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中国流亡作家高行健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本刊综合报道)诺贝尔文学的桂冠终于首次被中文作家摘取,小说家、剧
作家高行健荣获本世纪颁发的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盛赞"其作品的
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
开辟了新的道路"。讽刺的是,高行健的作品《绝对信号》和《彼岸》在
中国被当局打成“精神污染”,其它作品也遭到查禁,导致大部分中国人
并不熟悉这位给中文赢得荣誉的知识分子。

  瑞典当地时间10月12日13:00(北京时间12日19:00),瑞典文学院宣
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旅法华人作家高行健。高于1987年流亡法
国,以政治难民身份,在巴黎定居。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受中国政府迫害
的知识分子。自1986年以来,他的所有作品均受到中国政府的查禁。

  瑞典文学院认为,“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
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小说《灵山》
被认为是罕见的文学杰作。表彰他1986年的被禁小说《彼岸,The Other
Shore》,表彰他作品中对个人奋斗的描述。褒词称高行健为小说家、翻
译家、戏剧家、导演、批评家。他将获得91万5千美元的奖金。,他接受
访问时,表示对得奖感到诧异及荣幸,因为认为自己并非热门人选。

  瑞典文学院今天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高行健,理由是,
他的作品渗透了痛苦的经验,在语言上具有丰富的质感,拥有普遍的意义
,为中文小说和戏剧艺术开创了新的道路。60岁的高行健出生在中国江西
省的赣州。高行健发表过长、中短篇小说集四本,剧本16种,文学戏剧艺
术论著3本。他的长篇小说“灵山”法语译本曾在法国引起轰动。他的戏在
中国「清除精神污染运动」时遭北京当局禁演,因此高行健的主要作品例
如《灵山》、《一个人的圣经》都只能在海外出版。

  在美国的前中国著名记者刘宾雁对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感到
惊奇。

  刘宾雁说:他得奖我并不感到奇怪......我想中国政府不会采取一种
排斥的态度,这是我的猜想。

  ●作品《绝对信号》和《彼岸》被打成“精神污染”

  高行健今年60岁。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语学院法语系。在中国期间曾
经先后在中国作协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近年来的主要作品包括“一
个人的圣经”和“灵山”。1986年,他的剧作“绝对信号”和“彼岸”在
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中被查禁。

  旅美中国诗人贝岭说:他的这两部东西当时被人认为是晦涩阴暗让人
不得其解......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有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自己把它
销毁。

  高行健于1987年来到法国。1989年“六四”大屠杀之后,他对民主运
动表示支持,并且表示在有生之年决不回到中共极权统治下的中国。

  旅美诗人贝岭说:这是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肯定
......他们选择了最有骨气的作家。

  高行健获得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出,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著名作家老舍的儿子舒乙表示,「诺贝尔文学奖开了中国人一个大玩笑!
」,本世纪最后一年,诺贝尔文学奖终于颁给中国人,但结果如此。几位
中国作家都酸溜溜地不以为然。

  据明日报报导,舒乙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在[他这样的]中国人眼中已
丧失权威性,他觉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依政治立场评定,而非从文学角度。
他也说,高行健很好,但比他好的作家很多,这样的结果只证明了一件事
,外国人太不了解中国文学了。

  前几天,各媒体纷纷预测今年奖落谁家,也在预测人选之列的大陆作
家莫言,听到这样的消息后表示,很高兴终于是中国人得奖,打破一百年
来的空白。他感到有点意外,但他又说,诺贝尔文学奖爆出冷门的情况在
诺贝尔奖评选史上并不罕见,也没什么好意外的。

  莫言说,高行健是80年代中国的前卫艺术家,对中国戏剧的贡献极大
,他看过高行健一篇短篇小说,印象中似乎没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因此
,他无法对高行健的小说成就有任何评价。

  知名作家从维熙表示,任何一位中国作家得奖,他都很高兴。虽然他
认为大陆作家具有高行健创作水平的作家还有很多,例如莫言、余华都有
获奖资格,但不能因此不为高行健祝贺,只是他认为高行健若非在六四之
后,旅居法国,只在中国大陆按照当局的条条框框发表作品,是否会有一
样的结果?他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目光还是不够远大。

  作家陈村高兴地说:「总算有中国作家得奖!」。他说,诺贝尔经济
奖或物理奖是真材实料的结果,但文学奖给一种人摸彩之感,过去一百年
中国作家没摸到奖,大家总觉得不高兴。陈村曾于1980年代末看过由高行
健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车站》,由于是小剧场,一场戏大约容纳100人
左右,场次也不多,票是很不容易才弄到的。他回忆高行健剧作相当前卫
,采用西方的现代戏剧手法,不过他的小说在大陆因被查禁而并不有名。

  ●高行健:选择流放使我能畅所欲言

  刚夺诺贝尔文学奖的法籍华裔作家高行健称,对于能够获得此项殊荣
感到意外,也很光荣,但他表示,不会自动放弃批评中国政府。

  高行健接受美联社记者访问时,被问及他会否利用这新增的声誉,来
发起一个反对中国政府的论坛时,高行健回应说:「我不是政治家。我也
不会参与政治,但这不代表我不会批评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我会继续说我
想说的话。」高行健续说:「我已经选择了流放国外,这使我能畅所欲言
。」

  这位年届六十的华裔作家自八七年离国后,一直旅居巴黎并且入籍法
国。他目前住在巴黎郊区一个蓝领社区内,寓所简单朴素,位于一座高楼
的十八楼,他的部分画作就这样很随意的摆在墙角。美联社记者形容她看
到的高行健衣著简单,身上只穿毛衣及拖鞋。

  高行健说,今次获奖有很大意义,尤其是由一个华人得奖,因为诺贝
尔奖这问题在中国国内很有大争议。但他认为,目前对他最重要的是辛苦
得来的自由以及他的创作。高行健也表示,他已经完全断绝与中国国内亲
友的联系,希望他们不会因为他自由发表的言论而受到迫害。

  ●诺贝尔委员会对高行健的评价
  送交者: 芦苇 于 October 12, 2000 23:30:19

  200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文作家高行健,以表彰“其作品的普遍
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
了新的道路。”

  在高行健的文艺创作中,表现个人为了在大众历史中幸存而抗争的文
学得到了再生。他是一个怀疑者和洞察者,而并不声称他能解释世界。他
的本意仅仅是在写信中寻求自由。

  长篇巨著《灵山》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罕见的文学杰作。小说是根据作
者在中国南部和西南部偏远地区漫游中留下的印象。那里至今还残存着巫
术,那里民谣和关于绿林了汉的传说还当作真事流传,那里还能遇见代表
古老的道家智慧的人物。小说由多个故事编织而成,有互相映衬的多个主
人公,而这些人物其实是同一自我的不同侧面。通过灵活运用的人称代词
,作者达到了快速的视角变化,迫使读者疑窦丛生。这种手法来自他的戏
剧创作,常常要求演员既进入角色又能从外部描述角色,我,你,他或她
,都成为复杂多变的内心层面的称呼。

  《灵山》也是一部朝圣小说,主人公自己走上朝圣之旅,也是一次沿
着区分艺术虚构和生活、幻想和记忆的投射面的旅行。探讨知识问题的形
式是越深入越能摆脱目的和意义。通过多声部的叙事,体裁的交叉和内省
的写作方式,让人想起德国浪漫关于世界诗的宏伟观念。

  高行健的另一部长篇《一个人的圣经》和《灵山》在主题上一脉相承
,但更能让人一目了然。小说的核心是对中国通常称为文化革命的令人恐
怖的疯狂的清算。作者以毫不留情的真诚笔触详细介绍了自己在文革中先
后作为造反派、受迫害者和旁观者的经验。他的叙述本来可能成为异议人
士的道德代表,但他拒绝这个角色,无意当一个救世主,他的文学创作没
有任何一种媚俗,甚至对善意也如此。他的剧作《逃亡》不但让当权者恼
怒,也曾在中国民主运动中引起同样程度的非议。

  高行健自己指出过西方非自然主义戏剧潮流对他的戏剧创作的意义,
他提到过阿陶德国、布莱希特、贝科特和坎托尔的名字。然而,“开挖民
间戏剧资源”对他来说是同样重要的。他创作的中国话剧结合了中国古代
的惟戏、皮影、戏曲和说唱。他接受这样的可能:就象中国戏曲中那样,
仅仅借用一招一式或者只言片语就能在舞台时空中自由活动。现代人的鲜
明形象中又穿托了梦境的自由变化和怪诞的象征语言。性爱的主题赋予他
的文本一种炽热的和力,男女调情动作在很多剧作中成为基本模式。在这
方面,他是为数不多的能对女性的真实给以同等重视的男性作家之一。

  目前旅居法国的高行健在1989年天安门学生运动被中共野战军暴力镇
压後,立即宣布退出中共,发誓只要中国仍在极权统治之下,有生之年,
他将决不回到中国。“文化大革命”中,高行健曾就读於中共党校5年。

  设想一下中国文学界、中共政府会如何反应也真是一件有趣的事。网
上爱国人士已经发出警告:“这是国际反华势力利用诺贝尔奖围堵中国的
又一阴谋!”并指“这个诺贝尔奖已有前科,如把1989年和平奖颁发给达
赖”。

  ●关于高行健的两个有趣现象
  送交者: 布谷 于 October 12, 2000 23:54:35:

  一、高在中国有多少读者?恐怕是没有。或者更宽泛点说,中国的识
字人口中,有多少人知道高是一个中国作家(或者曾经是中国作家,因他
已加入法国籍)?恐怕不超过1%。个人曾在20年前中学时似懂非懂地读过
他的一本关于小说理论的小册子,除了依稀记得作者的人名外,其余的一
概空白。那么,他的得奖势必引起这样的质疑:文学奖的评选是否可笑?
而他的得奖也势必酸倒国内众多的文人。

  二、一方面是华人第一个获奖者,一方面是他的政治背景(退党,支
持六四以及专制不倒不回锅),将使当局左右为难,处于莫名尴尬的境地


  ●不了解,更不能质疑他的水平
  送交者: 凑热闹的 于 October 13, 2000 00:11:47

  除了和平奖,每项诺奖都是非常专业的奖项,平常人不懂就对了。以
前的文学奖的作品我都读过不少,可没觉得有哪个比『笑嗷江湖』强的。

  一般老百姓只读金庸王朔,能读『围城』已经是很有素养的了。再说
了,高的文字被伟光正给禁了,大家自然读不到。国内连评论他都是禁止
的。至于中国的那些臭文人,不服气的可就多了去了。该的。

  至于『二』,中国当局也不是没有经验,再尴尬也不会尴尬到哪去。
外面热闹两下也就过去了。不过,这两年我国政府流年不利,国际上的大
事,没一件顺心的。真TMD怪了。

  ●《灵山》杂感
  送交者: 愚人 于 October 13, 2000 00:12:52:

  我在四年前看过,当时印象很深,如今很多细节都淡没了,但主要情
节还留在脑子里,今特将杂感写下,以飨诸君。

  我为高行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感到由衷的高兴。

  高行健的《灵山》我看过,是一种“意识流小说”,作者天马行空,
奔驰在丰富的想象之中,完全颠倒了时空概念,使人不觉晃然于云山之中
。我特别感到高兴的是,作者小说里的“灵山”似主要(因他的主题飘渺,
并不固定)指我的家乡--川西平原边境上的名山--青城山,青城山是我国目
前名山之中道教遗迹最多的山,所以我想,高行健选青城山作为主要主题
来描写是很有道理的。

  然而,作者的构思之巧妙里,最使人吃惊的是,灵山终于没有寻到,
你简直想不到,简简单单一个青城山,离成都不过一百五十里,每天无数
次班车来回其间,而作者安排他的主角走着去找,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
,不但找不到,好象一会儿真的在找青城山,一会儿又在找其他的山,自
己都说不清楚,又怎么叫被问路者给他指出正确的方向呢。

  看完灵山以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在做梦。我经常有这样的梦,梦中
有一个目的地,找了半天就是找不着,梦做到最后,连目的地也消失了。

  不能不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夫,娴熟的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相结合
的技巧。整篇小说写得如行云流水,在云山雾嶂之中,彷佛使你恍徉在似
梦似真的中国山水画中,不知身归何方。

  灵山,似乎让人感受到中国人在追求他们的精神家园的道路上的彷徨
和虚渺。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