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This topic has been archived. It cannot be replied.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法制日报,中新网的假新闻,---所有功课全满分 中国少女打破牛津800年校史记录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所有功课全满分 中国少女打破牛津800年校史记录
    --------------------------------------------------------------------------------

    2001年11月16日16:01 法制日报

      久负盛名的英国牛津大学,是举世瞩目的国际超一流学府,建校800多年来,它培养出60多位政要精英和3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00年6月28日,牛津大学颁发校长令,把博士学位和6万英磅的最高奖学金的殊荣授予中国女孩吴杨,以表彰她在数学和计算机两个专业11门功课全部名列第一所取得优异成绩。
      吴杨,1980年生于黑龙江省中国齐齐哈尔市。1997年6月在齐齐哈尔一中就读的吴杨只身来到英国莱斯顿私立学校,经过一年的拼搏,于1998年10月,以优异的成绩被牛津大学录取。在异地他乡求学的吴杨,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19岁的吴杨是牛津大学二年级惟一穿博士服的学生,在牛津校史的大榜册上,赫然写着:吴杨———来自中国。

      前不久,笔者专程赴齐齐哈尔市,对吴杨进行了专访。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天生丽质,气质不凡,1.80米的窈窕身材,婷婷玉立,玉树临风,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让人打眼一瞧,便是一位清纯脱俗的阳光女孩。谈到成功时,她显得既谦逊又平静,娓娓向笔者讲述了她走向成功的心路历程。

      激流勇退

      还是在吴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十分注重培养她自强自立的品质,因此上初中时,她争强好胜的个性便显露出来,她对语文情有独钟,刚开学就毛遂自荐向老师请缨,想当班级的语文科代表。语文老师不十分了解她,就让她拿两篇作文过来,看过之后认为她的文章挺有思想,文笔也不错,就推荐给《鹤城晚报》中学生版编辑,没想到竟发表了,她终于如愿以偿。她说:“我什么都想试试,我也相信自己的实力,勇于尝试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不试试怎么能知道自己不行。”

      吴杨不是那种一天到晚死啃书本的女孩,她性格活泼开朗,兴趣爱好广泛,齐齐哈尔市一中给她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了她许多亮相机会。她的钢琴水平已达到六级;在学校“五四”青年节合唱比赛中,由她组织指挥的班级合唱队拿回了优秀奖;在校运动会上她获得800米冠军;她16岁的时候,还在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她的班主任曲老师胸有成竹地对她说:“好好努力,凭你的实力,上清华不成问题。”

      吴杨的父母曾是下岗职工,他们从卖茶蛋开始,白手起家,经过一番顽强打拼,生意越做越大,现固定资产已达到上千万元,家境虽殷实,但吴杨从不奢侈浪费乱花一分钱,她知道父母挣钱不易,每一分钱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正是驰聘商海的父母身上那种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毅力和勇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吴杨,成为推动她奋然前行走向成功的原动力。

      正当老师、家长把吴杨当作将来名牌大学的学生来培养时,每天三点一线节奏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她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来,她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退学,对,退学!”她被脑海里突然萌生这个大胆的想法吓了一跳,她认为,这倒不是迫于学习的负担和压力,而是感到现有的课程设置已远远满足不了她强烈的知识渴求。

      吴杨去意已定,回家把心里的想法对母亲讲了,母亲感到十分惊讶,说啥也不同意:“关键时刻退学,这不是半途而废吗?”吴杨说:“井底之蛙怎能知道天高地广,我想出国留学!”母亲还是不同意,十分担心地说:“你从小到大从未离开过家,真要是独自到国外,人生地不熟,我们怎能放心得下!”吴杨说:“我不想做温室里的花朵,更不想在你们蔽翼下过一生,趁年轻,我想出去闯闯。”经过一番软磨硬泡,吴杨终于突破父母心里防线,她兴奋得手舞足蹈,像一只冲出樊笼的小鸟,开始自由自在在蓝天上振翅高飞。

      独闯英伦

      吴杨开始为出国做准备,她很快进了一家出国培训班有针对性补习英语和数学,经过一段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凭着良好的功底和实力,吴杨的双科成绩令补课老师大为惊讶,并建议她可直接出国。经老师协调,吴杨很快收到英国莱斯顿学校发来的英语和数学试题,没想到吴杨都打了满分,不久,她便拿到入学通知书。在去北京办理出国签证时,母亲不放心想陪她去,她拒绝了:“如果国内我都不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出国后一旦遇到困难怎么办?”

      然而令吴杨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在英驻华使馆办理签证时,她一米八零的个头和一口流利的英语,使得签证官怀疑她出国目的不纯,有移民倾向,遭到拒签。吴杨沉着冷静,据理力争,与他们进行交涉,充分展示了她善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交际才能和不俗的表达能力,经过一番周折和坚持不懈地努力,吴杨终于如愿以偿拿到来之不易的签证。

      1997年6月16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只有17岁的吴杨肩背行囊,坐在候机厅的椅子上,母亲拉着她的手,眼角泛着泪光。此时此刻,离愁别绪潮水般不停地撞击吴杨的心房,她拼命控制泪水,不想让父母看到她落泪的样子。登机回首那一瞬间,她一边面露微笑,一边咬住嘴唇,挥手向父母告别。

      吴杨进入莱斯顿私立学校就读,这是一所贵族学校,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可谓群英荟萃,学校采取封闭式教学,一向以管理严格著称。吴杨记得上第一节课时,老师讲完课,用怀疑的目光打量这位来自东方的女孩:“你能听懂我讲的课吗?”吴杨肯定回答“我能听懂”,并当众十分流利地用英语复述他讲课的主要内容。听完,老师那蓝色的目光竟放射出异样的惊喜,他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位中国女孩英语讲得如此流利出色,很快崭露头角的吴杨渐渐引起了老师注意。

      这所学校给吴杨感受最深的是把学生从被动填鸭式的呆板教学中解放出来,注重个性培养,提倡动手能力,鼓励创新,为学生创造各种登台亮相展示自我的机会,这宽松的育人环境,使得吴杨如鱼得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杨渐渐开始引人注目,她热情开朗心地善良,因此不少同学都愿意与她交往,她那种不卑不亢,带有适度矜持与脱俗的气质,折服了不同种族的同学们,他们亲切地把吴杨称之为“东方美神”。

      然而,吴杨也遇到了几双不服气的目光,欲想改变别人看法惟有凭自己真才实学。她知道这里学业并不轻松,其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国内高三备考冲刺,因此,吴杨来到这个学校第一天就意识到,想在这里出类拔萃不会是轻而易举的事,她暗暗给自己打气:“竞争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寝室管理员发现,每晚她都是最后一个就寝的,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休息,她就到走廊里去看书,走廊灯光暗,还是声控灯,因此,每隔五分钟,她就得跺一下脚,否则灯就灭了。后来寝室值班人员不让她在走廊看书了,她就只好躲进厕所里看……吴杨就是凭着这样坚韧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在1998年英国高考中,她三科学业都是A,当吴杨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时,电话那端的母亲听到了女儿的喜极而泣声。

      扬威牛津

      成功总是青睐那些心怀梦想并不懈为之奋斗的人。

      当牛津、剑桥两所世界一流大学同时向她寄来面试通知时,这非同寻常的举动,令吴杨激动万分,这是她始料不及的。现在,由梦想到现实只一步之差,如果这一步顺利的话,她的命运将从此改写,因此吴杨全力以赴志在必得。

      牛津大学的面试题目是《谈谈牛津大学的前景和发展》。面对神态严肃的众考官,吴杨沉着冷静不怯场,落落大方侃侃而谈,考官们从她从容不迫的神态看出吴杨心理素质特好,有自信心,特别是她的观点新颖独特,将问题阐述得淋漓尽致。这些都证明吴杨的创造性思维、智力前景、成熟程度及人格的完整性、独立性、领导潜能。众考官对吴杨的精彩表现相当满意。当二面试即将结束时,其中一位考官冷不防对吴杨说:’你的身材不错,是否想过成为世界名模,像辛迪·克劳馥一样。”吴杨说:“如果条件允许,我什么职业都想试试。”幸运女神特别垂青吴杨,不久,她便收到了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后她选择梦寐以求心仪已久的牛津。

      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写着:“我们之所以从众多考生中选择你,是因为您具有与众不同的优秀素质,以及出类拔萃的综合能力……”

      走入牛津,美梦成真,19岁吴杨的人生画卷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那一年,牛津大学只录取吴杨一个中国人,她感到身上多了一种责任感,兴奋激动之余,压力也随之而来。牛津规定,大一新生第一年为试读,如果成绩不佳就辞退。

      牛津大学学风浓郁,具备扎实功底和优秀素质的吴杨,很快适应了牛津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她又开始重新振作起来,除了吃饭和睡觉外,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一番拼搏,很快又有了喜人的收获,2000年6月,当终考成绩公布时,她的数学和计算机两个专业11门功课全都以满分100分的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双科第一,这在牛津800年的校史上还是第一次,这骄人的成绩令沉闷的校园立刻掀起一股冲击波,吴杨一夜成名声誉鹊起,并通过互联网名满天下。她的导师戴里克教授十分自豪地说:“吴杨是他从教以来教过的最出色的学生!”

      刘兆福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中国新闻网 ---800年历史纪录被打破 “吴杨--来自中国”
      牛津大学800年历史纪录被打破 “吴杨--来自中国”
      --------------------------------------------------------------------------------

      2001年11月18日09:2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18日消息:伦敦讯一名来自中国大陆、年仅19岁的女学生吴杨,以数学和计算机两门专业共11项科目全部名列第一的成绩,打破了有800年历史的英国牛津大学的历史纪录。
        英国《太阳报》近日报道说,吴杨1980年出生于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97年只身到英国莱斯顿私立学校念书,经过一年的努力,于1998年以优异的成绩被牛津大学录取。

        据悉,今年6月28日,牛津大学曾颁发校长令,把博士学位和六万英镑的最高奖学金的殊荣授予吴杨,以表彰她优异的成绩。今年十九岁的吴杨是牛津大学二年级唯一穿博士服的学生,在牛津校史的大榜册上,赫然写着:吴杨——来自中国。
      • 牛津女生吴杨声明 中国青年报记者心生敬意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牛津女生吴杨声明:我没获博士学位 不要瞎吹乱捧
        --------------------------------------------------------------------------------

        2001年11月23日02:40 中国青年报


          
          近来,类似“中国女博士打破牛津大学八百年纪录,功课全满分”、“20岁的牛津博士———中国天才少女扬威英伦”等激动人心的文章被一些报刊、网站炒得热气腾腾。

          昨日,文中的主人公致电本报,认为这一批和她有关的新闻存在部分“想当然”的事实错误,对科学精神、对其本人名誉均有损害,希望通过本报澄清一下。她声明:

          一、我没有获得博士学位。

          二、我所学的学科———数学和计算科学不是百分制。

          三、所有关于我的新闻报道,记者均未亲自采访过我本人,成稿后也从没有经我核对或同意。

          四、敬请各新闻媒体、杂志、网站不要再转载关于我的这类文章。

          记者附记

          主人公吴杨,英国牛津大学本科学生,现在中盛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实习。

          一些报道误称吴杨“获得博士学位”,将其优异的专业成绩写成“满分100分”。吴杨一直谢绝记者采访。不幸,依然让执着的记者们在迂回的探访之后,写出了此类文字。不知内情者,会以为这些故事都出自她自己之口,这使她感到非常窘困和尴尬。

          而碰上对“正面”赞扬自己的文章如此“挑三拣四”者,也是记者难得一遇的“不幸”。

          一个20岁的大学生,面对国内外的“盛誉”,以平常心待之;对非己之荣,绝不泰然领受。其严谨求实的生活态度,令人心生敬意。本报记者 李志强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牛津大学校方指出吴扬的故事完全是捏造的
          牛津大学校方指出吴扬的故事完全是捏造的

          据Straits Times记者Alfred Lee报道:吴扬就读的牛津大学St Hughs学院
          的院长Derek Wood指出:“这个故事完全是垃圾。说她得到了博士学位完全是
          虚构的。她只是一个二年级的本科生,没有从牛津获得任何学位。

          “她是一个有能力的够格的学生。但是她绝对不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天才。”

          吴扬并没有获得60000英镑的奖学金,而只是从学校获得一年60英镑的资助。
          在她的要求下,校方正在考虑进一步资助她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吴扬正休学一年,回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她的父母身边。下一年她回校时,
          院长将盘问她是否参与了捏造虚假的故事。在英国,谎称自己有大学学位是一种
          犯罪行为。

          牛津大学有机构专门每天监察所有英国全国报纸。该机构并没有在《太阳报》
          和其他任何英国报纸看到有关吴扬的任何报道。

          针对《明报》所说吴扬为了不干扰其他学生,在过道和厕所学习,Wood指出:
          “这是童话。我们当然有学习室,而且我们的图书馆一天24小时开放。”
        • “妓者”的公信力
          这位“牛津的天才少女”也真搞笑!第一篇吹捧她的报道已出来四个多月,不见
          她吭声。如今西洋镜被人戳穿,就出来装贞节“澄清”了---全把别人当白痴,
          不想想没有她或者她家人提供材料,那狗屁记者能能吹出她从童年到“破牛津纪
          录”的全部“光辉历程”?这中国青年报记者更是无耻到极点!这么一桩道德败
          坏,丢脸丢到国外的丑事,污辱了读者还不够,还要读者再次对骗子“心生敬意”
          ---中国记者的无耻真是到了惊人的地步!怪不得有人把他们叫“妓者”,确实
          没有半点公信力!
          (风雪千山)
          xys.org
          • JPJP
        • 一个天才是怎么被虚构出来的---北京青年报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个天才是怎么被虚构出来的

          ■文/本报特约记者 卢荡 本报记者 马宁
          2001年11月23日北京青年报

            ■以史无前例的成绩打破牛津大学800年历史记录?

            ■大学二年级就获得博士学位及6万英镑奖学金?

            ■牛津大学表示她在所有功课中都取得满分是不可能的

            ■牛津大学曾授予吴杨60英镑而不是6万英镑奖学金

            ■任何人在没有修完第一学位之前不可能获得博士学位

            ■牛津大学否认其学生深夜会到卫生间或走廊刻苦攻读

            ■一则未核实的报道

             预告了一个“天才”的诞生

            上周,国内某著名媒体刊发了一条名为《中国19岁女学生打破牛津800年
          优异成绩纪录》的消息。该消息表示:今年6月28日,牛津大学曾颁发校长令,
          把博士学位和六万英镑的最高奖学金的殊荣授予今年十九岁目前正在牛津大
          学读二年级的中国学生吴杨。原因是因为吴杨在学校的考试中以数学和计算
          机两门专业共11项科目全部名列第一的成绩,打破了有800年历史的英国牛津
          大学的历史纪录。吴杨是牛津大学二年级唯一穿博士服的学生。并称英国的
          《太阳报》也刊发了有关此事的消息。此后,该报道被国内众多网站转载并
          在广大读者间引起轰动。

            为了了解更多的情况,记者调出了有关此事的报道。发现其实早在今年
          7月间就有相关报道出现,并且一直到9月仍有一些媒体在转载此类消息。但
          是这些新闻报道相对来说都比较零碎,而且对于“博士学位”和“六万英镑
          奖学金”的报道各媒体间存有差异——有的媒体报道说只是“享受博士学位
          待遇”,而对于奖学金数额的报道也不尽相同。那么什么叫“享受博士学位
          待遇”,最高奖学金一事是否属实?吴杨家庭以及她成长的经历又如何?为
          了让读者了解更多有关此事前后的内容,记者决定向有关媒体约稿。记者找
          到黑龙江省某报的某位记者。该记者是最先报道此事的几位记者之一。

            11月21日中午,记者所约的稿件如期而至。在这篇稿件中作者讲述了吴
          杨在国内成长以及在牛津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些情况。文章中表示:在牛津大
          学一年级的期末考试中,吴杨的11门功课皆位居榜首。牛津大学颁布了第
          23号校长令,破格授予她享受博士生学位待遇和最高奖学金,并决定,吴杨
          读完大学课程后可以免读研究生学位,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但是事后记者了
          解,这篇报道的有关情况并没有向牛津大学核实。

            11月21日,记者委托有关人士找到吴杨的父亲并希望他能够提供吴杨的
          照片。吴杨的父亲杨先生于21日晚7时30分左右将照片传至本报社。但是此时
          与最初约定传发照片的时间已经推迟了近4个小时。为了进一步核实有关吴杨
          报道的准确性,记者随即与杨先生约定30分钟之后进行采访。

            ■牛津St. Hugh's学院办公室主任:

             从未听说过6万英镑的奖学金

            与此同时,记者在国内某网站看到一条有关此事的最新消息。该消息的
          作者是一位名叫吕剑锋的英国留学生。

            文章称:我是一名中国留英学生。近期,中国媒体多次报道吴杨富有传
          奇色彩的新闻。为了查清事实,11月19日我与吴杨所在的牛津大学St.
          Hugh's学院和牛津大学新闻处取得了联系。以下是我与St. Hugh's学院办公
          室主任Honeyman先生的通话记录(经整理)。

            吕(本人):你好,我是拉夫堡大学的一名中国学生。我注意到,近期中国
          媒体报道了牛津大学St. Hugh's学院本科二年级中国留学生吴杨的新闻。根
          据报道,她在上一个学年里以很高的分数通过了考试,其中11门考试的成绩
          在同学中名列榜首,这在牛津大学是史无前例的。基于她的学术成就,(牛
          津大学)校长向其授予了博士学位,并颁发了6万英镑的奖学金。您能否澄清
          此新闻的真实性?

            Honeyman:我们想声明的是,吴小姐正在我们这里攻读第一学位,但至今
          还没有从牛津大学拿到任何学位。当然,(关于你刚才提到的博士头衔的问
          题)我们希望她(吴杨)(在完成本科课程后)继续在我们大学深造,(以
          取得更高学位)。中国的媒体可能以为她正在读研究生。

            吕:牛津大学给她提供6万英镑的奖学金了吗?

            Honeyman:从来没听说过。假的。

            吕:您对她“史无前例”的考试成绩有何评论?

            Honeyman:对不起,据我知道的情况,我还无法告诉你,(因为我没有比
          较过牛津大学学生的考试记录)。

            牛津大学新闻部门的新闻官Jacob O'Shaughnessy在接受吕剑锋的核实时
          表示:看来你们被误导了。牛津大学并不为博士生提供大额的奖学金,也不
          可能向牛津的任何学生们提供高达6万英镑的奖励。

            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崔战锋第一反应:这不可能

            为了知道此新闻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学者中有何反响,吕剑锋还
          采访了一些相关人士。

            英国拉夫堡大学经济和银行学硕士生:“本科二年级就被授予博士,我
          觉得不可能,因为那才是大学的刚刚开始。另外,打破800年校史我也不太信”。


            金史密斯学院(伦敦大学)大众传媒专业本科生:“牛津大学现在的财
          务状况并不好,不会拿出这么多奖学金给一个学生。一次拿6万镑奖励一个优
          秀学生在牛津不可能出现,在任何一所大学都不能出现。”

            拉夫堡大学数学专业中国讲师:“英国大学希望学生们学习好;但不会
          主动去奖励好学生。奖学金是要申请的。而且项目,数额也是固定的。”

            牛津大学本科毕业生:“在英国有很多出色的中国学生和学者,他们应
          该受到更多的关注,比如:我的朋友,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Cui
          Zhanfeng。然而,有些新闻记者却报道一些大家听都没有听到过的事情,我
          感到很生气。”

            非常难得的是,吕剑锋与牛津大学工程学教授,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
          崔战锋(音译)先生通了电话。崔教授得知此事后觉得很可笑,第一个反应
          就是“No, impossible(不,不可能)”。但是,崔教授认为牛津大学的中
          国学生是相当不错的。他希望中国的媒体在报道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学者取得
          的成绩时要实事求是。崔教授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关于中国留学生,华人
          学者取得的成就的报道让我们非常鼓舞;可是,如果是假的,那负面影响就
          太大了”。

            文章称:我是一名中国留英学生。近期,中国媒体多次报道吴杨富有传
          奇色彩的新闻。为了查清事实,11月19日我与吴杨所在的牛津大学St.
          Hugh's学院和牛津大学新闻处取得了联系。以下是我与St. Hugh's学院办公
          室主任Honeyman先生的通话记录(经整理)。

            吕(本人):你好,我是拉夫堡大学的一名中国学生。我注意到,近期中国
          媒体报道了牛津大学St. Hugh's学院本科二年级中国留学生吴杨的新闻。根
          据报道,她在上一个学年里以很高的分数通过了考试,其中11门考试的成绩
          在同学中名列榜首,这在牛津大学是史无前例的。基于她的学术成就,(牛
          津大学)校长向其授予了博士学位,并颁发了6万英镑的奖学金。您能否澄清
          此新闻的真实性?

            Honeyman:我们想声明的是,吴小姐正在我们这里攻读第一学位,但至今
          还没有从牛津大学拿到任何学位。当然,(关于你刚才提到的博士头衔的问
          题)我们希望她(吴杨)(在完成本科课程后)继续在我们大学深造,(以
          取得更高学位)。中国的媒体可能以为她正在读研究生。

            吕:牛津大学给她提供6万英镑的奖学金了吗?

            Honeyman:从来没听说过。假的。

            吕:您对她“史无前例”的考试成绩有何评论?

            Honeyman:对不起,据我知道的情况,我还无法告诉你,(因为我没有比
          较过牛津大学学生的考试记录)。

            牛津大学新闻部门的新闻官Jacob O'Shaughnessy在接受吕剑锋的核实时
          表示:看来你们被误导了。牛津大学并不为博士生提供大额的奖学金,也不
          可能向牛津的任何学生们提供高达6万英镑的奖励。

            ■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崔战锋第一反应:这不可能

            为了知道此新闻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学者中有何反响,吕剑锋还
          采访了一些相关人士。

            英国拉夫堡大学经济和银行学硕士生:“本科二年级就被授予博士,我
          觉得不可能,因为那才是大学的刚刚开始。另外,打破800年校史我也不太信”。


            金史密斯学院(伦敦大学)大众传媒专业本科生:“牛津大学现在的财
          务状况并不好,不会拿出这么多奖学金给一个学生。一次拿6万镑奖励一个优
          秀学生在牛津不可能出现,在任何一所大学都不能出现。”

            拉夫堡大学数学专业中国讲师:“英国大学希望学生们学习好;但不会
          主动去奖励好学生。奖学金是要申请的。而且项目,数额也是固定的。”

            牛津大学本科毕业生:“在英国有很多出色的中国学生和学者,他们应
          该受到更多的关注,比如:我的朋友,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Cui
          Zhanfeng。然而,有些新闻记者却报道一些大家听都没有听到过的事情,我
          感到很生气。”

            非常难得的是,吕剑锋与牛津大学工程学教授,牛津大学首位华人教授
          崔战锋(音译)先生通了电话。崔教授得知此事后觉得很可笑,第一个反应
          就是“No, impossible(不,不可能)”。但是,崔教授认为牛津大学的中
          国学生是相当不错的。他希望中国的媒体在报道中国留学生和华人学者取得
          的成绩时要实事求是。崔教授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关于中国留学生,华人
          学者取得的成就的报道让我们非常鼓舞;可是,如果是假的,那负面影响就
          太大了”。

            ■吴杨父亲表示:最初的有关此事的报道源自一次饭局

            此后,记者拨通了吴杨父亲杨先生的手机。在经历一次较长时间的断线
          之后,记者再次联络上杨先生。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杨先生表示,国内有
          些媒体关于杨杨(吴杨)的报道是不真实的。“事情开始到现在每天都有很
          多记者通过各种渠道想采访我,但均被我拒绝了。而且直到现在为止我还从
          未接受过任何记者的采访。”那消息从何而来?记者不禁生出疑问。杨先生在
          一阵思考后无奈地告诉记者其实最初有关此事的报道源自一次朋友间的饭局。
          “我和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在酒桌上我们谈到了有关我女儿的一些情况。
          其间我提到了吴杨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的事情,而且还提到了牛津大学颁布
          第23号校长令破格授予吴杨享受博士学位待遇。后来,饭桌上的一个朋友和
          某媒体间的关系比较好,他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该媒体。但直到报道出来之后
          我才得到消息。”

            杨先生还说后来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出入也随之出现。杨先生所指的
          出入代表什么?对此杨先生解释说:“我当时表示的是吴杨获得的是博士学
          位待遇而不是有些媒体报道的博士学位。”那博士学位待遇这一奇怪的名词
          又如何理解?杨先生告诉记者:“就是在服装上能穿博士生的衣服。”并称:
          “就像国内的一些干部享受正科级或者正局级的待遇一样,享受这个待遇并
          不一定就是这个级别的干部。”但是关于这个博士学位待遇究竟是指什么,
          杨先生最终也没有解释清楚。

            ■吴杨父亲仍声称:奖学金数额比6万英镑要多

            记者又将6万英镑奖学金的事情进行核实。对此杨先生表示:我从没有说
          过奖学金的数额是六万,外界如何知道我也不清楚。但是杨先生随后肯定了
          获得奖学金是事实。“吴杨的确获得了牛津大学的奖学金,而且我可以告诉
          你这个奖学金的数额比6万英镑要多,”并且声称吴杨已经拿到了这笔钱。而
          且吴杨还曾经表示要将这笔钱中的一万英镑分给父母。

            杨先生还提到,有些媒体不仅将消息报道错误,甚至有个别媒体将照片都
          登错。“辽宁的某家报纸在刊登吴杨照片时将吴杨与另外一个中年男士的照
          片合成到了一起,并称是吴杨与父亲的合影。”杨先生说到此处气愤至极。当
          被问及为何不通过有关渠道澄清事实真相时,杨先生给记者的原因是他平时
          工作太忙。并称现在他自己在开公司,手下有上百人,而且齐齐哈尔当地最大
          的宾馆就是他旗下的产业。

            ■吴杨母亲:我并不知道吴杨为什么现在回国

            从杨先生口中得知,吴杨此时已经回国。现在正和她母亲吴女士一起呆
          在北京。记者没有能够了解到此次吴杨回国的原因。此时,已是21日夜里9点
          30分。记者拨通了吴杨母亲的电话。当记者表明身份之后,吴女士表示她不
          方便接受采访,一切问题都得由吴杨自己来回答。当问及吴杨是否在她身边
          时,吴女士表示:“吴杨现在在天津,我现在在齐齐哈尔。”当问及吴杨的
          联系方式时,吴女士表示她不清楚。还称她并不知道吴杨为什么现在回国,
          但是可以肯定和此前国内关于她的种种报道没有关系。随后不久便中断了采
          访。

            采访进行到现在似乎有些问题已经趋于明显。那就是吴杨根本不像有些
          报道所说的获得了博士学位,获得奖学金的数额也不是6万英镑。但是从吴杨
          父亲的采访和吕剑锋采访牛津大学的情况对比来看,发现牛津大学的相关人
          士根本不承认颁发了像吴杨父亲所说的“数额比6万英镑要多”的奖学金,而
          且所谓的“博士学位待遇”的说法也完全不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牛津大学亲自为本报发来传真澄清此事

            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21日夜10时30分。为了核实中国女孩吴杨在牛津
          大学极具传奇色彩的新闻,记者与吴杨就读的牛津大学St.Hugh's 学院取得
          了联系。接电话的是学院办公室的院长秘书Deborah女士,她似乎对此消息早
          有耳闻。记者先问了两个问题:“请问吴杨是否在牛津大学破格取得了博士
          学位?”;“请问牛津大学是否授予吴杨6万英镑的奖学金?”得到的回答分
          别是“没有”和“不可能”。记者又接着问“何谓‘享受博士生待遇’?”
          Deborah女士表示对这样的说法感到很可笑,不可理解。

            由于有太多的细节需要澄清,St.Hugh's 学院院长Derek Wood先生专门
          就此事为本报发来传真,全文如下:

            最近全世界有很多华文报纸都宣称中国学生吴杨在我学院取得优异的学
          术成绩并且大规模地报道此事,我对这条新闻很关心。这条消息说吴杨在两
          个学科的11门考试中都取得了满分,打破了牛津大学800年的校史记录。这条
          消息还宣称基于她史无前例的优异成绩,牛津大学破格授予她博士学位并且
          颁发给她同样打破牛津校史记录的每年6万英镑的奖学金。报道此事的中文报
          纸说这条消息最早刊登在伦敦的《太阳报》上。这些报道在很多方面都有失
          实之处。

            事情的真实情况是:1999年10月吴杨被我学院录取,攻读数学专业学士
          学位。她报到后不久就转到了一个数学与计算机的联合专业。在第一学年结
          束后的第一次考试中,她参加了5门功课的考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她的
          许多同学一起被列为第一等级。因此关于她参加了11门功课的说法是不确实
          的,她在所有功课中都取得满分的说法更是不可能的。

            为了表彰吴杨在第一学年取得的优异成绩,学院授予她一个每年60英镑
          的奖学金,并不是6万英镑。而且,牛津大学并没有授予她博士学位。在牛津
          大学,任何人在没有修完第一学位并且进行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以及提交相
          当水平的博士论文之前,都不可能获得博士学位。

            吴杨在我学院第二学年的学术表现同样很令人满意,遗憾的是由于一些
          资金问题,她不得不休学一年。我们很欢迎吴杨在2002年10月能继续回到牛
          津读书,完成她后两年的学士学业。

            有一些报道中提到吴杨为了不打扰室友,深夜到卫生间和走廊刻苦攻读。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学生并不住在宿舍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房间,而且
          我们的图书馆是24小时开放的。因此,关于学生不得不到卫生间和走廊学习
          的说法与牛津大学的实际情况差距很大。

            伦敦的《太阳报》也从来没有发表过这样的报道,我担心中文报纸的读
          者被严重误导了。我学院一贯欢迎中国学生到这里深造。我们与很多中国知
          名大学都保持着很好的学术联系,我们这里有很多最优秀的博士生都来自中
          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令我们引以为豪,希望这条不真实的报道不会影响到
          我们的关系。

            St.Hugh's 学院院长Derek Wood

            2001年11月21日

            应该说事情到现在为止,可以算做是水落石出了。此时,记者想说的是,
          几个月以来有近百篇类似有关吴杨“打破牛津800年记录”的报道出现。但是
          对于这类新闻的真实性却少有媒体提出过质疑。仅仅是饭局酒桌上的一席话
          就引发了一场新闻界的爆炸和创造出了一个看似神话的天才。其间的责任又
          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呢?

            不能否认,吴杨的确是一个十分难得的人才,就像牛津大学的St.Hugh'
          s 学院院长Derek Wood先生所说:她(吴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应该说
          吴杨是她们这一代人中的佼佼者。但是,如此这番的报道对于吴杨本人而言,
          甚至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又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不知道吴杨得知国内报道
          后的感想如何。记者最终未能与吴杨本人取得联系。但是据吴杨的父亲介绍:
          吴杨为此很难受,她也不希望这样。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Reply from the Principal of St Hugh's college., Mr. Derek Wood:STATEMENT BY THE PRINCIPAL OF ST HUGH'S COLLEGE OXFORD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Reply from the Principal of St Hugh's college., Mr. Derek Wood,
          to
          OXCSSA (Oxford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

          STATEMENT BY THE PRINCIPAL OF ST HUGH'S COLLEGE OXFORD


          I am concerned to learn that a story has been circulating in numerous Chinese newspapers throughout the world about the alleged academic successes of a Chinese student at this College, Ms Wu Yang. The stories suggest that she obtained full marks in eleven subjects in two disciplines, making her the first student in the 800 year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to achieve such a result. The claim is made that, in recognition of thi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the University has conferred a doctorate upon her, and awarded her a scholarship of 60,000 a year, also believed to be a record amount.

          The Chinese newspapers have stated that this story was first published by The Sun newspaper in London.

          These stories are false in many respects. The facts are that Wu Yang was admitted as an undergraduate at this College in October 1999 to read for a Bachelor's degree in Mathematics. Shortly after she arrived she changed her course, and registered for a joint honours degree in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In her first examination, at the end of her first year, she took five papers and did sufficiently well to be placed in the First Class, with many other students. It is not correct to say that she took eleven subjects, and not correct to say that she obtained full marks on all her papers.

          In recognition of her success at the end of her first year the College awarded her a College Exhibition, which is a prize entitling her to a payment of 60 a year, not 60,000. The University has not awarded her a doctorate. Nobody is awarded a doctorate until they have completed a first degree course and then hav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a further period of research and submitted a thesis worthy of a doctorate.

          Wu Yang continued to work satisfactorily on the second year of her course but, because of funding difficulties, has withdrawn from Oxford for a year. We look forward to welcoming her back in October 2002, when she can complete the third and final year of her undergraduate studies.

          Some of the stories also suggest that she had to study late at night in the toilets and in the corridors so as not to disturb her hostel mates. Our students do not sleep in hostels or dormitories. Each student is assigned a study-bedroom of his or her own, and our College Library is open 24 hours a day. The idea that a student has to work in the corridors or toilets bears no relation to the realities of life in an Oxford college.

          The Sun newspaper in London has never reported such a story, and I am concerned that readers of Chinese newspapers have been seriously misled. The College welcomes many students from China to study here. We have strong links with some of the most famous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our most able students are Chinese graduates studying for doctorates. We are proud of our connections with China and hope that this misleading story will not damage that relationship.


          DEREK WOOD QC
          21 November 2001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What a story, better than any moive!! @_@
    • HEHE, 挺振奋人心的嘛。
    • 第一次看这个新闻的时候,真TMD的觉得自己没出息,都是同龄人,天上地下啊。现在看来还是脚踏实地的好,嘿嘿,今天2个ASSIGNMENT拿了满分,有没有人给俺吹吹?鬼老同学建议俺把作业印在t-shirt上在学校里逛逛
      • 恭喜,恭喜
      • 向天使学习!
    • 不是已经辟谣了吗?
    • 我以为法制日报是第一,原来一年前主人公就已经在霉体上扬威“牛津”了。【沈阳日报】人民网 :(汤都) 海外苦读 扬威“牛津”
      人民网 2000年12月20日09:44

      海外苦读 扬威“牛津”
      中国姑娘“大二”成博士


      12月19日,记者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采访时获悉:一位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的中国姑娘,不但功课门门第一,被破格授予博士学位,获得每年数万英镑的最高额奖学金,还受到了该校校长的嘉奖。这也是该校建校800年来,首次把这样的荣誉授予华人。

      这个女孩就是1980年生于齐齐哈尔市的吴扬。1997年6月,在齐齐哈尔市一中读高二的吴扬到了英国,在莱斯顿大学预科班学习一年后,于1998年10月以优异的成绩被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同时录取。最后,吴扬选择了去牛津大学学习。她克服了语言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在今年进行的大学一年级期末考试中,数学、计算机等11门功课全部考取了第一,这在牛津大学建校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她也因此成了牛津大学二年级惟一一位穿博士服的学生。

      作者:汤都

      稿源:【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