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古埃及(1)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第二个文明即埃及文明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最早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形成的文明。一般认为,使这两个文明的所在地发生联系并相互影响的地区有两个,一处在尼罗河与红海之间,那里有吸引苏美尔商人的金矿;另一处在黎巴嫩,那里有埃及人需要的木材。在以后的贸易过程中,埃及人了解到苏美尔文明,深受激励,使某些已在他们的流域地区产生影响的力量加速发挥作用,从而促进了文明的早日到来。但是,埃及人创造的文明决不是苏美尔文明的复制品。埃及文明反映了埃及人及其自然环境所独有的特点,因而有它自己的特色。

    尼罗河流域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泻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的没有港湾的海岸,这些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的侵犯。埃及人生活在这块安全的流域地区,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无须应付闪米特人或印欧人不时地家洪水似的入侵,因而能使其种族本身从法老时期一直保持到今天。现在尼罗河两岸的农民与古代神庙和金字塔上雕刻或描画的人物极为相似,都是矮矮的身材、瘦小的体格、笔直的黑发、深陷的眼睛、微带钩状的鼻子。

    埃及这种受到环境保护的生活不仅为种族的稳定,而且也为政治的稳定创造了条件。埃及没有因不时地外族入侵而引起的万花筒似的帝国更换。相反,尼罗河就象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因而,埃及人拥有对可靠的交通运输极为宝贵的手段,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

    在前几个世纪中,埃及最早的农人象美索不达米亚的农业先驱者在更早的时候所做的那样,开始在尼罗河两岸进行耕种。肥沃的新农田生产出大量剩余产品,足以供养很快在城市聚集起来的各种有专门技能的人。埃及形成两个独立的王国——下埃及王国和上埃及王国。每个王国由大约20个省或州组成。约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开始了史称的王朝时期。这时,埃及已具备文明的基本特征,不仅有专职的行政官员、士兵、宗教首领和艺人,而且还有文字。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总觉得埃及的文化和其他地方的差异很大,尤其和亚洲文化比较。
      • 是呀,古埃及的文化已经消失2000年了。
    • 嘿嘿,这篇文字要配上电视画面才好看。——看来我中Discovery频道的毒太深啦!^_*
      • 考古学很有意思的。
    • 古埃及(2)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稳定持久的尼罗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即古埃及文明,产生于约公元前3000年。埃及位于亚非大陆交界地区,在于苏美尔人的贸易交往中,深受激励,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文明。

      尼罗河流域与两河流域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泻的 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在这些自然屏障的怀抱中,古埃及人可以安全地栖息,无须遭受蛮族入侵所带来的恐惧与苦难。

      作为“尼罗河赠礼”的埃及,每年尼罗河水的泛滥,给河谷披上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极其肥沃, 庄稼可以一年三熟。据希腊多德记载:“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在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在古代埃及,农业始终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下,使古埃及的历史比 较单纯。从约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为止,共经历了三十一个王朝。其间虽然经历过内部动 乱和短暂的外族入侵,但总的来说政治状况比较稳定。


      古埃及的文字最初是一种单纯象形文字,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由字母、音符和词组组成的复合象形文字体系。今见古埃及及文字多刻于金字塔、方尖碑、庙宇墙壁和棺椁等一些神圣的地方。埃及盛产的一种植物—纸草,其茎干部切成薄的长条压平晒干,可以用作书写。这种纸草文书有少数流传至今。字母的出现,约在公元前2500年至前1500年间。把声音变成字母这一巨大的进步,是古埃及人完成的。这些字母由埃及人传给地中海东岸(今叙利亚境内)的腓尼基人。作为亚洲文化和欧洲文化中介的腓尼基人,把这些字母演变成真正的音标文字,传到古希腊。这一字母系统,后经希腊人增补元音字母而进一步完备,形成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又经过一些改进后传遍四方。字母是古埃及人留给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大文化遗产。

      古埃及对天文学和数学所作出的贡献,足以和两河文明相媲美。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把一年确定为365天。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其渊源来自于此。古埃及人很早就采用了十进制记数法,他们仍然没有“零”的概念。他们的算术主要是加减法,乘除法化成加减法做。埃及算术最具特色的是,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在几何学方面,埃及人已知道圆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却没有圆周率的概念。他们还能计算矩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以及立方体、箱体和柱体的体积。

      埃及的医学成就比美索不达米亚突出。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经过特殊处理的风干尸体),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制作木乃伊增长了埃及人的解剖知识,因而使他们的内外科相当发达。他们的医术分工很细,据说每个医生只治一种病。

      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来世(特别是国王的来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古埃及的木乃伊和金字塔(坟墓),都与这种宗教信仰有关。埃及人崇拜太阳神,特别在法老政权强化以后,埃及兴起了崇拜太阳神的一神运动。太阳神拉(Ra),后来又叫阿蒙(Ammon)-拉。是埃及的最高神,法老(国王)则被视为太阳神的化身。因此,法老始终被认为是神王,没有神圣的法老与世俗的法老之区别。法老既然作为神王,其权力也就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因而埃及也就没有什么严密的法律制度。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绝对控制,也是埃及文明的显著特征。

      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在国家控制下的埃及劳工最著名的集体劳动成果。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底座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至于塔端成为尖顶,形似汉字的“金”字,故中文译为金字塔。在欧洲各国语言里,通常称之为“庇拉米斯”(如英文为pyramid),据说在古埃及文中,“庇拉米斯”是“高”的意思。 埃及境内现有金字塔七、八十座,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尼罗河下游西岸,吉萨一带的金字塔,此地离埃及首都开罗只有十多公里。其中最大的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约公元前2590—前2568年在位)的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


      除金字塔之外,埃及的神庙、殿堂等建筑也颇为宏伟壮观。相形之下,埃及的人物雕像显得呆板冷漠,埃及的木乃伊文化令外人难以理解。总之,埃及文化的特点是神王合一,追求永恒,显得比较单一、稳定而保守。相对而言,埃及百姓的生活平庸而满足。与此相映的是,埃及工匠制造奢侈品的技术举世公认。埃及人最早发明了美容品,发展了制造美容品的技术。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古埃及的文字
    • 金字塔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古希腊人把埃及金字塔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当年拿破仑曾来到金字塔下,巨大的塔身与他矮小的身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他油然产生了“5000年的时间在俯看着我”的抢然之感。大金字塔的约600万吨巨石是不折不扣的奇迹。它在人类心中激起的好奇,几乎如同人类对宇宙和星空的好奇。
      金字塔位于开罗西边,尼罗河河谷绿洲和撒哈拉沙漠交汇的吉萨。其中埃及古王国时期第四王朝国王胡夫下令建造的金字塔规模最为壮观。被称为“大金字塔”或“胡夫金字塔”。研究者认为,埃及古王国时代国力强盛,尤其在第四王朝时期达到顶峰。一般认为,建造金字塔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900年。H.G.威尔斯在他的《世界史纲》中把这些金字塔称作“工程学几乎没有诞生的时代竖立的毫无意义的庞大陵墓群”。
      对于普通的现代人,那精确的设计和奇迹般的结构居然产生在一个“工程学几乎没有诞生的时代”,这显得十分离奇而没有说服力。它似乎有悼于人类的经验,艺术和科学的兆始大都十分缓慢而步履蹒跚,在每次进步之间往往至少要隔好几百年的时光。学者们不同意说金字塔是“毫无意义”的建筑。他们经过不倦的研究和苦心的探索,坚信金字塔是有意识地包含着意义的。它的结构,它的各部分比例,它的尺寸,它的布局,它的每一块石头都在高声宣示着重大的意义。他们认为,长期以来那些石头所隐含、后来逐步被揭示的一整套含义不仅仅与科学知识有关,而且也与世界历史有关,甚至与预言有关。
      早在十八世纪就有一种理论认为,金字塔塔基的长度表示了一年的天数。1859年,伦敦一位数学家兼出版商约翰,泰勒在金字塔的结构上找出了另外一些数据,证明其长度单位“极线直径寸”实际上等于今天的英寸。泰勒还认为,建筑大金字塔的目的是“传达神的启示和预言”。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5. 图坦卡门的陵寝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图坦卡门的陵寝的发现是考古工作成功的顶峰,也是一部考古史的重要转折点。从文克尔曼起,多少分类学家、方法学家和各种专家已经为考古学确定了基本方向。第这是一次科学方法的胜利。然而正是由于卡特不仅始终满怀激情,而且胸怀全局,才能使严谨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作用。他一方面有魄力、有胆识,一方面工作上耐心负责,终于成为考古史上的杰出人物。优秀的学者往往毕生致力于解开文化之谜,卡特就是这样的人。
      卡纳冯和卡特开始挖掘了。干了一冬以后,他们在选定的那块三角地上基本清除了表层的碎石堆,挖到拉美西斯六世的墓。“我们发现许多当年建陵工人的房舍,都造在巨大的岩石上;而帝王谷里这类岩石附近往往可以找到墓葬。”
      接下去发生的事情,在开发图坦卡门墓的全部过程中是最不平凡的一段。挖过一阵以后,如果再照原方向继续挖大,就在堵塞拉美西斯陵墓的人口。因为这是旅游胜地,所以必须停挖,等待一段时间才能顺利进行。到1919年冬继续挖掘后,在拉美西斯六世墓的人口处挖到一批文物,虽然数量有限,但具有考古价值。卡特说:“这是我们真正接近目标的第一步。”
      用比特里的话来说:这时卡纳冯和卡特已经把这块三角地区“奋斗”完了,单单留下了那块建陵工人遗留的房舍的所在地。为了避免妨碍旅游者,他们留下这块地方,转移到别处挖掘。
      卡特留下了几名最可靠的工人看守墓门,自己趁着月色骑驴出谷返回住所,他极力控制兴奋的心情。事后卡特回忆自己从洞中窥探墓室以后的感觉,他写道:“那条甬道的另一端藏着什么真是难以捉摸!我竭尽全力才能控制自己,没有立刻打开墓门开始研究。”在他骑着驴子返回住所的路上,心情仍是急切万分,好像有一个声音在对他说,最伟大的发现已经近在咫尺。卡特辛苦6年一直毫无所获,现在终于胜利在望了,然而他却能克制自己,不再向前掘进,而是把墓口暂时盖好,等待卡纳冯回来。
      卡特在11月6日上午发电报给卡纳冯勋爵,电文是:“谷内已有重大发现,巨陵封口完整,已覆盖,候归,特表祝贺。”11月8日收到卡纳冯的两份复电,第一份说:“约计即归。”第二份说:“20日左右抵亚历山大港。”
      卡纳冯勋爵由女儿陪同,于11月23日到达卢克索。卡特一直守卫在那仔细盖好的洞口附近,他已经耐心等待两个星期了。早在挖出石阶两天以后,贺信便像雪片般飞来,但具体地祝贺什么呢?墓里究竟藏着什么?当时卡特是说不出的。其实他只要向下再挖几寸,就可以挖到图坦卡门墓的封戳。他后来说:“早知如此,一直挖下去,那天夜里我就能美美地睡上一觉,免受近三个星期心中无数的煎熬了。”
      11月24日,工人们清出了最后一级石阶。卡特走下16级石阶,面对着封闭的墓室门。这时他清楚地看到了图坦卡门的封戳,但同时他也看出了埃及学家经常遭到的情况--已经被人挖过,盗墓贼也在这里做过手脚。
      “墓室门全部清出以后,”卡特说:“才能看清这个门的一部分曾两次被人打开后重新封闭。另外,起初发现的豺形和 9个俘虏图形的封戳是铃在重新封闭的部分的,而图坦卡门的封戳则印在门的原来的部分,这才是最初的封戳。由此可见这座陵墓并非一开始所想的原封未动。盗墓者走进去过,并且不止一次;墓上的工房说明盗墓的年代不迟于拉美西斯四世在位时期。但重新封闭的痕迹又可证明盗墓者并没有把墓内洗劫一空。”
      然而随着不断有所发现,卡特却感到更为据摸不定。他叫工人清走堵塞石阶的全部沙砾后,又发现一些陶片和几只箱子,箱子上有伊克纳顿、撤凯尔斯和图坦卡门的名字,此外还有托特米斯的一些护身符,另一块护身符又镌着门诺菲斯三世的名字。这许多名字是不是表明,这座陵墓竟是一座合葬墓而并非原来希望的专用陵寝呢?
      只有打开墓室门才能解开这些疑团,于是人们连日为此进行准备。卡特初次从门上的小洞向里窥测时已经看到,里面的甭道是用碎石堵死的,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些碎石分为两种,而盗墓者挖的仅容人肩的小洞则是用一种黑色隧石堵塞的。
      几天紧张的掘进以后,工人们清理了32英尺长的甬道,甬道尽头是第二道门。这扇门同样铃着图坦卡门和另一种墓室封戳,而且可以看出被人打开的痕迹。
      卡纳冯和卡特发现这里的整个布局和不久以前附近发现的伊克纳顿的一处地窖相似,据此他们认为这不过是一处普通的墓葬,而不是某位埃及国王的原葬陵寝。如果真的是一处地窖,而且已经被人盗过,那还会有什么更多的东西值得发掘呢?
      总之有一段时间他们已经感到灰心了。然而随着第二道墓门清出,气氛再次紧张起来。卡特后来回忆道:“决定的时刻来到了。我用颤抖的手在门的左上角钻了一个小洞。”
      卡特把一根铁棒伸进孔去,觉得门里是空的。他点燃几支蜡烛进行测试,确定没有含毒气体以后,就叫人扩大门上的洞。
      这时所有关心这项工程的人都拥过来了:卡纳冯勋爵,他的女儿艾弗琳夫人,以及赶来协助工作的埃及学家卡仑德等人都在周围注视。卡特划火柴点燃一支蜡烛,把它移向门洞。当他的头靠近门洞时--这时卡特由于高度兴奋和急切突然把烛光吹得一亮。卡特把蜡烛伸进洞内,眼睛对着洞口。一开始什么也看不见,待到眼睛慢慢习惯了闪动的光亮,他就看出一些形象,看到它们的影子,并初步辩出颜色。他紧闭双唇,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旁边的人等得不耐烦,最后卡纳冯忍不住问道:“看得见什么吗?”
      卡特慢慢转回头激动地说:“看见很多了不起的东西。”

      事后卡特回忆当时大家轮流从洞口向里面观察时的情景,他写道:“我们在烛光下看到的景象在考古出士史上是空前的。当月17日墓室门正式打开以后,证明这话并没有丝毫的夸张。在一盏移动的强光电灯照耀之下,人们看到几张金色躺椅、一张包金宝座、两尊巨大的黑色雕像、若干雪花石膏瓶,和几座奇形怪状的神宪。墙上映出奇特的兽头的影子,一座神宪的门开着,一条金蛇从里面向外探头。两座雕像像站岗一样面对面站立,身穿金裙,足踏金鞋,手执权杖,额头上盘着护身眼镜蛇。”
      这一切真是金碧辉煌,美不胜收;然而这里同样发现了人侵的痕迹。门旁有一个装着一半灰浆的容器,旁边有一盏乌黑的油灯。有一处有几块指痕,看得出是刚刚涂好的漆面留下的,门槛上放着临走时留下的花环。
      卡特和卡纳冯看得瞳目结舌,定神以后、却又发现一件奇事:如此豪华的地下殿堂里竟没有石棺和干尸!这里究竟是陵寝还是地窖?这个问题再次在他们脑中出现。
      仔细审视墙壁之后,他们在两尊塑像之间的墙上发现了第三个封闭的门。“这时我们的心里浮现了一幅图景:一间接一间的地下室,每一间都装满了我们看到的那些东西,我们想到这些就兴奋得喘不上气来,”卡特后来这样写。当月27日,在卡仑德临时安装的强力电灯照耀下,他们检查了这道封起的门。他们发现靠近底部被人穿了一个洞,随后又重新封起。很明显,盗墓贼已经穿过前厅--他们把第一间墓室叫做前厅--继续向前活动过了。前面的房间或甬道里又有什么呢?门里假如有干尸,它还是完整的、未经破坏的吗?情况教人难以理解。这里不仅在具体情况上不同于以往出士的所有古墓,而且出现了一个疑问:盗墓者为什么费那么大的力气去穿过第三道门,而没有运走近在手边的那些宝物呢?既然穿过前厅,眼见大批的财宝而不为所动,他们要得到的又会是什么呢?
      卡特冷静地估计了这些珍宝的意义,他认识到前厅中的装设的历史和美学价值远远超过制造这些东西用去的大量的黄金。这些东西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包含着多么丰富的考古学的资料啊!这里发现大批古代埃及的生活、文化用品和奢侈品,这些东西每一件都值得花费整整一冬的时间去挖掘。它们极为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一个时期的埃及艺术。卡特约略看了一遍,就认为已经完全可以肯定,对这批文物进行认真的研究,会“给我们所有的旧观念带来改观甚至彻底革命。”
      不一会就又发现了新的东西。有人在观察三张躺椅中的一张的下面时,发现了一个小洞,就招呼别人去看。人们拉着电灯爬过去,从洞里望见一间房间,也可以称为侧室,它比前厅小,但摆满了各种用品和装饰品。盗墓贼们看来并没有像在前厅那样彻底搜查这个房间。当年劫掠这座陵墓的盗贼“干得像地震一样彻底,”把整个房间搞得乱七八槽。可以看出他们从侧室里拿出许多东西,然后在前厅乱丢,砸坏了一些东西。然而实际上他们偷走的东西很少,破开第二道门以后许多东西已经到手,却没有带走。他们或
      许对自己干的事也感到出乎意料吧?
      侧室的发现使人们清醒起来了。在这以前,他们在极度兴奋中进行观察,结果造成对全局的混乱感。这时他们开始较为冷静地思考了,并知道第三道密封门之后可能存有更为珍贵的东西。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自己面临着繁重的科研任务,这项任务需要大量的组织工作和大批的人力。即使不算尚待发现的,仅是现已发现的文物,也不是下个冬季能够处理完毕的。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图坦卡门的棺材(截取自《众神的宫殿》(有删减))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这些考古的珍品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持续了几个季度。令人遗憾的是,一个冬季过去而研究的进度不大,因为卡纳冯勋爵逝世了,随着就发生开发协议能不能延长以及出土文物如何分配的问题,这使考古队和埃及政府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后来问题交给一个国际委员会,订出妥善的处理方案,终于使工作得以进行下去。1925年冬季展开了下一步重要工作:打开金龛,仔细地把几层珍贵的棺椁分开,然后谨慎地对图坦卡蒙的木乃伊进行初步的研究工作。

        这一步工作没有多少耸人听闻的情节,但在埃及学方面却具有巨大的科学意义,而且工作本身还有其戏剧性的高潮。这个高潮就是研究者们在国王死去3300年后,第一次看到他的面容的时刻。然而这个翘首以待的时刻却是全部出土过程中令人失望的一瞬;这只能说明,任何幸运的链条都有它薄弱的一环。

        一开始是拆除前厅和葬室之间的砖墙,随后是拆开第一层金龛。第一层打开以后,里面发现还有第二层、第三层金龛。卡特认为有充分的理由肯定第三层金龛里就是石棺。他在回忆打开第三层金龛时写道:“那是我们的辛勤工作过程中难以忘怀的时刻。当时我按接着激动的情绪,小心地割断绑索,去掉那珍贵的封口,拉开门闩打开门。这时我看到里面有第四层金龛,它的
        花纹和第三层类似,但比第三层更为精巧……对于考古学家来说,这是难以形容的时刻!再下去是什么?第四层金龛里装着什么东西?我极度兴奋地拉开最后一层金龛的门闩,去掉门上的封皮,慢慢地把门打开,里面装得满满的……是一口硕大无朋的,黄色石莫岩棺材。它是完好无损的,完全是当年那些虔敬的人们把它安葬以后的样子。在几层金光闪闪的龛匣陪衬之下,这是何等令人难忘的景象!棺的下端有一尊女神,她张开双臂和双翅托佐棺脚,像是要预防有人侵犯的样子。”卡特面对这栩栩如生的雕像不禁肃然
        起敬。

        从安葬室移出金龛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共用去84天的时间。四层金龛由80多块零件组成,每件都很重,不好握持,而且易于损坏。事情往往如此:在大家兴高采烈之际,却要出一两件败兴的事情。卡特是事事要求尽善尽美的一个人。在工人们把3000年前的古物搬了家,然后进行拼装的时候,卡特常常申斥工人。他对当年制造这些东西的匠师的技艺非常钦佩,并且对他们组装周密标记部件记号的作法赞赏不已,但他对当年担任组装的工人却非常不满。

        卡特写道:“但可以明显地看出,当年安葬的工作做得很草率,担任最后工序的工人是非常粗心的。石棺周围的金龛当然是这些人安放的,但由于他们粗心而颠倒了东西南北。他们把金龛的各部分倚在石棺四周的墙壁边时违反了各部分写着的注意事项,结果在金龛装起以后,龛门本应向西却变成向东;下端本应向东却变成向西。边上的饰板也装错了位置,这种错误或许可以原谅;然而另外还有不少现象表明工作粗糙,例如组装金龛时是用力敲的,完全不顾可能会毁坏龛面的装饰。黄金表面至今可以看出铳头一类工具敲击的凹迹,有几处已把花纹敲掉;工地的废渣,如碎木片等也未加清。”

        2月3日,出土工作者们终于看到了石棺的全貌。这是一部杰作:全棺用一整块质地密的黄色石英岩凿成,长8.8英尺,宽高各4.8英尺。棺盖是玫瑰色花冈岩做的。绞车咬吱响着,1200多磅重的石棺盖徐徐升起,这时那些特邀的客人们又在周围注了。“那庞大的石盖升起时,周围一点人声也没有。”人们向棺内看去有些失望,因为只看到用布包裹的一个粗大的捆。但当去掉包扎露出内棺以后看到的景象就大不相同了。

        是国王的遗体吗?不是的。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具“人形棺”的棺盖,上面仰卧着那位年幼的国王金像。那黄金像初出熔炉一样亮得耀眼。像的头和双手铸成立体的,身体用浅浮雕,周身装饰极为华丽。双手交叉,握着钩和额两件王权的象征,上面用蓝釉镶嵌。脸上表情严峻而淡漠,但棚棚如生。

        棺上的另一件东西给卡特等人的感触比那金像更为深刻。卡特叙述:“……然而最感人的恐怕是那富有朴素的人情昧的小花环。”那花环放在前额上几个象征符号的周围。“这是国王死后那年轻的皇后献给亡夫的……尽管这里一片金光闪闪,举目是皇家的豪华,但什么也没有这几朵枯萎的花美丽。花虽枯萎,却还能辨出颜色。这些花告诉我们,3300年不过像是从昨天到明天这样短暂的一瞬。这些花使我们感到了大自然,感到埃及古代文化和我们的现代文化是一回事。”卡特写到他在1925年冬再次进入陵寝打开石棺
        时,对于这些花的表述流露出同样的感情:“这时我对这座陵寝已熟悉,但这决不能消除它的神秘气氛;我总感到墓中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聚集不散。考古学家从事开拓时尽管沉浸在具体工作中,但可以清楚地感到过去和现在的统一。”这是卡特的真实感受。科学家并不否认精神的力量,这是值得赞扬的。

        开启石棺的详细过程不及备述。这是件非常麻烦的工作,而工作场地又极为狭窄。操作时必须始终小心谨慎,保证不出差错,吊车、滑轮出毛病,支撑木中途断裂,都会给那些珍宝造成严重的损坏。棺材是三层套棺,第二层的盖上是那位年轻的法老的金像,他身穿礼服,周身是奥赛里斯神式的华丽装饰。打开第三层套棺时并没有发现更多的新东西,但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工人们觉得这些套棺重得出奇,使人难于理解。这座墓里的希奇现象出不穷,这时人们又发现了一件。

        摄影师伯尔顿拍过照片,卡特取掉花环和裹布,才弄明白棺材沉重的原因。第三层棺材长6英尺1.75英寸,厚0.15至0.21英寸,整个是纯金造成的。仅这一口棺材就所费不赀了。

        这又是意想不到的。但正在人们高兴时,却又通了令人担心的问题。第二层套棺的装饰花纹上已经发现粘着一种液体,现在已经干结。黏浆中发现一条黄金和陶釉做的项链,清洗倒不十分困难;然而这时研究者们担心的是,这样大量的油类会对于尸造成哪些损害。工人们揭开最后一层裹布,取下珠饰花纹的披肩。这些东西样子像是完好的,但却随手变成碎片。它们被护尸的油脂彻底腐蚀了。卢卡斯立刻对这种物质进行分析。这是安葬使用的一种液态或半液态的浸料,其主要成份是某种油脂和松香。加热时发出焦油的气味,但是否有焦油尚不能立即确定。人们又一次紧张起来:最后的、决定性的时刻到来了。
        人们松下几个黄金榫头,然后手提金握柄移开最后一层套棺的棺盖,露出了木乃伊。

        做了6年的准备工作,终于揭示了图坦卡门的遣体。卡特写道:“每当这时刻,我的感情很复杂,也很冲动,但无法用言语表达。”然而这位法老,这位图坦卡门并非什么重要的统治者。他死时只有18岁。已经确定他是“异教国王”伊克纳顿的女婿,可能又是他的异母弟弟。图坦卡门少年时代正值他的岳父推行拜日教。图坦卡门本人则在后来重新信奉阿门教:他原名图坦克-阿顿,后改图坦克-阿门就是证明。现在知道他的统治在政治上是混乱的。有些画面表现图坦卡门用脚踢战俘和射倒成群的敌兵,但是他的一生曾否上过战场都是不能肯定的。他在位的具体年代也不清楚,只知道即位时间为公元前1350年左右。他是通过妻子得到王位的。他妻子名叫安彻斯-思-阿门,很小就嫁给图坦卡门,从几幅画像中可看出她是一位迷人的姑娘。

        从墓中许多面面和浮雕以及日用品来看,图坦卡门给人的印象是性格比较可爱的,但是关于他的政绩或作为埃及的统治者有何建树现在一无所知,但只活了18年的国王大约是不会有什么重大的成就的。卡特说,就我们所知,图坦卡门一生唯一出色的成绩就是他死了并且被埋葬了,这话是有道理的。

        然而假如这位18岁的法老死后,他的葬仪豪华得就已经超过了西方人的想象,那么像拉美西斯大帝和西索斯一世墓葬的装设又当如何呢?德利提到,有的陵寝里随便一间墓里的东西就应该等于图坦卡门墓的全部,他指的就是以上两位法老。千百年来,帝王谷里古陵墓中的珍宝不知有多少落人盗匪之手啊!

        这位法老的干尸既豪华又可怕。尸体上浇灌了大量的油膏,这些油膏已经干硬,变成黑色,把寿衣紧紧地粘在尸体上。

        整个干尸已经变黑并且变了形,但头部和肩部盖着的一个黄金面罩却金光闪闪,显出帝王的尊严。黄金面罩和干尸的双脚没有粘上黑油。

        第二层棺是木棺,第三层是金棺,套在木棺里。人们几次努力把它们分开但没有做到,最后把整个棺材加热至华氏932度,费了很大力气才成功了。移出于尸以后,金植用锡片套起加以保护。

        下一步工作是检查干尸。就人们所知,这是帝王谷里3300年未经触动的唯一的一具干尸。检验结果表明一个事实,卡特对此有下面的论述:“我们遇到的情况代表一种嘲弄性的现实--当然这种现实也许还有待研究--窃贼为了掠夺而把干尸拖出,僧侣为了保护而把干尸藏起,他们都至少对于尸起了保护作用,使它们早日脱离那种浸泡尸体的油脂,没有遭受腐蚀。”木乃伊被窃时往往遭受破坏--假如盗窃者不是僧倡的话,但即使破坏以后的木乃伊也比图坦卡门的遗体好些,干尸已经腐烂,这是图坦卡门墓中唯一真正令人失望的事情。

        11月11日上午9:45分左右,解剖学家德利医生剪开了干尸的外层包裹布。除脸部和双脚未粘油脂外,整个干尸已经坏得不成样子。油脂所含的松香的氧化作用造成一种燃烧现象,不仅毁坏了裹尸布,连肌肉和骨头也都烧成了焦炭。有些地方如双腿和臂部下面的黑壳极硬,只能用铁凿除去。

        一项重大发现是尸头下的一只护身枕。这枕头放在类似王冠的一个垫子之下,而垫子则是用外科技术扎在尸头上的。护身枕本身并无出奇之处,另外还有许多“护身神铠”贴身裹紧,如护身符以及各种象征符号和符咒等,重要的是这只枕头不是像别的类似枕头用赤铁矿造成,而竟是一块钝铁!同时还发现一些类似铸摸的小型用具。这是埃及学发现的最早的纯铁制品。

        人们小心翼翼地从那年轻法老的烧焦的身上慢慢剥去最后一层裹布,那肌肤腐烂得用毛刷轻轻一碰就会脱落一块。最后展现了那年轻的国王的面孔。用卡特的话说,那……愁静而安详的面孔,一个青年的面孔”。他说:“从脸上看得出是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五官很端正,特别是那轮廓鲜明的双唇。”

        于尸的裹布里一共发现143块各类宝石。卡特用33页的篇幅叙述考察干尸的情况,其中一半以上专门记录尸衣中发现的珍宝。这位年仅18岁的法老是用黄金和珠宝层层包裹起来的。

        后来德利医生专门著文从解剖的角度论述检查干尸的情况。他认为,伊克纲顿和图坦卡门完全可能是父子关系,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垂死的第十八王朝的国王家族和国内政治情况,因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德利接着写出他看到的有关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现象,即新帝国时期的表现艺术已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的倾向。他写道:“金面罩上的塑像把图坦卡门表现为一位文雅的、有教养的青年。全体有幸目睹干尸面目的人都可以证明,那些第十八王朝的艺术家们在用不朽的金属为年轻的国王制作如此美丽的塑像时,他们的表现是忠实的,而手法是巧妙而准确的。”

        德利还比较准确地估计了史书未载的图坦卡门的年龄。他考察了脓骨的骨化程度、股骨和转节之间的连接情况以及踵骨端的形状,从而断定图坦卡门的年龄在17岁和18岁之间,而以18岁最为可能.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Sphinx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1998年7月的一天,游人们正在吉萨的狮身人面像前拍照留影,惊叹古埃及文明的不可思议。3000多年前的人类,凭着当时的技术手段,竟然能建造出这样一尊庞大而又奇特的塑像。人们一面看着它,一面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古埃及人是出于何种目的、于何种信仰才建造了这样一个人头、狮身、牛尾、鹫翅的合体怪兽呢?
      就在这时,从一辆急驶而至的卡车上跳下了一群手持卡宾枪的男人,随着一阵密急的扫射,游人们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便全部倒在了血泊之中。
      一阵硝烟过后,这里已俨然变成了地狱。四处血迹斑斑,完全没有了刚才还弥漫在空气中的浪漫和快乐。
      这群歹徒在警车赶来之前就登上卡车,抢惶逃跑了,只给人们留下一段充满血腥的恐怖记忆和一个恶梦般的故事。
      警察署立即着手调查这起暴力事件的肇事者。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仍然一无所获,仿佛这群杀手是从地狱中钻出来的一般。
      从现场调查发现,这些死者来自世界各地,并没有特别反对某些国家或组织的迹象。特别奇怪的是,每个死者都被歹徒们剜去了右眼,似乎在给我们传达着这样-个信息:他们看见了不该看见的东西!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狮身人面像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会给这些无辜的游人带来如此惨烈的杀身之祸呢?狮身人面像本身的存在究竟又意味着什么呢?
      40年前,一位任教于芝加哥大学的美国地质学家让·哈尔夫教授突然对几张狮身人面像的照片产生出浓厚的兴趣。
      在这座狮身人面像的表面,有许多很深的沟壑,它们全都横行排列,一层层密存在狮身人面像的表面,使这座古老的石雕显得更加苍老和神秘。人们普遍认为,这一奇特的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古埃及地区干燥的气候和强烈的沙漠风暴使狮身人面像受到了风化。一直以来,无论是正统的古埃及学研究者,还是到此来作过实地考察的各类专家,都对这一解释深信不疑。而且谁也没有怀疑过建造这一石像的真实目的。
      更令人吃惊的是,对于为什么采用人头、狮身、牛尾、鹫翅这种奇特的合体方式,没有人能够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让·哈尔夫教授不是一个古埃及学家,甚至对考古学也一窍不通。让他感兴趣的,是密存在狮身人面像表面的沟壑。
      让·哈尔夫教授久久地凝视着这张照片,最后用肯定的语气说:“这些沟壑是因雨水冲涮而形成的!”
      作为气象地质学的研究专家,哈尔夫教授在侵蚀和风化的研究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即便如此,他仍然被自己所下的这一结论惊呆了。
      哈尔夫教授决定亲自前往实地进行考察。他带着几名助手迅速飞往狮身人面像所在地、埃及最著名的观光区吉萨。那里不仅有狮身人面像,同时还有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群落等,一系列在古埃及第三王朝全盛时期留下来的大量古代遗迹。经过一系列细致而严谨的考察和取样分析,哈尔夫教授最终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他立即向世人宣布,狮身人面像上面的沟壑是因雨水冲涮而形成的,而决非如传统的考古学者们认为的那样,是因风沙侵蚀而形成。
      当哈尔夫教授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当年的世界学术年刊上后,立即招致了大批古埃及学者的强烈不满,许多研究者对此一片哗然。
      古埃及学者们强调:在哈夫拉王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年代,埃及的气候已十分干燥,不可能有终年丰富的降雨,更不可能有雨水侵蚀石像的现象发生。而且,对于一个对古埃及学一无所知的人而言,他的任何关于狮身人面像的论证都是可以置之不理的。
      面对这些汹涌而至的责难和不理解,哈尔夫教授心情平静,因为他已经对此有所预料。但无论如何,他还是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发现公诸与众,因为这是一名学者本着严肃的态度向“权威”发出的科学的挑战。他说:“我是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科学,
      请你们也科学地对待我的发现。”
      但事与愿违,哈尔夫教授的请求被人们晾在一边不予理睬。在一片非难声中,教授痛苦极了,最后导致精神失常而十分伤心地在郁闷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吉萨惨案的发生,让世人再次把目光转到了狮身人面像身上。我们突然发现,这座古老而神秘的雕像竟然还有着那么多我们尚未完全知晓的秘密,如果按照让·哈尔夫教授的见解,这座狮身人面像应该修建于北非大陆还到处都有茂密的热带雨林的时期。而这一时期按照地质年代推测,竟然在1 年前!
      也就是说,这座雕像并非古埃及第三王朝法老卡夫拉王为彰显自己的功绩所修建,而不过是有人假托他的名义所散布的谣言。因为在此之前,狮身人面像就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了。
      这样的推论也许会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但那时的人们,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为了向后人传达什么样的信息,才建造了这尊庞然大物呢?
      几乎所有关注这一事态的研究者们,都迫不及待地从世界各地汇聚到了吉萨高地。也许这时人们才回想起了让·哈尔夫教授曾经作过的努力和令人同情的遭遇。如果我们早在那时就不再固步自封、鼠目寸光,就能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接纳哈尔夫教授的研究成果的话,我们对古埃及的研究绝对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探索,也绝对不会如今天这样浮躁和无所适从。
      我们开始探索,希望没有漏过任何一个可资研究分析的线索,从金字塔到狮身人面像,从法老的墓地到雅典娜神殿……我们发现,在古埃及遗址的每一个角落:墓地、石碑、雕塑、器皿、装饰、绘画……几乎都可以找到一种被称之为“斯芬克斯”的古怪图案,它们无一例外地均为人兽合体,尽管在表达方式上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是由人、狮、牛、鹰共同组成。
      也许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斯芬克斯现象”或“斯芬克斯文化”。
      这种现象或文化似乎带着一种蔓延的趋势,从古到今,从内向外。
      在南美洛基山、在大和民族繁衍生息的日本岛、在世界屋脊藏传佛教的那些寺庙里,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方,我们都能找到这种类似于人兽合体的东西。
      这些东西往往作为一种带有某种神力象征的圣兽出现,它们能够拯救人类于水火之中,能够医治或者复活人类中的英雄,甚至可以直接降临人间,以拯救正一步步走向衰
      败的人类社会……
      也许,我们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这种斯芬克斯正是人类共有的记忆?也即是说,万物同源,我们人类也曾经拥有过对另一种精神的共同追求。这种追求存在于我们记忆的深处,从远古走来,在某一个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获得了足够的能量之后,它将再一次以生命的形象突然呈现于我们的眼前。
      也许,我们不应该再在历史的旅途中踯躅不前了,而应该迈开大步,大胆地去探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真实。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where did u find these?i am interewsted with it.how about u recently?
        • 我一直喜欢古史,一开始知道中国纪年始于公元前841年时,简直不敢相信我们5千年的历史,怎么会这么短。后来取图书馆查夏商周的资料,看到一篇《世界古代诸文明史》,从那时就喜欢上了埃及学。
          • 你移民加拿大干吗?去埃及多好啊
            • 你第一次和我心平气和的说话。
            • 他要是去了埃及,埃及的旅游业会遭严重打击。大家慕名而来,一看,闹了半天金字塔长得就是这副德性啊!
              • hehe, why no one delete this? :))
    • 可惜如此辉煌的古埃及,在公元一、二世纪的时候,先遭亚历山大的入侵并被征服,又于公元六世纪的时候被阿拉伯人征服直到现在。从此古埃及的文明,以至文字不复存在,成为近2000多年无人能解的死文字,
      直到法国语言天才商博良出世。很传奇!
      • 怎么不说说埃及艳后呢?
      • 那时要是有个世界警察管管,可能就会帮助古埃及复国了!
    • 埃及艳后的年代很晚,位于古埃及三十一个王朝的末期。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有关“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的任何遗迹和新说法,总是能引起世人关注的。这也难怪,这位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皇,她那传奇般的绝世美貌,她与恺撒、安东尼等英雄人物的情缘,曾经激发过历代诗人、作家、画家和艺术家们的丰富想象力,如但丁的《地狱》、莎士比亚的《恺撒大帝》等,都曾将其描述为一个“旷世的肉感妖妇”;而萧伯纳也称她为“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不过,却也有史书记载说,她的美“并不出众,也不惊人”。也有考古学家打趣道:“如果她的鼻子不那么高的话,恐怕世界史便会因此改写了。”

        在好莱坞巨片《埃及艳后》中,克丽奥佩特拉更是被描绘成凭着色相诱使恺撒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助其击溃亲生胞弟而出掌王位;恺撒遇刺后,她又吸引安东尼为其效力。可是天不从人愿,安东尼的作为激起了罗马市民的愤怒,在与罗马人交战中彻底败北之后,克丽奥佩特拉眼见大势已去,不得已以毒蛇噬胸自杀,时年仅38岁。

        正因为“埃及艳后”有如此传奇的色彩,所以任何有关她的历史文物的发现都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特别是在考古学界。发现“埃及艳后”亲笔签署的政令的消息传出后,世界考古学界为之振奋。对荷兰历史学家明尼的学术水平深感佩服的大英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深信,明尼发现的手稿绝对是克丽奥佩特拉亲笔签署的,因为明尼的研究从来没有错过。大英博物馆希腊与罗马古董馆副馆长苏珊·沃尔克十分肯定地说:“这肯定是克丽奥佩特拉亲笔签名,因为文件的内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3年,正是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统治时期这是埃及艳后留下的唯一笔迹。”沃尔克进一步分析认为,这份手写文件不仅仅是一份政府公文,更是“埃及艳后”政治手腕的具体体现。

        根据古希腊著名的传记作家兼散文家普卢塔克在其名著《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中记录的史实,“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在恺撒死后,急欲求得安东尼的庇护,但却碰了一个软钉子。于是,克丽奥佩特拉马上把主攻方向转向安东尼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卡尼迪斯,以贿赂的手段最后买通了这位影响力非凡的罗马大奖。卡尼迪斯后来说服了安东尼,让他同意庇护克丽奥佩特拉,而安东尼也从此陷入埃及艳后的温柔陷阱中不可自拔”

        虽说普卢塔克把一切说得有声有色,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从来没有发现可能证明这些史实的确凿证据。而这次发现的克丽奥佩特拉的亲笔签名文件,却是“埃及艳后”收买罗马帝国大将的铁证。

        不过,两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前31年,卡尼迪斯加入了讨伐“埃及艳后”和安东尼的行列,这位罗马帝国陆上兵团的总司令与奥古斯都指挥的海上力量联手,打败了“埃及艳后”和她的情人安东尼。

        另一位埃及远古史学家阿兰鲍曼表示:“这份文献的发现,说明‘埃及艳后’决非只凭美色来保家卫国,捍卫自己王位的。她运用的技巧跟我们现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两样。这才是‘埃及艳后’美丽与智慧的真正体现。”

        实际上,在克丽奥佩特拉统治时代,古埃及仍保持着极度繁荣。今年初当美国考古学家戈迪奥和他的埃及同事潜入亚历山大港外海海底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一条又一条的街区、一座又一座的雕像,那就是“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最后一个情人迈克·安东尼共筑的爱巢———亚历山大城。使这座极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家古城获得重生的,是海洋探险家弗兰克·戈迪奥和他的考古探险队,他们的惊人发现,都证明了古埃及历史上那段仍然繁荣的历史,当然也证明了“埃及艳后”不仅是位美丽的女王,而且还是有着出众才干的女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PF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