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This topic has been archived. It cannot be replied.
  • 枫下家园 / 望子成龙 / 加拿大教育的亮点在于个性教育,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他们最喜欢的自己。 +5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喜欢看龙坛,也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今天也忍不住说几句和大家分享一下十几年目视加拿大教育的感想。

    第一,加拿大的教育大纲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并不比国内浅。最大的区别在于加拿大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而且它徐徐渐进,但并没有强化练习和教学目标,所以学生最后多级分化,不像国内成才率那么高,但自然脱颖而出的,也是真的出类拔萃的。据孩子评论,最后非常强的几个,基本各个族裔都有,他们都是真正的天才,绝对的高智商,华人并没有绝对优势,但华人家庭因为普遍智商水平高和重视教育,整体水平绝对优势,所以除了学校三四百人中的top的一两个,第二梯队优秀学生的亚裔绝对优势。

    第二,AP,IB,普通高中,各有利弊,没有最好,适合就是最好的。高中毕业的时候,其实很难比出绝对的第一,因为孩子们选的课都不一样,即使IB这种就六门课,也很少有一样的。还有活动,这个冰球,那个冰壶,还有辩论,各种竞赛,不要太五花八门,每个孩子都可以是他们领域中最出色的,而他们的志向理想也各不一样,同一个班出来的二十几个人,也就报电脑和工程的多点,剩下五花八门,不要太丰富。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他们最好的自己,可能就是加拿大不同于国内批量教育的最优势地方。当然,国内大量训练让成才率更高,可很容易泯灭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各有利弊吧。

    第三,因为公立,数量也比较少,加拿大的大学普遍水平比较高,每个学校都有非常独特的地方,很难绝对比较优劣。当然,加拿大那五个最难考的专业确实聚集了大量的高智商学生,如果对能抗压的学生确实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但人生丰富而多彩,不是只有攀登高峰才是风景,美好的大学生活,孩子们有无数的选择,只要他们自己足够满意不后悔,就够了。人生成功与否,其实很难拿职业,薪金去衡量,最重要的是他们是不是走的是自己想走的路,过得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日子。而作为家长,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他们有自己判断之前,帮助他们学习和提高将来能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

    在又一个报名大学的季节,忍不住说几句有感而发的废话,也祝所有明年上大学的孩子都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专业,开启他们人生美好的蓝图!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1 手工点赞!
    • 点个大赞 :) 做自己,真实的快乐的自信的自己,希望每个孩子做自己
      • 谢谢啊,真心希望我们的孩子都有成功人生,那样也不枉我们天天研究龙坛:
    • 说得很好,就是做起来难啊。
      • 呵呵,大实话, 都想在红尘中看破红尘,但能有几个能真正做到
        • 是啊,特别是下一代的教育,潇洒不起啊。
          • 哪敢有一点潇洒啊,我是一点儿也不敢放松,孩子做的东西我都关注着,但绝对不敢乱说:P
            • 确实,最难拿捏的是何时何事要干涉,何时何事不要。 +1
              • 对,这点我现在也还经常纠结,怎么说?怎么管?
      • 如大家都明白,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论的荒唐性, 但能有几个父母真的能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 确实和别的孩子比起来, 像是输在起跑线上, 而无动于衷。
        • 我不是放羊派的,我认为教育就是要“管”,问题是怎么管,根据孩子的不同都要有计划的实施和坚持,但坚决不填鸭和上强化班。 +1
          • 呵呵,俺是放羊的,有意识的“放”要比狭义的“管”其实更难一些...放羊不是说羊圈门一开把羊轰出去漫山遍野就完事了,其实是外松内紧:远远地望着羊群的走向,必要时要扔颗石子过去:嘿,前面有悬崖/狼...有时打个响鞭:爬上这座山能见到大片草原和美景,羊儿们冲啊! +1
            • 那你还不能说是放羊的,至少没有达到那种散的境界
              • 形散而神不散嘛,只要大方向没错,理想情况应该是让孩子怎么enjoy怎么来......
                • 没错,散而不乱,是境界。
            • 你这种“放羊”就是我追求的境界啊:)就是我还没能完全隐形:P
        • 是比较难,尤其是家里只有普通娃。但一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影响,还是要教育自己看长远,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成长。 +2
          • 坚决同意,尤其身体力行,光自己做还不行,还要要求配偶。:P
            • 要求大人有可能比教孩子更难呢......
              • 是啊,但不管不行啊额,孩子真的是有样学样,,,一不小心让我诸多努力付之东流。
      • 是很难啊,没有完全没有问题的孩子,一个妈生的俩都完全不一样,好不容易觉得自己带第一个孩子总结出来点经验,第二个孩子完全用不上。 +1
        • 嗯,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人父母,战战兢兢。
          • 就是一种捧着生鸡蛋过独木桥的感觉,一个不小心就前功尽弃了,身心健康外加能力培养,我们容易吗我们。
            • :) 光看你主贴感觉挺潇洒的呢。
              • 我全心全意陪伴了他们十年,但我一点也不后悔,从他们长大的过程,我也学到很多。
                • 确实,陪娃长大确实是我们也仿佛重新成长了一遍。也是乐趣。 +1
            • 我也是,在与娃一起的日子,娃冲在前面,我在后面加加补补,现在回想起来,喜怒哀乐都是美好
          • 是,生怕哪儿做的不好
    • 一片鸡汤
    • 说得非常好,独立思考的能力是要培养的,父母起了关键的引导作用。一种悖论是散养是培养独立思考的沃土。
      • 觉得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啊,我们孩子也不多,不敢散养啊:)
    • 这个应该加精,说得有一定道理,顶这句:“人生成功与否,其实很难拿职业,薪金去衡量,最重要的是他们是不是走的是自己想走的路,过得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日子。” +4
      • 谢谢理解,这个也是我自己前面四十来年的认识感悟啊。
    • 加拿大的教育,至少初等教育,我看是阶级固化,太体现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6
      老师纯粹是一个职业。
      所谓个性教育,基本也是主要靠父母。所有的课外活动,都是靠父母的时间和金钱堆出来的。没钱没见识的父母,孩子基本还是在父母那个阶层混。中产或者精英,一般也是如此。
      初等教育的大纲,不管多丰富,至少小学阶段是no one left behind。academic想发展或者课外体育活动想往更高处发展,都是靠父母。no one left behind,在一些人看来是给了孩子足够的时间个性化发展,但从社会角度,我看基本就是给一般孩子最基本的教育,别的就不care了。小学阶段的gift program可能稍微能够满足一些孩子academic的要求。但是学校本身,对个性化发展是基本没有什么贡献的。
      初中/高中,我还基本不是特别清楚。应该说ib/ap也都满足了一些需要。

      总之学校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家长补充的。加拿大,家长不管的话,孩子估计大前途不会有。
      大多数出类拔萃的孩子,不仅仅是高智商,更多的是家庭背景。

      我说的都是普遍而言。特例随时随处有。
      • 您的孩子一点光彩照人
      • 太同意了,其实整个大学前阶段就是个扫盲班,学校的贡献不大。少量有限的因才施教的program都挤的头破血流,教育局还老想着取消。
        能在竞争激烈的大学里生存下来的,要么本身智商超群出类拔萃,要么家里从小抓的紧,靠时间和金钱堆出来的。如果家境平平,家长也不愿花那个时间和精力,那就是靠天吃饭了。只要资质不是太差,混个不热门的大学专业估计还是不太难的,出来找工作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 很悲哀的发现,不仅仅加拿大,连中国,跨越阶级变成越来越困难的一件事儿。 +2
        就像你说的,家庭背景,父母眼界,遗传基因,让我不得不认识到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是个普遍事实。这个不是任何一种教育可以解决的问题。

        在阶级分化还不明显的七八十年代的中国,还可以通过高考鲤鱼跳龙门,改变自己的阶级,但阶级分化越来越明确的今天,在中国,这条进阶途径都变得越来越艰难。教育改变命运还是成立的,但跨越阶级却变得难如登天。

        加拿大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国家,我们因为有着好的教育背景和自己的艰苦努力,博得了一个相对平稳的生活环境。但受到各种限制,我们对孩子能做到的也就是尽我们能力的极限,我们没法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社会关系,资本基础,我们能给他们的就是知识,才智和我们自己的人生领悟和传统文化。不指望他们能超越我们,只是希望他们至少有我们一样的能力,可以在这个环境里博得一份自己喜欢的生活。
      • 我非常不同意龙生龙,
        凤生凤的观点。我不太清楚你说的龙是要什么级别的,在加拿大,我们中国大多数的移民都是差不多的家庭,这儿也没有太优秀的老师(好的都去美国求生了),我觉得老师都是以赚钱为目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哪个老师能做到像父母那样有心观察,知道孩子长短找出适合孩子独特的方式?反正我没有找到那个老师比我更懂孩子的,懂了孩子,才能计划,才雇老师,才能把时间金钱花在刀刃上。这需要很多钱吗,一般家庭,父母都有稳定工作的负担不起吗
        • 做个有心的有计划的父母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鱼和渔,跟和领,被推和自腿,都是教育的重要部分。成长是一生的过程,能力的培养和对孩子的懂得真的比那几个大奖对人的一生有益很多
    • 讲得太好了。成为自己最喜欢的自己,对我来说就是健康幸福的人生
      • 握手,让我们自己也能成为最喜欢的自己。:)
    • 我有感而发几句并不是说加拿大教育多完美,而是想说教育是个体差异非常大的,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不能用一个标准要求。
      考名校名专业好就业是好事儿,但学自己喜欢的专业的非名校也会有精彩的人生。每个行业做好都会有出息,我们发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发现自己是最好了,但他们不喜欢太大的强度和压力也真不能勉强,他们自己觉得好才行。

      知道有孩子有抑郁症不得不辍学的,也知道有国内留学生拿奖学金进Waterloo大三被踢出来的,还有被父母push上了不错的好找工作的专业,但一年级就drop了,兜兜转转几年考回原来的理想专业却再也找不回原来的感觉而再次辍学的。

      我们没有权力全是责任,认识接受孩子的个体性,并协助他们找到他们自己就已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了。不能给每一个孩子都指同样的一条具体道路————天才班——IB或AP——藤校/多大/滑大。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啊,对于个体,很难说最好的就是最合适的,符合孩子个体特征和他们自身愿望的道路才是他们最佳的选择。
      • 这里的环境已提供了不少能适合各种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的发展空间,但现实中有的家长明里暗里影响甚至逼迫孩子走独木桥:表面上是孩子在努力啊发奋啊竞争啥的,其实背后真正的驱动源头有可能是家长在跟自己或相互间的较劲?然后成为了家长想要的孩子而并非是真正想要的自己 +2
        除非是家长成功的洗脑,恰恰又契合了孩子本身的特质/天赋,那才真是如虎添翼呢,说明家长眼光好判断得准.....
        • 太对了!比如孩子上天才班这事儿,有些孩子,学习对他们根本不是问题,而如何与人相处却是他们面临最大的挑战,这时候选择home school,让他们能就近就便多交到朋友,比多学几个知识点重要的多。而从小就被分数榜单束缚的我们往往会毫不犹豫选择天才班,而忽略了木桶原则。 +1
          • 俺家俩孩年龄差别不小,但都是在G8初中毕业后主动跳出已经读了5年的G班,但不是回home school,而是自发自愿考进其它高中的program,俺们虽然没有要求或暗示要跳出G班,但对其想法与决定表示理解与支持,还有这么多资源可以try一下嘛,大不了回G班呗
            她们觉得在G班最大的收益是结识了一帮个性各异又很smart的同学/朋友,因为G班的学生几年几乎不变,不像普通班每年都打乱重组,所以同学情谊更深厚些,而不同的教学方式也使自学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另外做project的组织策划、合作与创意发挥方面也能学到一些技能和经验...
            •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天才班,IB,AP,私校绝对是普通教育体制的良好补充,能利用当然要合理利用。但这些都是教育手段,不是家长争强,寻找自我价值体现的工具。
              孩子的同学,小学天才班,高中IB,学习绝对优秀,父母施压考多大Engsci,这孩子不喜欢理论性强的课程设置,现在还在和家长僵持不肯submit志愿。她肯定能考上Engsci,但她的理想是当个化学工程师,很清楚自己的目标专业,她并不需要用Engsci证明她是最好的学生。
              • 家长与孩子相处时需要“无我”,具体操作起来就是完善华人父母的“投入”,领会西人父母的“放任”。当然,营造这样的理想状态需要孩子的密切配合。。 +1
                • 呵呵,投入的去“放任”一把,魔鬼都在细节处......与国人最熟悉操作的抓、管、耳提面命那是不同层次的施教方式...... +1
      • 这里的大学是人生中第一次重新洗牌,相同能力的孩子group在一起,类似于gifted班,但规模大许多。这时孩子真正的学习能力发挥主导作用。这时的家长应该“push”的是让孩子充分认识山外有山的道理,危机处理的能力。 +1
        • 虽然非常不喜欢用push这个词,但对”到大学期间让孩子认识山外有山,压力危机感处理的能力”这个意识非常赞同,这是家有大娃的家长的责任和任务,而对孩子的引导,不仅建立在家长自己人生阅历,感悟能力的强大上,更加建立在和孩子良好的关系上。
    • 一般而言,中小学教育加国相对中国来说选择空间与条件资源更多更丰富,但也更需要做家长的要及时知道如何识别、选择与布局,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环境条件,但新移民因面临的挑战很多,有可能等意识到时可能已经错失不少机会..... +3
      孩子在此成长过程中学业方面的竞争整体上其实远没有国内那么剧烈,但在语言文化、价值观念、社交技能技巧、领导能力、法规/政治意识等等方面的所面临的挑战却可能比国内更严重,只是我们可能尚未有全面充分而清晰的认识......我们不应该只满足于孩子学业成绩如何如何牛的沾沾自喜,应该把目光范围放得更宽,看得更深更远一些.....尽管有可能需要一两代甚至更多代人的努力.....总觉得从留学和技术移民这代开始就算是新一代移民的开端了,应该就要有新的使命与目标,换个接地气的说法就是要有区别于老华侨的新的活法........
      • 手工点赞,字字珠玑!都说我心坎上去了。^_^
      • 加拿大有非常好的条件资源,在孩子小娃的时候,父母花时间自己启蒙比送孩子去各色班强很多,因为在和孩子启蒙的过程中,是你认识孩子能力特长短处最好的途径,认识孩子,然后要懂得他,然后才能对他有符合他自己的规划,对孩子顺水推舟,才能推得远推的齐心协力 +1
        • 过来人的一点体验。父母榜样很重要,我和老婆在孩子中小学几年,坚持大家晚饭后一起读书两小时(包括我们自己), 除了手机/电脑外,做功课看小说都可以。 +2
          • 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有不当表现,初次提醒,告知再犯会受惩罚 +1
            • 每晚睡觉前亲吻孩子,say good night, I love you. 对孩子的爱表现出来,他们才能感受到,并会有安全感,能专心学习。
              • 我儿子考大学的年纪了,每天上学我都不会忘记说love you。每天回家,他在忙,都会下楼来跟我说会话
                • 与孩子平等相处,将能与他们亲近。我两个儿子都大学了,学校开心不开心的事情,常常与我们分享。
                  • 向你学习,这是我明年的新目标和任务。
                    • 不客气,大家交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