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北极三岛48小时(2-下)- 2014.09.10

早晨只要把系好舱号标签的行李放到大厅,船公司就会派人把行李送到船上相应的客舱里。

今天上午利用上船前的半天时间参观朗伊尔宾的斯瓦尔巴博物馆和斯瓦尔巴大学。

1906年,美国人朗伊尔的公司在这里发现储量丰富的煤矿,朗伊尔宾从而得名。目前居民大约有1,800人,大部分是挪威人,也有一些俄罗斯人。基于其在北极圈内的位置,四月中至八月中为极昼,十月末至二月中为极夜,极夜期间整个城市都处于黑暗之中。

由于严酷的环境,当地实行了“无死亡政策”。由于温度较低,地表下基本都是冻土层,尸体不会自然腐烂,除非猝死,无人有权死在这里。因此,只要病人还有一口气,病得再重都要离开这里,送回挪威本土。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法律上规定老弱病残是不可以生活在这里的,所以在这里大多数居民都是青壮年。

采煤业仍然是这里的主要产业,在山坡上随处可以看到废弃的木质采矿设施。

IMG_4298 DSC_0245 DSC_0246

斯瓦尔巴博物馆坐落在城市沿海一侧,位于斯瓦尔巴科学中心内。博物馆用来展示北极圈内自然、文化、景观、人类活动、科技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致力于人类活动对斯瓦尔巴生活方式影响的研究。

DSC_0230

博物馆旁边就是斯瓦尔巴大学,目前有北极地球物理、北极地质、北极生物及北极工程科技4个系,培养来自20多个国家的300名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作为世界上最北的大学,所有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必须接受野外生存训练,学会射击、搭帐篷、野外做饭、驾驶和修理雪地摩托车等。这是因为这里的学生需要经常到野外进行科学考察和实验,这些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斯瓦尔巴群岛6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这里学生的研究对象,所以虽然这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大学,但却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实验室。

朗伊尔宾还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的所在地,之后到了2004年才有了建于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高登义教授当时正是那次北极科考队队长,从央视对高登义教授的采访档案,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当时在朗伊尔宾建站的前因后果。http://www.cctv.com/lm/233/71/21788.html

这里的房子都五颜六色,大部分房子下面都用木头支起来跟地面保持一定距离。门前都摆着雪上摩托等冬天的交通工具。

DSC_0437 DSC_0237 DSC_0250 DSC_0252

转眼就到了登船的时间,各国的客人也陆续到齐了。用相机拉近,已经能看到停泊在远处海湾的海精灵号。船公司派车来接客人去码头。

DSC_0270

上船的仪式相当隆重,全体工作人员,探险队员,船员一字排开,与客人们逐一问候,服务人员用夹子递上消过毒热腾腾的毛巾。然后由专人带领每位客人去自己的客舱。我住在三人舱,与两位客人住在一起,他们已经先到了。床上放着赠送给每个人的极地服和一个防折防冻带快挂的水袋。行李也已经乖乖地站在那等我了。两位室友上午就认识了,分到一起很高兴。我提议象大学宿舍那样排个老大老二老三吧,两位哥说排什么排,你肯定最小!我心里暗暗寻思,这年月出妖精啊,咋都长得这么年轻啊!!:D

上船后全体工作人员与客人们见面,紧接着是逃生演习和晚餐。

DSC_42951 DSC_0910 DSC_0909

然后工作就接踵而至了。今天早点睡,明天还得写长篇:p

<未完待续>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