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比较联军空投食品与林彪长春围城 zhuang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比较联军空投食品与林彪长春围城


  现在从电视上看到,与空袭同时进行的是向阿富汗难民空投食品
。过 去红十字会与各国政府给阿富汗的粮食援助都被塔利班囤积起
来以为备战 军粮,甚少发给平民。为了救助阿富汗难民,联军这次
在空袭的同时空投 食品。

  为防止塔利班又将空投的食品囤积起来当军粮而不发放给老百姓
。这 次的空投食品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每个密封袋里只装一个人
一天的食物 。集装箱从飞机上投下去之后在空气的冲击下散开,释
放出无数小降落伞 。每个小降落伞上只悬挂一个食品密封袋。这样
便于平民捡拾,而不利于 塔利班集中收集。联军此举可谓用心良苦


  回过头来看中共是如何围困长春的。长春守将是与戴安澜、孙立
人、 廖耀湘、杜聿明齐名的抗战名将郑洞国。林彪的四野将长春围
了个水泄不 通,断其粮道以便逼降。

  为了加速城中粮尽,围城部队竟然严禁任何老百姓出城谋食,以
便造 成老百姓与军队争食的局面。结果致使大批老百姓饿死围城。

  日本一家保险公司总裁是一名“中国回归者”,当时正在被围困
的长 春城中等待遣返。但因长春已经被围,交通完全切断,无法出
城。后来眼 看着呆在城里没有粮食吃,已经活不下去了,便和其他
两个日本人一起逃 了出来。结果遇到共军围城部队设置的防线,不
许他们出去。他们在包围 圈里,长春城外露宿了三个星期。两个同
伴先后饿死,他自己最后从野狗 挖的狗洞中爬出包围圈,才得以生
还。

  中共作家张正隆中校在《雪白血红》里估计长春围城饿死了十五
万人 。当时在城中的国民党方面的段克文估计饿死了六十五万。日
本传媒当时 估计饿死了总有二三十万。总之是个不小的数目。解围
之后,长春百姓见 面都互问∶“你家还剩几个?”与地震灾后的幸
存者重逢一样。可长春围 城却完全是人为的灾难呀!

  后来共产党有个《兵临城下》的电影,其故事背景即长春围城。
即使 当时的围城部队没有今天一边扔炸弹,一边扔食品的联军这般
仁义,至少 放长春百姓逃出围城就食这点起码的良心总该是有的吧
?可是却没有!古 代战争以曹操最爱断人粮道,也未见有如此不许
百姓出城觅食而宁可将他 们一起饿死围城的。

  长春围城的前敌指挥官是二肖,肖华和肖劲光。四野总指挥是林
彪。

  最近见林彪的女儿林豆豆在为其父翻案。林彪若并无谋害伟大领
袖毛 主席的计划,则确属冤枉。若真有谋害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计划
,也属应该 。他老人家发动文革致死了一百七八十万无辜。林彪吊
民伐罪,就该谋害 了他。若林彪不知叛逃计划,则确属冤枉。若确
知叛逃计划,则征刘少奇 囚死之惨,叛逃乃理所当然。但不管如何
,林彪难逃长春围城饿死二三十 万无辜百姓之罪。

  秦将武安君白起坑杀赵降卒四十万,后被秦王赐死,临死叹曰∶
“吾 为秦下七十余城,何罪之有?!”想了想,然后复叹曰∶“吾
坑杀降卒四 十万人,为天地所不容,死固当然。”遂伏剑自刎。

  西楚霸王项羽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后被汉王十面埋伏所困,临
死叹 曰∶“此天欲亡我,非战之罪也”,终于自刎乌江。惜其至死
未悟,天欲 亡彼固非战之罪也,然其坑杀降卒二十万人,为天地所
不容,死固当然。

  林彪为毛泽东打天下,从东北直下海南岛,居功厥伟,何罪之有
?最 终却死于叛逃途中的飞机失事。然其下令长春围城,饿死二三
十万无辜百 姓,为天地所不容,死固当然。

  长春围城饿死无辜百姓与今日联军一边投炸弹,一边投食品之举
相比 ,可见「中共万恶」。

  再说一件事。朝鲜战争中国军队入朝参战不是现在说的1950年10
月25 日,而是更早。先期渗透部队在进入朝之前都将身上携带的中
文材料和胸 章等足以识别中国军队东西全部撕掉。进入朝鲜后在中
途遭遇以为朝鲜人 民军已遭仁川登陆全歼而不加警惕的联军,打了
联军一个措手不及。

  联军发现对方被俘人员不会讲朝鲜话,后详加辨认,才发现是中
国军 队已经秘密入朝参战。麦克阿瑟被气得够呛,这才在证据面前
下令轰炸鸭 绿江大桥和江北中国军队的集结地与军事目标,以便阻
止中国军队过江。

  因为中国军队都是军民鱼水情的,集结起来的军队就住在民房里
。美 军当时也没有如今这么精密的技术装备,又不能眼睁睁看着中
国军队源源 不断地涌入朝鲜,落下去的炸弹没长眼,自然是误伤了
不少民房和中国老 百姓。

  中共控制的传媒便以此作为美国已经侵略了中国的铁证,发表声
明,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至今绝口不言究竟是否先期已
经派大部队 秘密入朝参战。

  今日本·拉登只谈联军侵犯了伊斯兰的尊严,却绝口不谈911恐
怖袭击 在前。塔利班只谈联军开火,却绝口不谈自己拒绝交出本·
拉登在前。其 实都是一丘之貉!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