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圣战 (JIHAD) , 请看一篇阿拉伯人为圣战 (JIHAD) 辩护的文章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圣战 (JIHAD)

伊斯兰教真的是以武力传教的吗? 穆斯林(伊斯兰教信徒)真的是「一手执古兰,一手持刀剑」的吗?穆斯林是经过世俗的权势与掠夺过程之后的帝国主义者吗?有些世人对于此等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有些世人的看法是否定的,而还有一些世人则分别表现出不了解、不清楚、乃至不愿作答的反应。然而, 古兰经究竟代表什么?穆罕默德圣人就这方面显现启示的经过程又是如何呢?对于每一个敬重真理与人性尊严,俾求有所发现,并愿将自己的发现与人分享的诚实而正直的人来说,探讨这些问题的真象是确有其必要的。
古兰经上载有明文, 只要这个世界上存在有不公平、压迫、凶残的野心、以及专制的暴政,则不管我们是否想要战争, 战争乃是为求生存之所必需,是生活中的一项事实。这话听来也许怪异。 但是实际上,自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 这个世界上就一直有着从地区性的、全国性的、到全球性的战争,难道不是事实么?同时,战胜的一方往往对那战败的对方提出种种予取予求的条件,不也是事实么?即使到了今天, 在世界上许多情势不稳的地方,人们仍还始终在恐惧和紧张气氛的笼罩下度日,安拉不能俯察人类生活中的这些事实吗?或者,难道古兰天经不能以一种实际而有效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吗?当然不,于是, 这就是伊斯兰教之所以认为为了自卫、为了讨回公道、为了自由与和平而进行战争乃是合法而且正义之举的原因所在。古兰经上说:
「战争已责成你们了, 而你们却厌恶它。 可是, 也许你们厌恶一件事, 而那件事于你们有益;也许你们喜爱一件事, 而那件事于你们有害。 安拉知道, 你们不知道。」(2章216节)
「假使不是安拉使一部份抵御另一部份, 地面定成为一片混乱状态;然而安拉是有恩于众世界的。」(2章251节)「设非安拉教世人的一部份抵御另一部份, 则修道所、耶稣教堂、犹太教堂、及有人时常在那里纪念安拉之名的清真寺, 都必已被捣毁了。」 (22章40节)
虽然在方法步骤上是崇尚现实的, 可是伊斯兰教却绝不容许它本身的一方或其它任何一方的侵略行为,它亦不赞同带有侵略意味的战争甚或发起侵略战争的动机。身为穆斯林者都奉了安拉之命, 不得先对旁人产生敌意,亦不得进行侵略、亦不得侵害旁人的权利。 除了在前一章中所提到过的之外,尚有若干古兰经文的章节颇具引述之价值。兹先举一例, 安拉说:

「谁与你们战争, 你们就在安拉的道上对他们战争, 但不要过当, 安拉不爱过当的人。你们在无论那里遇到他们, 就杀死他们, 并要从他们逐出你们的地方, 逐出他们去。 压迫甚于格杀。 不可在圣殿内打斗,他们如不与你们战争,你们就不要对他们战争; 如果他们和你们战争,你们就杀死他们, 这是不幸者的报应。 但假使他们停止, 安拉是多恕的, 特慈的。 对他们战争, 当至压迫消灭为止, 宗教是因为安拉; 但如他们停止, 就没有仇视的必要。」(2章190-193节)

战争不是伊斯兰教的目标

战争并不是伊斯兰教的一项目标, 它亦不是穆斯林弟兄们正常的行为方式。它只是一种最终的手段, 只有在其它一切办法均告失败之后的特殊情况下才使用它。这是战争在伊斯兰教义中的真正情况。 伊斯兰教乃是一个和平的宗教:因为「伊斯兰」一词的阿文原意就是「和平」;安拉的众多尊名中有一个就是「和平」;穆斯林弟兄和众天仙们日常的问候语就是和平;所谓的「天园、天堂」就是和平之家;而「穆斯林」一词若作形容词用时,即有「和平的」之意。「和平」事实上就是伊斯兰教的本质、意义、标志和目的。世界上的每个人, 不论其在宗教上、地理上、或种族上的考量因素, 只要不对伊斯兰教与穆斯林弟兄怀有侵略之意,他就有资格享受到伊斯兰教的和平以及爱好和平的穆斯林弟兄们的善待。假使非穆斯林们都以和平的态度对待穆斯林, 甚或对伊斯兰教仅以漠然的态度相待,那就不可能会有对他们宣战的借口和理由。 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伊斯兰教以所谓的宗教战争加诸非穆斯林之身的那种事,因为假使伊斯兰教不是出自深切而坚决的信仰,则它就不会见容于安拉, 而且它也无法对它的信徒们有所帮助。假使说,有任何一种宗教或律法制度是在保证和平的宗教自由并且禁止宗教中有强迫时,它就是伊斯兰, 而且必为伊斯兰无疑。对于此点,古兰有云:

「宗教无强迫,正道与迷路确已分明。 不信魔鬼而信安拉的人, 确已抓住坚固不破的把柄。 安拉是听得见的,深知的。」(2章256节)

即令是在宣扬伊斯兰教的时候, 一位穆斯林非但禁止使用武力,而且还奉命要使用最和平的方法。安拉对穆圣说:

「你当用智能与善劝, 导至主的道路;你当用最好的态度与他们辩论。 因为你的主确是至知那些错过衪的道路的人, 他是至知一般得正道的。」(16章125节)

「你们不要与有经的人(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争辩, 除非以至好的态度, 他们之中举动不义的人在外。 你们说:「我们信降给我们的, 和降给你们的;我们的主和你们的主是一个;我们都是顺从衪、崇拜衪的。」(29章46节)

好, 既然说伊斯兰教就是旨在求和平,既然说穆斯林弟兄们是在为和平而奉献, 而且既然说古兰经是赞成和平主张和平的,那为什么穆罕默德当年会发动战争、指挥作战呢?为什么古兰经上要说「杀死他们」和「跟他们作战」这样的话呢?若要探讨这个看来似属矛盾的问题,我们不免要提及当年穆斯林与异教徒之间战事发生以前及发生之当时的一些史实。

穆圣时期战事发生的史实

一天,当穆圣接获安拉交付给他的任务之后,他立刻召集了一场群众大会, 告诉会众他所接到的启示,请他们放弃拜偶像, 并归信唯一的真主安拉。然而他这第一次和平而且合理的恳求非但遭遇到众人的抗拒,而且还惹起一阵讥讽与嘲笑。 他试图继续向他的族人提出安拉的召唤,可是仍未得到什么效果。 由于他无法自由自在地公开宣传伊斯兰教,因此有好长一段岁月, 他都是只有藉私下讲述教义的途径去拯救那极少数跟随他的人并减轻他们的艰难困苦。后来, 当安拉颁降旨谕要他公开宣讲教义时,他所遭到的迫害与折磨即告加剧, 使得跟随他的穆斯林弟兄们全都遭受残酷的迫害。然而, 迫害愈加剧,穆斯林教胞的人数竟愈增多。 异教徒们企图以各种压迫与诱惑的手段去制止安拉的召唤;可是他们做得愈多,穆圣和穆斯林弟兄们的立场就愈坚定。当那些异教徒们以威胁、压迫、没收财产、与嘲笑讥讽等手段企图动摇归信者之信心的阴谋失败后,他们就组成一条联合抵制的阵线, 对穆斯林发动一场凶残的排斥性战争。有好几年, 这些穆斯林被迫一直困居在一个狭小的生活圈子里,因而竟无法与住在麦加城里的族人之间交易、买卖、通婚、接触,当然也无法对他们宣讲教义。 即使如此,亦未能动摇这些穆斯林的信仰。这种抵制的做法一直持续到那些异教徒们自己感觉到疲乏,因而不得不取消为止。

残酷的联合抵制行动的停止, 并不表示异教徒那方面有和平或希望就此平息之意。相反的, 压制与迫害的行动仍继续快速地加剧,然而对穆斯林而言, 这所有的行动全属徒然之举。最后, 异教徒们乃召开一项秘密的高阶层会议,共同研商消灭伊斯兰教并且彻底铲除掉穆罕默德的下一步做法。做出的一项由全体一致通过的决议是, 每个部落选派一名彪形壮汉,去将穆罕默德在睡眠中杀死。 由于穆圣的使命至此尚未完成;于是安拉乃命他离开他可爱的故乡麦加,迁到麦地那, 重新将他带去的穆斯林,跟那些比他们先逃抵麦地那的教胞们结合起来(参见古兰:8章30节;9章40节)。这件史实就是著名的「大迁徙、大奔逃」(HIJRAH)事件,伊斯兰教的历史纪元即自此开始, 而穆斯林所使用的日历(回历)亦是从这一年算起的。

这些穆斯林在逃离麦加之时, 由于各种情势所迫,遂使他们不得不拋下他们所有的一切财货、产业,甚至家属亲人。 当他们在麦地那一经安顿下来之后,穆圣便立即恢复了他和平的宣讲教义与善言对人推介伊斯兰教的活动。当地的有些民众对于安拉的召唤都反应甚佳, 并且很快地就成为穆斯林社会中的健全成员。其它的民众则并未接受伊斯兰,而仍还继续坚守他们祖传的信仰。由于穆圣是在献身于庄严的和平与改革, 因此他乃与当地的非穆斯林之间缔结了许多条约,以确保他们的自由与安全, 并且也是头一次在他们的心中建立起一种社会民族的意识,以取代原有那种只知忠于部落的狭隘观念。

正当穆圣全心致力于此等改革, 试图在麦地那建立起一个穆斯林社区,并为能使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共同生活在其间的一个稳定和平的社会奠定基础之时,在麦加的敌人仍在扰嚷不宁之中。 他们对穆斯林的憎恨之情有如烈火般地炽燃,而他们坚持要消灭伊斯兰教的决心更是日复一日地加强。他们时而检讨自己的战术, 同时每当完成一项新的计划,他们就想立即付诸实施。 他们决定同时从内部以及从外围给穆斯林制造纷扰。他们对麦地那展开一连串的烧杀肆掠, 然后将他们所劫掠到的财货带返麦加。住在麦地那的非穆斯林们, 对于伊斯兰教的普得人心和穆斯林之间兄弟情谊的独特精神,日感羡嫉不已, 因为这是他们自己从未体验过而又很想体验一番的新鲜事儿。于是,在麦加的那些敌人即赶紧要来利用此一情势,并激起穆斯林弟兄们内部的纷扰。 麦地那的这些心怀嫉妒的非穆斯林,对于来自麦加的远征者的煽动教唆, 很快地就有所反应;于是在整个麦地那形成一片严重纷扰的景象。

这时, 穆斯林弟兄们即不断地受到来自麦地那的暴民和来自麦加的强敌内外交加的威胁。他们已被逼迫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他们的家庭都被迫拆散。他们的财产悉遭没收。 他们的鲜血不停地在淌。他们被迫分成三批迁离自己可爱的家园:两批前往阿比西尼亚(ABYSSINIA),即今之衣索匹亚(ETHIOPIA),一批则往麦地那。 他们忍耐了长达十三年之久。来自麦加之敌人不断翻新的战术, 使得这些穆斯林弟兄们除了等待一场血惺的大屠杀而惨遭毁灭之外,就只有奋起抵抗一途。

这真是一件似是而非的矛盾事。 伊斯兰教曾经保证他们获得尊严和力量,自由与安全, 并且要使他们与那至高的真神安拉联系起来,以获得幸福与帮助。而事实上, 他们在此地竟处于无助、焦虑、担忧和恐惧之中。伊斯兰教曾托付他们去建立和平秩序, 去命人行善止人作恶,去支持那受压迫的, 解放那被奴役的,以及去证明安拉对衪的仆人们是多么的可供依靠和多么的赐予帮助。可是以现在的情况, 他们自己都身处于被压迫、被欺侮的惨境,和无援无助的困境之中, 又如何地能做到这些托付之事呢?

最使他们感到困惑不解的是,古兰天经上对于此事竟始终缄默,对于他们该如何去做更是毫无指示。 然而他们的这种困惑并未持续太久,安拉终于颁降了一项启示来帮助他们解除困境渡过难关,而这项启示亦可作为任何遭遇类似情况的人们解决问题之用。下面就是古兰经上这段安拉的启示:

遭逢战争的人们, 因受迫害而得利(抵御的)准许了

「安拉必保卫归信的人, 安拉实不喜爱不忠负恩的。 遭逢战争的人们, 因受迫害而得利(抵御的)准许了。 安拉确能相助他们。 那些人, 只因声称「我们的主是安拉」而无端地被人逐出家宅。 设非安拉教世人的一部份抵御另一部份, 则修道所、耶稣教堂、犹太教堂, 及有人时常在那里纪念安拉之名的清真寺, 必被捣毁了。 安拉必助那助衪的人。 安拉实是大力的, 大能的。 那般人, 我(安拉)若把他们建立在大地上, 他们就守拜功, 散天课, 命人行善, 阻人作恶。 诸事的结果属于安拉。」(22章38-41节)

有了来自安拉的这项允诺之后, 就不再有迫害与压制加诸穆斯林之身了。他们开始了抵抗的行动以求恢复安宁的秩序、重获和平与自由、跟家人再行团聚并讨回那失去的财物。于是,他们即与那存心恶毒而不容穆斯林享有和平自由的异教徒之间展开了一连串大小的战役。不过, 在这些战斗进行当中,穆斯林的一方从未有过任何侵略的行动, 亦未摧毁过任何的家庭、农作物、和给养,更未滥杀过任何无战斗能力的老弱妇孺。 穆斯林弟兄们始终遵奉着这些戒律,并且一直未尝踰越安拉所定的限制。 这是一段以往从未有过,而且自那以后直到如今亦未再有过的经验。 正就是当时的那种环境才迫使穆斯林弟兄们不得不战,同时, 也正是凭恃着安拉的这些规定和指示才使他们最后终于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武力不能征服人心

有关述及所谓「残忍无情的穆斯林」的说法和文字记载实在甚多,说他们崛起自黑暗阿拉伯的干旱酷热沙漠中, 去攻占罗马与波斯帝国的属领地,甚至冒险围攻欧洲的边墙。 有许多人表示,那些穆斯林乃是由一种对宗教的狂热而引起了他们要以武力去传布伊斯兰教的动机。然而, 有不少人郄认为这种想法是天真而可笑的,因为伊斯兰教, 就其本质而言,是不能有强迫的; 而且,就算是如有些人所推测者, 它曾被强行加之于那些被征服的民众身上,那也不可能会维持久长, 而且那些非穆斯林亦早已在被征服地区中消灭殆尽了。可是历史的记载郄为我们指出了事实的真相, 史册上说,不论伊斯兰教到达何处──除了西班牙, 那是由于某些其它的原因之外──它都能继续存在下去; 同时, 不论穆斯林「远征者」走到那里, 他们都能与当地的非穆斯林和睦共处。 此外, 他们还说, 一个人实在无法把一种像伊斯兰这样的宗教强加于任何人身上, 而且还发现他竟能跟那些已正式转而归信伊斯兰的穆斯林那样地虔诚于这一信仰。 要想从那被打败的民众当中发展出这么好的穆斯林, 袛凭强迫的手段是不够的;而且要想使他们坚守并珍爱这个「用武力的」宗教, 岂止是用压制可以办到的。

另外, 还有一些喜以知识分子或开明的评论家与权威自命的人士, 表现出另一种思想的趋势。 他们对于所谓伊斯兰教以武力传教的那种天真而可笑的想法不表满意。 他们把伊斯兰教的扩张,归因于那些在干旱燥热的阿拉伯沙漠中感到窒息难熬的穆斯林,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所致 , 仅属经济与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动机。 那些战争和冒险行动都不是为着宗教或精神方面的理由, 而只是迫于贫穷匮乏所造成的结果。 这项说法或许显示, 当时的阿拉伯人尚未到达那么高水平的牺牲与奉献的情操,或者, 在当穆圣逝世之后,他的遗族以及遗族的遗族们全都失去了对宗教的兴趣, 而只以谋得近利为满足。 这同时也可能在显示, 伊斯兰本身还没有在那些阿拉伯的穆斯林战士当中激起狂热的能力。 像这样的显示可说是具有多重意涵的, 而持此想法的那些「知识分子们」究竟希望别人接受其中的那一种, 他们自己也未能确定。

此外, 还有一些人甚至把那些穆斯林所进行的战争, 归因于阿拉伯人酷嗜劫掠抢夺的强烈欲望。 除了性好杀戮与贪念抢掠之外, 他们无法从穆斯林身上看出其它的任何动机或是觉察出任何的正当理由。 他们拒绝去了解伊斯兰教的任何优点美质, 并且拒绝以任何高尚的动机去跟穆斯林结交。

此等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辩着实十分认真, 而且有时还以学术讨论的恣态出现。 就算是这样吧;而事实上, 这许多评论者当中, 郄没有一个人真正有心想彻底了解这整个问题的真象, 并以诚实的态度把实情表达出来。 他们当中没有人具有对这整个问题应有的洞察以及出探索其真确内涵的道德勇气。假使有一天, 当他们发现自己已误导和误教了数以百万计的民众时, 他们心头的负担将是多么地沉重啊!而且, 当他们有朝一日了解到他们的行为已严重地亵渎了真理、冒犯了穆斯林、并且触伤了他们自己的追随者时, 他们将负上沉重的责任。

伊斯兰史上圣战的前因后果

要想将伊斯兰教在过去历次大小战争或战役中所持的观点细加叙述, 自属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有几项重点, 若是一经提出, 则将对整个的问题给予一种公正而适切的释明:

-企图消灭伊斯兰

吾人应当记住的一点就是,由安拉委派到世界上来作为怜悯全人类的穆罕默德圣人, 曾尝试去接近邻国的统治者们, 以邀请他们来信奉伊斯兰教, 并分享安拉的慈悯。 还有一点应记住的是,那些邻国的统治者们非但拒绝了穆圣亲切诚恳的邀请, 而且还嘲笑他, 甚至还正式对众穆斯林宣战。在穆圣有生之年, 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的军队曾多次越过穆斯林的国界进行劫掠。 因此,当穆圣去世之时, 众穆斯林即出于本能地与他们的邻国作战。

 

 

这种情势还继续存在着, 而后来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情, 都必须从最初的几桩事件中获致了解。 这意思就是说, 在当时, 所有的基督教国家, 包括西班牙和法国在内,全都在跟那方告兴起的伊斯兰世界进行着战争。 穆斯林在欧洲从事的冒险, 亦同样必须从此等情势的观点去加以了解。 所有各基督教国家全都在一个权力指使下行动运作的事实, 可由罗马教皇对基督徒们那种不容置疑的权威而获得明证。 同时亦可由中世纪时所谓「十字军」(CRUSADES)东征期间乃至本世纪初期基督徒全面动员对付伊斯兰教的史实予以证明。

因此, 当罗马帝国当局批准了对伊斯兰教的战争之时,怎能说穆斯林就没有在任何一个战场──不论是在巴勒斯坦或肥腴月弯、在意大利或匈牙利──进行反击的充分权利。 他们实在承担不起罗马与波斯两大强国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围攻。 他们也不能一味地等着被人从这个世界上赶尽杀绝。 罗马方面已经下令要杀死穆罕默德, 并将他的脑袋砍下来呈献给皇室, 就像早年那些不信教的罗马人对待基督教的先驱者那样。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 尔后几个世纪当中所发生的有些战争事实上根本与伊斯兰教无关──虽然总有穆斯林的参与。 那几次的战争都不是为了传布伊斯兰教而起。 而乃是肇因于某些地域性的甚或个人恩怨的缘故。 侵略就是侵略,不论它是发自抑或对付穆斯林, 而伊斯兰教对于侵略所持的态度可说是举世共知的, 也是不能改变的。 因此, 假使说在那尔后的岁月里所发生的战争中, 果真有侵略的行为,那是伊斯兰教所无法认同的, 也是不为安拉所接受的。

-维护正义 弘扬正教

上述的批评者当中, 没有一个人想真正设法了解早先那几个世纪的实况和环境。 当时并没有所谓的大众传播媒介。 没有报纸、无线电、电视, 甚至连正式的邮政服务都还没有出现。 除了靠人与人当面的接触之外, 没有办法做到对广大群众传布消息或宣讲教义。 对于个人或弱小民族的生命、财产、荣誉、或条约协议, 根本就不被重视。 他们没有安全感也没有发表意见的自由。 谁要是为一种崇高的理想挺身而出, 或是向大众提出尚不普遍的信仰, 就会受到威胁。 此等事例, 可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基督教的先驱者、以及早期的穆斯林的史册中都有记载。 许多奉派向统治者或君王转达讯息的特使往往都一去不返, 几乎没有活着回来的。 他们不是遭到那些主人们的谋害, 就是被囚禁起来。

 

 

当时阿拉伯的那些穆斯林必须去对付这所有的艰困, 而且还必须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奋斗。 他们带着一项要传递给全人类的信息。 一项要向人类提出的贡献, 和一套救世救人的办法。 古兰经上以充满智能与美廲词藻的箴言吁请世人走上安拉的道路, 并以极优雅的态度提出论据。 可是又有谁是真正准备去聆听安拉的召唤呢?事实上, 许多未归信者都已习惯了去躲避听穆圣讲话, 俾避受到他那和平宣讲教义的影响。 他们甚至以武力来抗拒伊斯兰教的召唤。 早年在阿拉伯的经验告诉穆斯林:在保持和平态度的同时也作自卫防御之准备乃是比较实际而有效的办法; 只有在当你拥有强大到足以保卫你的和平之时, 你才能采取和平的行动; 以及, 当你能够抵抗外来压力并消灭对方力量之时, 你的和平之声才会得到较佳的回音。

现在, 他们凭着安拉的旨论, 而要开始让外面的世界了解伊斯兰教了; 可是这时既没有电讯系统, 又没有大众传播媒介。 唯一可行之道, 就是靠人与人直接的接触, 而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越过边界到邻族邻国去。 可是他们郄不能以规模既小又无武装的团体贸然前往。 于是他们势必以外表看来就像一支军队般的大规模而且备有武装保护的团体(就其实质而言, 并不是一支军队)展开行动。 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方向, 越过了边境。 当时所发生的事情实应受到重视。 在有些地区, 他们受到当地那些长期在罗马与波斯等外国势力压迫欺凌下的土著们热烈的欢迎。 在另一些地区, 他们还是头一次将伊斯兰教介绍给那些准备好要接受的民众, 这批民众人数相当可观。 对于那些未接受伊斯兰教信仰的人, 则要求他们缴纳数额与伊斯兰教施天课(ZAKAT)相等的税捐。 要他们缴纳这项税捐的作法具有如下的理由:第一,他们想确定这位纳税者已然了解他所做的,同时使他知道伊斯兰教已被介绍给他而他郄以自己自由意志的选择拒绝了伊斯兰教; 第二,他们已对这位纳税者施予保护, 并以像对待其它穆斯林同胞一样的方式保障他的安全与自由,亦就是说, 在保卫穆斯林的同时, 也必须对非穆斯林的安全给予同样的保卫; 第三, 由于百废待举,各项事业都需要靠全体民众不分穆斯林或非穆斯林的支持与合作:只是在名义上, 穆斯林出的叫「天课」(ZAKAT), 非穆斯林出的叫税捐, 其实全都使用到公众利益上;第四, 他们希望此人勿以敌意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和他们的新弟兄,亦不要给他的这些穆斯林同胞们制造纷扰。

那些拒绝接受伊斯兰教而且不肯跟其它的同胞共同分担税捐以支持国家社会之需的人们,事实上已给他们自己带来了困难。 他们打从开始起就采一种敌意的态度并且有意要制造纠纷。 不仅是对那新来的穆斯林,更是在那些刚刚改信伊斯兰教的新进穆斯林, 以及他们自己的同胞,亦就是那些肯缴纳税捐的民众之间不断地制造纷扰。就国家的观点看来, 他们的这种态度是不忠不义的;就人性的观点看来, 这种态度是卑鄙的; 从社会的观点看, 是不关心的; 以军事的观点看, 是具有挑拨煽动性的。 然而就实际的情况看来, 他们的这种态度是需要加以压制的, 因为与其说是为了要安慰那些新进者, 倒不如说是为了要支持这个有叛逆者生活其间的国家。 这可说是唯一使用武力的时刻,为的是使那些人能够及早醒悟, 并使他们了解到自己的责任:不是自由自在地接受伊斯兰教做个穆斯林, 就是做一个忠爱国家的好公民按规定缴纳税捐, 能够与四周的穆斯林同胞和睦相处, 并与他们分享同等的权利, 分担同样的义务。

-尊重事实 诚恳探讨

这些批评者们若是能以诚恳的态度去研究一下古兰经, 看看其中对于有关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有些什么样的指示, 则可称是一明智之举。 而假使他们能实际去调查一下那些「被征服的」民众的真正处境, 并且比较一下这些民众在跟穆斯林接触之前和接触之后生活的情况, 那就更明智了。 假使他们发现, 那些在波斯与罗马保护地区的民众最迫切的恳求就是盼望穆斯林前来将他们从那外人的压迫统治之下拯救出来时, 他们会怎么说?假使他们无意之间偶然发现, 这些被称为「征服者的」的穆斯林, 竟然受到那些渴望穆斯林之保护以及穆斯林的公正之法政制度的一般民众和宗教长老们如此热烈的欢迎时, 他们会怎么想?对于有些「被征服的」民众不但热情地欢迎「入侵的」穆斯林, 而且还跟他们站在同一边协力对抗压迫者的奇特现象, 他们该作如何的解释?对于这些「被侵略」地区在伊斯兰教的治理之下, 竟比未被侵略之前更繁荣、更自由、更进步的实况, 他们会有何感想?

 

 

我们并不是在确认某项观点必属正确,亦不是在作一仓促草率的结论。 我们只认为, 这个问题实在值得再思三思, 并且应当予以认真的探讨。 探讨深思之后所获得的发现必将引人关注而且意义重大。 假使将这整个的问题, 以一位西方人士的思想见解, 就今日世界的情势作一考量, 或许能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西方盟国对柏林问题的深切关怀、世界各地受压迫者求救的呼声、南韩(大韩民国)的忧虑不安、寮国人民的恐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内部问题、东南亚公约组织的繁琐事务、各共党附庸国家的扰嚷不安──这一切的情况都可有助于西方人士进一步了解那千百年前所发生的各项事件, 以及穆斯林在当时所采行的实际政策。

-经济利益绝非圣战之因

穆斯林在外间世界进行战争乃是肇因于阿拉伯人在经济上匮乏窘困的这种想法, 亦颇值得思索考量。 虽然他们自己拟想的这种假定看来似秋很对, 但事实上, 支持这种想法的人郄并没有真正认真地去研究过这个问题。 他们是否诚心诚意地认为, 经济方面的困窘就足以成为驱使穆斯林弟兄去跨越他们阿拉伯之疆界的理由?他们究竟是根据什么来假定这个古代商业中心且有河谷与绿洲的阿拉伯, 那时己不再有供养其本身穆斯林同胞的足够生产能力?他们有没有认真地问过一句, 这些「入侵的」穆斯林为他们自己赚取了多少, 对那些在他们统治之下的民众付出了多少, 而向那些设在麦地那、大马士革、巴格达、或开罗的行政管理中心方面又送回了多少? 他们有没有将这些「被侵略的」土地在伊斯兰教来到以前和以后的税赋收入总额作一比较, 并且去察看一下这些「侵略者」是否真的只是一些自私自利的投机商?他们有没有任何理由相信, 那些穆斯林真的是取多于予, 收多于支, 进赚超过付出?他们有没有找到过任何证据足以证明,在阿拉伯的中央政府曾经在任何时侯, 从它那「被征服的」保护地上, 收取了该等保护地为其本身之发展所急需的钱款来作为纳贡缴税之用。 若果真有, 它收取了多少, 而且它在不熟知的世界作这样的冒险是否值得?他们有没有搜集到可靠的资料, 足以显示阿拉伯当局在对那些「受侵略的」地区的经费开支或发展计划方面,享有过特权或任何特殊的利便?最后还有一点, 那就是阿拉伯人当时是否突然感觉到「人口爆作」的威胁, 因而迫使那些穆斯林不得不诉诸冒险的战争以及(或)经济的向外拓展?

 

 

试图解释穆斯林是由于经济的窘困而与非穆斯林打交道的想法也许堪称新奇而且值得同情, 但实际上其中郄没有多少真理存在, 甚至在学术上亦无多少具有份量的意义。 对这项试图, 说句最不保留的话, 那就是它距离令人满意和完整妥善的程度还甚遥远。 在研究、调查、分析和比较方面要做的还很多。 在这方面的工作完成之前, 没有任何批评家有权将他自己纯属理论性的假设视之为正确有效甚或具有拘束力的。 此点同时也在以亲切和蔼的方式对所有那些批评伊斯兰教的人士建议, 请他们以更为认真的态度去探究真理。

-战争掠夺与圣战背道而驰

对于那些将穆斯林所从事的战争视之为抢劫掠夺的人士们的观念看法, 实无太过认真之必要。 请问还有什么会比像这样的观念看法更随便、更轻率的?在学术的领域中, 它是一条快捷方式, 而在面对知识与道德的问题上, 它又是一条容易行走的道路;然而距离真理, 它郄十分遥远。 在上述(三)、(四)两节中所问的问题, 仍可在此再予提出, 亦就是要问, 那些穆斯林冒险者们到底掠夺了多少不义之财或者究竟送回阿拉伯去了多少?他们当中有多少人是带着掠夺来的财物回去的?这里并不是要提到那些「被劫掠的」地区在这些「劫掠者」们的手下所呈现的兴盛繁荣景象。 甚至也不是要提曾经加之于那些穆斯林身上的残酷迫害和他们在生命、财产上的损失, 或是加之于他们身上的挑衅与威胁。而只是在恳请那些怀有此种观念看法的人士, 对问题的来龙去脉能作更仔细的研究, 并作出更合理一些的结论。 然而, 他们必须记住的是, 就算穆斯林当年是攫得了一些战利品, 可是这些东西在数量上若与他们被敌人强行没收、夺取、霸占、以及其它压榨方式拿走的相较之下, 真可说是微乎其微。

不论来自各方的批评者们是否接受此等逐条说明的观点, 事情的真象仍是:伊斯兰教就其整个的形貌与内涵而言, 都可说是一个和平的宗教; 在它的教义中绝无不义的战争;武力绝未被用来加之于任何人的身上; 伊斯兰教的扩张与发展绝非由于强迫或压制所致; 侵占与盗用的行为绝不为安拉所宽恕 亦不为伊斯兰教义所接受; 任何人只要是曲解或误传了伊斯兰的教谕, 则该等行为对他自己与他的同伙所造成的伤害势将大于对伊斯兰教所造成的。 因为它是安拉的宗教, 也是直接通向安拉的道路, 所以它才在最艰困的情况下继续生存了下来, 并且将继续存在下去, 以作为通往永恒幸褔的桥梁。 假使这些批评者们对于此一事实还有任何的疑问, 他们最好是去仔细研究一下伊斯兰教, 再去读一读古兰经, 并且重新去复习一下他们的历史课程。

随着伊斯兰教传入那「被征服」地区而来的经济繁荣与文化复兴的事实, 未必就意味着穆斯林是追求经济利益和军事掠夺的一群人。 即令此等利益与战利品的获得在伊斯兰教后来的历史中成为具有鼓舞作用的诱因, 吾人仍不能认为伊斯兰教宁喜战争而不爱和平, 穆斯林弟兄酷嗜战利品的掠夺。 还有许多更恰当的解释。 其中的一项解释, 应使那些熟悉有关「基督新教之规模与资本主义之精神」之学术讨论的人士感到十分清晰──如众所周知,基督新教的教义乃是导致现代资本主义兴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没有一个认真探讨问题的人会对这项事实有所争议, 那就是:基督新教的教徒们已将他们宗教的规范,发展成了经济上的繁荣景象; 或者换句话说, 现代的资本主义仍有赖于基督新教的规范。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