道里!下水道这两天正修理,水泥盖板都掀在一边,张着黑洞洞的大口。程群眼泪噙在眼眶里,小嘴一瘪一瘪,终于没敢哭出来。

走廊里没有窗户,为了省电也不点灯,黑衢衢的。程茜端着一盆菜汤进屋,差点儿绊在蹲在地上的程红的身上。程红迅速将她拥有的小柜的门关上,仓促的动作透着不安。程茜知道程红又偷她东西了,是什么,她不知道。

晚上程红脱下棉袄棉裤,洗了脚,端着一盆脏水去厨房倒掉。程茜抓过她棉袄,准确无误地从兜里掏出小柜钥匙,甩下拖鞋,无声地蹿进走廊——柜门一开,掉出来的正是程茜的剪纸本!

程红从厨房倒脏水回来,一见此情,眼睛都冒出血来。她来抓剪纸本,扑了个空,便跳上来,一把挠到程茜的脸上,程茜脸上顿时几道血印子。程茜一把薅住程红的辫子,就要把她脑袋往墙上撞。

爸和妈听见动静从里屋出来了。

混蛋玩意儿,你们就不能安生一会儿啊!你打,我叫你打!

脑袋撞在墙上的变成了程茜自己。接着她被按在椅子上,屁股上的棉裤被撕开,里边的衬裤也被撕开,屁股蛋上立刻五个红手指头印。程茜拼命挡住那抽她的巴掌,从椅子上跳起来,提上裤子,拉开大门,朝外边跑去。

跑到楼门外,她才意识到自己脚上没有鞋,只是两只脚底早就磨穿了的尼龙袜子。她顾不上这些,仍旧疯了一样朝前跑,跑啊,跑啊,后边追打、叫骂的声音没有了,红楼不在视野内了,连灰楼也看不见了。她跑到了某部军马场的后边。

四周黑洞洞的,只有马棚上一盏昏黄的灯。程茜奔向房子尽头一个避风的角落,确定了周围没有人,想要蹲下来,马上感觉到膝盖疼,刚才大概撞在椅子上了。脑门也疼,手伸上去一摸,已经起了两个大包。腮帮子上湿乎乎的,被程红挠的那几道还在渗血。

她在一个土堆旁蹲下来。土堆挡住马棚方向射过来的一点光线,这里就是彻底的黑暗了。她先把衬裤的带子抽紧,打个结,然后解下头上的辫绳,把棉裤的两个角绑在一起,这样棉裤就不会再被撑开了,跑起来手脚利落些。夜晚的寒气朝她袭来,她习惯地把两只手伸进棉袄袖管,这才发现棉袄袖子也被撕开了一块,在黑暗中露出里边的白棉絮。

她再也忍受不住,伏在自己的膝盖上,肩膀一耸一耸,呜咽起来。

大沟上游冲下来一个死孩子。

程茜上学的路上,远远地看见小桥上挤了一堆人,指指点点的。她走过去,从人缝里看见一对裸露的小屁股,青紫的,腿上裹了一团暗红色的破布,一条胳膊浸在脏水里,脑袋被垃圾掩埋着。男孩子们在沟对岸,手里举着弹弓,朝那死尸射石头子儿。程茜听见人们的议论:好象是个女孩。看样子是足月生的,都那么大了。不知道是不是活着扔的?那哪儿看得出来?现在夜里这么冷,活着扔的天亮以前也早冻死了。可怜哪。就是,还不如送给捡破烂的老赵头老赵太太呢。养得活么?这话说的,怎么养不活?给点高粱米汤就能活。唉,这准是那个大姑娘家,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了。

一块石头打中了那孩子脑袋附近的一只破鞋,破鞋弹开来,露出那孩子的半边脸。人群一阵悸动。程茜一惊:那孩子脸色惨白,眼睛紧闭着,小嘴半张着。她是刚生下来就死了呢,还是活了几天才死去的?她之所以死去,是因为有人要她死吗?大概是这样,不然她应该躺在医院的太平间里,或者自家的床上,周围围着几个抹着眼泪、长嘘短叹的亲人,对不对?她这样,在暗夜里被窒息而死,然后用一块破布草草一包,扔在脏水沟里,最后与垃圾为伍,那带她到世上来的人,是怎样地轻视她啊!

“难道你从来不曾想到过,那个可怜的小丑也会有一个灵魂——一个活生生的、拼命在挣扎的人的灵魂;拴牢在那一个弯曲的躯壳里,被迫做它的奴隶吗?……灵魂是哑的,它喊哭不出声来,只得忍受,忍受,忍受!”

她就是一块没人要的垃圾,被人毫不留情地抛弃。可她也曾是有生命的。她感受到了那冷眼吗?那试图把她掐死的手臂,那夜间的寒冷,脏水沟里的臭气,从她身上飘过的烂菜叶、脏手纸、小工厂流出的黄色液体……她哭过吗?她挣扎过吗?有多久?是在天亮以前最冷的那两个小时,她的哭声渐渐弱下去的吗?

有这么两个大人,一个男的,一个女的,他们因为某种原因到了一起,干了那事,或许还用了那个叫避孕套的东西,最后还是没有避免这条生命的产生。她在子宫里一天天长大,对这个世界不欢迎她的事实毫不知情。然后到了这天,她不可避免地来了,来到这个寒冷、肮脏的世界,没过几小时,再踏上一条同样寒冷、肮脏的路,回去了。

生命是什么?一块召之即来、又可以随时抛弃的垃圾?

那么我呢?我的一条命是不是也象她的一样——程茜马上使劲摇摇头,仿佛要摆脱这个危险的想法,我不是,我有家,有爸爸妈妈,弟弟妹妹。我有衣服穿,有饭吃,有学上。程茜挤出人堆,快步来到学校,坐进自己的座位。但是那个危险的想法却象毒虫一样,在第一节课下课的时候,又悄悄地爬回来了。

他们当初是打算要个男孩的,妈不止一次这样说过,连名字都起好了,叫程钢——多好听的名字啊!百炼成钢。程茜眼前仿佛出现了这么一个程钢:他有李新松的面容、李青松的个头、矫健、快乐、挺拔、自信。为什么不呢?他正是父母所期待的。他们爱他,正如今天他们爱程群。哦,成群。一个还不够,还要成群——原来这就是他们的计划!我怎么早没想到。那么,从现在起,每隔几年就要又一个新的程什么诞生,而我洗尿界子刷奶瓶的事业将继续下去,直到我离开这个家。如果这个新的程什么是个男孩还好,如果是个女孩呢?程红程伟和我的小床已经够挤了。或者,那个女孩也会有和这一个同样的下场?程茜不寒而栗。

原来我不过是别人干那事的一个副产品。如果是男孩就留下,是女孩就扔了,扔给寒冷,扔给流水。即便不扔,也不过是挤在那狭小的北屋里,自生自灭。

不,我不想自生自灭,我要活。

一个念头在程茜的脑子里清晰起来:她熬不到十八岁了,她必须尽快离开这个家。她要逃走——亚瑟能,我为什么不能?

(七)

程茜春天酿成的那个计划,好象一颗泡在下水道里的黄豆,在暗中慢慢地膨胀了起来,又在暗中悄悄地发了芽。它不知道周围的环境根本不适合它生长,它只是看到了一点水,那水是生命的希望,不管最终有没有成活的可能,它都要抓住这点希望。

怎么跑呢?程茜第一次独自策划人生。徒步行走太慢,再说也不安全。只能坐火车。那就需要钱买火车票。钱从哪里来呢?程茜难住了。从父母给的买菜钱里省吗?那不行,而且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发现。偷糖尚且挨打,偷钱……程茜不敢想下去。程茜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姥姥来,曾给过她三毛钱,那是她有生以来拥有的最大数目。火车票多少钱?程茜一点也不知道。好象上次爸去北京,说他花了二十多块买的火车票。

到北京去吗?这个主意相当诱人。照片上和歌曲里的天安门广场就是个圣地,颐和园、北海、香山,都美得像仙境。可是北京不是我去的地方。他们随时都在收容“盲流”,然后遣送回原籍,布告上常看见这样的事。我将要成为一名“盲流”了吗?程茜嘴唇上浮出一丝苦笑。盲流就盲流,总比呆在家里等死强。我有两只手,能洗衣服,会做饭,普天之下,定有我一块容身之地。世界原本大得很——忘了从哪本小说里看来的这句话,此刻给了程茜一点力量。我必须去一个小地方,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地方,在那里隐名埋姓,直到成年,然后再像于连·索黑尔那样去开创我的世界。

也许我会像牛虻,十三年后从南美回来,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革命者——可我的敌人是谁呢?毛玲吗?说实在的,毛玲更像牛虻。在毛玲面前,我简直就是小斯吉安·巴第斯达。那爸和妈呢?爸和妈好象并不想把我置于死地,他们只想让我干活,不高兴的时候拿我撒撒气,然后就把我忘在了脑后。我也没有一个蒙泰尼里神父——没人让我梦牵神萦,也没人像惦记亲儿子那样惦记我。

想到这里,程茜不禁悲从中来:她和这世界没有联系。世上没有一个爱她的人,也没有一个她爱的人,她是一个过客——像那个躺在沟里的死孩子,来去匆匆,不留痕迹。

她最亲的人大概是程红了。如果我走了,家务活岂不是都要落在程红身上了?程茜看了一眼熟睡在身边的程红:程红要受苦了。也许我在外边安顿下来以后就能来接程红。程红会跟我走吗?她对爸和妈比我顺从。程红挨了打,也会哭,也会觉得委屈,但她似乎不那么记恨爸妈。我为什么不能?想到这里,程茜突然不那么恨爸和妈了,对他们甚至有一丝留恋。不管怎么说,他们是我的生身父母,而且十三年里有过对我好的时候。

那边程伟翻了个身,被子掉在地上。程茜把被子重新拉回她身上。

老师常说,艰苦的环境能够锻炼人。保尔离家的时候,高尔基离家的时候,都不象我这么一步三回头地放不下,刘胡兰牺牲的时候也就比我大两三岁。高尔基在鞋点面包店里吃了不少苦,但是最终他成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阶级文学家”。问题是我生活的社会,无论走到哪、干什么都要介绍信,找个面包店干活挣饭吃是不可能了,再说我拿什么买火车票?

一天,几个男生课间聊卖废钢铁,程茜突然有了主意。

放学的时候,程茜远远跟在他们后边,发现他们没过小桥,而是直接往山上走。穿过几行平房,在一小片空地中央,是一个废品收购站。废纸、废铁堆成了山,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班里的那几个男生从书包里掏出两件水管接头似的东西,走进了那个小院。

这是个好办法!程茜高兴得心蓬蓬跳。卖破烂,攒够了钱就可以买火车票了。那几个男生走了出来。程茜连忙拐进旁边一条小路,不让他们看见自己。他们走远了。程茜这才从墙后边绕出来,跑进废品收购站。都打听清楚了:废纸二分钱一斤,干净点的报纸五分钱,杂志八分,纸壳一毛,废铁一毛二,废铜最值钱,一毛八。下一步就是去火车站打听火车票的价钱。今天不行了,得赶回家去买菜,做作业,做饭,接程伟。回家的路上程茜一路寻摸,可惜除了几张废纸,她什么也没寻见。平时总觉得自己周围到处都是废物和垃圾,真要找它的时候却都没影儿了。怎么回事?手里那几张废纸太脏,再说拿在手里回家让邻居看见了也真没面子——程茜把它随手丢了。马上有一个背着大筐的老头过来,用一把长钳子把废纸夹进他的大筐。程茜泄气了:看人家这专业的,我一没钳子,二没大筐,还抱着一个臭架子不放,这样什么时候能攒够盘缠?不行啊,我得想个办法。

菜择好了,程伟接回来了,程红放学了,饭也在炉子上咕嘟着。程茜手举饭勺,看着窗外驶过的车辆。最先过去的是两辆塞满了人的长途汽车,每天都在四点五十分左右经过这里。车上头行李架上堆着麻袋、土筐、被卷,车里的人都是农民模样。这些都是进城做小买卖、走亲戚的,早晨带着满筐满麻袋的蘑菇、山里红出来,在火车站附近的市场卖了,然后在百货公司采买了生活用品,晚上回家。这条线的终点站听说是一个叫靠山屯的地方。程茜上三年级拉练的时候曾到过那里,走路得走上大半天。农民们被挤得脸贴着玻璃窗,却都是默默地、一副听天由命的表情。那车身压得朝后倒,因此开得很慢,常被后边不耐烦的电车司机按喇叭。

长途汽车过去了,下边就是一辆接一辆的电车,也是站满了人,但是比起长途汽车不知道轻快了多少倍。这电车要么不来,一来就是成串地来,车站上常常聚集起黑压压的人,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看着马路的尽头。现在一串三辆电车都站下了,车站上一片混乱。人们看着后到的车,很想跑过去抢个座,又怕没跑到那儿,车就开走了,结果连眼前的这辆也错过了——只好扒着车门,硬挤上去,好歹算是上了一辆。酱菜厂打更的老头手里举着一个瓶子,脚刚迈上车门,却让后边的人猛地一推,瓶子从手里甩了出去,落在地上,顷刻间摔成碎片,瓶子里的什么液体也泼了一地。

我的敌敌畏!老头回头叫道。

别管你的敌敌畏了,今天不死,明天再死也不晚!后边的人取笑着,不由分说地把老头拥进了车里。

程茜不由得一笑。她拿饭勺搅了几下锅里的高粱米粥,继续看窗外的热闹。三辆电车同时离站,却都横在路中间,谁也走不了了,后边又来了一辆运货的解放牌卡车,也被堵在路上。卡车司机按起了喇叭。他见反方向没有过来的车,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