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This topic has been archived. It cannot be replied.
  • 枫下拾英 / 心情随笔 / 名人們的騙朮-從楊瀾、周勵、靳羽西談起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歐洲有一位作家曾說過,世界上有兩種成功:一種靠的是自己的勤奮,一種靠的是他人的愚蠢。對于一些善于鑽營的“名人”來說,利用中國大眾對美國某個方面情況的不了解來虛構或夸大自己在美的“成就”不失為一種在華撈取政治資本、確立自己地位及形象的捷徑。
    在大陸出版《曼哈頓的中國女人》一書的周勵便是一例。在這本自傳中,作者對自己竭盡吹捧之能事,從自己掌握英語的神奇速度到自己的“商業成功”而成為“巨富”的經歷,侃侃而談。作者稱自己在短期內熟練地掌握了英語并經營著上千萬美元的貿易公司。一時間,在當時鼓勵致富的中國,她的書十分走紅。她成了在美華人的驕傲﹔她成了華人在美的新富。有多少中國女子視其為楷模而對其成功趨之若騖。“我也要到美國去,走周勵的道路!”一位上海的女大學生曾對筆者激動地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美的華人們漸漸了解到,周勵與其美國丈夫當時租借著一個紐約較好的公寓套間,她自己在家辦公并做些貿易生意,僅此而已--既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也沒有雇員。在一次自滬返美的航班上,一位同座的、熟悉情況的紐約華人對周的自詡嗤之以鼻。他告訴筆者:周的經濟狀況常常捉襟見肘﹔甚至有拖欠房租的時候。眾所周知,學外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種語法現象都得逐步掌握﹔每一個單詞都得認識、記住。就像是造樓房:磚頭是要一塊快地壘上去的。即使你是天才也無法發明竅門對大量詞匯進行閃電式“集體突破”而無須跟這些單詞一個個地打交道。誠然,學語言有快慢之分。但我們知道,對一個單詞的全面了解是通過經歷很多不同場合才達成的。至于其上千萬美元的生意也是紙上說說而已。

    另一個例子是靳羽西女士(其英文名字叫 Kang Yue-Sai)。她是一位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中國的報刊媒介把她說成是美國新聞界的明星和著名電視主播,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中方認為她在美電視台上不斷介紹中國的進步,使美國社會對中國有了全面的了解。因此,她也成了中國政府的嘉賓。當然,從思想自由的角度而言,對靳的選擇和思想我不想干涉、也不必干涉。但中國大陸不了解的是:她只是在紐約的一個華語電視台當節目主播。美國主流社會根本就不了解她主持的節目內容,也不認識她本人。可以這么說,你在任何美國城市問老美:你知道 Kang Yue-Sai 是誰?我敢說,10個老美中會有10個說不知道。靳的技巧就在于把華人社區和美國主流社會相提并論以混淆概念。她與房地產商馬明斯的婚姻更是被國內媒體吹得天花亂墜:什么名門嫁富豪啦﹔什么馬明斯是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啦﹔什么“他風度翩翩地走過來了,這位美國的房地產巨頭、億萬富翁”等等。筆者當時頗為驚訝,忙去查閱福布斯雜志富人榜,連馬明斯的影子都沒看到。對靳的吹捧盡管是中國媒體所為(當然,世界各地的媒體都有炒作新聞的趨勢),我尚未發現荊直接用語言吹捧自己,但她自己應該向中國公眾實事求是地說明情況而不是享用。此后,她利用此名人效應在中國大力經營自己,開發了“羽西”化妝品系列,其它業務也越做越大。此種“名人效應”對他人形成了不公平競爭。

    我希望有更多的華人成功,如譚恩美、馬友友、何大一等。對他們我毫無妒意,反而感到欣喜。但對弄虛作假的人必欲加以揭露,以建設一個公平競爭的人文環境,制止投機行為。因為他們在以某種狡猾的方式嘲弄大眾。對某些“名人”的打假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那么,楊瀾如何?她正是我要談及的第三個例子。比之前兩位,其技巧更為高明。

    (二)

    几個月前,上海的《解放日報》把楊瀾稱作“中國最有智慧的女人”。在常人看來,一個年紀輕輕的女子在短短几年的時間里就獲得了名譽及經濟上的如此巨大的成功,確實了不起。他們所沒有認識到的是,几年前楊瀾回國時對報界撒了個彌天大謊。從某種意義上說,在騙朮上她恐怕是中國最有智慧的女人了。

    楊瀾曾因在中國的一家電視台主持綜藝節目而小有知名度。報載,她曾就讀于北外院西語系﹔她本人曾在一次訪談中披露,她赴美留學是得到了一位泰國富商的扶助。本文并不想討論她與該泰國先生的關系,因為這既不是筆者的關注點,也非恰當,應為那畢竟是別人的私事。然而,她自美回國定居被中國媒體抄作之事卻讓人記憶猶新。

    五、六年前,她與丈夫吳征回國了。《新民晚報》采訪了她倆。那時,中國雖已擺脫了要求人們直接“向黨表忠心”的教條程式,但對表示“放棄在美優越的條件而報效祖國”的態度仍十分贊賞而加以厚愛。不錯,選擇到哪兒定居是人的意愿,應該得到尊重。不論是留美還是回國,那是個人的喜好而不應對其嘲諷或指責。關鍵問題是回國者要說實話,而不是夸大自己或虛構故事。常人會認為,采訪一個觀眾曾經熟悉的電視播音員是正常的事。但從深處想,她返華定居有一系列的問題要向好奇的觀眾解釋:為什么回國?在美奮斗得怎么樣?今后有何打算?等等。實質上,這次采訪關系到她們夫婦形象的重塑、機會的索取和再分配、在華的定位以及政治態度的含蓄表白。大凡投機者們對機會的性質有著超乎尋常的敏感。楊、吳夫婦也一定明白,不僅老百姓在注意她們,而且廣電部、文化部的領導與港台各界也必然會閱讀影響很大的《新民晚報》。

    該報介紹說,吳在美是一位成功的商業人士﹔楊瀾則稱,在美攻讀國際新聞專業2年多畢業后,美國ABC、NBC、及CBS等三大電視網都邀她“加盟”﹔公共電視網的總裁還親自寫信給她聘請她。然而,她倆決定回國定居,因為她們的前途在中國,云云。她的口氣給人一種印象,似乎這三大電視網外加PBS邀其去作節目主播而遭其謝絕。多偉大啊!Peter Jennings, Dan Rather, Tom Brokaw, Jim Lehrer們都該讓路了。他們的橫跨全球的電視網都急需一位英語仍然在進步中、美國人文、歷史知識還在熟悉中的中國女子來輔助!而這百萬年薪的工資競遭到了謝絕!是啊,美國本土長大的一屆又一屆的新聞及廣播畢業生以及在職的上千播音員們的語言、風度、歷史及國際知識肯定沒有楊瀾好,因為楊女士曾是中國一電視台綜藝節目的主持人呀!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哈哈。 好!把这些人渣的画皮通通扒下来。
    • 周的书我看过。当看到她写她和劳工回国,穿名牌修闲服,住酒店,我合上书,再没看完。好浅薄的女人哟。再一个印象是书中她对自己家庭的不满,
      连家里起的名字都不喜欢,改为厉力。
      杨澜对眼,皮笑肉不笑-应该说不会笑,喇叭嗓子都不说。她主持没有一次不抢话的。看她节目我总想起外婆的话“大人说话小孩不要乱插嘴”。
      相比之下,羽西女士还好- 她为国内满街血盆大小口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也是从她知道女人最重要的首饰是耳环,还有时刻注意口红沾在牙上很恐怖。
      • soooo, funny
      • 整本书中唯一可信的就是"卢刚事件"。偶当时只看了那一部分。其他的只怕看了要把饭呕出来。
      • 她全书最恶心的就是卢刚这部分了, 次恶心的就是几百周年的那个庆典
        • 她全书的主线就是美国的什么大事都叫她赶上了, 并且她还是当事人
    • 我要是回国,就说我回绝了当rolia斑竹这样一个令无数人羡慕的机会,于是党政军领导一齐接见。
      • 我就说我放弃了火锅店鸡蛋部经理的地位。hehe.
      • ROLIA是加拿大最著名的网站,而DR。EGG是这个网站的元老成员。可以说,没有DR。EGG,就没有ROLIA如今在加拿大乃至在全球的领军地位。
        这个月12号,DR。EGG谢绝了版主的职位,放弃了在北美的毫宅(一APARTMENT)和名车(一烤肉拉),放弃了众人梦寐以求的高薪($0),回到祖国的怀抱!!
        ################
        他在回国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我回国其实就想有口饭吃。。。
        • 为了突出EGG同志的光辉形像,“我回国其实就想有口饭吃”,此句不妥,砍掉!!
          • 应改为:我回国是为了大家有口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