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This topic has been archived. It cannot be replied.
  • 相约北美 / 移民留学 / 正面消息: 中国潜力无限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中国潜力无限


    送交者: 程美宝 2001年12月09日16:51:00 于 [军事天地]http://www.cmilitary.com



    中国潜力无限

      任何一个在70年代到过中国的人,都不会忘记当年全国山河一片红,人们生活却了无色彩的景象。如今,当他们再踏进中国,大概无不为近十年的发展感到惊讶。中国领导人在改革过程中显示了远大的眼光和坚定的决心,实在令人激赏,中国因应自己的情况,努力作出调适,亦步亦趋地重上世界轨道,至今成绩有目共睹。

      作为一个人类学家,我尽力把眼光朝下,从最基层的日常生活观察着整个改革的过程。我特别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和农村发生的变化和彼此的差异。在城市方面,消费革命把中国的新中产阶级推上舞台。当我们在广州百佳超级市场看见打扮入时的年轻夫妇,买的是英国乳酪、日本寿司和法国红酒时,便知道麦当劳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玩意儿了。只要看看城市年轻人日常购买杂货的清单,便知道他们对时尚生活的追求和对新兴服务的期望是何等热切。毫无疑问,他们的消费品味,正在走向世界,甚至已经和世界同步。


    城市人追逐西方时尚

    乡里却注重传统仪式


      城市家庭的就业和住房选择,可以说是奉行了“一家两制”的原则。然而,在广州、上海和其他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成交炽热的同时,也唤醒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法律保障和社区意识营造的需求,这些需求,又是政府一时未能企及的。购置私人房地产,也影响了人们婚姻的抉择、以及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士的期望。城市的父母在互联网上冲浪,一脸焦急,为他们的孩子的幼儿教育找资料;他们甚至要求区内的学校以英文教学。也有人希望把孩子送到香港接受大专教育,或者为孩子将来能够进入名校的工商管理学院,胼手胝足地工作赚钱。为了成为明天世界的一员,他们努力地储备新的文化资本。

      在城市人追逐西方品味和时尚的当儿,乡村和城镇的居民则把他们的精力投入到传统仪式里去——奢华的葬礼和婚礼、神诞节日、祠堂和庙宇的祭祀活动,多得教人眼花目眩。这些活动往往是有整个城镇领导班子作后台而得以办成的。可能有人会认为,传统的习俗在经历了毛泽东时代的打压后,现在正变本加厉地死灰复燃。据我所知,实际的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我看到的是年轻的企业家和地方官员,手段高明地利用这些传统活动,为本地的工程或商业项目吸引资金,建立网络,但他们对传统文化却可能一窍不通。


    中国专业人士技术专精

    但情感上对西方有恐惧


      中国新一代充满生机的精神面貌确实教人耳目一新。不过,我也察觉到另一些共通的问题。年轻的一代努力地追赶世界的步伐,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值得鼓励的。不过,正是由于他们急于求成,他们的选择——不管是消费或是投资——都可能是盲目和肤浅的。结果是国内总是无时无刻兴起不同的“热”——呼拉圈热、红酒热、股市热、房地产热、学位热和出国热。与此同时,中国许多与西方媒体接触频繁的人,往往会处处显示出投机心态,或者是喜怒无常的激烈情绪。对于他们的西方同事来说,中国的专业人士无疑是技术专精的,不过,某些人在情感上对西方的恐惧,却可以相当强烈。这种无法消解的紧张,在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士当中,尤为显著。

      我绝对相信,中国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文化资源,以自己的方式,加入世界的共同体,不过,似乎他们还没有在自己与别人之间,找到一套平衡的话语和一个平衡的向度。大众消费往往给人一个错误的印象,以为消费者明白货品和形象背后根深蒂固的文化意涵。中国的新一代不错是要立意进取,为自己寻求出路,但他们有时会采取一种激烈的、处处防范的态度,使他们无法欣赏别人与自己的相异之处。这样的态度,只会把狭隘的自我中心的心态和民族主义情绪推到极至,却无助于展开合理平等的对话。

      在基层方面,地方官员的行事方式则反映了另一些问题。如果企业家要透过在传统的仪式投资以建立生意网络,那就意味着专业组织,公民、财务和法律机制等现代商业工具,在中国还谈不上完备。从我个人观察所见,繁荣的乡镇和市镇官员,仍然垄断着许多权利和资源。有时候,私营企业家宁可往获利较小的龛里钻,也免得和官员发生利益冲突。明显地,在中国的国家与市场之间,经济开放并非一场零和游戏。相反地,在许多领域中,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延续他们的权位,把市场据为己有。他们这种行为,无疑阻碍了上级政府的改革进程;在这种情况下,贪污行贿,无日无之,这也是中国领导人最清楚不过,最希望彻底解决的问题。可是,如果中央政府要不时推行“严打”来遏制贪污,是否也反映了维持法律和社会秩序的机制,还未能正常操作呢?


    核心问题:如何实行政策?


      诚然,中国政府的领导人一直在努力不懈地积极推动国家向前,国内的法律和行事程序亦日趋完善,但众所周知的是,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贯彻实行。到底哪些人才是推动改革不可或缺的动力?哪些人可以为中国领导人所仰赖,实现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理想?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新一代,都是这股动力的源头所在,却都有他们的强处和弱点。我相信,要看见中国的明天,我们应该把目光多投射一点在这两群人身上。


    (翻译·程美宝博士。译者为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本文小题是编辑所添加。)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正面消息: 第三次海外华人回归潮 “中国真的变了!”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第三次海外华人回归潮 “中国真的变了!”


      送交者: 孙权 2001年12月09日16:43:10 于 [军事天地]http://www.cmilitary.com



      第三次海外华人回归潮 “中国真的变了!”

      ● 孙权

        “中国真的变了!”

        这句话几乎成了最近所有从海外回归人士的“口头禅”。

        中国在改革开放20年后发生了巨大变迁。这块孕育着多少中华英雄儿女的土地,而今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呼唤着游子的回归。

        在中国的历史上,大规模的人才回归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在1949年-1950年,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海外的华人纷纷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到中国,投身于中国的建设。像钱学森等著名的科学家都是当时归国的。第二次是在1997年-2000年初的网络热潮。大量的IT人才归国创立IT公司,或者加盟跨国投资的IT项目。虽然这次归国潮时间不长,又有网络泡沫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的网络热潮已经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科技和观念同国际接轨的能力”。

        现在第三次归国潮即将开始。翻开澳洲和美国华埠报刊的“物品转让”版,上面多有“回国急让”、“回国廉让”等字样,不明究里的人往往以为这是欲卖旧物者耍的花招,但据知情人说,这一类广告十之八九确是要回国发展者所登的。

        上海浦东新区人力资源管理交流考察团,7月27日至8月5日在美国进行考察期间,分别在旧金山、芝加哥与纽约,举行了三场人才招聘及项目交流会,参加三个交流会的总人数超过4000人。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截止8月29日对2万4564份海外中国人的问卷调查,接受调查者中有48.96%表示愿意回中国工作,不愿意回国的占33.30%,没想好的有17.75%。

        从以上三个材料可以看到,海外华人对于回归中国已经基本进入“角色”了。而中国政府今年年中公布了《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若干意见》,对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的形式和国家提供的保障政策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意见》主张“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以及“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近年来,回国留学人员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部分地区高达28%,目前已回国13多万人,但是尚有25万余人在国外学习或工作。

        《意见》指出,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是指中国在海外学习或完成学业后在国外工作的留学人员及海外留学人员专业团体,以自己的专业和专业团体的优势,通过在国内兼职,接受委托在国内外开展合作研究,回国讲学、进行学术技术交流,在国内创办企业,从事考察咨询活动,开展中介服务等形式,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意见》在鼓励留学人员以更多的适当方式为国服务的基础上,为海外留学人员提供了兼职、合作研究、委托研究、创业、人才培养、为西部地区服务、从事中介服务等七种具体为国服务形式。

        《意见》指出,国家为海外留学人员开展为国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保证。这些政策主要包括:提供经费投入;给付报酬。为国服务不是无偿劳动,而是按照国际惯例,取得合理报酬、中介费或佣金等,收入纳税后可以换成外汇汇出境外;保护留学人员在专有知识、技术专利、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知识权益;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供出入境便利和人事服务;做好宣传表彰。

        为了争取人才,各地纷纷推出优惠条件。深圳提出:出国人员个人到深创业,前期费用补贴采取无偿资助形式;从事科研工作,经认定属高科技项目的,可获一次性科研启动经费10至15万元人民币。南京除设专项资金吸引留学人才外,对南京急需的留学人员其户口指标编制可不受限制;海外留学人员的随迁配偶、未成年子女和父母可在南京办理入户;子女就近安排条件较好的幼儿园或学校。北京市规定,归国留学人员在京创业最高可获得20万元人民币创业资助。

        现在正是海外专才回归创业的大好时机。首先中国已经有了让一流人才成功发展的土壤。近5年中,相当多的专业已经从海外吸引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归国工作,他们在中国已做出了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

        第二是工资待遇改善幅度远超海外。以博士的工资为例,中国在10年内翻了20到100倍不等。而在国外10年前后工资没有多大的变化。中国一些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的工资,远比美国的普通工资高。更重要的是,按中国的物价水平和美国相比,中国的收入可就是美国的倍数了。如果再计算上税,更是不可比拟。

        第三是中国职业选择的发展空间大。从现在到2008年奥运,可以说是中国将全力与国际接轨,创造国际化的大小环境。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几乎所有企业将面临着对“国际化人才的争夺战”。

        为了在众多的海外华人中营造一个跨越时空和跨越地域的超级平台,新加坡注册,中资背景的新中战略发展私人有限公司旗下的“新中网(www.singapore-china.com)”,今年正式推出的“新中人才网”(S&C HR HUB),专注“海外华人中国工作”的主旋律。这个平台以功能强大的技术平台为后台技术支撑,以分布在新加坡和中国的传统业务为前台,建造了一个海外人才直通中国的快行道。

        今年8月,“新中人才网”和“联合早报网”合作正式开设“海外人才中国工作”专栏,依托新中战略发展公司强大的合作伙伴和颇具实力的股东背景,利用新加坡这个在世界市场举足轻重的商业地位和配套环境,将实现以新加坡为基地、以中国为最终市场的业务宗旨,并力争成为亚洲最大的和最有影响的海外华人归中国工作的“人才港”。

        众所周知,联合早报网是海外华人地区大力推崇的华文电子媒体。这个跨越时空和地区平台,为“新中人才网”提供了一个将业务拓展到北美、欧洲、澳洲及周边国家的机遇。新加坡很可能成为第三次中国工作潮中重要的海外战略基地。事实上,新加坡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人才培训基地之一。各部门各省市各层次的官员与工作人员都有前来新加坡受训。

        “回归中国,接轨国际,再创中国事业新里程!”第三次回归潮,将塑造多少英雄好汉。“早报-新中人才网”将成为海外华人到中国工作的“人才港”,为他们创业的铺路石。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作者为新加坡新中战略发展私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