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瓦格纳的歌剧为什么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

说瓦格纳的歌剧为什么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先得说说歌剧是什么。歌剧是中国人翻译出来的名词,原文其实没有“歌的剧”的意思。Opera是Opus的复数形式,opus是作品的意思,opera就是作品大全了。
文艺复兴一开始,那帮人就想着怎么复兴想象中的希腊神剧,据说是有歌有舞,有音乐有剧情,有美术(布景)有表演,有诗歌有哲学,总之是个艺术的总成(我没打错字,是总成,不是总称)。这就是为什么给了这个艺术形式一个登峰造极的名称――opera,意思基本就是艺术里要什么有什么。歌剧显然不是Opera字面上的翻译。
但是中文的歌剧一词,也不能算是全错,因为大部分歌剧确实以歌为主。歌剧最开始的时候,画了个Opera的大饼,但是即使我们不谈诗歌哲学文学美术,那个时候的歌剧确实是剧情相对简单,音乐本身也比较简单。最早的歌剧作家佩里,虽然他的第一部歌剧,也是人类第一部歌剧Dafne失传了,但是他的《尤丽狄茜》还在。那个时候独唱还没有咏叹调,只有宣叙调。器乐部分也很简单,没有序曲,没有幕间曲,没有大段的器乐部分,即使是伴奏,也就是数字和声――作曲家都懒得把乐队的谱子写全,因为除了让歌唱好听以外乐队没什么用――,加上点过门的旋律。



后面歌剧的发展我就不多说了,因为那得是个非常大的题目了。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知道,到了瓦格纳之前,不但意大利歌剧发展了,还有了各国歌剧。剧情从最开始的神话、宗教、贵族题材,变得非常多样化,也有了世俗化,生活化的题材。声乐部分极大发展,不仅保留了宣叙调,还有了大段的咏叹调,再加上各种小曲子,比如小夜曲、浪漫曲等等。不但有合唱,独唱,还有了各种组合的重唱。我能举出从二重唱一直到十一重唱,没有一种组合不存在了。唱法也发明了关闭唱法,男高音可以唱到#F以上了,一直到High C, High D甚至High F。乐队也变得复杂了,从一开始的几个弦乐加上羽键琴,到后来的基本以双管交响乐队为主了。弦乐部分也极大地丰富了。出现了序曲,幕间曲,大段的弦乐部分。乐队的伴奏也复杂了,远不仅仅是数字和声能做到的了。复杂的和声进行,甚至复调旋律都在歌唱的时候出现了。而且能相当多的歌剧带有大篇幅的芭蕾舞。等等。伟大作曲家一个接着一个,早期的佩尔格莱西、亨德尔,后来的贝里尼、罗西尼,维也纳的莫扎特。法国的古诺、比才。俄罗斯的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等等。我只是非常少的提到了一些名人而已。实际上要比这个多的多。这些都是我说的巨人的肩膀上的巨人的前半句:巨人的肩膀。我相信,没有人会不同意,这些都是最巨的巨人了。这些成就也是最巨的肩膀了。

但是,如果你稍稍注意到我最开始介绍的Opera的概念,就会发现,到这个时候,在很大程度上,Opera还是“歌剧”。歌唱在opera里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乐队开始有了自己的发言权,但是还是个附属品――歌唱家才是歌剧的主角。

一位新的巨人,出现了,那就是瓦格纳。
瓦格纳真正实现了Opera的梦想。首先他的歌剧选材太恢弘了。搁现在,那就是好莱坞大片。我们看看他的最有名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这部歌剧尽管著名,但是被演出的机会并不多。因为规模太大了。它居然是部歌剧的连续剧。每家德国歌剧院都把上演一次这部歌剧看作是一次盛大的节日,基本上就是每天五点多开演,到晚上十点多结束,然后明天接着来,连续四天。

这四部歌剧按照大陆中宣部、广电部的标准,绝对不能上演。充满了暴力、色情乃至乱伦。

《莱茵的黄金》
在莱茵河底,三位看护莱茵河黄金的少女挑逗代表邪恶的尼伯龙根家族的侏儒。当侏儒知道只要发誓永远抛弃爱情就可得到黄金,戴上用黄金打造成的指环就可统治世界后,侏儒便发出毒誓偷走黄金。
水下不安定,天上也不太平。众神之王沃坦让巨人们盖起沃尔哈拉神殿,酬劳是把自己的小姨子许配给巨人。面对狰狞粗野的巨人,沃坦的妻子和小姨子坚决不肯就范,这使得沃坦面临违约的信用危机(可以看出来来契约精神一直是西方的文化基础,人神共用)。无奈中,一位部下出头与巨人谈判:用莱茵的黄金来替换女人,这可让又贪财又贪色的巨人们犹豫了。
沃坦从侏儒那里连骗带抢得到了黄金和指环,侏儒在绝望中发出得到指环的人必会死亡的诅咒。贪财的巨人们刚刚得到黄金和指环便发生内讧自相残杀,诅咒开始应验。
从此,代表财富的黄金和代表权势的指环,就在天界、人间、水下演绎出惊天动地的大悲剧。

《女武神》
众神之王沃坦遗留在人间的儿子齐格蒙德到一处人家借宿,在女主人齐格琳德的帮助下得到沃坦特意留给他的诺顿剑。经过攀谈,齐格蒙德与齐格琳德发现他们竟是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妹。麻烦的是两人深深相爱,齐格蒙德决定与山贼出身的妹夫洪丁决斗。
这事引起沃坦妻子的不满,身兼后妈和婚约女神双重身份的她积极要挟沃坦惩罚这对兄妹。而沃坦和智慧女神所生的女儿布伦希尔德却被炽热的爱情所感动,决定救助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妹爱人。
善良的布伦希尔德没能救下齐格蒙德,在决斗的关键时刻,怕老婆的沃坦亲自击断了齐格蒙德的诺顿剑,齐格蒙德被自己的生父害死了。
布伦希尔德把被击断的诺顿剑交给同齐格蒙德相爱已怀有身孕的齐格琳德,嘱咐她铸造成新剑并交给齐格蒙德的后代,为这位后代起名齐格菲尔德,并预言这位后代一定是英雄。
为了惩罚布伦希尔德擅自救援的行为,沃坦将布伦希尔德流放到人间的一座荒山之顶,并用熊熊大火封锁住。只有勇敢无畏的英雄才能冲过烈焰唤醒她,而这个人将成为她的丈夫。

美国著名电影Apocalypse Now里面直升机作战的时候,配的就是这部歌剧第一幕和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女武神的骑行》。


《齐格菲尔德》
齐格菲尔德长成从来不知畏惧的青年。母亲齐格琳德生下他后便已去世,齐格菲尔德被侏儒米梅抚养成人。米梅是那个在莱茵河偷走黄金又被沃坦抢走指环的尼伯龙根侏儒的弟弟,他抚养齐格菲尔德目的是要他成人后杀死占据指环的巨人,替自己抢回指环从而得到财富和权势。然而,这个卑劣猥琐的侏儒却始终得不到齐格菲尔德的尊重。
沃坦化装成流浪汉来到这里,告诉米梅只有齐格菲尔德才能把那把断剑重新打造成新的诺顿剑,只有用诺顿剑才能战胜化成大蛇的巨人,只有杀死巨人才能得到指环。沃坦暗示米梅也会被齐格菲尔德杀死,米梅则暗自盘算用药酒毒死齐格菲尔德并占有指环。
齐格菲尔德手提亲自打造好的诺顿剑去寻找巨人。齐格菲尔德奋力杀死大蛇,当他触到大蛇的热血后,忽然能听懂小鸟的话了。听着小鸟的指引,齐格菲尔德拿到指环,杀死心怀毒计的米梅,来到布满烈焰的荒山上,唤醒沉睡的布伦希尔德,英雄和美人沉醉在爱情之中。

《诸神的黄昏》
天上,三位命运女神一边编织命运之绳,一边议论神界的种种不祥之兆。突然,命运之绳断了。
而在人间,莱茵河畔贡特尔的城堡中三个人正在商量一件事:贡特尔是城堡的主人,旁边是她美丽的妹妹古特鲁尼。兄妹俩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哈根。哈根的父亲就是在莱茵河底偷走黄金的那个尼伯龙根侏儒,阴险残忍的哈根正在设计一个夺取指环的阴谋。
三人迎接到齐格菲尔德,让他喝下迷魂药酒。失去记忆的齐格菲尔德迷迷糊糊地爱上了古特鲁尼,他与贡特尔歃血盟誓结为兄弟并许诺把带着指环等他回去的布伦希尔德许给贡特尔,哈根则在静看阴谋成功,等待夺取指环。
齐格菲尔德从布伦希尔德手上抢回指环,把她交给贡特尔。婚礼上,愤怒的布伦希尔德发誓复仇,并告诉哈根从背后才能杀死齐格菲尔德。
无敌的英雄齐格菲尔德终于死在哈根的阴谋中,伴着著名的《葬礼进行曲》,众人把他抬回城堡。为了争夺指环,哈根杀死哥哥贡特尔,迫不及待地去摘取英雄手上的指环,突然,英雄的手臂高高举起,哈根惊骇的不知所措。
布伦希尔德知道了这一切都源自他的父亲——众神之王沃坦对指环的占有欲望后,命令把齐格菲尔德放到莱茵河边的柴堆上,点燃熊熊大火,带着指环骑上战马跳进火中,随英雄而去。
被烈焰净化的指环重新回到了莱茵河,不顾一切跳进河里抢夺指环的哈根被滔滔的莱茵河水吞没,沃坦的沃尔哈拉神殿在大火中轰然坍塌。
经过一系列天上人间的悲剧后,受到诅咒的财富和权势化成了永恒的虚无。在充满回忆色彩的音乐中,指环又变成莱茵的黄金,世界又回复到平静……

《齐格菲尔德》中的一段“诺顿!诺顿!令人羡慕的宝剑”(Nothung!Nothung! Neidliches Schwert),由Heldentenor,Siegfried Jerusalem演唱。



《女武神》中“布伦希尔德!神圣的新娘”Bruennhilde! heilige Braut,由英雄男高音Stig Andersen演唱:



由于瓦格纳的歌剧对男高音有极为特殊的要求,甚至于男高音里面专门分出来一个单独的类型,就叫瓦格纳男高音,或者称为Heldentenor。这种巨大号的男高音既很少见也很特殊。第一个特殊表现在名字上。前面我们提到的leggero tenor, lyric tenor, spinto tenor 和dramatic tenor的tenor一词都是分开写的,原因都是那些词是基于意大利语的英语词。这个词,即使在英语中也照抄原样,按德语写法写成一个词。
Helden是德语英雄的意思,中文把这种男高音就称作英雄男高音。另外和leggero tenor也根据最喜欢为那种男高音作曲的作曲家Rosini而命名为Rossini tenor一样,这种英雄男高音有时也被称作瓦格纳男高音。
第二个特殊点在于这种男高音的需求少,就只是在几个德语歌剧作曲家的几部歌剧里出现。代表作就是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
第三个特殊点在于这种男高音的要求极高。这几部歌剧对男高音的要求是,
1、 必须有极为浑厚的,基本上就是男中音的音色,同时还得具有男高音的音域。
2、 极大的音量和力度。瓦格纳的歌剧追求交响化的声音效果,要求演员能在四管制交响乐队全奏时声音穿透伴奏。而一般的歌剧,伴奏最多不过双管制,而且一般的歌剧的乐队要在音量上有节制,让着歌唱演员。
3、 极好的体力。《尼伯龙根的指环》是部连续剧,包括四部,分别是《莱茵河的黄金》、《女武神》、《齐格菲尔德》和《众神的黄昏》。每部歌剧大约要唱四个多小时,连续演四天,共十六七个小时才能演完。可想而知对演员的体力要求。

对的,一般歌剧的乐队就是个双管制乐队,瓦格纳的是四管制的!乐队规模庞大。为什么?因为瓦格纳不是按写歌曲伴奏的方式写他的歌剧的乐队部分,而是按照写交响乐的方式用乐队――严格地说,他是用写交响乐的方式用乐队和人声。人声就是他的交响作品的一部分!在他的歌剧音乐里,他充分运用“主导动机”。瓦格纳不仅是指导动机贯穿整部歌剧,而且用多种“动机”刻画人物,物件与自然景象,甚至把主导动机当标签与符号使用。他的歌剧常常有上百个主导动机。 瓦格纳主张音乐“应是川流不息着”,采用崭新的 “无穷尽的旋律”的创作原则。 特别是瓦格纳在乐句中使用了不规则的乐句和半音化和声,甚至把和声推向无调性边缘。为此,有人说他的乐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使用现代和声的第一部音乐作品。
这就是为什么,你听到音乐会上(而不是歌剧舞台上)也会唱罗西尼的、莫扎特的、威尔第的某部歌剧的咏叹调,但是基本上听不到说选一段瓦格纳的歌剧咏叹调唱唱。因为那些声乐部分在瓦格纳的歌剧,其实这个地方还真是得用opera这个词,里是整个音乐的一部分了。很难抠出来。抠出来,也不是为了表现某个歌唱家的声音,而是整个音乐的效果了。
这一点,实际上和瓦格纳同时期或者稍晚的意大利作曲家,比如威尔第和普契尼都多少受到了瓦格纳的震撼和影响。晚年的威尔第也开始运用瓦格纳主导动机的手法,发挥乐队的巨大作用, 也借鉴了瓦格纳分场不分曲的结构。至于受分场不分曲的影响最大的是普契尼。实际上,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首演后观众的评价就是:“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鼓掌。”――因为普契尼写的也是无穷尽的音乐。
从这个意义上讲,瓦格纳这位巨人才第一次让Opera成为了Opera,而不再是“歌剧”了。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