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SAP Consultant的找工作经历(by Lili)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说起我找工作的经历,至今还觉有点后怕。

来加前,我在上海做SAP Consultant, 是五大(Big Five) 咨询公司中的一家。帮客户实施SAP 系统,整天和客户开会,写报告,培训 客户。是一项对语言要求很高的工作。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新移民是不太会找回这份工作的。我虽然嘴上不说,因为我是主申请人,但在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尽管我在几大 著名外企做了5年,尽管我的美国老板、德国老板都夸我的英语好。

我和老公今年4月3日到了多伦多,由于我们一直想Apartment,而这里对初来的新移民租Apartment又有种种限制,所以好不容易直到4月15日才搬进现在的这个交通便利、购物方便的大楼。接下来买电脑,装电话,又附带申请了BellCanada 的每月6元的留言服务,它最大的好处是你上网的同时,也可以提供留 言服务,不像answer machine。上网到workopolis一查,SAP Consultant的工作还真不少,大部分都是代理在替雇主招人。年薪在IT 行业中也是高的。看看所提要求,自己也都满足。

我的简历在请了我们的加拿大律师看过后,于4月19日开始发出。发了20几份后,几乎就把workopolis上的SAP 代理发了个遍,因为虽然SAP 的工作不少, 但都是集中由那么几家代理在招。于是,就只好怀着虔诚的心情等待。一天、 二天,两个星期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我开始坐不住了,我自认为简历已经符合北美的风格,我那些曾经为几大跨国公司工作过的经历, 居然无法打动任何一个代理。我在上海的时候,猎头公司可是追着打电话找我的呀。 看来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要想挤进这个行业还是很难的。万般失意无奈之时,我在is4u上把我的苦闷写了下来。热心、聪明的版主Jasmine让我把 简历给她看看。她给我提了几条意见,其中一条是这样的 "The whole resume does not reflect any of your personality at all. After reading it I felt like you are a robot programmer machine, not a person. Because there is nothing talks about how you interact with team members, business partners, end-users. There is nothing about leadership, presentation skills, organization skills, project management skills, understanding of the business type of thing. As a consultant here, all these skills are essential because you are always dealing with people to implement your project"。我觉得她说得非常有道理, 当初为了能够在代理那儿争取到面试机会,我觉得与当地人竞争,"英语能力" 不是咱的强项,于是就在二页纸的有限范围内花浓重笔墨强调技术如何如何,以其引起代理的注意, 将communication, presentation skills等恰恰是对这份工作很关键的部分挤掉了。因为觉得说了也白说。其实这种未上阵就怯三分的小妾心理是行不通的,如果自己对自己都没有信心,那又怎么期望别人对你有信心呢? 其实仔细想想,自己的最大长处就在表达及人际交往 的能力上。想当初,我代表公司到国外开一个ERP的会议,会上做了一Presentation, 会后,就有一家国际著名公司邀我加盟。还有一次,陪公司的总裁坐着奔驰去四小时以外的地方去见客户,一路上,我们一直用英语聊天,几乎没有停过。别人都很佩服我,说就算用中文聊天,能聊四个小时,都很不错了,何况用英语,哪有那么多话题。可见我是多么的善谈。其实话题都是即兴发挥的,比如说路过杭州就聊杭州,路过绍兴就聊绍兴。反正,通过这次聊天,我给总裁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来他还点名让我上项目。再说多伦多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城市。我问过比我早来的朋友,他们周围的同事还是international 成份的多, 那些优秀点的加拿大本地人都跑到美国去了,留下的位置给新移民填空缺。既然加拿大政府的移民官都给了我们签证,认为我们行,那我们还有什么犹豫的。这样自我阿Q一下后,感觉好多了,信心倍增,着手修改了简历,又对准那几家代理发了一通,当然也没有忘记重点关照我曾工作过的几家跨国公司。

两天过后,终于收到了第一家代理约我去面谈的电话! 于是第二天也正好是到多伦多整整一个月的日子,我穿上已经久违的套装到Front街去赴我的第一个面试。 从地铁里出来, 第一次在多伦多看到那么多的高楼,一下子让我想起上海的陆家嘴商业区,淮海路上的香港广场,瑞安广场。看着身边穿流不息的身着business attire的男男女女,迎着朝阳,我的内心不禁豪情万丈,我一定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对自己说。

"嗨!"好像有人和我打招呼,循着声音望去,一个女黑人从路边的车子里探头出来正冲我微笑,可能我那付踌躇满志的样子也感染了她,我冲她招了招手。

和代理的面试,与其说是面试,还不如说是聊天,轻松愉快。 对方告诉我现在手上有一个政府部门的客户,正在re-organization,需要上SAP,不过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都比较低,可能要等一阵。 我知道不会马上有雇主的面试。我问他SAP Consultant的工作,非母语的新移民做的几率大不大? 他说,你的英语很strong and clear, 你的经历和面试技巧都很好,应该没问题。我听后,自然是心花怒放,心里好象又踏实了点。然后,他又叮嘱我,他会和我保持联系,同时in case of double represantive,我与别的代理 接触,要keep him informed。最后,他又让我填了一张表,包括经历, reference等。一个小时后,握手告别。虽然没有雇主的马上面试,但是代理又给我增加了点自信,就像又打了一针强心针一样。也算没有白来。回到家后,马上写了一个thanks letter ,email 过去。

接下来,去参加了那个著名的IBM job fair,他们也在招SAP consultant,是 FI/CO,PP, PM ,没有我的MM。尽管这样,我还是不死心, 分别和三个招聘人员进行了详细的面谈,告诉他们我open to relocate, 有别的城市的机会,别忘了我。

又在家如困兽般的等了一个星期,依然是没有一个电话,好不容易鼓起的自信,又被这无声的等待击垮了。除了继续在网上寻找新的机会,心里又开始盘算起来,怎样才能吸引代理呢? 我注意到一个有名的代理 已经连续几次在workopolis上登同一个广告,一副很急着找人的样子。我也发过两次resume, 都不理我。既然你不理我,那我就主动点吧。我顺着这条广告在它的主页上找到了所有与SAP hiring 相关员工的名字及email地址,从中挑了一个姓Best 的先生 (希望这个姓能给我带来好运),给他写了一封言辞垦切的email,附带问了三个问题:1 我的简历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 2 我的background在加拿大是否strong enough ? 3 非母语的人做SAP Consultant 到底机会有多大,难道我非改行不行? 过了两天, Best 先生终于打电话来,说了几句话,他就说you speak fantastic English,并问我在哪儿学的。同时他说看我的简历,我的background没有任何问题,之所以没有联系我,是以为担心我的communication (English),现在看来没什么问题, 他手上有几家很好的公司,他要见见我,我们约好了日子。

第二天,我又收到了另外一著名代理约我面谈的电话。我的心情又多云转晴,好了很多。

和Best的会谈很愉快,他也很健谈。我们先review了一下我的resume, 他提醒我不要看着自己的resume 回答问题。他说他经常收到中国新移民打来的电话,尽管他知道中国人很聪明, I.T.的水平也很告,可是就是吃亏在英语上。有的时候不知道打电话的人在说什么,他也为他们感到着急。唯一能做的是送他们上ESL,半年以后再联系。 他又夸我的英语fantastic,穿著打扮、言谈举止很 professional,excellent presentation and interview skills。让我暗自飘飘然了一会儿。我连声道谢的同时, 当然也没忘恭维他也非常professional, 他们办公楼的view 很美丽。他告诉我他手上有几个很好的客户,其中一个也是五大咨询公司中的一家, 他打算把我报上去,按照我的经历,年薪可以要到80K。接下来,Best 又把他的Manager 请出来,和我谈了谈。Manager 说:"we open the door, you close the deal." 然后他们就为我安排了当日下午的employer 的面试。按照这家公司的面试顺序先上来的是human resource的电话面试。 他们告诉我,这个面试的lady 很tough,让我做好准备,anyway,be yourself。后来我谈到我的也是做SAP 的过去同事也在找工作,那个manager马上掏出一叠名片,让我把他们介绍过来。从一开始的拒我于千里之外,到现在的让我把过去的同事拉过来,真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变。

回到家后,马上上网,我记得专门有一个SAP的网站,介绍怎样应付SAP的电话面试,找到后,临时抱了抱佛脚。我知道这是一锤子买卖,一定要把她"侃"倒,否则就不会有接下去的面试。下午4:00整,电话响了。慢慢的我觉得她真的是tough,问得很细,一点不马虎,不单单是问human resource 的一套, 对做过的每个项目的具体细节都问得很详细, 我觉得好像是在和项目经理谈话,放下电话,正好5:00整。回想整个面试过程,觉得应对得还不错,有几个地方还赢得了对方的"great, great" 的称赞,觉得应该会有等二轮的面试。果然,星期一,Best 打来电话,告诉第二轮技术面试按排在下个星期三进行。

这期间,又和另外一著名代理面谈了一次,那位也是没等我说几句话,就打断我问英语讲的这么好,在哪里学的? 告诉我现在SAP的市场没有前几年好,他给我的报价是70K。他还特别强调了一些面试技巧: 要一直微笑, 要eye contact 要热情地、大方地打招呼。他还说,在面试的时候,技术最多占50%,还有50% 是你的personality,北美人以第一印象来判断一个人,这是他们的文化。雇主要雇的是他喜欢的人,个性开朗的人占便宜,就是这么简单。

接下来,我又把简历放到了workopolis 和Monster上,效果也不错。接下去的日子,一直陆续有代理打来电话,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应该有10家左右。尽管说得花好稻好,在我拿到offer 前,真正给我安排到雇主面试的还就只有那位Best先生,真不愧是best啊。第二轮的技术面试官是位很可爱的小姐,Senior SAP Consultant, 她也是移民,一年前从南非来。 她问的问题,比较general,主要侧重于所做过的项目的具体细节。这对我来说没有任何问题。我们谈得很投缘,到后来,用她的话说,我们两个的interview 变成了chat。一个小时后,她还特意送我到电梯口,我知道,这一轮我又通过了。

几天后,我又收到了Best要我去第三轮面试的电话,这次是去见Senior Manager,如果过的话,就大功告成。

这期间,我收到了在上海工作过的一家公司加拿大分部的面试通知,这个机会是我自己直接发简历得来的,时间长了点。也是我的第二个雇主面试。我把这个面试按排在了前面提到的第三轮面试的后面,因为直觉告所我,也许我已经不需要这个迟来的面试了。

一个星期后,6月21日,我去见Senior Manager,一切都仿佛是水到渠成,半个小时中,我成功地拿到了offer。

回来后,我打电话拒掉了第二个面试机会,不想浪费他们的时间,也不想浪费我的。我想趁着剩下的几天好好放松一下。其实找工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full time job, 上网、发简历…还夹杂着压力、彷徨、茫然、不知所措、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这几天中还陆续有代理及雇主打来电话, 其中也有美国的雇主,挺有诱惑力,还是一一拒掉了.

回头看看我过去工作过的一间公司中过来的五个女孩子, 最早是97年4月份过来的,每个人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秘书的还是在做秘书、做采购的还是在做采购、做质量控制经理的还是在做质量控制经理,做SAP Consultant的也将继续做SAP Consultant 。我们五个人共同的特点是:国内的外企经历,开朗、自信的性格,流利的英语。对我来说我觉得我主动写信给Best 起了关键的作用。当然, 我自信、 轻松的面试交谈技巧也帮了不少忙。还有不能不提的is4u,一段时间以来,它几乎就是我的home page, 每天都会去看看,is4u的网友ERP guy等也给了我很好的建议。在这里我得到了很多information,认识了很多性格各异的人(当然他们未必认识我),Jasmine、萝卜秧、lihei、yaojian、stephen、kinkin、蒲公英等等,每个人在我的印象中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如果有一天,来个is4u网友聚会的话,当我见到他们本人时,我希望能告诉他(她)们"嗨, 你真的与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

最后我还想讲一个与找工作无关的小插曲做为这篇流水帐的结尾。有一天早晨, 在面试的途中, 在Yonge 地铁站等车时, 一阵凄婉、悠扬的笛子声飘了过来,那是一首熟悉的中国乐曲,刹那间, 不知为什么,眼泪顿时模糊了我的双眼,不远的地方,一个40几岁的华人, 站在那儿, 很投入、很动情地吹着, 我觉得他一定是中国人,因为只有中国人,才能把中国的笛子音乐演绎得这么感人。再看周围的人,好象都被这天籁之声打动了,每个人都好象在凝神静听,特别是和我一样的华人,脸上的表情都是那么地激动,活到现在,我第一次这样地为中国的音乐流泪,在多伦多的地铁里。

Lili 6月29日,多伦多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