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This topic has been archived. It cannot be replied.
  • 枫下茶话 / 政治经济 / 明年二三季,第二波金融海啸会以更勐烈的破坏力席捲而来。
    宋鸿兵:2009年春夏金融海啸第二波更猛烈(图)

    香港文汇报

     北京新闻中心记者海岩、何凡/从美国一掷约5.5万亿港币救市,到中国祭出4万亿人民币投资重拳;从西方八国峰会,到20国首脑协商—全球掀起「经济保卫战」。金融海啸,是否会就此退潮?

     「危机最严重的时刻还没到来。」因编着畅销书《货币战争》而闻名、并提前预警「两房」灾难和金融海啸的经济学者宋鸿兵,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再次预言:金融海啸将在明年4至9月间升级为第二波,届时将涌现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的倒闭潮,美国商业银行系统更会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多家商业银行巨头或会在此波海啸中倒下……

     伴随着《货币战争》长期雄霸各大畅销书榜前三名,该书作者宋鸿兵迅速从一个默默无名的旅美华人变为备受瞩目和争议的经济学者。在书中,他指出有美国政府背景的「两房」机构将因不合理操作而引致灾难,并预言「两房」危机恐将在今年6至8月间爆发。今年6月,宋鸿兵再次预言次按危机将演变成金融海啸。一个月后,「两房」股价腰斩、美国政府宣佈接管,进而雷曼等投资银行陷入困境,危机,正朝着宋鸿兵的预言发展。



    宋鸿兵预言,明年二三季,第二波金融海啸会以更勐烈的破坏力席捲而来。

    明年9月垃圾债违约升500%

     「今年不会是危机最严重的一年。」面对本报记者,宋鸿兵再三强调。他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将有四个阶段(详见列表),而现在仅是金融海啸的第一波。明年4-9月间,还会有第二波袭来,冲击力度将甚于现在。而第二波海啸的引爆点将从目前的按揭抵押市场转向「企业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尤其是企业债中的垃圾债。因为历史规律是:美国经济一旦步入衰退,首当其冲受冲击的就是垃圾债。

     「到明年,美国经济正式确认步入衰退,在实体经济下滑的冲击下,垃圾债券的违约率将急速爬升,预计到9月底违约率将急升500%,从目前的2.68%飙升至12%以上。在62万亿美元(约483.6万亿港币)的信用掉期市场中,有20万亿多美元(约156万亿港币)在对赌垃圾债券,垃圾债违约率大幅飙升的直接后果是这种对赌行为将大规模失败。」宋鸿兵对第二波金融海啸惨景的描述是,「在垃圾债违约率飙升过程中,将有多至上百家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血本无归、最终倒闭;而原本被信用掉期工具保护着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问题也将暴露无遗,直接冲击美国商业银行系统,美国五大商业银行倒掉几家是有可能的。」

    全球衰退第二波不可免

     「第二波冲击要比现在这波海啸要厉害。」宋鸿兵分析说,首先危机已从投资银行转向商业银行领域,直接对美国商银系统造成冲击;第二在规模上,美国仅企业债规模就高达22.5万亿(约175.5万亿港币),几乎是第一波海啸冲击的按揭抵押贷款市场的2倍,其中垃圾债佔整个企业债市场的30%,6.6万亿(约51.5万亿港币)垃圾债的规模比次贷规模要大;第三,这次美国经济衰退要比1991年和2000年衰退严重得多,垃圾债违约率势将超过前两次。

     如今全球正在联手阻止金融危机的扩散,中国也出手4万亿元投资工程拉动内需,试图为全球经济稳定贡献力量。不过在宋鸿兵看来,美国经济步入衰退后,实体经济下滑、垃圾债违约率急升都将成为必然,并不是注入流动性或改变货币政策可以扭转的,因而第二波金融海啸也不可避免。宋鸿兵认为,明年,美国经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衰退。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中国经济在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初可能出现转折点,明年上半年实体经济也恐怕会出现较大危机。同样,欧洲也面临衰退。上述因素相加,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将超过2008年,实体经济也现危机,所产生的合力冲击力要远大过2008年。

    短暂退潮酝酿更大风浪

     不过,宋鸿兵说,从现在到明年二季度可能会出现短暂的「退潮」,与今年上半年次按危机的短暂平息相似。「彷彿一切风平浪静了,股票市场稳定了,金融市场稳定了,人心安定了,但更大的海啸正在集聚力量。」宋鸿兵担忧,直到现在有关方面仍没有对下一波金融海啸给予足够重视。虽然现在2.68%的垃圾债违约率仍属偏低水平,但与2007年8月1.4%的历史最低点相比,在过去一年中已上涨了将近一倍。



    •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忽悠吧。他要是看得准,今年上半年赌股市下跌,现在已经是世界首富了。
      • 现在看来,所谓的“经济学家”就是会用老百姓不懂的术语来忽悠人
    • 卧倒装S..........
    • 我信
    • 姑妄言之,姑且听之
    • 招数的有?若无,(#4859162@0)
      • 抄袭 他人的锦言
        • 那叫从善如流:))
        • 抄袭无罪,言辞有理
    • 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目前为止,宋的货币战争最接近现时真实情况。他本人也事先全身而退,虽然不觉得如他自己标榜的那么先知先觉,一杯咖啡决定了他的离开。但是趋势正如他演化的那样发展。
      • 美国有个牛小子,预测了次贷危机,自己成立个基金来赌,现在赚得金山银山。这个叫先知。宋红兵那叫忽悠。猜大小点,50%对50%,一半人能说对。下场能赢的是牛人,在底下嚷嚷的叫忽悠,坐着写书的叫大忽悠。
        • 落字成书,即便是忽悠,也对了。有证有凭,你难道还打算和事实过不去?
          • 自己都不敢实践的东西,只能算忽悠。比如,美元贬值,他不是赌错了吗?
            • 有人也许不是个很好的赌徒,但是他或许只能是个理论家,看得是趋势。看空美元没有什么错。美国的经济不足以支撑美元现有的价格。
              • 难说,前两年美国经济红火时候,美元一直跌。现在经济不景气,居然涨了起来。这里头水很深,经济基础决定美元汇率的理论不适用。宋红兵在水平上还差数量级呢。
                • 国债,利息,这是最基本的经济理论,不管美国怎么玩,规律是不可能被打破的。没有听说过欠债致富的,除非赖账。
                  • 欠债致富没听说过?看看希特勒在30年代如何做外贸经济的吧。
                    • 如果战争也算正常态的话,那就继续你的观点吧。战争是人类文明中最丑陋的东西。只有极少数的人从中获益,代价是无数的人命和文明的覆灭。
                      • come on, war is always an option, a very necessary arsenal in rich man's toolbox.
                        • 祝愿你在战争中能够幸存下来。
                          • 购物大坝
                      • 没法说了,二战前希特勒的经济搞得很不错的,你还是先去了解了解再回来谈吧。
                        • 你还是先去查查一战后德国的战争赔款,以及当时的德国民生。另外再仔细研究一下德国是在何种情况下迅速发展一战后经济的。为什么会有大笔的资金流入。
                          • 不知道这段历史就去查查,嘴硬就没意义继续了。那就不是讨论问题,而是讨论面子了。
                            • .
                              1924年8月在伦敦会议上通过了援助德国的”道威斯计划”大量美国英国资本注入德国(其中%70是美国资本).光根据计划给德国的贷款就达326亿多马克,而这期间德国支付的战争赔款只有114亿马克.
                              从20年代起,美英垄断资本就开始帮助德国人获得提炼人造汽油和人造橡胶的先进技术.1933年2月1日,美国军火公司托拉斯杜邦公司把飞机发动机和战斗机出售给德国.不久,英国的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也向德国出售了大量军火.英国及其自治领向德国提供了它所急需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合金等战略物资.美国向德国大量提供石油,德国需要的生铁和铁矿石也是英国提供的.
                              美国经济萧条大危机是从1929年开始的,30年代起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经济缓慢复苏。
                              这里还没有算上当时苏联和德国的贸易和石油输出。
                              • 比较一下32-39年国债增长率和国民生产增长率。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一、经济措施:

                                1.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

                                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国家税收收入由65.6亿马克骤增到177亿马克,六年中实收税款共增加了600亿马克以上。1932-1939年9月,德国国债由115亿马克上升到371亿马克。帝国银行和几家最大的私人银行是国债的主要持有者。劳动者的小额储蓄存款也被强迫投入公债。帝国银行以国债为担保大量增发银行券,1933-1939年9月,流通中的银行券由26亿马克骤增为110亿马克。这些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德国国家有能力进行有规模的投资和军事订货。

                                2.大规模的军事采购和订货

                                1932年,德国的军费支出为6.7亿马克,约占当年国家总支出的十分之一或国民收入的1.5%。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备战期间,德国全部备战支出在400亿马克以上,约占同一时期国家预算总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国民收入的10.6%。巨额的军事订货使德国垄断资本集团获得了高额利润。以军火工业康采恩克虏伯公司为例,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公司从国家接受的军事订货总值由930万马克猛升到1.45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5倍。在同一时期,公司的纯利润额则由650万马克上升到1.22亿马克,即提高了近18倍。

                                3.剥夺犹太人资本

                                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后,大量开展“排犹运动”,帮助“雅利安”财团剥夺犹太人的财产。由于这一“运动”,共计约60-80亿马克的德国犹太资本,通过强力没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转到了“雅利安”财阀和纳粹党魁手中。

                                4.强制卡特尔化

                                强制卡特尔化是希特勒政府扩大垄断组织统治及加速生产与资本集中的重要措施,并且比历届德国政府实施得更彻底。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颁布所谓的“卡特尔条例”,规定帝国经济部有权建立新卡特尔,而一切卡特尔则有权限令局外企业合并起来。任何反对这种规定的局外企业,有关的卡特尔可以拒绝承认它们,从而剥夺它们得到原料和商品供应等权利。这实际上是在经济上宣布了它们的死刑。在这种威胁下,大量中小局外被迫合并如垄断组织,受垄断资本的直接统治。卡特尔的数目迅速增加,1930-1936年,德国已登记的卡特尔总数,由2100个增加到2500个。

                                5. 淘汰中小企业,扩大垄断组织

                                1937年,希特勒颁布了“股份公司改革法”,规定凡是资本不组10万马克的小股份公司应予淘汰;而新设立的股份公司,资本不得少于50万马克。结果,据德国官方统计材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资本不足10万马克的公司绝大部分遭到淘汰,资本为10-50万马克的公司减少一半,而资本在500万马克以上的大公司,在股份公司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1931年的74.5%上升到1939年的78.8%。中等资产阶级被大大削弱了。此外,希特勒政府还强迫封闭大量手工企业和小型零售商号。从1937年起,由于局势工业的劳动力供应问题日益尖锐,希特勒政府以“清理”手工企业和小商号为由,连续颁布了若干法令,勒令所谓“负担过剩”及“经济上不合算”的大批手工企业和小商号停业,把数十万手工业者及小商人骗入军事工厂服苦役。据统计,到战争爆发时止,被迫停业的手工企业近20万家,小商店约10万家。 通过这种方式,德国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大大加速了,垄断资本的势力空前加强起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各部门生产的垄断化达到惊人的程度。垄断组织控制生产的比重在钾盐、炼铁、金属加工、人造氮、水泥、制糖、化学及药品、电力等部门为95-100%,在机器及运输工具制造、人造丝、麻织业、制纸业等部门为80-95%,在优等钢生产中为60-70%资本进一步集中于各康采恩手中,到30年代末,他们已经控制了了全国股份资本总额的85%,为数众多的小业主沦于破产。

                                6.政府全面干预国民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化经济调节机关,1933-1936年秋,帝国经济部是最高中央调节机关。它下面设有各种专业管理局,分管各工业部门、农业、时常、对外贸易、物价等等。同时,根据1934年的“德国经济有机结构条例”,在原有企业主联合会及各垄断组织基础上,新设立了按部门和按地区的两类经济调节机构,交由垄断寡头及其亲信直接掌握。部门调节机构的组织形式是经济集团,共有四级。最上级为工业、商业、银行、保险业、动力和手工业等6个最高集团;下属44个经济集团;它们下面又分350个部门集团;最下一级则为640个专业集团。地区调节机构采取了省经济厅(下属市、区分支机构)的形式,全德共有18个。这两类调节机关都具有政府机构的权力,它们统一归帝国经济部下设的全德经济院管辖,同时,两者的地方基层组织有是同一的东西。通过各级经济集团和省经济厅系统,在有关中央专业管理局的协同之下,垄断资本和希特勒政府企图自上而下地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双重交叉控制。另外,1933年7月,在帝国经济部下面还设立了“德国经济总委员会”,它是由垄断寡头直接把持的备战经济总参谋部,拥有很大权力,负责指导国家经济政策和法令的制订工作。 至此,希特勒政府的经济调节机构已形成为一个自中央到地方的庞大体系,按军事化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1936年秋,“四年计划全权督办”戈林又设立了一个调节机构“四年计划全权机关”,引起了两大机关职能的重复。 有计划的经济使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超过了英、法、美。1932-1938年,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1933年-1939年,德国军火生产增长11.5倍。但同时,德国的部门经济却出现了不平衡。在军火工厂加紧制造武器的同时,德国的纺织及制鞋工业的半数设备被闲置起来。在农业方面,帝国粮食局及其下属的数万个基层机构,是希特勒政府干预农业活动的基本工具。不过全部的农业事务,包括播种面积及作物类别、农业就业人数、化肥的分配、饲料的购买、农产品义务上缴数量、农产品价格、经营农产品贸易的利用额、农户的收入,甚至农民自己留用的脂肪量及运送给城市亲友的蛋品数量等,都受到国家的控制。 希特勒政府时期的德国粮食产量基本停滞在30年代初期的水平上,1937-1938年,年均粮食进口量与20年代差不多,约在400万吨上下。

                                7.一方面加强和扩大国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将国有财产转到私人垄断资本手中

                                希特勒政府时期,德国国家所掌握的股份资本绝对和相对额都增长。1932-1939年,“国有的”股份资本额,由29亿马克提高到36亿马克,它在全国股份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13.2%上升到17%。1939年,德国国家垄断资本共计248亿马克,占全国总资本的五分之一。 在扩大国有化的同时,希特勒政府还执行了国有财产重新私有化的政策。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当时的德国政府为挽救一系列垄断资本集团,以优惠价格收购了柏林各大银行的大部分股票和一系列大工业公司的部分股票。随着这些企业的扭亏为盈,希特勒政府把国家持有的巨额股票廉价卖给有关的私人垄断资本集团。在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垄断企业同政府的结合也加强了。企业主职能与国家官僚职能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8.扩大对外贸易

                                1932-1938年,德国在保加利亚、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及南斯拉夫等国的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分别提高了三分之一至三倍不等。1929-1938年,德国对外投资急剧上升,由12亿美元增加到40亿美元。1933年5月,德、法、比、卢等国钢铁垄断组织又联合成立国际粗钢输出协会,从而恢复了国际钢铁卡特尔。在国际钢铁卡特尔和国际铝卡特尔中,德国垄断组织也分别拥有近五分之一的出口份额或股份额。

                                9.兴办公共工程

                                希特勒政府头两年(1933-1934年)用于兴办公共工程的开支共约50亿马克。其中最大的是建筑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16.1亿马克,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筑物与住宅(后来不少成为兵营)约7亿马克,开垦荒地与改良土壤等约7亿马克,整治河道、开凿运河和架设桥梁等3.5 亿马克,修复和更新铁路设备约5亿马克;对参加公共工程的私人发放补助金和减免税金约6-7亿马克。

                                二、货币新经济政策

                                1.拒绝接受国外借款,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
                                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
                                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
                                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

                                三、社会福利政策

                                1.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
                                2.扩大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使工人享有过去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休假旅游。
                                3.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

                                以上措施对于起动处于危机最低点的德国经济,减少庞大的失业人数,起了很大作用。客观评价希特勒,不能抹杀他对德国经济的贡献,就经济发展而言,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国民生产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纳粹创造了德国经济恢复的奇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使得二十年前惨败的德国,又重新崛起成为欧洲大国。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以及纳粹从犹太商人手中掠夺的无数的财富和资产。
                          • 在29年经济危机之后,希特勒能实现“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排与面包”承诺, 是很了不起的。有人这样评价他:“元首在1938年之前是伟人
                            • 关键就是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段历史早已不是秘密。现在的史学家对于德国一战后的迅速崛起早就赋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民族性。德国的民族性在这个阶段包括二战后都起了相当的作用。
                            • 基于美国和英国政府对于反对共产主义的需要,纳粹政府成了其扶持的对象,希特勒的新经济政策第一就是废除工会和实施严密的薪水控制。同时大量建军及进行大型基建工程,从而确保了就业。
                              其资金来源就是英美。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吸引外资不是吃白食。当时美英自己经济也是一团糟。美英财团看好的是废除工会,薪水控制,基建工程等措施。“扶持纳粹政府”基本上是教科书语言。
                                • 教科书?没有哪本教科书敢这么说。这是历史研究的结果。(4859498@0)
                                • 老道is right.it is" 教科书语言".[教科书语言not = 教科书print; But equal to what brainless people always quot.]
    • 可怕的预言!但愿别恶梦成真!...
    • 大家都在哀号的时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