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This topic has been archived. It cannot be replied.
  • 枫下家园 / 人到中年 / 下面讲香港的蜗居。让我想到了前两天看到的一个“阳光遗忘的角落”:下乡当知青时的伙伴,前几天回到当年的生产队,拍下了这张照片。四十年前,十个少男少女住进了这一排五间土坯房。四十年后,房子依然如故,也依然还有人住,连房头连着的伙房都没变!

     

    • 大家都穷不觉得穷。香港这个环境,穷富差距太多,人的心平静不下来。
      • 其实在香港只有小于10%的人住这种房子。20%的上海市区人住的房子没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或者跟本就没有卫生间,要自己倒马桶
        • SH都是外来人士住那种房子或者钉子户等着拆迁分钱
          • 外来人口是不会租这种没有卫生间的房子的,多个人挤房子也是要卫生间的。上海电视上有7个人住15平方的报道(是真的住了7个人,不是挂户口) +2
      • 只是觉得这副照片和其他地方看到的高楼大厦,富丽堂皇反差太强烈。我没有想到四十年前的土坯房还仍然在被人“住”。
    • 香港20万人住棺材房倒是有不少人关心。天朝有多少人住,根本没人过问,呵呵 +2
      • 是,香港好歹有数,国内没数不说,即使有,也不一定精确.
    • 勤劳和生产力的诞生地
      • 我只是觉得故国过去四十年天翻地覆的变迁和进步,依然没有能够惠及深山老林里的普通百姓,或者说惠及了,但是不够。
        • 户籍制是个很害人的东西, 许多地方不适合人类居住 +1
    • 时间的停止最能给人带来震撼。 不过也不能说那里的农民就少了幸福,说不定现代化带来的是更多痛苦
      • 多少城里人有这绿树成荫的独家小院?
      • 这可能是观赏价值和现实人生的差别。我看到照片,想到的是四十年来时间在那里静止了,想到的是当年因为缺碘而导致甲状腺肿大的大脖子青年。
    • 只有我一人觉得美吗?绿树成荫,独家小院,很有陶渊明家宅的感觉.
      • I like it too.
        • 我们华侨应该买得起这样的房.:)
      • 外面看可以,你敢进去住吗? +1
        • Why not?
          • 不是单间的,是和10个人蜗居
            • 那是五间房子,两人一间。但是有一个晚上的确有一条毒蛇从我枕头边上的墙洞钻出来,硬把我给顶醒。
              • 还有毒蛇?这么好玩刺激?
                • 我当时睁开眼睛,看到毒蛇吐须,吓得从床上跳下来,哪里还觉得好玩。
            • 5 rooms, 10 people, so 2 in one room, much better than the dormitory rooms I used to live in the school and University.
              • 你那宿舍有毒蛇吗?
                • 应该说,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乐趣,都很好。。。
                  • 你只是忽略了一些不起眼的,但却很重要的问题。当这些问题真的放在你面前时,你才会明白
                    • 只是越来越喜欢nature/ wild,越自然越好。
                      • 所谓的喜欢自然,也不过是图个新鲜罢了,真把你放自然里,你能不能生存还是个问题 +1
                        • 问题是这世上又哪里找得到纯自然的世外桃源呢?只好“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 "纯自然的世外桃源" 无非是文学里面的描述,事实上根本不存在
                          • 所以说浪漫诗人笔下的湖光山色,牧童浣女,和田间耕作的人们切身感受的环境,可以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 那个屋里是真正的家徒四壁,只有两张木棍搭的床。从家里带来的箱子就顶在床头,没有任何家具。
                • 地板是泥土的吗?
                  • 没有地板,就是拍平了的泥土地。
        • 有啥不敢?最多挑水喝,买一个马桶解决厕所问题.
          • 没有下水道,厕所是挖坑的
            • 村民咋解决的?
              • 就是挖坑解决!
              • 柴火围一圈,就是厕所。水是去井里挑,所以抽水马桶是没有的。
                • 人家还以为有自来水能接马桶上
      • 喜欢啊,住上一阵没问题,要是住一辈子非得是陶渊明不可了
        • 不住这样的房,估计也成不了陶渊明吧。
      • 如果你觉得美,这个应该更美,我们当年就是站到树上吃苹果,然后还偷。半夜里几个人用架子车拉着几个装满苹果的旅行袋,跑到火车站趴火车把苹果扛回家,到家后都说是花钱买的。爹妈也不忍心戳穿。每个月五块钱的零用,哪够买苹果?

         

        • 绿茵小院,还有苹果飘香,只能没心没肺地说,很浪漫。
          • 是,我在那里完成了少年维特的烦恼。同时也接受了荒野的召唤。
            • 应该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不会觉得很苦,是吗?
              • 苦还是苦,我们那里一个工分只有几分钱,山上又没有蔬菜,所以每天玉米茬子撒盐做主食。后来皮了以后就下山偷老乡家的鸡和菜。家里给的五块钱,常常是下了火车就和接车的兄弟们在小饭馆全拿来买红烧肉吃了。
    • 说明农村房子盖得真好! +1
      • 实打实的砖头房. +1
        • 哈哈,里面的状况怎样你如何知道?下雨天漏水在床上,杜甫的诗里面形容这叫“屋漏偏逢连夜雨”,够浪漫的吧?呵呵
        • 那里很穷,没有砖头(那时还没有肉联,也不兴拍砖), 所以房子都是土坯的。当地老乡很多住窑洞。知青因为有政府拨款,所以盖了瓦房顶的土坯房。
          • 那墙不是红砖头吗?
            • 可能是角度和光线的原因,是黄土坯,不是红砖。
              • 住里面和砖房有啥不同吗?
                • 和地老鼠打个洞钻进去一样。因为墙里墙外都是土坯,既没有刷漆,也没有墙纸。
                  • 下雨不会冲塌?
                    • 不会,因为土坯墙是夯实的,也通常很厚,有三四十公分,不容易浸透。
                      • 寿命多长?
                        • 那栋房子是为我们上一批知青盖的,应该是1974年,我们是77年下去的。我当时绝对想不到四十年后那房子居然还在。
    • 荡木原来是个有故事的上山下乡知青。
      • 最后一拨搭末班车下去的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