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路过上海-国庆江南行(二)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路过上海-国庆江南行(二)

送交者:多事之秋

上大学以前,对南方的感觉止于上海。 从杭州到上海不到200公里,最好是坐在火车上看着江南的青山绿水打发时间。车到上海站,不用出站凭火车票就上了地铁。从南京路下车,终于看到了久违的蓝天,虽然周围飘荡着各种小吃的味道,但显然没有勾起我的食欲,因为举目皆是的父老乡亲们使我想到了春节前的北京火车站。

拔开摩肩接踵的人流,我踱步到了北京东路,别看只有一街之隔,却是少有的清静。 悠闲的顾盼间,我第一个发现就是上海的小气,不是上海人,而是上海的建筑,精致而不简单,错落而不凌乱。 如果说外滩的建筑是万国博览会,那么隐藏在后面的青砖灰瓦则像极了20世纪初没落的欧洲贵族。从北京东路到四川东路,如果不是几个穿着睡衣的老人操着上海话从我旁边走过,我很难想象从故宫的红墙碧瓦,挂角飞檐到和平饭店里闲适的爵士音乐,竟然都真实的并存在同一个国度中。如果说杭州还只是延续了北方文化婉约的一面,那么上海就像是一块被爱琴海浸透的海绵,轻轻一挤也会流露出西方绅士的优雅。 入住的新亚之星酒店离外滩很近,可以清楚的看到俄罗斯领事馆飘着的三色旗。如果不是同学给我预定的房间能够看到浦东,那我真是要让他付这每晚420元的观景房了,考虑到国庆期间如潮的游人,我也只能庆幸自己还有一个过夜的去处。 展了展疲惫的身躯,谢绝了同学的陪游,我打开了落地的飘窗。当时间停留在六点半的时候,第一缕外滩的装饰灯光滑过了我的眼帘。或明或暗的,周围亮起了零零散散的街灯,白天熟悉的叫卖声再度响起,就像是儿时遍布在京城大小胡同里的吆喝。由于久居钢筋水泥的建筑,即使听不懂这些上海小贩的乡音,但我心里知道他们和我幼时的街坊邻里一样都是为生活奔忙,善良而平凡的一群。

我不知道张爱玲的笔触是如何捕获到上海的风尘和高贵,一个世纪以来以港台为最,如果一个散文作家不写上三五笔上海的风花雪月,不感慨东方巴黎的妩媚妖艳仿佛就算不上写作的完满。未能免俗的,在余秋雨先生的带领下,大陆人后来居上,先是王安亿举起了“寻找上海”的大旗,紧接着陈丹燕又拼命的证明新上海的浮华有理,到了最后,鼓吹自疟自残的棉棉如愿以偿的嫁了老外,而那个用身体写作的卫惠在《上海宝贝》被禁之后并没有妨碍她在记者会上向照相机出卖自己的胸部,并美其名曰“彻底的展示”。 可是这些媒体资讯对大脑的冲击在我看到老城厢的斑驳石路时竟嘎然而止。所谓老城厢,城墙内称“城”,城墙外热闹的地方称“厢”,这应该就是老城厢名字的由来。如今这片已经被拆除了一半的古旧建筑,在不远的几十年前还是大上海最繁华的地方。除了著名的豫园、老城隍庙、老城墙大境阁等,还有徐光启故居“九间楼”、“书隐楼”等一批古迹遗址。但是面对上海市政府雄心勃勃的环城绿带工程,这些上海开埠以来的见证物将被高楼大厦替代。有人叹息,有人拍手,但多年后过路的旅人恐怕只能在城隍庙的小吃中怀旧上海了。 所以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少妇每天早上并不用去弄堂口倒马桶,也不用去早点摊买来油条豆浆,她们永远是娇笑玲珑的,是自爱自怜的,即使被不爱的人占有也一定是衣食无缺的。 而老舍先生笔下的人儿却又不同了,他们填平了大粪沟,铲除了垃圾山,要建立一个新社会,这个社会应该是人人平等的,幸福而又满足的。可是先生的社会还没看到个影儿,自个儿就先投了湖。 是社会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社会?这是个问题。

说到上海不得不讲到外滩,这是上海的门面,就像是北京的长城,杭州的西湖一样,不用担心被抛弃,像是一个坐享其成的少爷,斜依在黄浦江边,每天静静的任江水拍打。 外滩不是很宽阔,最多并行四五辆汽车,但她很长,如果非要定义一个范围,可能从四川东路到人民英雄纪念塔较为合适。与其说是外滩有名不如说是她身后的建筑有名,十几栋西洋老楼沿着外滩一字排开。从各大银行的总部到人民政府的机关再到各大银行的总部,历史好像在这里转了个弯。可风物却没有转,那些楼上的尖帽顶印证了繁华,也印证了斑驳,也许她们就像这不息的浦江水一样,还要继续驻足下去。 与外滩不同,浦东不是现实中的事物,她是黄浦江上的海市蜃楼,仿佛与江这边旧旧的建筑完全没有关系。从外滩看浦东,亮银色的金茂大厦就像是童话中的城堡。从江底观光隧道到浦东不过短短的几分钟,但是上到地面才发现这是一个比东京香港还要现代的超级城市,我看不到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的脏乱和喧嚣,这是一个不讲上海话的区域,任何地方性的拘束在这里都消失了。 但她不是我心中的上海,没有陈腐的香风俗气,也没有诱人的满眼浮华。浦东更多的是一个象征,她把新旧上海无情的劈开了,急匆匆的迈向更远的太平洋。

上海的最后一站是复旦大学,一是我实在对花花绿绿的大卖场提不起兴趣,二是也想看看老狐狸受过教育逃过课的地方。 复旦的校门说实话没什么特色,倒是毛泽东的字的确苍劲有力。校园里面就很有生气,好像是微缩了的清华大学,到处弥漫着西方复古的气息。看不到北大里常见的游廊拱门,但是大片的草坪给炎热的天气平添了几分凉意。新老建筑错落有致的搭配着,图书馆的红墙颇有几分清华的味道,最欣喜的是三堂边上的第五街咖啡厅,几把折椅静静的躺在门外,热烈的阳光晒得太阳伞都有些慵懒。进到厅中,热情的上海MM过来告知还没有开门,三言两语把我打发了出去。就像淮海路上披着流苏的女孩子一样,她们都是年轻漂亮的,不像北京,绝色美女都被包进了宝马和奔驰,马路上徜徉的是时尚的城市肉食恐龙。 有些惊奇的是复旦里也有南京路和淮海路,只不过是大家的爱称罢了。

北京是家乡,太过熟悉而少有留恋之感; 杭州是做梦的地方,梦醒时还有回忆和伤感; 而上海则是驿站,我只是个过路的旅人。

写东西有些累,苏州我可能不写了,呵呵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