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西域历史专题》之《三州四镇》 第二章 南下吐谷浑 之 大漠风尘日色昏 (一)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大漠风尘日色昏 (一)

  不出意外,远征吐谷浑的主帅正是朝廷的战神,李靖。这一次李靖是主动请缨,毕竟六十多岁了,已经快到古稀之年了。李世民想用,又有点担心。亲临前敌,不比坐镇中枢,那是既劳心、又劳力。
  “重义轻生怀一顾,谁惮三边征战死?”
  李靖也是不减黄忠之勇,马援之义,“弓弦抱汉月,马足踏胡尘”,年底受命出征,第二年(公元635年)三月大军就来到了鄯州前线。这一次唐军出动了六大总管,兵出三路。
  利州刺史高甄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经洮州直扑青海茶卡盐池;茶卡盐池在青海湖的西南部,顾名思义是一个盛产食盐的圣地;
  胶东郡公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从松州(四川松潘)挺进赤水(青海兴海县)。
  这两路都是远路,都要经过党项人控制的地盘,都遇到了麻烦。利州刺史高甄生来到洮州的时候,洮州已经易帜了。附近的羌人杀了洮州刺史孔长秀,归附吐谷浑。
  那还说啥了,开干吧。高刺史也不含糊,三下五除二就把羌人赶跑了,随即捷报长安,我军收复洮州。不过也就就此打住,打死高刺史也不往前走了。前方有地雷,危险!
  相比之下,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的麻烦是自己招来的。李道彦要经过的是党项大酋拓跋赤辞的部落,拓跋赤辞也是朝廷在此地任命的羁縻州长之一。虽然已经不当农民当州长了,拓跋赤辞对唐军还是不大信任,历史的教训太深刻。
  这位拓跋赤辞原先是吐谷浑的死党,当初劝降的时候就费老事儿了,“生死不贰,焉知其他?”
  隋朝还在的时候,党项人就处在隋与吐谷浑之间。“往者隋人来击吐谷浑,我党项每资军用,而隋人无信,必见侵掠。”
  两大之间难为小,西瓜偎大边,估计当初拓跋赤辞支持的是隋军。而且还是真心支持,不仅夹道欢迎,还出力劳军。结果每次都被隋军钢刀伺候。这种事情发生多了,立场的转变就是很自然、很坚决。
  这种事情语言是改变不了的。没办法唐军收起了礼仪廉耻,动起了刀子。拓跋赤辞倒是满不在乎,谁怕谁呀?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有战斗就会有牺牲,牺牲多了部下的心就活了,渐渐地都投到了朝廷这一边,拓跋赤辞快成了光杆司令了,没办法从众吧。
  当时负责与拓跋赤辞联系受降事宜的就包括李道彦。客观地说,朝廷对党项人还是不错,不仅不计前嫌,还赐姓李,拓跋赤辞就成了国姓爷了。
  现在大军要通过拓跋赤辞的部落,对了,应该叫李赤辞,于情于理都没什么可说的。李赤辞只是心里不妥帖。“今将军若无他心者,我当资给粮运;如或我欺,当即固险以塞军路。”这就叫先礼后兵,丑话说在前面,道理说得多明白呀!
  李道彦也是信誓旦旦,双方是歃血而盟,羌人讲的就是盟誓。当然李道彦也少不了又给银子,也算扶贫吧。实际上党项人不贪图银子,只要是子弟兵就“资给粮运”,虽然真不富裕,也真不差钱。
  大军浩浩荡荡进入羌区,具体的方位就在现在四川松潘的西面。走着走着李道彦的心动了一下,伸出舌头舔了一下干枯的嘴唇,恶从胆边生,见财起意。党项人真的不设防,真把我李道彦当菩萨了。李道彦现在是理解隋军的同行们了。
  也许只有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李道彦就完成了从天使到魔鬼的蜕变。在阔水这个地方大开杀戒,“遂袭之,虏牛羊数千头。”
  酋长拓跋赤辞怎么样?自然是跑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呀。
  开了杀戒,李道彦是志得意满,这就算是捞着外快了。
  已经占到便宜了,赶紧走吧,别耽误正经事儿。走不了了。拓跋赤辞领人控制了野孤峡,唐军进退不得。野孤峡据说就在现在甘肃迭部的拉达,听听这个名字就是一个险要去处,只有聪明如野狐才能够通过。李道彦自然是比猪还蠢,数万唐军就交待在这了,余部退保松州。
  连续两路大军受挫,给唐军的远征蒙上了一层阴影。虽然不论是迟疑不进的,还是犯了纪律的最后的结果都是充军发配,我们也不禁感叹、不禁疑惑,唐军能打仗吗?
  南面的两路虽然没有见到敌人就败了下去,战败的消息传到大总管李靖这里的时候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了。驻军鄯州的李靖正在召开前敌会议,其他几路总管都在。积石道总管侯君集、鄯善道总管李道宗、且末道总管李大亮,从征武将薛万均、薛万彻兄弟、契苾何力、执思失力。
  这么说唐军铁勒铁骑、突厥铁骑都参战了?正是!
  人都说文山会海,都怕开会,没完没了哇。可是军人开会别有一番风味,那是炮弹进炮膛,直来直去。
  李靖刚刚示意众人发表意见,大将侯君集出班站列,“大帅,大军已至,贼兵尚未走险,宜简精锐,长驱疾进,后不我虞,必有大利。若此策不行,潜遁必远,山障为阻,讨之实难。”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大漠风尘日色昏(二)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