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再访向克林顿提问的北大学生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再访向克林顿提问的北大学生

  去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于6月29日在北京大学发表了演讲,并回答了他自己挑选的7名同学的提问,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本版于去年8月7日转载了《半月谈》的文章《向克林顿提问的北大学生》,受到读者的欢迎。
  今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了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美国这一野蛮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极大义愤。5月10日,《半月谈》的记者再次走进北大校园,追踪采访了去年采访过的5位同学,并写下了《再访向克林顿提问的北大学生》。现本版特作追踪摘编,以飨读者。
        ———编者
  克林顿告诉了我美国人权的真面目
  去年她曾向克林顿提问:“美国就没有民主、自由、人权问题吗?”这次记者问她:“如果克林顿再来演讲,你会再问他什么问题呢?”她摇摇头:“我什么都不会问,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已告诉了我一切!”


  刘丽娜(国际金融专业三年级):说句实话,上次我向克林顿提出那个被同学及媒体称为“厉害”的问题后,自己在别人问起时还尽量“挽回”影响,替克林顿说好话,比如说他有风度等。现在想来,上次提问时还是书生意气,我并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观点。事实教育了我们,克林顿的人权是建立在践踏别国人权的基础上的。
  有位同学在三角地贴出的反思文章中写道:“静下来好好地想一想我们的过去、想一想我们的现在、想一想我们的未来!”的确,我们是该认真地想一想了: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明天的责任。
  炮火中送来的“民主”“自由”
  灵秀的马楠去年“请教”克林顿的问题是“是否同意只有尊重别人自由权的人才真正懂得自由的意义?”她说:“总统先生现在给了我答案。”


  马楠(中文系对外汉语教学中心研究生):去年克林顿不但来宣讲了自由、民主,而且还高谈阔论了和平、发展、环保等问题。虽然我当时对他的“不必为了国家的自由而牺牲自己的自由”论调提出了质疑,但我认为起码他是文明的,这个印象持续了很久。
  当5月8日的噩耗传来时,我震惊极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仅把战争带给了世界,还把死亡带给我们3位伸张正义、呼吁和平的记者。好几次,我坐在桌前,要提笔给克林顿写信,继续我去年的提问。可我写不下去!对于连热爱和平的记者生存权都不给的人,我能对他说什么呢?
  这几天,我的心情特别复杂。我有一个朋友就是美国人,在青岛当老师。这几天,他也非常难过。他说:“我不知道怎样面对我的学生?其实普通的美国人也是反对战争的。”
  透过血色我看到了美国的虚伪
  记者被邀请到他的宿舍进行采访,他的声音低沉。临近毕业的他,要整理的看来不仅仅是几箱行李。


  梁山鹰(艺术系广告学专业四年级):在我的脑海里总是闪现出两种画面:一个是我们3位记者的音容笑貌;一个是我看过的一部美国电影中的画面。这部片子讲述的是一个美国战地记者的故事。这个记者在战场上死了,他拍的照片后来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片子以精美的画面展现了他与家人曾共度的美好时光,呼吁停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我当时看了这片子很感动,认为美国真的是像片中展示的一样,是尊重生命、尊重人权的。然而,我们中国3个记者的生命却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点燃的战火中失去了。他们的亲人一生都将生活在痛苦之中。而这些发动战争的人还声称是“失误”!这“失误”导致了母亲失去了孩子,孩子失去了母亲!这是血腥的罪恶!
  我们这一代受美国文化影响很大,过去我认为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去年我向克林顿还提出了关于加强文化交流的问题。8日夜里,我和同学们游行到美使馆抗议至9日凌晨。我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
  现在,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思想体系的一些东西:如美国文化、美国的人权观等。因为,血的事实让我看到了它们的虚伪性。
  放心吧,我们懂得了责任
  他穿着一件印有“北京大学”字样的白色T恤衫,夹着一堆书出现在宿舍楼门口,似乎没有长大的迹象。可在采访后,记者由衷地说:“成长是不着痕迹的。”


  黄国华(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二年级):去年我向克林顿提出美国对台湾出售武器等问题,爸爸认为“问题虽然提得好,但太尖锐了。”在他的眼里,21岁的我太年轻、易冲动。然而,爸爸昨天早晨打电话给我,第一句就问:“你参加游行了吗?”我怕老爸训我就说:“没去。你以前不是不让我去吗?”爸爸劈头就说:“这种时候你怎么能不去呢?你脑子长到哪里去了!”挨了老爸这样的“ 骂”,我特高兴。
  那天去游行没有赶上学校的大队伍,我和200多名同学一起,考虑乘车赶上去。学校附近没有直达美大使馆的公交车,我们就试着与路过的302路司售人员商量。没想到,原来坐车的乘客听到后全部下车,让司机送我们,还纷纷说 “一路走好”、“一路保重”。许多女同学当时就哭了!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了民心、民情。走在游行队伍中的虽然是我们,但伴着我们的却是所有中国人的心声。长这么大,我第一次感到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为了中国的明天而努力
  他是5位同学中唯一已参加工作的,采访地点他坚持定在北京大学。


  陈志能(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人事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对我原有想法冲击很大,可以说是当头棒喝,使我梳理与检讨自己的思想脉络。
  有硝烟的战争,没有硝烟的经济角逐同样是战争,在银行工作,我更能体会到国家经济实力的作用。
  为加入WTO,我们要开放金融服务,别的国家在这点上都经过3—5年的准备,而我们却没有这么多的整装待发的时间,必须是在前进中整装。没有强大的国力做支撑,我们在国际金融业中就没有地位。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知道我该怎样做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去年我向克林顿提出面向下个世纪的素质问题,而在炮火和血泊中,我已明确了答案。为此,我该对克林顿说声:“谢谢!”
  (摘自《半月谈》1999年第十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