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一个台湾移民的加拿大观感 (Zhuan)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九四年的夏天,举家自台湾迁移到加拿大定居。初抵异地,举目无亲
,一切只能凭以往从书报杂志上得到的有限知识在此生活。逐年逐步
的摸索后,一晃五年过去了,周遭的一切也就不再那么地陌生。曾有
在台的友人戏称:「你好大胆,居然跑到一个完全没有亲友的地方去
居住」这可能和以往遨游四海的工作,能适应各地的生活有关吧!

几年来看过无数的家庭怀着一颗朦瞳的心境越过太平洋而来;也送走
不少的家庭因适应不良、难忍孤寂又幸幸地搭机而返。期间长者取得
公民,短者一年不到,完全视个人的思维与适应情况而有所不同。而
语言、气候、就学、就业等因素不外是适应不良的主要问题。

严格的说,加国的就业市场远不如台湾那么膨勃,但是却有良好的居
住和教育环境,是退休人仕与讲究生活品质者的理想居所。台湾俗语
:「有一好,无二好」正是这个写照。况且每个人的情况不一,当然
也就会有不同的考量。

个人来此后,虽然少了金钱上的收入,但也免去了不少红白帖、交际
应酬等支出眼看着小孩健康活泼的成长,自己也能在有高度法治的地
区享受美好的大环境,顿时令我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健康、快乐,实际
上是「赚到了!」

下纯属个人观点的随笔简介,是我自99年6月陆续在「水云天际诉真
情」讨论区发表的内容,提供新移民或有兴趣了解加国人仕参考。

Gordon 1999.9.10

加拿大名称的由来

拿大家给大家拿就叫加拿大

拿大家:一个高税负的国家,夫妇两人同时上班,其中一个人的薪水
几乎全缴税了

大家拿:公共医疗保险、儿童福利金、救济金、货服税退税金…社会
福利琳琅满目

加拿大:加加减减,拿来拿去的怏怏大国也

考试时你如果照着我刚才说的去写的话,恭喜你,答错了

标准答案:

In the early 1500s, Jacques Cartier(法国探险家) used a
First Nations(原住民) word for village, "kanata", to refer
to the whole country. European map makers later used "
Canada" as a name for all the land north of the St. Lawrence
River.(即魁北克和安大略省)

加拿大的官方语言: 英文和法文

几乎所有政府的出版品上都有这两种语言的版本。原则上大部份说法
语的加拿大人都住在魁北克省,温哥华地区很难得听到有人讲法语。
不过小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就必需上法文课,为了辅导小孩子的功课,
大人也只好买录音带来跟着学罗。

加拿大人讲的英语和美国人有许多地方不同,非但重音有异,用词方
面更不尽相同对我们从台湾来,习惯于美式英语的外国人而言,真是
有时会听到捉狂。

曾经有人在美国加州读了三年中学,英语都是拿 A。来到这里,第一
学期竟是 C。听说在卑诗大学 (UBC) 第一学期的 ECT(English
Composition Test) 有一半学生 fail,原来此地注重传统的英国文
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并非只能听、讲就可。

四海都有中国人

虽然英文和法文是加国的官方语文,但是在温哥华到处所见尽是中文
和英文,日常生活里好像看不到有使用法文的地方,连学校发的通知
单也都是中、英文版本。温哥华机场附近的列治文 (Richmond) 市,
商业区道路两旁的中文广告招牌,更是比比皆是。

报纸媒体的家数是中文凌驾在英文之上,此地发行的五份日报中,英
文报纸有省报和温哥华太阳报两家;中文报则有世界日报、星岛日报
和明报三家。

有人来到温哥华才猛然发现,即使在此地住上十年可能英语也说不好
。因为在家里当然说国(台)语,看电视有华语频道,买菜上唐人街
或大统华(统一公司经营的大型华人超市有五家分店),吃饭到处是
中国馆子,朋友聊天当然都是台湾来的。于是这位仁兄想了一招,无
事便到附近洋人经营的杂货店串门子,每次买个小东西,至少也聊个
一、二十分钟,下次去买,再聊个一、二十分钟。由于住宅区不很密
集,杂货店生意清淡,西方人老板也乐于和顾客聊天,某君无异找到
个免费家教。

华人子弟都很勤奋好学,上大学的比例甚高。加西较有名气的大学里
,处处可见黄色脸孔。听说卑诗大学 (UBC) 被华人学生戏称为「
University of Brilliant Chen」因为中国学生实在太多了。

「四海都有中国人」,这首歌在温哥华得到了印证

人口的结构

加拿大虽然幅员广大,可是人口只有二千多万,只比台湾多一些,人
口少,自然景观优美。最初移民加拿大的是英国和法国人,现在则是
来自世界各国,包罗万象。

地广人稀,人口增加缓慢,据估计,不出十年,加国的人口成长率将
趋于零。尤其是西岸的温哥华地区,其人口的结构早就呈倒三角形,
老年人口居多,因此有条件接受世界各地的移民。每年大约有二十五
万个名额,间接的形成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并得到"The Canadian
Multiculturalism Act"的法律文件承认。允许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
保存及使用其本国之语言风俗、文字等,政府对不同种族的活动也非
常尊重。在学校,每当不同国家的特殊节日来临时也都举办特殊活动
,例如中国人过年时,学校还会发红包给小孩子呢。华人聚集较多的
列治文市,当天一般公司银行、政府部门都还是照常上班时,中、小
学则一律放假。

同一条街道名称的28户人家中,东方脸孔是我一户台湾人,一户日本
人,八户香港人其余十八户白人除了有几户是老加拿大人外,其他分
别来自义大利、波兰、苏联、德国……等欧裔移民,犹如一个小小联
合国,东西方文化在此汇集交流。他们吃了我的锅贴,我也吃过他们
的spaghetti。尤其前两年台海危机时,随着每日的媒体报导,几乎
天天有邻居来表达关切,让人倍感窝心。他们对台湾普遍不了解,我
就得从大陆沦陷开始不厌其烦地叙述历史,无形中增加他们对台湾的
不少认识与支持。

移民人口的改变

这些年来藉着移民政策的开放,非但引进可观的人力资源,更带来大
量的资金,可惜这种优势在最近两年已经起了变化。移入的人口和以
前相较,并无明显差别,倒是类别有相当大的不同。

随着香港回归中国后,来自香港有经商经验的移民已大幅减少;海外
财产申报法的实施,使得富裕的台湾投资移民也却步了。取而代之的
是来自印度、中国大陆、菲律宾、东欧、中南美等地的家庭团聚类、
难民等等。对于财政情形一向不是很好的联邦政府而言,在社会福利
支出方面的压力,无异是雪上加霜。这也难怪在上个月西岸的"THE
PROVINCE"读者投书和东岸的"NATIONAL POST"专栏上先后出现带有反
移民的种族主义色彩论调。

温哥华西区是有历史的古老住宅区,有些房子随然老旧,可是外形典
雅,深具欧洲风格,前门后院都是大树林荫,非常漂亮。前几年新移
民涌入后,买了房子多半拆掉重盖。把大树砍掉不说,连草坪也铺上
水泥,与附近房屋的格调格格不入,严重的造成邻居的不满。去年还
发现报上有一则新闻称,有几户华人豪宅的建筑工地内被不明人士在
墙壁上以红油漆喷着「滚回东方去!」

有钱的移民,处处炫耀财富,民风纯仆的加拿大人看在眼里,心里的
感觉则另有一番滋味。邻居有一位年约五十岁左右的白人女士,每当
看到同街的香港人开着宾士车从她身旁通过时,我猜不透她那斜视的
眼神是羡慕还是嫉妒。

CHINESE? TAIWANESE?

刚搬到这里的时候,前后院杂草丛生,长得比人还要高,以 Jungle
来形容并不为过附近邻居都抱以冷眼旁观。等到我安顿好室内家俱,
化了一大笔钱(折合台币约四万元)雇请园丁整理数日后,终于陆续
有邻人前来自我介绍、打招呼。后来我才由他们口中知道,前任香港
人屋主从来就不整理院子,任其荒芜,严重破坏了整个社区的协调。
难怪有位叫Theresa 的女仕说:"You are a diffent Chinese"。

讲到 Chinese,加拿大老外心中的"Chinese"是香港人和大陆来的人
,你如果说你是"Chinese"他们可能会认为你从中国大陆来的。所以
在此地向外国朋友表明身份时,一定得说是"Taiwanese"或是"
Chinese from Taiwan"避免混淆。

加国经济动力

经济方面,因和美国□邻,受美影响颇大。许多产品由于成本和市场
缘故,无法和美国竞争,因此大量民生用品乃仰赖进口。加国人自嘲
,美国打一个喷嚏,加国也差不多要感冒了。据我观察,纽约的道琼
工业指数下跌,多伦多的综合指数也会跟着往下振汤;道琼上扬,多
伦多综合也会相对的挺坚。

加国得以立国的经济动力,则是自然资源和农作物。草原地区中的
Saskatchewan省是世界农产最丰富的地方。以小麦而言,每年外销中
国高达二十亿美元。其次,亚伯达省的石油天然气,魁北克与安大略
省的矿产和BC省的木材,也有亮丽的输出表现。

美国加州缺水,听说加国曾计划卖水给美国,因为加国北部冰河的水
,既无污染,又属软质,是很理想的饮用水;况且取之不尽,用之不
绝。几年前,我在台北的超市货架上,就曾见过加国外销台湾的瓶装
矿泉水。

生活资源

加国总人口的80%居住于南边,靠近美国边界,面对廉价的美国货,
根本无力抵挡邻居有一位从温哥华消防局长退休的 MR. Manson 几乎
每个月都会开着他的大型VAN,越过边界去采购蔬果、食品、日用品
等,回程时则把汽车的油缸加满油因为美国的汽油还是比加国便宜。

在加国境内到处可见美国连锁店,例如旅馆、餐厅、汽车、超市、百
货公司、量贩店等等。基于爱国心以及自尊心,不少加国商人鼓吹人
民爱用国货或光顾国人经营的商号,最常见的文宣标语是「Real
Canadian」、「Shop US, Not the U.S.」、「Canadian's Proud」


在台北市内,寸土寸金,于是就有如下的笑话 :

同学甲:我爸有硕士学位...

同学乙:我爸有博士学位...

同学丙:都比我爸差,我爸有双车位...

可见拥有一个车位是多么可以令人ㄏㄧㄠㄅㄞ的事。在这里却是很平
常的事,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双车位的车库,有的还是三车位。碰到街
坊邻居家庭有聚会时,街道两旁都可免费利用,绝无停车位不敷之虞


生活环境

今年的气候真的是有些反常,以往此刻早已关闭的西温塞普列斯(
Cypress)滑雪场还在继续开放。

每年此时的温哥华,阳光普照。在路旁,随时可见像我一样穿短裤的
慢跑者人士在公园,散步、放风筝、打网球(到处都有免费球场)、
骑单车、溜轮鞋……大家都尽情的享受着多彩多姿的户外生活。可是
你只要开半个小时不到的车程到山上,仍可看到不少性致勃勃的滑雪
者,身穿雪衣,手戴皮手套,让人看了实在是搞不清楚到底此时是冬
天还是夏天。

从入春以后的温哥华,正是各种花儿盛开的季节;郁金香、樱花、梅
花、李花、杜鹃、大理、玫瑰、百合…………菊花,一直轮替开花到
深秋。在住宅区,每条道路尽是五颜六色的花海,争相斗艳。没有种
花的地方,至少也是一片翠绿。因此根本不必等到假日上阳明山赏花
,平日在自家周围就如同处于公园之中。

树多花多,自然鸟儿也多,以「鸟语花香」来形容温哥华是最恰当不
过了。屋檐下每年春天都会有知更鸟、喜雀来筑巢;今年连前院不太
高大的山茶花,树丛里也都来了知更鸟在里头筑巢产卵,人和鸟的距
离是那么的近。小孩好兴奋,他们也晓得爱护它,不让邻居的猫太靠
近树,因为这里的猫没有老鼠吃,只有捉小鸟来代替罗。

这里看不到老鼠,倒是经常看到松鼠。有一次从车房倒车出外,居然
还压到一只无辜的小生命,真是罪过!罪过!

生态保育

野生动物在这里都受到法令的妥善保护,禁止滥杀。有些山区公路旁
都竖有看板,要驾驶人小心过路的鹿只,还有麋、熊等等。去年有一
只美洲豹(Cougar)跑到本市住宅区的一棵树上,从电视新闻上看到消
防人员使用麻醉枪将它征服后,小心轶轶的装进铁笼子,准备带往偏
远的山区去野放。

温哥华滨临太平洋,内陆高山峻岭,其间形成无数河川湖泊,因此水
产品多而新鲜是钓客的天堂。从海钓、湖钓到溪钓,种类繁多,任君
选择。由于政府与民间都对生态保育工作的重视,使各类水中生物得
以生存并繁殖,故造成虾、鱼、蟹等产量丰富,价格持平。钓客也都
能遵守规定,不滥捕杀。例如在本市的Barnet Marine Park和Port
Moody的Belcarra Park我都看到在捕蟹区竖有告示并附图形,规定捕
得的螃蟹要大于6 1/2寸才可以带走,太小的必须放回,每人每天不
得超过四只。蛙鱼只能捕捉30公分以上的,也是限制四条。

钓鱼还必须买执照,警察有时会临检,查看执照兼看鱼获,是否符合
上述规定。而大众也普遍都能配合,人民守法的精神值得同胞仿效。

认识蛙鱼

我家附近正在盖一座新中学,就因为有一条小溪流从旁经过,该条小
溪在每年春天都会举办蛙鱼苗放流活动,近年并发现有大鱼自太平洋
回流排卵,引起环保团体强烈反对建校,谓此举将会破坏生态。经过
多场公听会后,市政府仍以多数人利益为前提,用公权力强制建校。
不过对于挡土墙的兴建和废水的放流,都采取高标准施工,并在本(
六)月七日下午开放工地让附近民众参观,由专家在现场解说并回答
民众疑虑。大众利益和环境保护都能兼顾,真叫双赢!

提到蛙鱼,共有六个品种,每年成鱼会从大海会到小溪源头产卵。以
Sockeye Salmon为例,它固定在每年十月中旬从大海逆流回溪,不但
准时而且成群二、三尺长的成鱼,在急湍的河流中拼命地逆游而上,
以便到达源头的河床下卵,可谓一大奇观。从未有人捕杀这些近在眼
前大腹便便的鱼妈妈,平均每条母鱼可生下三千个左右的鱼卵,变成
幼鱼后,再从河流出海,如此周而复始,It's a circle of life!

每年的蛙鱼回流季节,各大旅行社也都会登报组团,举办一日游之类
的赏蛙活动。

华人区

Richmond是这里比较有规模的华人区,华人在该市好像已跃居主要民
族,有华裔的联邦国会议员兼内阁阁员,反而其他人种是次要民族。
大温哥华地区的其他卫星城市也都散居有华人。近年来,Burnaby,
Coquilam与Surrey移入的华人,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有人担心住在华人多的地区,会影响到小孩子学习英语的进步,于是
搬迁到比较偏远的小乡镇(White Rock,Maple Ridge...);结果学校
里还是有华人,只是比起此地少一些罢了。

我刚搬迁到这里的时候,小孩子连ABC都不会,大人了解他们上课很
吃力,要他多多向班上台湾来的小朋友(会说国语)请教。结果有一
位家长深怕她的小孩英文会退步,居然要她的小孩远离我的小孩。如
今我们也算熬过来了,小孩子在学校也都能跟得上进度,中英文朗朗
上口;再看看她的小孩,黄皮肤黑头发,英文很溜,国语却开不了口
。小树苗怎么栽,就怎么长。

教育制度

住在台北市的翁太太育有两位小孩,一是高中二年级,另一是国中三
年级,计划今年暑假移居温哥华,于日前来信问及小孩将来转学加国
继续就读的情形。我的小孩没有她的大,这个问题令我一时无法解答
。经向邻居高年级的学生打听后,终于有一点眉目,并已回函解说。
愿意在此把回覆的内容简要,提供有心移民加国者参考加拿大是幼稚
班加上12年总共13年的国民义务教育,一切免费,包括书本也是由政
府供应。高中采学分制。BC省高中之毕业生必须达到最低52个学分(
28个基础课程学分及24个选修课程学分)必修学科全省一致,选修学
科则各校略有不同。修完12年级课程还要参加省考(11,12年级的成
绩占60%,省考成绩占40%)才算毕业。

很多由台湾来的家长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小孩子的适应力很
强,把他丢到英语的环境里,半年后就可以琅琅上口。试想,白人的
小孩从小就接触英文十几年若不用功,英文照样FAIL。除非你在台湾
的根基很好(就像【英文小魔女】一样)否则小孩子会非常辛苦的。
因为在学校里,光会说还不够,大部份的作业、报告都要有良好的
WRITING为基础的。

我就认识一位小孩,去年九月随家长移来此地,和我女儿同校;读了
一年就读不下去了,打算七月再搬回台湾念国中。

就业

根据报载,加拿大的新移民和本地青年同样面对就业困难,详情如下


新移民在加拿大劳力市场上堪称弱势族群,在这一方面与刚出社会的
加国青年有部份「同病相怜」的处境。

虽然新移民在教育程度、年龄、技术和家庭责任感等层面,都和加拿
大的年轻人迥然不同,可是这两种社会群体却有几项雷同之处:同样
缺乏工作经验,尚未建立良好社会关系和人际网络,以及经常承受财
务压力。

新移民和加国青年在当今竞争强烈的劳力市场中力争上游时,即使找
到了工作,通常是半工、断断续续非全年上班,或拿得仅是低阶的起
薪。据一九九五年的一项调查统计,百分之六十八的加国青年,与百
分之五十八的青壮新移民都在从事半职工(part time job),或不稳
定的工作。

新移民和加国本地青年干的行业以售货推销和商品服务为主,近三分
之一的新移民及四成三青年在这类较低薪的领域打工。

除了职业安排和工作类别非常相似,新移民和加国青年饱受失业打击
的境况也颇雷同。新移民在Montreal的失业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七,本
地青年也有百分之十八寻求工作无门,在多伦多和温哥华地区两者的
失业情况也差不多。

百万「弃屋」

在温哥华市西区买一幢百万豪宅,可能是许多人的梦想,但有些人买
了,却不好好珍惜,任其荒芜颓废。温哥华市长欧文认为这些「弃屋
」影响市容观瞻,准备修法让清洁人员可以强制进入整理,并强制要
求屋主付清帐单,否则由市府自行拍卖偿付。

本地「省报」报导,欧文发现这些百万「弃屋」,大部分屋主都是有
钱的亚洲人,且多数已离开加拿大,回流「祖国」。他们因为太有钱
,离去时根本不在乎豪宅能卖几个钱,乾脆不闻不问,任其风吹雨打


这些「弃屋」虽然有漂亮的外型和宽敞的庭院,但在长期乏人照料下
,豪宅竟变得苍老颓废,杂草丛生,像极了恐怖电影里的「鬼屋」。
许多邻居不忍心爱的高级住宅区被这些「弃屋」污染,纷纷向市政府
检举,要求市府拿出办法。

欧文表示,这些「弃屋」屋主的行为,不但不尊重社区,也不把市府
和加拿大放在眼里,所以他决定要求市议会制订一项法令,让清洁人
员可以强制进入高级「弃屋」,替屋主整理环境,事后市府会把帐单
寄给屋主,如果屋主不付,当累积到一定数额,市府可以拍卖房屋,
抵偿欠款。

市府负责建筑物检查业务的史威迪表示,过去几年温市西区的高级「
弃屋」有增加趋势,目前已超过了一百幢,部分豪宅的市府估价达五
百万元(折合台币一亿多元)。市府担心这些「弃屋」遭人恶意破坏
,已封闭了其中的四十几幢。

由于近年来移入人口生态的改变,对房地产业的冲击影响甚大,这些
豪宅想脱手都有很大的困难。就算是免费让我搬进去住,我也住不起
。光是缴房屋税就够呛的了每年至少都得付上万元以上的加币,还得
加上房屋的维护、整理,庭园的照顾,暖气的使用…等等支出,根本
不是一般家庭能力所及。

「网路儿童」

根据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由于公立学校重视电脑教育,已培养
出新一代的「网路儿童」。但是民意却也反映,现今高中学生的英文
读写能力相对较弱,许多民众并不满意学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尤其
安省(Ontario)民众对整体教育的满意度最低。这项民意调查是由一
家民意调查公司于五月上旬,对一千一百十五人所做的调查。

调查显示,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不认为今天高中学生有坚实的英文
读写技能,其中以五十五岁以上的人尤持这种看法。而有百分之五十
五,十八到三十四岁年龄层的人也认为,现今高中学生的基础读写能
力较弱。

报告指出,「显然加拿大人担心公立学校可能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基础
教育。」

在学生电脑教育的问题上,需要找出一个平衡点,因为让学生有良好
的教育基础也是很重要的。

台湾新移民的最爱---卑诗省

卑诗统计局最新报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前来卑诗省或加拿大的新移民
报到总人数,均仍较去年为低。在华人移民方面,第一季仍以中国大
陆前来的移民最多,台湾第二,香港居第三位。若以华人移民的人数
与报到的省份相比,卑诗省则是台湾新移民的最爱,高达百分之六十
三点七的台湾新移民选择在卑诗省定居。

一九九九年前三个月卑诗省总共有七千九百七十七名新移民报到,较
去年同期的移民人数减少了一千一百卅人。全加拿大有三万八千九百
一十一人报到,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九点一。

卑诗省的人口只占全国的百分之十三点二,但今年第一季全国新移民
报到中,有百分之二十点五选择卑诗省做为他们的新家,可见卑诗省
有其特别的吸引之处。

另从今年第一季的移民性质来看,投资移民类与自雇移民类的人数都
在减少中,虽然独立移民的人数仍相当的多,但人数增加最快的移民
类别则是依亲或家庭团聚。

不管是加拿大全国或只是卑诗省,移民中最大的来源国仍是亚洲。依
次序分别为中国大陆、印度、台湾与香港。今年第一季的中国大陆新
移民,前来卑诗省的人数有一千六百二十六人。台湾移民报到只有八
百一十六人,香港则为三百八十八人。

虽然华人移民人口逐年降低,但卑诗省仍为加拿大新移民最喜爱居住
的地方,仅次于多伦多。若以华人移民省份的比率来看,今年全国第
一季中国大陆移民中,有百分之二十八点六前来卑诗省报到,台湾的
移民中则有百分之六十三点七选择卑诗省做为其新家。百分之三十七
点七的香港新移民会选择卑诗省为其落脚之处。可见卑诗省是台湾新
移民的最爱。

如何在加国寻找工作机会

很多新移民到温哥华住上一段时间以后,一直找不到专业的工作,因
为他们不了解整个加拿大的经济与行业分布,一心只想在温哥华找工
作。

从本地的一份报章里了解到,其实政府在统计人才需求时,是在全国
范围内考虑。然而许多新移民却往往集中在大城市内。这等于一些地
方工作早已饱和,而另一些地方却仍然求才若渴。加国经济及行业分
布的大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加拿大有十个省和三个特别行政区域。我在先前的篇幅也曾稍微提到
他们的一些产业特色,我再把它归纳如下。这些省、区域可区分为五
大区:

1.「大西洋区」有四个省份:纽芬兰省、爱德华王子岛、诺瓦斯高沙
省和纽宾士域省「大西洋区」也叫东部地区,有丰富的渔业。

2.「中部地区」有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中部地区被称为加拿大工业
和制造业中心。安省和魁省出产超过加拿大四分之三的工业产品。安
省主要出产金属,还有汽车制造业魁省是加国主要的纸浆与纸张出产
地,也是最大的水力发电出产地。最大的畜牧业也在魁省,超过半数
的加拿大航空及太空工业位于魁省。

3.「草原区」有亚伯达省、缅省和沙省三个省。草原区有肥沃的农地
和珍贵的能源。沙省是全世界农产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加国首要
的小麦出产地。亚省是加国最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出产地。

4.「西岸地区」主要指卑诗省。人口主要聚居在南部沿岸的温哥华。
主要工业有海运及航运、林木业、渔业、旅游业、食品业和高科技技
术。

5.三个特别行政区则统称为「北区」,版图大但是人口稀少,是原住
民的主要居住地。

知道了加拿大经济及各行业的分布情况后,再按照所学专业,至该行
业分布之处寻求工作,比较能够增加获得专业工作的机会。

我认识的二位原来住在台湾时是从事电脑工作的友人,曾经好不容易
的在温哥华找到了相关工作,结果还是被分派到其他省份鸟不下蛋的
小城市去担任分公司集维修与业务于一身的全权代表,犹如古代被发
配到边疆充军,一去就是一年半载,后来都大喊吃不消而弃甲归田,
乖乖回到温暖的温哥华抱baby吃老米。

如何办理学历监定

在加拿大境外接受教育所取得的学历是否为加拿大教育或企业单位接
受,是很多移居此地者关心的问题。ICES(International
Credential ????uation Service)学历监定就是解决这方面问题的
一家监定机构。

ICES的主要工作是评估申请者的学历及监定该学历属于加拿大学历的
何种等级,并受托为某些特定行业,如医生、教师、会计师……等需
要有执照才可执业的公会做专业学历监定。

一般申请学历监定主要有三种原因,第一种是专业,第二种是教育,
升学进修,第三种是求职所需的学历监定。如想要申请教育方面的学
历监定最好先打电话到欲申请的学校查询,因为某些大学有其自订的
监定标准,问清楚后如有需要才向ICES申请学历监定。

ICES 主要提供四种监定报告:

1基本监定报告Basic ????uation Report是一般性的报告,一般求
职用@150元

2详细报告Detail Report主要用于专业监定@175元

3广泛性监定报告Comprehensive ????uation为第一及第二种报告的
综合@200元

4附加监定报告Supplimental ????uation Report专业机构或工会要
求的@125元

如果先前己向ICES申请过第一或第二种监定报告,日后亦可向ICES申
请升等的报告 Upgrade of Report,由第一种升至第二种或由第二种
升至第三种,费用均为75元。如由第一种升至第三种,费用则为150


申请学历监定时必须提供下列文件:

1毕业证书/文凭

2成绩单,必须包括学科(科目)、时数及成绩

3译本,将毕业证书及成绩单翻译成英文或法文

4正本,翻译文件的正本,做确认用

由于申请者必须提交正本,所以该机构非常小心地保管所有申请人的
文件,待监定报告完成后,ICES会依据申请人的选择用快递、邮寄或
由申请人自行前往该单位取回。

ICES亦提供海外邮寄服务,因监定工作耗费时日,移民者可在移民前
先向该机构申请做一学历监定,ICES会将申请文件邮寄给申请人。如
果前往美国工作,入关时海关会要求有一学历监定报告,尤其是须要
执照的工作,常有人因缺学历监定报告而无法进入美国,他们必须派
员前往协助。

只要是教育方面的监定,一定要先向申请的学校询问该校是否有其监
定的标准,如无,再向ICES申请做学历监定,以免花费双份费用。如
有任何学历监定方面的疑问,可向 ICES洽询。

该机构地址:4355 Mathissi Place Burnaby , V5G 4S8

电话:(604)431-3402

网址:www.ola.bc.ca/ices

卑诗省免费电话:1-800-663-1663

冬天前的准备工作

枫红层层,冬天的脚步近了!

近来气候有渐渐转凉的趋势,十月的温哥华嗅得到一丝丝深秋的气息
。路旁行道树以及山上、湖边的树林里,除了常青类的松柏之外,都
已俏俏然退下绿衣,改披黄红系列的秋装,一撮撮的点缀在山边与路
旁,煞是好看。前后院子里的大树和灌木,也一片片慢慢的开始落叶
。对于来自亚热带地区的台湾人而言,这种自然景观或许要登高山才
欣赏得到,但是在此地住宅区则随处可见。

往年此时,眺望北温山颠,隐隐约约可见“雪”迹斑斑。今年可能受
到“India Winter”暖冬效应的影响,到现在还看不到银白色的山头


在冬天来临之前,有些事情是必须事先准备的:

检查汽车轮胎的纹沟,磨得差不多时就该换新,以避免在结冰的路面
上打滑如果是天天需要开车上班工作的人,最好多备一套雪胎。汽车
水箱加入抗凝剂备妥雪铲或是融雪盐,以保持车库前的车道畅通通往
庭院的水管龙头要锁紧,并把室外水管里的水放光,以免结冰导致水
管爆裂全家大小每人各准备一双雪靴,方便下雪天出入,当然还要有
大衣、帽子、手套等等保暖的衣物。台湾的卫生衣和毛线衣在此地则
不太合适,因为室内都有暖气,不方便穿脱可能会把人热昏过去。

有备无患,你就可以安心地迎接你在北国的第一个“冰”纷的冬天了


加油

因产油国联盟有计划的减少产油量,导致最近油价居高不下。航空燃
油由每加仑三角美元涨至五角五分,CO、DL、AA、UA、NW...等美国
的航空公司,在购油成本增高之压力下,自上周起纷纷调高票价。

加国的民生的汽车用油也是一日数价,这一点和台湾的固定油价有很
大的不同。而且,同一品牌的汽油,在每个地区的售价也不一样;越
往内陆走,售价似乎越便宜。刚到此地的人,不太注意到差别,只看
到汽车快没油了,就在路边找一处加油站加油。

下次加油前可以上网GASTIPS,看看附近各个加油站的行情,再决定
前往。可能只差一条街,就可以省下好几块钱喔!

考驾照

记得当年在台湾考汽车驾照有直线加速(后来取消)、S形、倒车入
库、路边停车、上坡起步等项目,没有实际的道路驾驶,以致于有了
驾照还是没把握开车上路。

这里则和美国一样采用实际道路考照,所以几乎考到驾照后都敢开车
上路,再加上本身大都能遵守交通规则、互相礼让、道路状况又好,
所以连在台湾从未开过车的欧巴桑,也是在大街小巷开得夏夏叫。

为了降低新手闯祸的机率,更加的保护驾驶人及他人,BC省自去年八
月一日起实施新的驾照考试规定,笔试后六个月才可参加路考(如果
参加合格的驾训班课程,则此一时段可减少至三个月)。初级路试通
过尚须再经过十八个月的考核,期间不得有重大违规纪录后,才可以
参加最后的advanced test取得一般驾照。

如果你持仍有效期的加国他省或美国各州驾照的话,可以到监理单位
办理直接转换BC省驾照。持用台湾的国际驾照,则必须在报到后半
年的缓冲期内,重新报考取得本地驾照才可上路。

希望开车的朋友,都能够平平安安地出门,快快乐乐地回家。

种族歧视

根据今日加通社发自安省的新闻报导称,有一则种族歧视的广告,前
天出现在滑铁卢纪事报(Kitchener WaterlooRecord)、多伦多星报(
Toronto Star)、环球邮报 (Globe and Mail)以及温哥华太阳报(
Vancouver Sun)几家大报版面。刊登广告的人自称「人道英属加拿大
联盟(Coalition for a Humanistic British Canada)」的白人至上
主义组织,这个组织扬言要终止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

他们形容黑人说,「黑人既野蛮又有部落意识,而且会影响到他人,
不论他们在哪里,也不论他们做什么。」「只要他们还是黑人,他们
就会把他们野蛮的影响,加诸到比他们好、有礼貌又是基督徒的白人
身上。」「基本上,他们就是不适合这个社会,不论怎么用蒸气清洗
他们,他们都不可能变白」云云。

和加拿大东部比较,大温哥华地区是比较少见到黑人,住宅方圆一公
里内,找不到一户人家。虽然这次是针对黑人而来,难保下次的箭头
不会指向黄种人而来。因为今夏近六百名中国偷渡客硬闯卑诗省海域
后,人们的态度已有了改变。居民对移民的偏见和种族歧视程度是随
着移民人数多寡而增减。他们担心移民带来负面影响,如失业率上升
、税负加重、犯罪率增加等等。

既来之,则当如何因应呢?个人认为有以下两点,至少可以改善当地
人对我们的观感

自律:财不露白,不管你多么有钱,尽量克制自己,避免炫耀,可以
减少敌视。一般民众不会感激你的高消费能力,只会认为你是炒高物
价的元凶。

参与:溶入社会,多多参与社区、学校的活动,不要凡事置身度外,
让他们感受到你对社会的关怀与供献。例如慈济在此地的各项公益捐
输,经常受到各界的好评与嘉许。

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相信你也做得到。

过万圣节

「不给糖,就捣蛋」(Trick-or-Treat)西洋风俗中「装神弄鬼」的万
圣节(Halloween)将在这个周末来临,温哥华地区的华人家庭也都入
境随俗普天同欢。小孩最高兴了,当晚可以装扮别出心裁的鬼造型,
挨家挨户的去按门铃,要糖吃,分享本地的过节气氛。

商场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卖道具服装、面具和糖果的商店;晚去买,
可能还买不到锺意的造型呢。如果不想破费,也可以自己动手用家中
现成的大件衣服或袍子、床单之类的来设计扮相,只要再画画脸或加
顶假发,看起来像是孤魂野鬼,不像是正常人就可以啦。

在你的房子周围布置鬼节流行的橘色和黑色专属颜色的装饰品,或鬼
塑像、蜘蛛网等,门口放个精雕的南瓜灯笼,都是鬼节的应景布置。
(每年我都是自己雕刻南瓜)

小孩出门要糖前,要对孩童做一些勤前教育的工作,例如要注意自己
的人身安全,最好有成年人或年纪较大的孩子陪同。要糖果的路线最
好不要穿越马路,沿着社区的人行道行走,以避免不必要的车祸事件
发生。

法律规定只有十八岁以上的成人在万圣节这一天可以玩烟火(冲天炮)
,所以不要让小孩子放烟火以免发生意外。

当然,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是在当天黄昏前,要买好糖果在家里准
备着,以应付入夜后前来敲门要糖吃的各路小鬼们。

退色的圣诞?

过完万盛节,才收起南瓜灯笼,又要马上把圣诞灯饰给点燃了。

的确,商店里的货架上,放眼望去尽是琳琅满目的耶诞饰品。今天才
十一月三日,我就收到从南半球澳洲寄来的圣诞卡。这股浓郁的过节
气纷,一直会加温到十二月底。

圣诞节在西方人眼中的重要性,就如同我们过农历新年一般的隆重。
每个人在辛苦的工作一年后,利用这个节日,为自己添购新衣,也为
亲人购买礼物。然后,全家利用这个节日,团聚在一起,好好的享用
一顿西方人的「年夜饭」。

在节前,各个学校都会举办各型的庆祝活动,如演唱会、手工艺品展
、慈善劝募等等。可惜,东方人的反映与参与热度都很冷淡。

小孩就读的小学,每年都会选订一天,发动全校师生到社区挨家挨户
为食物银行募集食品,以提供低收入户及游民食用,让他们在严寒的
冬天里,也能分享到过节的温饱。每年的成果都相当丰硕,收到的食
品,聚集起来可以装上数卡车之多,难怪这项活动年年都会举办。

每年我一直都是担任驾驶,按照分配路线,以极慢速开车,跟在成群
小朋友后面。学生们从各户人家取回的成箱、成袋罐头食品,就往我
的车后放。放满了,我就先送回学校卸货,然后再回到队伍后,继续
收集,如此周而复始。很遗憾,多年来就是看不到还有其他黄皮肤的
家长加入工作行列。

邻居的白人告诉我,自从大量亚裔人仕入住加国后,社区内圣诞节的
气氛已不若以往。我告诉她,可能和近年的经济不景气有关吧。她则
摇摇头说:「你看那几家豪宅,全家出入开的都是名车,应该不至于
买不起一串灯泡吧。住在这里的人,不论你是任何宗教、种族,都应
把圣诞节视为一项winter festival来庆祝。」

住在我后面的一户姓Chan的华人,每年圣诞节前,都会开着他那部白
色的Jaguar,在夜里戴着妻儿,高高兴兴的到处去欣赏每户装饰各式
各样的灯饰,自己家们口,就从来看不到他点过一盏灯泡。

不一样的选举

今天是温哥华地区的选举投票日,也是我第一次在加国履行投票的义
务,对我而言别具意义。只要是在本省住满六个月并在本市住满30天
,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可以有投票权。

本市要选出一名市长(Mayor)、八名市议员(Council)、和七名学校局
学务委员(School Trustee)选票是一张比A4纸张还要长一些的卡纸,
每人可以圈选一名市长、八名议员、七名学务委员。并附带有类似公
投的市政问题,要选民表示意见,这些问题都是二选一,不是Yes就
是No。圈选完毕后,立刻送进一套密封的电脑读卡设备机器,就算是
投票完成。

选举期间,没有宣传车,也见不到后选人的旗海飞扬。印有政见的文
宣品,也只有在投票日数天前,才由义工发送到各家信箱。文宣品都
是以政党为单位集体印制,看不到互相抹黑,也听不到攻讦谩骂。大
家进行了一场平和的君子之争,各自表达理念,剩下的就是让选民去
决定,这才叫真正的民主。

几天前的中午,买菜路过商场附近的某候选人竞选办事处时,我好奇
的进去看了一下贴在墙上的海报图片,顺便和在里面工作的女士打了
一下招呼。我说It's time for lunch now。她说她有准备了三明治
。可见,这里也没有台湾式选举的流水席。

我看到了一场和我以前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样的选举。

其实,你可以不用移民

相信有很多移民,是为了改变一下小孩子的学习环境,才抛弃在台湾
的工作,举家迁徙国外。但是往往到了新环境以后,小孩子的日常作
息,却仍然和住在台湾时不相上下。让人看了不禁要问:「既然如此
,又何必不远千里迢迢辛苦而来呢?留在台湾不也是一样吗?」

年初,友人的一位新移民朋友,说是要互相切磋在此地的生活情形,
邀请我和内人到他家便餐。乍听之下,可以聊天,又有饭吃,我当然
很乐意地就一口答应,准备把数年生活心得倾曩相授。

夫妇二人带了唯一的儿子,在99年夏天搬抵此地。小孩就读五年级,
在台湾已经学过六年钢琴;夫妇从小就聘请外籍老师,教导小孩学习
英文多年,可谓早有准备。

他的儿子和我小孩同年级,我们彼此把小孩的课余活动情况叙述一遍
后,才发现两个小孩子的日常作息竟是差别很大。下课后,一个是还
有一连串的中文、英文、法文、数学、钢琴补习;另一个则是中文、
绘画、球赛、游泳、童子军等活动。

他的观念里,仍然认为唯有读书才有出头的一天,搞运动的人没饭吃
,抱怨学校的体育课程排得太多;看到成群白人家长冒雨撑着伞,在
公园球场边观看子女的球赛进行,骂人家头壳坏去。没错!小孩子正
在学习的阶段,是要多研习功课。但是在课余,也不能忽略有益身心
的育乐啊!再说全民运动并非个个都为了赚钱,只为强身与乐趣 (
Fun) 。否则,光有脑袋,没有身体,何来行走往后的漫漫人生路呢


我发现他完全是为了小孩的教育而办理移民,却还是让小孩子迈着和
台湾相同的教育步伐,补习,补习,再补习!

我笑着说:「其实,你可以不用移民!」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