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瀚海箫声:《西域历史专题》之《三州四镇》 第四章 十姓归唐 之 明争暗斗(上)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明争暗斗(上)

  郭孝恪的这个动议非常符合天可汗的期待。批了四个大字,“适时而动”。
  时机说来还就真来了。
  政治斗争历来是零和游戏,此消彼长。乙毗射匮可汗的册立一下子就把大部分的西突厥各部拧在了一起。愿意的、不愿意的都得加入,剩下的都是即将不入流的,都是即将被边缘化的。西域虽大,一下子有三股活跃的势力,也略微显得有点拥挤。
  朝廷、朝廷支持的乙毗射匮可汗、朝廷不支持的乙毗咄陆可汗,这就是大趋势。这个大趋势反应在焉耆这个小国家上那就必然是内部的分裂,很自然地产生亲唐派、亲乙毗咄陆可汗派,甚至是亲乙毗射匮可汗派。咦,这个差别有意思。仔细想想朝廷与朝廷支持的乙毗射匮可汗还真不是一会事儿。
  焉耆王龙突骑支自然是亲乙毗咄陆可汗派,有儿女亲家这层关系拴着,也是没有办法。除此之外,以龙頡鼻为首的焉耆王的三个弟弟亲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九月这几个人就跑到了西州。
  估计是内部斗争失败了。“适时而动”的“时”就出现了。
  偷袭,有了龙頡鼻兄弟作向导,郭孝恪决定偷袭。这也是当前唯一可行的。手上兵不多,还想办大事,那就得使巧劲儿。
  焉耆的地理位置非常有特点,这一点我们在前几部书中反复强调过,这也是中原王朝征伐焉耆不能不考虑的一个因素。
  焉耆是个盆地,四面环山,堪称天险,焉耆的都城更是四面都有护城河,不是谁想打就能打的。郭孝恪收拾收拾,估计把扫地、看大门的都算上了,凑了三千人马,由龙氏三兄弟之一的龙栗婆隼为向导,出银山道摸向焉耆。
  银山道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半夜,来到了焉耆都城之下。
  还好,与龙頡鼻介绍的一样,没有岗哨。也难怪,天险嘛,谁会主动找不自在?算一算焉耆也是很多年不打仗了。连汉军啥样估计都忘了。
  “浮水而渡,比晓登城”,焉耆王龙突骑支就成了俘虏了。
  精彩!
  那就没有啥战斗?怎么能?战斗的规模还是不小,对于三千人来说斩俘柒千可是一个不小的战果。
  该抓的抓了,该杀的杀了,该立得也得立。郭孝恪任命龙栗婆隼为焉耆王,凯旋。
  来的时候是星夜兼程,生怕被人发现了,被半路截击;回去的时候就不用这样了,凯旋之师怎么也得堂而皇之。一路无话,大军回到银山(托克逊西南)附近的时候,郭孝恪就觉得心嘣嘣地跳,隐隐地风中传来了阵阵杀气。跳下马来伏在地上听了听,一点不错,不是自己疑神疑鬼,风中传来的是追兵马蹄的煞气。
  有追兵。
  有点出乎郭孝恪的意料。自从赴任以来,连战皆捷,自信是满满的。谁还敢太岁头上动土?郭孝恪把大枪一横,命令从人押着俘虏前行,一拨战马,唐军迎着追兵就杀了回去。
  来的正是焉耆王龙突骑支的亲戚,乙毗咄陆可汗的嫡系,屈利啜。
  郭孝恪这次偷袭堪称经典,完事三天之后屈利啜才得到消息。火大了,对郭孝恪这种偷偷摸摸的行进很是不耻。尤其是听说郭孝恪还没几个人,更感觉到窝囊。先把龙栗婆隼关起来,谁让你来的?随后带着五千人就追了下来,星夜兼程、马不停蹄。
  追到银山这个地方,感觉到唐军就在前面不远处。近了,不着急,先休息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工。还没等传下令去,屈利啜心说,坏了。远远的唐军已经逆袭而来。这就犯了兵法,千里追击必厥上将军。以疲惫之师迎战郭孝恪的虎狼之师,还有什么胜算?
  这一战叫郭孝恪一直追杀出去几十里。屈利啜是体会到了处月、处密人的感受,败军之将不言勇。回焉耆吧,打了败仗也得回家。
  焉耆,已经回不去了,焉耆城头已经挂上了乙毗射匮可汗的旗号了。
  渔翁得利!
  前来接收的是乙毗射匮可汗手下处般啜任命的吐屯。
  处般啜接收了焉耆之后,吐屯于当年十一月遣使长安,深深道了声谢谢,辛苦了!
  一声辛苦了,把天可汗气乐了,“焉耆者,我兵击得,汝何人,辄来统摄?”
  “啊,不是给我们打的?”
  笑话!
  “好,回去马上让出来。”
  “吐屯惧而返国。”
  害怕是真害怕,那是怕天可汗一刀把他砍了。回去就不怕了,天高皇帝还远那,怕啥?
  龙栗婆隼被押送龟兹,砍了。处般啜立龙栗婆隼的堂兄薛婆阿那支为焉耆王,天可汗的警告被当成了耳旁风了。
  乙毗射匮可汗好牛哇!老牛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 第四章 十姓归唐 之 明争暗斗(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