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This topic has been archived. It cannot be replied.
  • 枫下沙龙 / 休闲娱乐 / 喜剧?还是悲剧?--观好莱坞牌罐头里的成龙(zhuan)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喜剧?还是悲剧?--观好莱坞牌罐头里的成龙

    --------------------------------------------------------------------------------
    http://www.creaders.net/ 李祥瑞 2001年9月7日

    成龙在好莱坞主演的片子基本上继承了他在香港时创造的谐趣武打片风格,然而,我们面对这些喜剧样式的动作片却很难再笑出声来……

    《尖峰时刻2》是成龙继《尖峰时刻1》、《龙旋风》(又名《上海正午》)之后主演的第三部好莱坞电影。有了前两部片子的火爆热销,成龙在好莱坞的地位自然一路攀升,接手《尖峰时刻2》时,片酬增至1700万美元(这是亚洲明星迄今为止在好莱坞所能拿到的最高片酬),由此成龙正式跻身于尊特拉华达、汤告鲁斯、尼古拉斯基治等等大牌明星之列!据媒体的有关报道:《尖峰时刻2》上市以来票房收入颇丰:上映短短3天便累积了6680万美元,登上美国电影票房榜冠军宝座,目前该片在美国票房已达一亿八千多万美元。

    似乎一切都很完美。

    在中国观众看来,老外对成龙电影的热情不免是有几分过分的。因为,中国观众心目中,《尖峰时刻》系列和《龙旋风》一样,早已不是真正的成龙电影。就影片的动作设计、情节结构而言,美式作品远不如成龙在香港时创作的《A计划》系列、《警察故事》系列想象大胆、节奏明快、具有非我莫属的奇观性。

    所以,和《尖峰时刻2》在美国市场上的风光热闹比起来,该片在香港的票房十分惨淡:上映一周票房只有港币700多万元,创下近年他主演电影最低票房纪录。其实成龙的好莱坞作品在香港的票房收入一直不很理想:1998年首部好莱坞影片《尖峰时刻1》票房收入1300多万元,2000年第二部好莱坞影片《龙旋风》票房收入1500万元(几年前仅《红番区》、《霹雳火》和《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三部港产片就创造了1.5亿票房)。看来,香港观众(也可以代表亚洲观众)对好莱坞化的成龙作品也是不甚满意的。

    《尖峰时刻1》中,成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聆听黑人谐星克里斯·塔克的贫嘴,除了重复几次港片时代练就熟能生巧的个人小动作,基本上没什么戏可抢。续集中,成龙也玩起了饶舌游戏,于是乎,两个男主角谈锋日健(畅谈只有美国人才能心领神会不无种族岐见的幽默),你言我语间,戏程过半。这倒让人想起“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这句话来。众所周知,成龙的天才表现在他的肢体动作语言方面,“脱口秀”这种东西绝不是他的强项。怪不得有人提出“成龙还能不能打?会不会打?”这个问题甚至断言“成龙已死”。当然,成龙本人也是满腹委屈的,据他本人讲,《尖峰时刻2》最让他痛心的就是自己精心设计的动作桥段让导演剪坏了。

    看吧,在香港自己当编剧、导演、监制、武术指导的成龙在好莱坞竟然没有剪辑权!所谓“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成龙要想在好莱坞混饭就必须遵循好莱坞的规则。周润发的演技失落(《再战边缘》)、吴宇森的沦为动作技师、剪接模范(编剧导演才能丧失)、徐克(《反击王》)、林岭东(《硬闯100%危险》)的才情埋没无功而返都在证明,好莱坞的规则很难被外来力量所打破。好莱坞可以改变你,你却不能改变好莱坞。所以,我们看到的好莱坞时代的成龙,是一个被剥夺了权利失去了自由的成龙。他只能是一名对导演言听计从的演员。

    记得有一部纪录片叫做《成龙的传奇》(1997),讲得是香港时期的成龙在工作、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情况。片中说,成龙在香港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大仓库,里面各种器械、大小道具一应俱全,平日里成龙和他的兄弟们(成家班)就在这里为创造理想动作而进行探索、实践。《A计划》、《警察故事》系列作品中许多令人惊叹的场面都是在这座动作实验室里的摔摔打打当中显出雏形的。所以说,这里是成龙的“梦工厂”。

    可从成龙正式迈进好莱坞那道的高门槛[李小龙、刘德华都尝过排队面试、铩羽而归的滋味;成龙本人也是“二进宫”(1980年参演《杀手壕》、1981年和1983年参演《炮弹飞车》一二集,都是不引人注意的小角色,结果自然毫无建树、自毁形象)]开始,他就不再是造梦英雄了,因为他离开了自己的梦工厂。他离开了自己的动作实验室,心甘情愿地走进了好莱坞专门制造罐头产品的生产线,被模具压制成型之后,再贴上好莱坞的标签,去占领新的更大的市场……成龙品牌就这样被好莱坞吃掉(被这部商业机器吃掉的还有吴宇森、李连杰),被吃掉的不仅仅是个品牌,还有这个品牌所代表的一种精神也被无情地吃掉了。

    好莱坞时代的成龙呈现出明显的退化痕迹。回顾《尖峰时刻1》、《龙旋风》中的动作性场面,可以设想,即使没有成龙,随便换哪个香港功夫明星上阵也必将是轻车熟驾的。 好莱坞的成龙迷失了自我。就他在好莱坞所主演的三部西式影片来看,大多数动作场面竟不如布鲁斯南在“007”系列(《黄金眼》、《明日帝国》、《黑日危机》)中的表演具有挑战性。《尖峰时刻1》中,除了酒吧群欧一类的小打小闹,最惊险的场面是成龙从展览馆的长幅红布上飞身滑下,较之于布鲁斯南和杨紫琼在《明日帝国》里借助摩天大厦上巨幅海报逃生的场面,这个动作设计明显缺乏想象力。即使在号称大制作的《尖峰时刻2》里,成龙也是毫无作为的:影片的第一个惊险镜头是成龙和克里斯·塔克爬楼追凶,两个人在脚手架上的动作表演,其实是二流港片拍滥了的俗套。一个以功夫绝技著称的动作演员,竟不如常常仰仗物质工具(战机、装甲车、炸弹、手枪)施展动作的“007”有动作魅力,这,当然是让人深感遗憾的。

    行文至此,不禁想到了另一部好莱坞式成龙电影《龙旋风》,成龙电影的特色之一就是片尾剪余片,即在结尾打演职人员字幕时把成片没用过的镜头加上,大多是成龙表演失败了的惊险动作戏,对观众来说这很有趣味的(这么写很残酷,因为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成龙受伤被急救景象,为了娱乐观众,成龙付出了太多的牺牲!),这些镜头让我们看到了成龙电影伟大的创造过程,也让我们看到了成龙本人为电影艺术勇敢献身的精神。而在《龙旋风》的剪余片部分,观众没看到一个惊险动作,只有几个男女主角说错台词一类的喜剧性场面匆匆闪过。看得出成龙在这部电影里原本就是贡献不多的。在《龙旋风》里,成龙和于荣光有一场刀、枪、棍对战,对此西方观众也需要感到新鲜,但在熟悉香港动作片的东方观众看来,这场打斗戏是拘泥传统、没有创意精神的,因为这场戏只是在照搬武术套路,成龙式打斗的急智、机敏都不见了。

    已经说过好莱坞式成龙电影是美式罐头,成龙必须学会适应好莱坞趣味,老老实实呆在罐头盒子里。想有所突破是很难的了,迄今为止拍了三部好莱坞电影,还是东方人西方人两搭档闯荡江湖、一路笑料不断的模式。好莱坞一直在根据自己的喜好柔面团,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一流演员被二三流编剧导演所操纵。

    综观成龙在好莱坞主演的电影,竟没有一部可以超过他在香港创造的辉煌业绩。《A计划》系列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几乎每一场动作戏都是精工细作无懈可击的[值得一提的还有《奇迹》(1989)]。几个故事都发生在旧香港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浓厚的本土文化氛围里,成龙如鱼得水,身怀绝技的他有了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虽然没有高科技的背景武装,但以竹梯、绳索、吊灯、楼梯为道具他就可以显示出超人的动作技能。《A计划1》(1984)中,他从钟楼顶上跌下身体穿破两道遮阳棚再怦然落地,这个镜头绝对可以彪炳史册,如此的舍生忘死、热血相搏,包括酷爱虚拟现实的好莱坞特技人在内的世界电影同道们也要自叹弗如、敬佩不已的。成龙在香港还主演了《警察故事》(1985)系列,虽然是时装警匪片,他却仍坚持保留自己的特色(发型还是十年如一日的清末民初功夫片盛行样式--也许这标志着他对传统的依恋)。他在剧中扮演警察,却很少用抢,看着他用一柄雨伞吊挂在公共汽车上,看着他徒手对抗十数匪众,看着他用脑壳撞破巨幅广告牌,看着他从百货公司大吊灯上飞速滑下,看着他近乎疯狂地运用中国功夫制造动作奇观,观众只有一连串的惊讶、感奋。

    在《警察故事2》(1988)结尾,成龙炸毁了一座烟花仓库,据说该镜头中爆炸场面为当时亚洲电影之最。不知道这是不是成龙电影西化之路的开始(通常只有好莱坞电影才热衷于或者有能力做到展现宏大的烟火景观),总之,此后的成龙电影非常喜欢模拟大片,在越来越现代的故事背景之下,成龙变得象外国特务“007”一样需要不断借助各种物质工具来制造卖点了。很多作品中,已经很难看到成龙极富挑战性的个人技巧表演,越到影片的高潮,观众就越发强烈地感到成龙作为个人动作英雄的失落,他的主角地位,被赛车代替[《霹雳火》(1995)该片是第一部在全美一千多间剧院公映的港产片]、被气垫船代替{《红番区》(1995)}、被大脚车代替[《一个好人》(1997)]。

    然而,成龙在好莱坞除了钱包鼓了许多他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理想。

    当西装革履面上带着拘谨笑容的成龙出现在《尖峰时刻1》中时,观众会很失望,因为大家看到的不是香港电影英雄闯荡好莱坞勇创佳绩,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成龙,这个类型电影的英雄,已经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只有痛心、痛心!

    我们想看到真正有香港精神(引申之不妨叫做中国精神)的成龙。在《A计划》续集里,成龙扮演的猛探马如龙与革命人士(关芝琳饰)有一番对话,关芝琳邀成龙一起参加革命,成龙表示拒绝。成龙说:“我是一个很拘小节的人,无论我的目标多正确、多动听,也不会但求目的不择手段……其实我很佩服你们,因为你们才是做大事的人,我也明白要打倒满清是需要千千万万人的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但是我不敢叫人家这样做,因为我不知道这么多人打生打死之后,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所以我很喜欢做警察,因为我觉得每一条人命都很重要,我要保障每一个人安居乐业 。就算一个四万万人的国家, 都是由一个个人组成, 如果不喜欢自己的生活,哪里还有心思爱自己的国家呢? ”关芝琳提醒他:“但是在一个腐败的殖民地政府里,是不容许个好警察存在的。”成龙斩钉截铁地答道:“正因为有这些人存在,我们更要留在这里!” 这段动作英雄的战斗宣言今天听来仍然荡气回肠。成龙所表达的是一种香港哲学,这是一种倡导实利追求、崇尚个人英雄的哲学,在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在周星驰的“无厘头”世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领略到这种香港哲学。

    好莱坞时代的成龙已经不再有责任感,较之于香港时代的成龙,为何而打斗的理由并不充分。所以,好莱坞时代的成龙不象可以信赖的真人而更象一个木偶。

    好莱坞向来是世界影人心目中的圣地,被好莱坞所接纳认可也被视为荣耀之事。成龙赴美拍片以来,为之庆幸深受鼓舞者甚众。其实,好莱坞化不应成为你或他的终极目标。这个世界上的电影本来就是多格局的,好莱坞之外还有欧洲电影、伊朗电影、日本电影、中国电影、香港电影--在这里尤其要提一下香港电影,因为香港电影发展形态和好莱坞近似,仅就其在商业片制作上的成就来说,完全可以代表亚洲电影的最高水准,“东方好莱坞”的名号毕竟不是白叫的。不用提“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话,不用提吴宇森、徐克之流对好莱坞新贵昆汀塔伦蒂诺、尼古拉斯基治们曾产生过的影响,不用提举着前卫旗帜在国际上到处得奖的王家卫,香港电影也应该有自信。港产的成龙电影是继70年代李小龙电影在世界上引爆中国功夫热后的第二道冲击波,说句“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香港电影和成龙电影”的话恐怕是不过分的。香港完全有能力制造自己的国际大片。成龙主演的《龙兄虎弟》 (1986)、《飞鹰计划》 (1991)、《我是谁》(1998)、《特务迷城》(2000)都很有份量。也许有人说,好莱坞可以帮助香港电影加快国际化进程。其实不然,香港电影自成体系、已经形成稳固的东方电影文化阵营,她似乎没有必要去过多的依赖好莱坞。实际上,好莱坞的野心是借助香港本土名人的影响开拓亚洲电影市场。

    只有像徐克那样拍部张扬“国粹”的电影《蜀山传》,到国际上卖个好价钱(该片的欧洲版权在今年戛纳影展中两天内卖出,赚回拍片成本,美国版权则被米拉麦克斯花了近亿港元的天价购走),才是真正有助于香港电影加快国际化进程,有助于香港电影事业发展。

    好莱坞罐头式的成龙电影只能给我们带来文化和经济上的双重打击。在一个变形的美国梦里我们看到的是香港神话的破灭。

    所以,“成龙回家”就成了一件大有意义的事情。

    问题是,成龙是否准备回家,何时回家?

    黑龙江省宁安电视台 李祥瑞 2001、9、7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长啊!!!!!!!!!!!!!!!!!!!
    • Rush hour 2 is much better than rush hour 1. The taste of people are different. Among top 10 moives in hongkong, there are lots of craps.
      Every new comer to hollywood who may be already a very famous acter or actress like catherine zose in England must start at very beginning. Why American have to make an exception to Jack chen.

      If American had never seen or had interest in Asian face, who dare to purchase Hongkong moive without any sucessful box office procedent.
      BTW, Jack chen is old, we can not hope him to maintain his level of martical arts .
      • 香港电影比好来无的好看!
    • 9494
    • rush hour 我在网上看了一半没看下去了。好一般嘛。只是美国佬们对城市片里的中国式功夫新鲜,上串下跳,身手灵活。吸引他们。这对喜欢猎奇的美国佬就是新意。成龙是幸运者。论身手,毕竟他都有50了吧,老了
    • 写得好。就象’卧虎藏龙’似的,都是怕给西人看的。对中国人来说,不值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