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English proficiency level of Yang Lan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多維新聞社11日電】曹長青專稿/記不得具體都是哪些人了,反正印象中在國內媒體上對那些海外歸國人士的報道中常常見到類似這樣的句子﹕“某某放棄了海外的高薪待遇,選擇返回家園,報效祖國"等等。雖然今天國內的人們未見得比海外華人更愛國,但大家還是對那些能“放棄國外優厚高薪待遇,回到祖國懷抱,報效國家"之類的舉動充滿純樸的敬意。所以,如果回國的話,首先舉起這塊牌子,你就準能贏得第一陣掌聲和喝彩聲。這是你在國內成功的序幕。

之所以有“優厚待遇"可放棄,說明你在國外很成功,而用這種在“海外的成功"就足以引起那些難以邁出國門的同胞們的驚嘆、羨慕和崇拜。有了這第一陣掌聲、喝彩聲、羨慕和崇拜,你就為自己下一步的成功奠定了一個漂亮的基礎。

楊瀾吳征回國後的做法就完全是遵循了這種媒體上傳統的“愛國歸國華僑"模式。關於楊瀾放棄了有“優厚待遇"的美國電視台主持人工作而選擇回國的說法,最初大概來自吳征為楊瀾的第一本散文集《憑海臨風》所寫的序言。在這個序言中吳征寫道﹕“對楊瀾來講,她也已經可以成為第一個非美國出生,在三大電視網中一家任職的亞裔主持人,拿一份優厚的待遇。但她卻堅決不願意。她說﹕不是自己的國家,再成功,心中不會滿意的。於是,她連現成的綠卡也不拿。"

另外,最早開始批評楊瀾的署名羅向真的文章中指出,在幾年前上海《新民晚報》上的長篇採訪中,楊瀾吳征表示美國ABC、CBS、NBC和公共台PBS這美國四大電視網都曾邀請楊瀾“加盟",但被她拒絕了。我沒有找到幾年前的《新民晚報》,但基本上相信有這么篇報道和這種說法,因為第一,它和吳征給楊瀾書的序言很相似;第二,楊瀾在1月10日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指責別人“栽贓"時還說,“我只說過美國的主流電視台邀請我出任他們的記者或主持人。"

那么以楊瀾母語不是英語、26歲才第一次來美國、在美國只呆了三年左右,對美國社會根本不瞭解(從《憑海臨風》可看出,楊瀾對美國政治、經濟、社會的知識非常可憐)的現狀,那么她有沒有可能“成為第一個非美國出生,在三大電視網中一家任職的亞裔主持人,在三大電視網中一家任職的亞裔主持人"?

楊瀾吳征一直有做“第一"的雄心當然令人欽佩,諸如“大中華第一家歷史文化主體頻道",“第一個亞裔國際艾美獎共同主席",“第一個採訪"某某某某,“創下亞洲主持人進入美國主流媒體之先河",“首開亞太地區傳媒公司借殼上市的成功先河"……

但楊瀾“可以成為第一個非美國出生,在三大電視網中一家任職的亞裔主持人"卻是張口就起碼會被紐約的華人識破的謊言。且不說紐約當地幾個主要(英文主流媒體)電視台都有亞裔面孔,起碼曾在ABC紐約地方台做主播、現在紐約第11台做晚間新聞主播的董愷蒂(Kaity Tong)就不是在美國出生,而是五歲時來美國的華人;僅該台就有三位亞裔主持人。另外,美國的“亞美新聞協會"(Asian American Journalists Association)有1,700多會員,在美國各個電視台做主播的不下幾十人(有興趣的讀者上aaja.org或goldsea.com隨便流覽一下,就能找到不少),雖然他們當中絕大多數都是美國出生,但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楊瀾做“第一個非美國出生"的亞裔主持人。

當然,反正無論怎么說,國內的老百姓肯定是不知曉的,所以堂堂皇皇印在《憑海臨風》開篇的,楊瀾“可以成為第一個非美國出生,在三大電視網中一家任職的亞裔主持人"的說法,居然迄今為止在國內未受到公開的挑戰。

做不成“第一",那么她有沒有可能就做第100或第1000個亞裔主持人?

首先,任人皆知電視節目主持人起碼得能說準確無誤的英語。在數萬名中國留美學人中,像楊瀾這種從國內英語專業畢業的人起碼也得有幾百甚至上千人吧?對於這些人來說,相信絕大部份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國內學的英語實在太有限,在美國適應了幾年、甚至十幾年之後仍張口出錯。通過刻苦努力,你可以讀的遠比美國人好,甚至寫的也超過普通美國人;你表達時用的詞匯可能美國人都沒學過;你也可以口齒清晰,發音標準到超過美國南方人或口音重的黑人;但要完全杜絕口語中的語法錯誤,實在是非常不容易的。相信不少人都有“張口出錯,出口就發現錯了"的體會。

當然,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無論你是經商、做律師、醫生、在大學教書、甚至做印刷媒體的記者,都不需要說絕對準確無誤的英語,能流利表達就足夠了。但毫無疑問,對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卻不可能容忍講話中出語法錯誤,這種潑出去的水是沒有改正機會的。美國的電視節目主播(無論是新聞還是娛樂節目)都絕不只是“瞪"著前面的銀幕念稿子的播音員,而是隨時能主持現場提問、並能在緊急情況下用話語控制、協調的“主持人"。

雖然我沒有找到具體測試、研究的數字,但一般人的共識似乎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在12歲左右(最高到15、6歲)以前來美國的人,其英語口語能力有可能達到像在美國出生的人一樣。超出常人的語言天才自然有,但楊瀾是不是?

我們看看楊瀾的外語經歷﹕第一,雖然她父親是英語老師,但她未見得自幼受到英語訓練,因為據楊瀾對《北京青年報》(2001年9月10日)表示,她上大學的時候還因聽力不好、赶不上其他同學而沮喪。僅這一點就足以說明她上大學時的英語水平不過是國內四年外語系的普通水平,這是個什么水準相信許多念過外語專業的朋友都清楚。

第二,她大學畢業後就去中央電視台做中文節目主持人的工作,和英語毫無關係。哪個學外語的人都知道,只要不是母語,只要不用就忘(其實連母語都忘呢!)。她做了四年中文電視台的工作,即使沒把在學校學的英語全還回去,起碼忘了相當一部份。說你一點兒都沒忘?但真正不應該忘記的是,在外語問題上,跟在海外成天和外語打交道的華人玩“超人"遊戲是行不通的。

做了四年中文電台的工作之後,楊瀾到美國念了二年半書。別說在美國念過書的人都知道這個過程並不輕松,楊瀾也在書裡、採訪中表示自己在哥大的學習是多么緊張,用她的話說是“惡補"。那么在那種緊張的生活情形下,她哪有可能去練什么口語?頂多是課堂上、同學之間非常有限的交流而已。就這樣一個過程的英語,她畢業後有能力做電視節目記者或主持人嗎?

也許這種推理太過主觀,也許楊瀾真的就是語言天才呢。但是我們看看楊瀾自己的坦白吧﹕

在《憑海臨風》的第227頁,楊瀾寫道﹕“我只知道自己花幾個鐘頭才能寫好的英文信件,他(吳征)只用半個小時就能完成,而且,我不得不承認,其英文的流暢和準確在我之上。"

楊瀾接著寫道﹕“一九九五年夏天,我在人民大會堂用英語主持聯合國世界婦女大會開幕式前,每一句台詞都請他(還是吳征)幫我校正"

迄今為止,相信多數讀者對吳征的經歷已經比較清楚,他的英文水準“好"到哪裡也很容易設想。如果想像不出,可以到“國際艾美獎"網頁聽聽吳征的一分零四十五秒鐘講話。頂多算說得過去而已。另外誰又知道為了“光榮地代表全體亞洲人"他花了多少準備的功夫呢?

吳征畢竟在美國呆了近十年,他的英語在寫和說上都超過楊瀾是正常的。這同時也反過來證明,如果連吳征都能當楊瀾的老師,那么楊瀾的英語水準離電視主持人差多遠?如果在1995年的時候楊瀾還需要吳征給她校正發音,那么在1996年的時候就有“主流美國電視台"請她做主持人?

她把精心準備、反復操練過的“申奧"講詞流利地宣講一遍,“震"住絕大多數沒有學過外語,對外語的深淺毫不知情的國人自然是很容易的;贏得從來都慷慨奉送讚美詞的外國人也輕而易舉,如果不是更容易的話;但是畢竟海外有太多外語經驗豐富的華人……

如果就算楊瀾是語言天才,盡管她只在美國呆了三年,但她的英語口語已經完全和美國出生的人一模一樣,那么她是否有可能成為三大電視台的主持人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