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英国老百姓的日子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

    英国老百姓的日子

    追求 (from 木子net)

    我到现在也弄不清英国人是富还是穷。
    满大街看上去似乎遍地是穷人——他们衣着简朴,不少人的衣着到了寒酸的地步,让我们开始富起来的中国人看不下眼去。满校园看上去都有是穷学生,根本看不到中国校园里那些华贵衣着的阔少阔小姐。他们的靴子裤子外套全旧得一塌糊涂,估计中国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们都不会有那种打扮,倒像是70年代末我们那一代大学生似的。但他们不像我们那时那样营养不良,一脸菜色,他们一个个都红光满面的。
    英国的城市,除了闹市区和富人区,普通老百姓的住宅区看上去很像我们的街道,有塑料袋、包装纸和狗粪。房屋破旧,路面至少开过三次刀了,随便用柏油糊上——幸亏英国天气不酷热,否则柏油一化,绝对把人都粘在路上动弹不得。那种柏油的辅法实在原始落后,新的一茬柏油都不用和路面找齐,一棱一棱儿的,崎岖坎坷。但人家就是气候好,永远不热,所以就可以那么一凑合拉倒,也粘不住人。
    在街上的破旧红砖楼大多是19世纪工业化时期建的,乍一看古色古香,但如果不是文物而是住人的住宅,就觉得惨淡了许多。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因为那是洋房样式,所以破旧归破旧,但看着有点意思。否则只凭那爆了皮的木头窗框,墙皮掉得一片斑驳的样子,只配扎在北京的胡同和上海的里弄里头。在商业大街上,这种房子早该拆了,但他们不拆,仍在这百年老屋里住得有滋有味儿,还用雪白的窗纱挡得严严实实,让人觉得很有点人穷志不短。
    老百姓的家里,廉价的化纤地毯从一楼辅到顶楼。门是普通的刷漆三合板做的,厨房和卫生间则是塑料地板革,澡盆上方的墙上贴着半截子瓷砖,其余的地方或刷着油漆,或粘着廉价的墙纸,被潮气熏得开裂或掉漆。厨房的柜子和操作台是三合板做的,老式冰箱,霜化后贴切着内壁流淌,你要时不时地擦,否则冰箱里污水横流。
    在街上不时会有人向你要小钱,你不给,他就野蛮地骂一句,然后走开。有时会碰上个文明的,红着脸说:“能帮我一扫把吗?匀一磅给我,没有也没关系。”好像是我欠他的。
    旧货店一磅成交
    中国人在这里穿得再不讲究,也比英国人讲究,不用怕自已寒酸。倒是我们的教授访问学者这一身行头去英国的饭馆里打黑工洗碗扫厕所,显得不伦不类。人家去打黑工的都是穷学生打扮的。
    我来英国带了一件普通的半长皮大衣,因为回国前要先去趟美国,行李不能超过5公斤,就想顺便在英国卖掉以减轻行李重量。150磅的新大衣,到他们的二手货商店去卖,我想挥泪大出血,卖60磅算了。总比飞机上超重罚款好。可他们居然告诉我最多给我5磅,等于65元人民币!店主告诉我:你看我们这里有超过5磅的衣服吗?果然没有,全是廉价的旧呢子外衣和夹克,一磅能买一套。再一想,这种皮大衣你见过老百姓穿吗?没有,他们穿的是普通的羽绒服和化纤的绒毛外套,而且能穿得陈旧不堪还照穿不误。这种皮衣是富人穿的,你拿到二手店来卖,还想卖几十磅,他整个店的旧衣服加一起不过才200磅。
    环顾四周,真的是很可怜,都是一磅以下的旧衣服和旧家电用品,居然还有我们70年代的塑料娃娃、塑料盆、人造革提包什么的,不时有穷兮兮的人进来卖木头椅子甚至一把自行车锁。开价都是一磅左右,还价到半磅,拿着一枚铜钱高兴地开路。天啊,我快跑吧,不然会遭抢!,
    劳伦斯的小说《虹》里有个叫“牛市”的地方,我翻译时学得他写得特别出神入化,那是十九世纪农民进诺丁汉城进行牛的买卖的露天市场,吸引了四里八乡的人蜂拥而来,是诺丁汉郡一个世俗热闹的去处,于是我就特别用北方俚语和俗语翻译那些农民的对话。来诺丁汉后我就打听这个地方,人们告诉我还在,而且还那么兴旺,现在还批发着蔬菜水果呢,很多中国人都去合伙买成箱成袋的茄子、豆芽、西红柿,回来几家分,十分便宜。于是我去了牛市访古。那个地方可大了,削价货,二手货,吃的用的,一应俱全。大棚里还搞拍卖,从破电风扇到14英寸的黑白电视全拍。我一个中国同事就从那里花4镑了一台9英寸小电视,看了一年,走时还没坏,又卖了2镑。那里满场响着诺言丁汉土话,那种憨厚质朴的英语,土得掉渣儿,和女王讲的王室英语及知识分子讲的英国普通话大相径庭,简直就是外国话。这里和伦敦、曼彻斯特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是英国的草根,真正的英国百姓在这里,他们不是狄更斯笔下的伦敦痞子,而是地地道道过日子的老实巴交的憨实底层人。这些人你打死他也不会穿150镑一件的皮衣。
    但英国的富人同样富得流油,年薪几十万镑不在话下-------英国铁路危机时下台的那个铁路总管年薪30多万镑,等于400万人民币。人们把他轰下台,这也是原因之一;你工资那么高,铁路整天出轨,你不配。所以电视、报纸上一提到他,就顺便提到他的年薪,这种暗示特别起作用。
    悠闲的穷日子
    但英国穷人的日子似乎并不难过,而且还挺滋润的。旧货商店能提供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你如果是穷人,可以一辈子不买新衣服但照样能穿上7成新的衣服皮靴什么的。
    在吃的方面,便宜店到处都是,说具体点:一盒10个鸡蛋,0。59镑;一个水密桃罐头,0。09镑,相当于1元人民币;800克一袋的面包0.15磅;一个水蜜桃罐头0。09磅,相当于1元人民币;800克一袋的面包0。15磅;一桶牛奶0。84磅。。。。。。一个人一个月80磅可以吃得很好,而对一个月助学金500磅的人来说,这80磅伙食费并不贵。有的中国人来后只吃面包、面条和鸡蛋胡萝卜,能创下每月生活费十几磅的吉尼斯纪录,身体照样强壮。架不住一顿半公斤面条下肚,而面条0。2磅能买一公斤。每月消耗30公斤面条不过6磅。这在外国人眼里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而我们的教授就行,号称这生活比老家农民还强。
    英国有这么多穷人,但日子照样悠闲:邮局晚开早关,中午还午休二小时。银行下午4点就关了。周末没几个开门的店,全歇。英国人失业的不少,全靠救济。靠养老金过日子的,一周能拿到92磅,“我们是富裕的国家。“英国人顺嘴就能这么说,大量接收外国难民,管吃管住,每周再发10 磅零花钱。不适合的工作,宁肯不做,决不能受苦。于是你到餐馆里洗碗的扫厕所的,不是英国人,因为工资太低,他们不干,老板雇不起英国人洗碗、洗车,这些苦活英国人要干就要正式签合同,拿高工资,一小时没7—12磅不干。英国人都干什么去了?呆着。
    连英国的妓女都要舒舒服服地当,决不透支体力,不能累着他们。英国妓女要价高,一天工作时间有限,接客人数有限,接客间歇休整时间长,造成人力资源周转不开,简直是大爷。于是老鸨们开始从东欧俄国廉价贩运妓女,号称身材上佳,态度谦恭,艳功超群,体能无限,且多快好省。这么优秀的人才,开价极低:按摩20磅,全活儿40磅(相当于一个讲师的一节课酬金),多角度全方位服务60磅。其中一个俄国艳女,原本是莫斯科教师,一口流利英语,在英国出了名,开价每小时300磅,绝对是妓女之皇了。英国最著名的摄影师都对她赞不绝口:物美价廉,而且毫无保留,随便拍摄。而英国人的人体模特却穷毛病特多,价位高还不许拍摄私处,难打交道。但英国电视记者似乎口风里在赞扬英国妓女的职业道德,说她们不为金钱所动,坚守自己的价位,宁可不挣钱也不像俄国东欧妓女那么便宜卖。
    怎么理解富裕
    英国的穷人就这么大爷,日子就这么悠闲而滋润。他们靠的是国家的高福利政策,无后顾之忧。还有他们的社会保险做得好,只要你买了保险,你就进了保险箱了,最终连丧葬费都有人给你出。
    所以我们不能看他们衣着简朴、生活住房不怎么上档次。还得看到他们活得悠闲的一面。连我的日本同事都感叹:英国普通人生活质量比日本高,日本人活得太累了,透支的生命太多,什么都追求豪华奢侈,其实很浪费,没必要。可生在日本,就没办法了,只能攀比着豪华享受,比着劲地加速精神崩溃。这话听着很有哲理。
    同样我想到了我们国内,超过英国普通人水准的的确不少。但我们的穷人比英国的穷人还是有天壤之别。再有,我们的环境是在恶化过程中的,你再有钱,你的空气不好,水质差,食品不是绿色食品。这些软性的潜在的差别其实是本质的差别,是皮衣和夹克的差别所不能涵盖的。穿着皮衣一年感冒无数次,而来这里一年了居然没感冒,偶有头疼脑热洗个热水澡喝点果汁就好了。这样的生命质量是皮衣和汽车换不来的。
    钱,环境,学识,地位,悠闲无忧的心态,这些综合在一起才是富有的指标。我们对富有的理解还停留在穿皮衣上,实在有待深化。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我们比英国差得还很远,很远。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canadian's living quanlity is better than most European country
    • Good!
    • 英国人喜欢老房子和据说有鬼的房子院子。400年左右的最好。居家办公均是。
      • 有鬼的房子院子? I like. Where to 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