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Topic

  • 枫下沙龙 / 谈天说地 / 痛心惆怅的色戒
    • 耳朵比李安理解得更有深度。
      • 谢谢. 张爱铃的这篇作品不长,李安对作品的理解很深刻到位,在片子里把作品里的讯息都传达出来了.挺佩服他.
        • 不仅传达出来了,还远远丰富了原作。信息量不止大了几十倍,加入的情节使故事更具历史感和现实感,一个特殊时代下个人的命运,也体现了张爱玲作品一贯的苍凉。
          李安的风格具有东方人的内蕴,非常擅于造境,刻画人的内心。电影的画面,情景在音乐的烘托下,令人印象深刻。最后的钟声,梁朝伟的表情,客房的空床,刑场下巨大无比的空洞,确实令人痛心惆怅。
          • 写的非常到位. 的确是"远远丰富了原作".欣赏这部电影,就象是剥洋葱,越剥越有内容,所以写感想时都不敢涉及其他层面,只能控制在感情层面,如果是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交织,政治立场的选择,崇高目标掩饰下的荒诞行为,
            到汉奸对日本人最后下场毫不留情地揭露等等层面着手,同样可以写的很深刻.

            李安"非常擅于造境",完全同意, "冰雪暴"和这部"色戒"给我的印象最深,他似乎能让空气都能讲诉他想讲给观众的故事.
    • 我想起了一句话:
      女人因性而爱。
      • 其实,女人因什么而爱上,又有什么重要呢。
      • 可能有这种情况.但他俩的情感需求还折射着对缺损的心灵空洞的填补,及在流离乱世中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一点真挚的爱情对他俩来说就象是水面上飘浮的一根稻草,抓不住是死,抓住也是死,死的生命中还有丁点光亮.
    • 她色诱他的当初,不只是为另一个他吧。
      • 大的历史社会环境对她也有影响.但如按张爱铃的人生态度来说,她是不管政治的,第一个丈夫是汉奸,第二个丈夫是个马克思主义者.女主角有张的影子.片中有一个蒙太奇的镜头,她一人在舞台上,其他的同学在楼上观众席上招呼她,叫她"上来吧." 暗射她的革命的动机不是主动的.
    • 沾染了政治的爱叫死亡
    • 色易戒,情难防,人性无所不在....这是个为爱而生的小女人,在所谓的党,国利益面前,迷失了个体的爱与恨。有时想,庆幸自己没生在那样的时代,庆幸没生在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代...假如那个你心仪的他真的与你志不同道不合,是否还敢爱...
      • 可不可以说是“在个体的爱与恨面前,迷失了所谓的党,国利益。”?其实这个电影故事包含两个层面,就是你所说的,张的不少作品里都传达出这个信息,这和当时她所处的历史背境有关。二战时也有很多被占领国家的女人和占领者生活在一起。
    • 喜欢李安的电影,越是艰难的爱情,越是能触动人心。
      • YA.心理,感情戏拿捏的准,故事气氛控制的好,最难的是他对故事发生的历史,文化背境知识有不太一般了解,我对他拍的“冰雪暴”印象很深刻,看的时候还不知道是李安导的,对一个美国小镇上一群白人中产阶阶家庭的心理和生活的刻画,让我以为完全是出于西人之手。
        • 我怎么只喜欢李安早期拍的三部曲,《喜宴》、《推手》和什么的。
    • 另一角度解读色戒--历史,小说,电影,作者张,导演李(转)
      • 最后来看你转的这篇影评,不想让别人来影响我自己的感觉。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每个人对故事的解读都可以不同。 我个人不是很认同这篇文章写的好几点。

        郑如萍和丁默村的真实故事只是启发了张,张是小说家,她完全可以任意的想象和发挥,李安也不一定完全遵从原作,也可以用特殊的电影语言来做个人的詮释。他在电影里就让易先生说出了反日的话。

        看之前已作好了对这场床戏的心理准备,但真的看到时,还是大大的出乎我的意外,暴露程度是超过我以前所看的任何一部片子,故事结束后才明白这样的一床戏是必要的,但只是为了性?我不以为然。

        张是从一个很不正常的家庭里长大的,所以她的爱情有一种病态,自虐的病态。她在美国生活,死时,人们发现她看的居然都是些真实的凶杀案例故事,有些就和性变态有关。

        张的故事都比较晦涩阴暗,散发着一股青砖老宅的霉味,离不开她个人的生活经历。

        总之是两个DAMAGED AND BROKEN的人,一个是由于特殊职业,一个是由于成长经历,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里,肉与灵的冲击。彼此并不是SOUL MATES,同样程度的孤独感和对人生没有把握的不安全感,当然再加上性,就把他们GLUE在了 一起。

        以前看过一篇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欧洲作者的短篇小说,是讲一个生活经历非常简单,还是处女的年轻女孩,她的父亲被仇人杀害,从此就走上了一条复仇的路。但只凭她的生活经历,她的复仇心理还无法强大到去杀人,她是如何人为的在短时间内强化她的杀人心理?她人为的制造了一次被强奸的机会,亲人和她自己的伤害加在了一起,这下她的内心就可以强大到杀人了。

        都可以看成是心理戏。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同意转文中的很多看法。其实每个人都有心魔,李导也是凡人。
        • 再说艺术毕竟只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有时甚至是病态的。观者不要把点看做是面,知道距离就好。
    • 看过一个电视 纪录片报道,这部电影和小说是有生活中的原型的,女的原型是中日混血,能说流利日语,但是有着非常高的爱国热情,及其漂亮,被发展成特工时就是大学生。最后被日本人盯上调查她,发现她是特工,给日本人枪决了。为了掩护她的身份,没有对她进行任何特工训练。
      • 郑如萍。
    • 没看过这个电影,张爱铃的小说也就看过一部半生缘,很狗血的情节,看得我很气愤。
      • 这部电影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音乐~故事本身到么什么的 ~
        • 这部电影既没有艺术性,也没啥思想性。只有梁朝伟的演技令人折服。他把人对死亡的恐惧刻画到了极致。
      • 她的作品爱国和民族情绪不高涨,对一定特殊家庭背境和社会环境下的特殊人群有很深刻的了解,因为张本身也是个DAMAGED PERSON。
        • 我知道exactly你什么意思,从你的角度看人家是damage;从人家的角度看,可能又是另一回事了。因为你和她的经历和受的教育不同。
    • 这个人物的原型郑苹如的实际表现本不是这样。张氏的这些发挥无非表现了其自身的软弱而已。
      • Sorry.我把原型的名字搞错了。:)
      • 原型是啥样的? 坚强型的? 好奇ing...麻烦请爆料,多谢.
          • 和我电视上看得那个电影原型的纪录片描述的8,9不离十。
    • 我看完了电影当时感想就一句:难怪当年共产党说“小资产阶级具有天生的软弱性“。
      • 以阶级来划分是否准确,且当别论。但是作为特工来说,不专业。
        • 片子里有台词,说以前分别有两个受过严格训练的女人试图接近他,最终都被察觉后干掉了.因为王没受过训练,所以她的眼是无恐惧的,让他放松了戒心,不戒色了.
      • 垂头丧气地ADMIT,这部片子不是给男人看的,是给女小布尔乔亚看的。
        我看第一遍时泪流满面。看完后,赶紧把家务活干完,准备看第二遍。我老公回来了,就顺便给他提了一下这个电影。猜他怎么看的:快速键一按,找那场床戏。看到易先生在执行书上签字时,
        我说:“多痛苦。”
        他说:“为什么痛苦?”
        我瞪着他:“不通苦?曾经肌肤相亲,现在要亲手签署死亡令,这还不够痛苦?”
        他说:“要是我,我就亲手执行死刑。”
        我差不多跳了起来,问:“为什么呀?”
        他说:“因为她要来杀我呀。”

        他也说王桂芝不务正业,暗杀的活不好好干,床上的活大大的干。
        我哈哈大笑,勉强看完第二遍,结果再也找不到看第一遍时的感觉了。很惆怅。
        • 李安这个人,实在是阴柔得可以。
          • 也许吧,但我实在佩服他。那种阴柔是艺术家的特质吧。
    • 当年曾有位周女士在这个网站里发表过影评,写得很细腻。所以我至今还记得。而眼前的这一篇竟然能够如此逼真地再现那些场景。
      • 评的好. 其实这个电影故事隐约的内容很丰富,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我只是集中在感情这条主线,怕涉及太多,铺开了,就收不回来.
        • 耳朵写得真好, 特别同意, 这片是给女小布尔乔亚看的. 男人是不会懂why lady would cry while watching the movie.
          • 你肯定是小布尔乔亚冬妮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