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孩子们的手机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手机,本是通讯工具并不是身份的象征。新年期间朋友、同学、同乡的聚会接二连三,大家叙旧迎新,孩子的话题自然占有一定的比例。

家长一。为了传承中华文化,一直让上中学的女儿学中文,虽在家庭环境下能交流,但到了一定深度或是社会上就力不从心了。正好学校来了几位中国留学生,小环境有了加之力推学中文的积极性大有提高,可没几天女儿就提出要换手机。家长不解:够用就行了为什么要换?女儿说人家都是苹果。社会经验丰富的家长明白了,女儿的手机落伍了,跟人家不是一个档次了低人一等,加之语言不强交流起来就有一层看不见的隔阂了。

中国几千年的比较文化,随着留学生的到来开始影响了我们的下一代。换了手机后与大家在手机上的话题多了,什么程序了、什么游戏了、什么影视了,等等,等等,自然就逐渐地“融”入了这个“社会”。中文是提高了,但文化的糟粕也侵蚀进来;窗子打开了,除去新鲜空气外还有细菌和苍蝇进来。

家长二。不是每一个留学生都是很有钱的,为了孩子砸锅卖铁的大有人在。他自中国来校没几天,大家都是讲国语就在一起。忽然有一天有人问他是从中国来的吗?他说是啊。那你怎么没用苹果?一个小小的,外国的通讯工具,一下子成了身份的表述,国籍的代码!

家长三。孩子考入前八名的藤校,中国留学生占了近一半的空间,无一不是重点学校的,单是北大清华有十几名之多。大家在一个圈子里相互打听,你是哪所学校毕业的,是美本还是国本,一听是加本,带来的是一种异样的目光。孩子过了一阵子才明白,人家都是苹果,自己是htc,人家是北清,自己是滑铁卢,与人家不是一个层面。几次小考之后北清们开始顶不住了,直到毕业在全学院的Top Five终身学业成就奖名单上,看不到他们的名字,而他却成为属于加拿大的五分之一。

中国的比较文化、北美的实用文化、欧洲的浪漫文化无不在这里陆续登台,在我们面前、在孩子们面前一幕接着一幕地演出,看看我们和他们到底能接受多少。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