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3 以上听来唏嘘感慨,却不要误会成出家是件凄苦事,好像都是些迫不得已最后的生路。虽然一休的出家有他身份背景的特殊性,但也是母亲为他选定最好的人生方向。若对于信的人来讲,那更是一休必走的天命。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常理上,她不是完全没有出路,至少将一休一早就过继给别人也是没问题的。为什么偏偏要选择出家呢?须知一休母亲是笃信佛法,深明大义的人啊。这就得了解下相关“出家”的作料了。

  “出家”是指离开家庭到庙宇里去做和尚以专心修行,专心参悟人生宇宙万象的真谛。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追寻人生的意义。“人生意义”,尽管这个词就像“真善美”一样,在每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都容易遭人讥笑,但奇怪的是无论到什么时代也总有这么一群“一根筋”的异类去求索。而且好笑的是,从老子那会儿就有人闻“道”大笑,从孔子那会儿就感叹世风日下,人心非古,道之不存。仿佛人类有文明以来,几千年最爱好的尽是些醉生梦死欲壑难填。

  而出家,就是这么个力求跳出欲望枷锁追求神圣的事情。真个稀有难得啊。古德有云:出家者,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之所能为也。说的是——出家是舍身透命,大智大勇大担当的大丈夫之举,不是世间文治武功所能比对的。不过,这可指的是“真出家”者,而不仅仅是外在形式,披个袈裟、烧几个戒疤,守点子咸淡戒律而已。“真出家”者出离五欲尘劳、三界火宅,心无挂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精神世界是何等丰富呀,断然不会一派凄凄惨惨戚戚啊。当然,尽管真正的觉悟与形式上出不出家无关,但若能真心发心出家——从此把自己奉献给追求真理与服务大众的事业,还是值得钦佩赞叹,恭敬顶礼。

  正是这样,大出世人所料的,古代真正发了大心出家乃至觉悟的都是当时一等一的人才。都是去寻找那份心灵的富足。比如唐代,大家熟悉的高知阶层——士大夫、大诗人们,不仅自己都在家学佛做居士,时常还要向那些出家的大禅师请教。看看李白的诗吧——

  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
  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一坐度小劫。观空天地间。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

  青莲居士这一沾禅,竟有些王维的味儿。说到王维,王维也是一样,被“七祖”菏泽神会禅师说得一愣一愣的,小学生一样反复请教,对于大师直示的最上乘还是没整明白。再看杜甫老师拜见禅师的作品,也是一个味道——

  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
  问法看诗忘,观身向酒慵。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
  (《谒真谛寺禅师》)

  “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他老人家言下之意,简直是恨自己割舍不了儿女情长,怪自己想得不周到——不出家起码也把家安得离禅寺近点呀。

  诗仙诗佛诗圣们都说了,顶多再举一个白居易求问鸟巢禅师,其他人可想而知,尽皆如此。至于后代,一个苏东坡冠盖群雄,尚有佛印了元禅师“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著名公案。而且,其实也许大家有所不知的是,这位禅师对苏子那可是耳提面命反复教育得紧。《竹窗随笔》等记载他好多次唠叨,甚至就写信直说:“子瞻你读了万卷书,文笔也没有一点俗气,为什么对于自己的生死大事反而不清楚呢?”(注三)
  这就是真正“出家”的意味。一休的妈妈就是要让一休成为这种真正的出家人。

  有一封信,很感动,正好在这里呈献给大家“佐证”。那就是能检索到的一休母亲给一休唯一的一封回信。这封信写得相当专业,水准相当高,虽然每一个字都认得,但一般人却不见得能明白。所以笔者一度怀疑它的真伪。托在日本国的朋友反复搜索查找它的源头。最后得到的答复是日本国人也不能肯定它的真伪,但能够断定的是,写信的人很了解一休,并且对佛法对禅都有极深的了悟。考虑到另有说法是一休开悟后,引导自己的母亲走出悲怨的困境。这封信就更有争议性了。不过,由于这封信写得实在太好,所以还是收录介绍出来,以利读者吧。
  这据传是母亲去世前留给一休的绝笔信。从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她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高僧——

一休:
  我即将度完此生,复归永恒。我希望你好好用功,明悟佛法。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我是进了地狱,还是一直和你在一起。如果你是个大丈夫,知道佛祖是你的仆人,你就应该放下经卷,去普度众生。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却无一字可说,何以如此?你应知道。假如你不知道却想知道的话,那就避免去做无益的妄想。
  母字 不生不死身 九月一日
  又:
  佛法的目的,在于开悟众生。如果依赖任何方法,你就像一只无知的昆虫,虽然佛教法门有八万四千之多。如果你不能彻见自性的话,那你连这封信也不会看懂。
  这是我的最后遗言。

  厉害吧,这可不是一个一般的遗言,处处都是直指人心的提点。也指引或者说总结了一休一生的觉悟与行止。如果了解,这多像是在写真实的一休,或者说有些就是一休的口气啊。
  很多不理解的地方。诚如她所说,如果未见“自性”,未能觉悟,就连“复归永恒”“不生不死身”我们也未必做出正确的解释。
  我们将记取这封宝贵的信件,很多话头会在后面的讲述中时时提撕,在最后给出全面的解析。理解这封信的诀窍是——你得知道“你是谁”。

  是的,你真的知道、真的确认——你到底是谁吗?
  
请让我们再细心地回味一下这些话吧——

  “……我们之所以惧怕死亡,之所以有种种担心、焦虑,也正是因为我们尚且不知道我们到底是谁。

  我们到底是谁?——我们的内在、我们的灵魂里总在问!

  是的,当我们抽离了所有那些组合我们身份的元素:姓名、职务、履历、种种诸如父子、亲戚、员工等等的社会关系;抽离了所有那些支撑我们的基础:家人、朋友、工作、房子、信用卡……抽离了这所有之后我们到底是谁?事实上,我们一直在逃避那个疑问,我们之所以总是以繁杂的事情和琐碎无聊的心绪来填满每一个时刻,以这种虚假自欺的“充实感”遮掩心灵的虚弱与惰性,都是为了逃避,为了分开注意力,以使自己不用去独自面对那个赤裸的、被剥去种种虚拟身份的——“空无”的陌生人……”(引自《山居性纪》)


  “你到底是谁?”
  “休息,休息一会儿吧”

  唔,就是找来当时的小一休,画圈把脑袋划破了也想不出来呀。毕竟,他还是小“周建”嘛。

  “周建,去擦经堂的地板;去打扫墓碑;去把庭院里的叶子收拾一下;去清洗厕所……”象外大师又在招呼他了。寺庙的生活可真辛苦啊,每天早上四点就得起床。小和尚们还在睡眼惺忪的时候,老和尚已经喊他们起来念经了,之后还有各种杂活。

  后小松皇帝应永七年(1400年)到应永十一年,也就是小周建七岁到十一岁这几年,正统的《一休和尚年谱》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恰恰对于小一休来说,是民间传说最为丰富的几年,动画片也正是取材于这些。想来他一定还是有急中生智的天分,在当时也有很多类似的真实故事发生,才会被大家了解并且广为传诵。当然,也有由于人们的喜爱,自发地把很多机智的小故事附着其上,甚而有的是转借传承自中国的禅宗公案。不过咱也没必要为了训诂考据的刻板,就扔掉智慧幽默的闪光。就像因为“阳春”,便打造一囚禁“白雪”的象牙塔。不妨轻松处之,选取一些寓意相符的,以从某些侧面更加浸淫于他儿时的成长氛围。相信只要总体气质是对的,具体个例的真伪反而如同一休哥偶尔表现的小狡猾,是一种混同了邪正的俏皮,无伤大雅。又像浑水里的鱼儿,跳脱出拘泥的窠臼,反而在灵魂鲜活的气息上,更接近于混沌的现实。

  为了照顾大家的习惯,我们还是把此时的小周建叫一休吧,这样感觉更熟悉,更亲切温暖些。

  那时候还没有儿童保护法,小和尚们在禅堂念经要是打瞌睡的话,就要受到象外这个“幼儿园”长老的体罚。但是这种现象还是普遍发生,都是由于工作辛苦与睡眠不足的原因。说到劳累,一休就更是了,他是新来的,大家都可以随便支使他。一会儿这个喊:“嘿,一休,给我把被子焐好!”一会儿那个叫:“哎,一休,该倒垃圾啦!”别人不愿意干的活,都让一休干。不要奇怪啊,至今在日本,很多学习传统道术的家系中,都还保留着这种遗风。就是等级分明,后入门的要给先入门的当碎催——打杂儿。好在一休坚忍又随和,一天到晚一副无怨无悔欢天喜地的架势。

  有一天晚上,实在太累了,大家都在念经,小一休念着念着,竟然彻底睡着了。二师兄看到,长老却举着香板视而不见绕到另一侧。不过醒来时,难免一顿“噼、啪……”打过之后,长老问:“谁去把前殿的烛火熄掉?”大家都支支吾吾地哈欠连天。这活儿挺麻烦,大殿的一排烛台很高,对于这帮个儿矮的小孩子来说,要来回挪动高凳,再爬上去一个个地用手扇熄蜡烛,可得有会子功夫。都想着赶紧回去睡了。

  “师父,我去吧。”一休装无辜地说。
  “好,你去,将功赎罪。”长老不说话就等着他呢,哈,臭小子,瞌睡都让你打了,不接腔也得罚你去。
  一休赶去大殿,爬上去“噗——噗——噗——”三下五除二,几口气就把蜡烛都吹灭了。不想隔窗有耳,很快这事就被二师兄汇报给长老了。
  “一休啊,你是怎么把火灭掉的呀?”
  “是用嘴吹灭的。”
  “怎么能吹呢,人的气息如此混浊,吹熄烛火就是亵渎神灵。”
  “那怎么弄灭呢?”
  长老的手像扇子一样地扇起来:“要扇灭,扇灭呀,把凡人之气对着佛身吹可不该呀!”
  第二天早上,早课刚开始,长老先跪坐在最前面,念起经来。念着念着,就听身后坐着的小和尚都嘻嘻哈哈地笑起来。原来一休来了,竟背对佛像而坐,犹自闭眼依依呀呀地念着。
  “我、我、我说一休!”
  “啊?阿弥陀佛!” 一休又是一脸无辜
  “你这是干嘛,罪过,罪过呀!屁股冲着佛,可是要遭报应呀!”
  “啊?长老,您昨天不是讲过,凡人的气不许吹到佛身上。现在,我们这样张大口冲着佛像念经,气岂不是在天天往上吹吗?”
  “哦……哦……你这臭小子!”
  “噼、啪……”

  我看到这段的时候,忍俊不已之余,一下就想到了禅宗里的两个著名公案。
  一个是丹霞烧木佛,意趣颇为近似。

 (待续)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