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误解敌视加排斥--西方国家华人不公平遭遇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二战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趋向多元文化政策,法律层面的种族歧视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华人的处境依然充满了艰辛,常常遭遇误解、敌视和排斥。曾肆虐于西方的排华仅仅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在司法过程、舆论导向、影视文化等方面都时常显露。虽然具体实例分散,隐蔽得巧妙,为强势群体不经意地忽略,可芒刺是深深地扎在了华人的背上,并且逃脱不了正义者的眼睛。
  主流媒体对华人的舆论攻击

  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是指使用其官方语言、反映其主流文化的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它是西方国家主体民族大众心理的反映,也部分表露了政府意向。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在总体上对华人是友好的,但也时常发起对华人的攻击。

  1996年,《纽约时报》刊出了纽约市议员裘利亚·哈里逊的访谈录,她诬蔑亚裔为“强盗”、“粗鲁的商人”、“入侵而不是同化”等等,遭到包括华人在内的亚裔人士的激烈反对。20世纪末,在李文和事件中,美国主流社会的新闻媒体持续地误导、片面地报道此案,表演了歧视华人的经典一幕。

  随着李文和间谍案的发展,媒体攻击的对象扩展到全体华裔科学家和中国留学生。2000年3月,《新闻周刊》报道中,以“成千上万”(HundredsofThousands)来形容可能被利用做间谍工作的中国学生学者,怀疑了所有在美读书和就业的中国人。把一起个别的、后来又证明是错误指控的案件,发展到对整个族裔的猜忌,传媒从中起了恶劣的作用。

  2000年3月13日,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的新闻报道员在评论某间华人餐馆因有老鼠出没而面临被政府关闭时表示,老鼠问题的出现是因为“猫已被煮食了”,这种对华人嘲笑及仇憎的做法,引起加拿大平权会强烈不满。

  美国华人科技企业家王嘉廉是美国新经济中领袖人物之一。1998年,王嘉廉决定以90亿美元收购电脑科学公司,受到流言阻挠。《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称王嘉廉“不仅在中国做生意,还帮助中国企业发展软件业”,对他的忠诚有怀疑。重压之下,王嘉廉最终决定放弃收购计划。王嘉廉8岁从上海移民来到纽约,但他仍然不能被看作美国人。

  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后,中美关系遭遇挫折。美国传媒借机嘲弄华裔人士,美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报纸专栏作家等,纷纷推出嘲笑华人的笑话和漫画。有的节目主持人提出把所有的华人关入集中营;有的挑动学校尚未懂事的孩子反对校园内的华裔学生;有的鼓吹抵制购买和使用价廉物美的中国货;福克斯(Fox)电视台的一位主持人提出开除国家实验室中所有的华裔科学家;伊利诺伊州春田市一电台主持人呼吁民众不要到中餐馆吃饭,并把所有的华人“送回他们的国家”。据美国《村声杂志》指出,参与这种“嘲黄运动”的不乏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而且大多数是白人。

  21世纪初,口蹄疫引起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恐慌,但西方国家主流媒体竟嫁祸于华人。2001年3月27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一家中餐馆售卖从远东进口的带有病毒的肉类,很可能是英国口蹄疫的罪魁祸首。此项谬说引致英国华人组织和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英国农业部长尼克·布朗事后辟谣、致歉,但此项报道严重影响了华人餐饮业的声誉,其生意在一周之内下降了40%。

  司法执行过程中对华人的不公正行为

  二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西方国家通过立法途径实施民族歧视宣告失败。到20世纪末,西方国家的法律中已经基本找不到针对华人的不平等条款了。但是在司法过程中歧视华人的现象比比皆是。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华人电影工作者陈爱梅制作了《华埠档案》,再现了20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麦卡锡时代的反华恐怖。影片以大量事实说明在美国华侨华人所受到的种种迫害。例如,FBI探员如何对待被认为是同情共产党的华人,受到怀疑的人被跟踪,在街上被截停搜身。有人被推上汽车,送到秘密的地方进行审问。

  李文和案件同样暴露了美国政府部门对华人的司法歧视。华人科学家被不公平地非同寻常地单独挑出来,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的刑事犯罪指控。美国海外华人物理学协会会长王初英(译音)在美国科学促进学会的会议上说,自从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李文和被美国众议员考克斯公开指责他涉及间谍丑闻后,美国华裔科学家在工作场所陷入不受信任和被人嫌疑的困境。

  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教授在接受香港新闻媒体有关李文和事件专访时指出:在美国对少数族裔在人权上不公平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如七十年代在底特律,就曾发生过有一位中国人在酒吧间与人争吵几句,被两名白人用棒球棍毒打致死。当时杨振宁是全美华人协会主席,还专门为此事在纽约组织了游行抗议。但结果,两名白人只被轻判入狱一个月,而且缓刑,等于不执行。

  日本的司法部门歧视及侮辱华人事件常有发生,发生过留日中国学生被打死,警方却置之不理的个案,也曾发生中国公民在日本机场入境时被无理搜身及刁难事件。例如,1999年6月18日,王娟惨遭日本执法人员殴打事件,曾引起了中国驻日大使馆的极大关切。中国大使馆领事部向日外务省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妥善处理“王娟事件”,切实保障在日中国公民的人权。

  2000年11月,日本警方鉴于东京地区的入屋盗窃案件频频发生,竟怀疑这些案件均和当地的华人有关,于是在11月下旬,在东京约100个车站张贴、向基层警署广泛散发传单,并要求各区警员自行复印张贴在区内的住宅大厦内。传单上面印有“若发现中国人请与警方联络”,“若听见有人说汉语请与警方联络”等字句。这就是日本东京警方发起的带有辱华性质的“灭罪行动”。将一个民族与罪犯等同,是日本司法部门的登峰造极之作。

  有国家机器的支持,民间更是有恃无恐。东京新宿区内多处在入口处贴有“外国人、推销员、报刊征订员不得入内”的醒目招贴。有些游戏中心、录像带出租店甚至印有“暴力团有关人员、华人、吸毒惯犯不可进店”等内容的中日文招牌。甚至在新宿区政府和议会大楼对面的娱乐中心门面上,就公然写着“暴力团有关人员、无小指者、中国人等谢绝进店”的字样。

  影视剧作品中的华人形象被贬低

  影视作品对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因为其虚构、夸张特性而能够脱离事实依据而存在,它表达的理念和大众接受的程度反映了主流社会的心理状态。电影自面世以来,许多外国人拍摄的影片,对华人极尽丑化、侮辱之能事:獠牙、尖嘴、八字须、戴卜帽、拖长辫是他们想当然的形象。八十年代初美国华纳公司出品《傅满州》就把中国人说成妖魔鬼怪似的低等民族。周润发进军国际影坛的第二部西片《行贿者》,导演将纽约华埠描绘成杀戮战场。

  《行贿者》好像对福建人“情有独钟”,不论走私、贩毒、包娼、庇赌,都与闽人拉上关系。这部所谓大爆华埠黑帮的影片,拍摄手法阴暗,动不动就开枪杀人,福建人的粗言秽语,更很多时在电影中出现。

  2000年11月,法国巴黎NESLES剧院上演一出所谓的搞笑剧,搞笑剧的剧名居然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并且将其作为醒目的招牌挂在剧院的门口,并在《PARISCOPE》周刊上刊登了以此为题的广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是三四十年代挂在上海租界黄浦公园门口的一块醒目的标牌,是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紧密联系的,是一个充满耻辱的象征。这一事件引起巴黎华人社会的强烈抗议。

    西方国家的主流社会对华人歧视在其他类型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也有广泛的反映,例如小说、漫画以及互联网作品。2000年6月,美国一个名为“冰箱”的动画网站(Icebox.com)推出“黄先生”(Mr.Wong)为主角的网上动画,主角“黄先生”是一位瘦小、哨牙、细眼、动作猥琐的85岁华裔男仆。动画中的“黄先生”经常被奚落,有在猫王的墓上撒尿、裸跑等情节。美国《新闻周刊》也指出,“黄先生”或许是“冰箱”网上动画中最具侮辱性的人物。

  由于政府的纵容、主流媒体和影视作品对华人负面描述的影响,美国民众对华裔的歧视和偏见越来越严重。2001年3月1日至14日,美国“洛基维洛奇伙伴公司”、反毁谤联盟与“马提拉传播团体”针对全美1216个美国人进行电话访问,2001年4月25日发表的第一项有关美国华裔的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人25%对华裔持非常否定的态度,43%持有点否定的态度。

  移民是国际上普遍的现象,移民的历史就是人类发展的历史。移民为移入国带去了人力资源和物质财富,有助于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和谐,但是他们却承受着过多的苦难。我们应该收集、辨析这些案例,让民族歧视的偏狭心理和恶俗大白于天下,让华人的正直和善良为更多的人所认识,还华人平等生存的权利。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 刘权)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