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不要再给灾区人民加感情压力,他们需要的是无私帮助,为什么要他们感恩,我们不需要他们感恩,只是希望他们活着,更好一点的活着"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6月30日,在汶川地震过去七七四十九天之际,四川绵竹体育中心安置点的孩子们手持白蜡烛表达对逝者的悼念和祝福,他们和解放军空降兵部队、兰州军医医疗队一起进行了“庆‘七一’军民儿童大联欢”活动。活动中有一个细节吸引了我的眼球——歌曲《感恩的心》被很多现场的志愿者所排斥和拒绝。

  众所周知,《感恩的心》旋律优美,富有代表性,是灾难发生后在人群中传唱较广的歌曲,也是抗震救灾各种文艺活动中的保留曲目,但在实施心理援助过程中,很多心理服务志愿者对这首歌曲却有诸多不赞同。

  他们的理由是,“太过强调外力对灾民实施的影响,这不太利于灾民自我意识的恢复和重建。”确实,从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紧急救援直到今天的重建家园,自我意识越来越重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确实理应少谈感恩。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有着“知恩图报”的传统,近年来各级中小学校(如推行孝行雅行的仙源学校)也大力宣扬感恩教育。古语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接受的最为传统的教育,“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幼时父亲的话迄今还植根在我的心中。可以说,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受恩于人时,也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位有缘人,同时,我们民族也向来就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汶川地震以来,全国人民一直与灾区同胞在一起,心连心手牵手,人民子弟兵也用血肉之躯抚平大地的裂痕,这都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体现了这个国家的温暖。可以说,灾区人民在通彻心肺的同时,也肯定会常怀感恩之心。但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他们感恩吗?

  有心理专家分析,现在是重建家园的阶段,灾区大部分同胞除了生存必需没有太多其他事情可做,焦虑等不良情绪由此产生,此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脆弱的心灵尽可能淡化那些惨痛的回忆,唤醒自我意识,并最终在他人帮助下实现自我救助。

  但是,据在川的朋友说,确实有小部分志愿者摆不正自己位置,他们远道而来的目的不够单纯,服务是做到位了,却充满着心理优越感,动辄以悲天悯人的“救世主”自居,有那么点“勒索受助者的感恩”的意思。这样的人,这样的言行举止,如同用《感恩的心》、《祈祷》等歌曲轰炸孩子们耳朵一样,都在唤起不好的情绪和回忆,让人越发焦躁。

  绵竹体育中心的志愿者不唱《感恩的心》,是科学救灾的典范,是人性化的好举措,它告诉我们,以满腔热忱和善意奔赴灾区,理应单纯地奉献,这才是对感恩教育的最好注解。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