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林思雲:兩億中產狂想曲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多維新聞社15日電】林思雲來稿/去年,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的一位官員對記者說:“在今後5年內,中國將會出現2億中產階層”。一時間各中文媒體紛紛炒起“中產階級”的話題,奏起了一陣“兩億中產狂想曲”。別墅、轎車、高檔時裝、輕鬆的工作環境、浪漫的假期生活、穩定的高收入,,,這一切好像都已經在向中國百姓頻頻招手,甚至有人提出:“中產階級的夢想已不再遙遠”。(chinesenewsnet.com)


然而狂想歸狂想,現實歸現實,中國真有可能在5到10年內出現2億中產階級嗎?以下就這個問題作一些探討。(chinesenewsnet.com)

一、怎樣為中國百姓提供2億個中產工資水平的工作機會(chinesenewsnet.com)

什麼是中產階層,按照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官員的解釋,所謂“中產階層”是指擁有穩定收入,有能力自己買房、買車,能夠將收入用於旅遊、教育等消費的人群。目前中國一個家庭要達到買房、買車的水準,家庭月收入至少要在1萬元人民幣以上,如果夫婦雙方都工作,男女同工同酬的話,那麼個人月收入至少要達到5000元人民幣以上。這裡不妨把月收入5000元作為“中產入門”的及格線,把月收5000元以上的人群歸為中產階層。(chinesenewsnet.com)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把“在今後5年內,中國將會出現2億中產階層”的虛話落到實處,即“在今後5年內,中國將會有2億人月收達5000元人民幣以上(按照2001年中國的物價比例計算)”。也就是說,中國出現2億中產階層的前提,是要為試圖進入中產階層的志願者們提供2億個月收5000元的工作機會。(chinesenewsnet.com)

想躋身中產階層的人必然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幹什麼工作才能得到月收5000元的報酬?”在思考這個問題以前,我們不妨看看現在中國達到月收5000元以上的人從事的是些什麼職業。根據目前的調查數據,月收5000元以上的大致有五種人:第一種人,企事業單位的高中層領導幹部;第二種人,專業技術人員,包括大學教授、電腦工程師、律師等;第三種人,外資、民營企業中的中高級經營管理人員;第四種人,成功的私營企業家;第五種人,特殊才能者,包括文體明星、作家記者等。(chinesenewsnet.com)

要想使中國出現2億中產人群,其方案無非有兩個:第一,將現有月收5000元以上的人群擴大到2億;第二,新創出月收5000元以上的新職業。(chinesenewsnet.com)

先看第一個方案。第一種人的人數會有明顯增加嗎?不會。現在中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盡力裁員,政府和國有企業中高層官員的人數不會有很大增長。擁有特殊才能的第五種人本來就不多,將來也不可能出現數以萬計的明星、作家等。未來作為第二種人的專業技術人員會有較大增長,但人才培養是個“百年樹人”的長期工程,中國現有的專業技術人員不過數百萬人,不可能在5到10年內培養出成千萬上億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第三種人的外資民營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也可能會有較大增長,但不能指望13億人的中國出現上億中高級管理人員。作為第四種人的成功私營企業家也將會有增加,但不會增加很多,一來中國不會有上億個企業,二來小攤小販、務農種地的個體經營者不可能達到月收5000元的水平。(chinesenewsnet.com)

從這樣的分析不難看出,要想擴大目前月收5000元以上5種人的人數是相當困難的。這5種人最多擴大到2000萬恐怕就封頂了,不可能設想中國出現2億人以上的領導、專家和明星。所以要使中國出現2億中產,就必須採用第二個方案,即新創出月收5000元以上的新職業。(chinesenewsnet.com)

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中產階層,是佔社會人數比例較大的一部分人。在美國,中產階級是指家庭年收2.5萬到10萬美元的階層,這個階層佔了美國總人口的80%,中產階級已是“大眾”的代名詞。在發達國家,一個人要想成為中產,並不需要躋身於上述中國那樣的5種人,隻要到大公司當一個普通的藍領工人,或當中小學教員那樣的普通公務員,就可以跨入有能力買房買車的中產階層行列。(chinesenewsnet.com)

中國要想造就2億中產階層,也隻有像發達國家那樣,把擁有中產收入的職業擴大到大公司的藍領工人、中小學教員等普通人,讓這些從事簡單勞動的普通人也達到月收5000元以上的水平。(chinesenewsnet.com)

二、外資企業能為中國造就上億人數的中產嗎?(chinesenewsnet.com)

現在中國自己的國有企業經營狀況普遍較差,國有企業職工的工資普遍低於外資企業,有辦法的人紛紛跳槽去外企工作。今後5到10年內,中國國有企業的藍領工人能夠不下崗失業就不錯了,哪裡還有月收5000元以上的奢想。因此一些人把跨入中產的希望寄托於到外企工作,但外資企業會給中國造就上千萬、上億個月收5000元以上的工作機會嗎?(chinesenewsnet.com)

在探討這個問題以前,我們首先應看一下外資企業為什麼要到中國去開辦工廠。外國商人並不是慈善家,他們到中國辦廠並不是想幫助中國人脫貧致富,而是垂青於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外國企業到中國辦廠並不是改革開放後才有的新鮮事,1920、1930年代,就有不少日本商人在上海開紡織廠,最多時有數十萬中國勞工在日本紗廠打工,那時中國工人叫“苦力”。現在日本很多公司到中國開辦組裝工廠,也是看中了中國的廉價“苦力”,當然現在的“苦力”已經改叫“打工族”了。當時數以萬計的中國人跑到日本紗廠打工,是因為日本老板給的工錢高。日本人看來“苦力”的工資已經很低,但對於中國“苦力”來說,幹“苦力”的收入還是遠高於在鄉下幹農活,一些在日本紗廠打工的女工還靠打工掙的錢戴上了金戒指。(chinesenewsnet.com)

由於外國商人在中國辦廠的目的不過是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所以外國商人不會、也不想提高中國工人的工資。盡管現在外國商人提供的工資比中國自己的國有企業高,但平均月薪也不過1000元人民幣左右,離月薪5000元的中產入門標準還相差很遠。現在中國之所以成為外資爭相湧入的“世界工廠”,就是因為中國打工族索要的工資最低。如果中國打工族提出提高工資的要求,外資就要撤走,轉到越南、菲律賓等其他廉價勞動力國家。現在世界上廉價勞動力供大於求,中國要想保住“世界工廠”的地位,就要保証中國打工族的工資是世界最低的,這樣才能把外資吸引住。(chinesenewsnet.com)

更讓中國打工族感到不安的是:他們不僅要與其他國家的廉價勞動力競爭,還要與中國國內的失業大軍競爭。現在中國水面上有幾千萬剩余勞動力,據說農村還有上億的水面下剩余勞動力,這些下崗失業大軍是廉價勞動力市場的強大後備軍。中國從事高技術腦力勞動的白領勞動力市場雖然還有一些短缺,從事簡單體力勞動的藍領勞動力市場卻是絕對的過剩,老板出1000元就能招到工人的話,他絕對不會出2000元,這也是資本主義企業追求最大利潤的本質所決定。在中國高失業率的現實社會中,外資企業中的少數白領族還有增薪的可能性,而大多數藍領族根本不可能指望看到工資大幅度上漲的那一天。(chinesenewsnet.com)

不難看出外資企業不會給中國提供百萬個、千萬個月薪5000元的工作機會。外企可以為中方的一小部分高層管理人員提供買房買車的工資,但大部分從事簡單勞動的藍領階層,盡管可以指望從外國老板那裡掙一份買彩電的錢,但別指望掙到買房買車的錢。指望依靠外資為中國造就2億中產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浪漫狂想而已。(chinesenewsnet.com)

三、引進技術能使中國民族企業為職工提供中產水平的工資嗎?(chinesenewsnet.com)

既然外企不能為中國提供2億中產的工作機會,隻能寄期望於中國自己的民族企業了。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中國現在尚沒有一個大企業能夠為自己的普通職工提供5000元的月薪。有人認為中國的低工資是中國企業剝削工人太狠,榨取太多,這種看法對中國企業有很大的誤解,沒有看到中國企業低工資的實質所在。為了說明中國企業低工資的緣由,這裡舉一個彩電企業的例子。(chinesenewsnet.com)

去年中國國內生產彩電近4000萬台,年產彩電超過100萬台的大企業有十余家,這些大企業的雇員平均在一萬名左右。按照這個情況,可以假設有一家1萬名雇員、年產100萬台彩電的企業,想為它的職工提供5000元的月薪,怎樣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呢?(chinesenewsnet.com)

1萬名月薪5000元雇員一年的工資是6億元,企業把毛利的三分之一用於給雇員發工資(其他用於設備維修更新、研究開發等),這就要求該公司一年的毛利為18億元。該公司年產100萬台彩電,那麼平均每台彩電要贏利1800元才能實現年毛利18億元的目標。生產彩電的平均利潤是10%左右,因此該公司必須生產每台售價18000元以上的彩電,才能使每台彩電贏利1800元。而現在中國生產的彩電平均售價不過3000元左右,按10%的利潤計算,生產100萬台彩電隻能贏利3億元。公司把三分之一毛利(1億元)給雇員發工資,每人每月的平均工資也就是800到1000元左右。目前中國彩電行業普通工人的月薪是1000左右,與這個計算大致相符。(chinesenewsnet.com)

以上的簡單推算不難看出,生產售價3000元左右中低檔彩電的廠家,隻能為它的雇員提供800到1000元的月薪。要想把雇員的月薪提高到5000元,就要生產售價18000元以上的高檔彩電。現在中國市面上售價10000以上的高檔彩電基本上都是進口貨,誰都明白中國企業不能生產高檔彩電的原因是沒有高技術。但怎樣才能提高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呢?(chinesenewsnet.com)

近年來中國有一種“引進萬能”的拿來主義思潮,認為自己搞研究開發,不僅時間長見效慢,而且是否搞成功的風險也很大。而引進技術見效快,又沒有失敗的危險,所以現在大部分中國企業都放棄了研究開發,把提高技術水平的希望放在引進技術上。不可否認,引進技術能很快提高中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對中國的技術進步有很大推動。但引進技術也有一個極大的副作用,這就是“低水平競爭”。下面還以中國彩電工業為例說明“低水平競爭”的弊端。(chinesenewsnet.com)

在彩電核心技術的1000多項專利中,中國沒有一項專利,這說明中國在發展彩電技術方面沒有做過什麼努力。盡管如此,中國卻是世界上最大的彩電生產國,中國的彩電工業是典型的拿來主義工業。目前國內已引進數十條彩電生產線,彩電的生產能力達7000萬台。去年國內生產彩電近4000萬台,國內銷售2500萬台,出口1000萬台,庫存積壓500萬台。由於積壓嚴重,各廠家為了打開銷路,紛紛採用降價促銷的方法,發起所謂彩電“價格大戰”。自1996年以來,國內彩電市場上已有10余次大規模的價格戰,1995年21英寸彩電的平均售價為3000元,到2001年售價已跌破600元。彩電價格大戰使彩電生產廠家的利潤暴跌,四川長虹、深圳康佳等6家主要彩電生產企業2001年中期的平均虧損值為170萬元,股票的收益由1996年的每股0.41元跌至2001年的-0.1元。(chinesenewsnet.com)

有人把中國彩電業的降價競爭形容為“集體自殺”,認為這是由於各地無計劃引進彩電生產線造成生產能力過剩所至,但這種看法存在很大問題,因為生產能力過剩是全世界的普遍現象。比如日本也有索尼、鬆下等六、七個彩電生產廠家激烈競爭,日本國內的彩電生產能力為2000萬台以上,但2001年日本國內實際隻生產了200萬台彩電,同樣存在嚴重的生產能力過剩。但日本並沒有出現中國彩電業那樣的降價競爭,日本競爭的是高技術高價格的彩電,你作40英寸的彩電,他就作50英寸的彩電;你搞高清晰彩電,他就搞超高清晰彩電,日本彩電企業之間的競爭是高層次的技術競爭,而不是低層次的價格競爭。(chinesenewsnet.com)

中國彩電企業大多從日本引進技術,長虹公司能引進的技術,康佳、廈華公司也同樣能引進。這樣引進的結果造成中國彩電企業技術一般齊,生產的品種也大同小異,不能在技術層面上展開高層次的競爭,彩電業間的競爭隻是單純的價格競爭,最後導致“集體自殺”式的降價競爭,彩電企業全面虧損。這就是“低水平競爭”的典型模式:大家都引進同一種技術,然後搞拼價格的殘酷廝殺,最後同歸於盡。此後再重新引進技術,展開新一輪的“低水平競爭”,如此循環下去。今後中國的汽車工業如果還是走引進技術的老路,中國彩電工業的今天就很可能是汽車工業的明天。(chinesenewsnet.com)

低層次的價格競爭在中國是普遍現象。在中國一提到競爭,就讓人聯想到降價放血,絕少有企業選擇走高技術高價格的技術競爭之路。中國產品在世界上的競爭也是和別人拼價格的低層次競爭,在高技術高價格產品的領域,就絕難找到中國貨的蹤跡。上面的例子已告訴我們,生產低價產品的企業不可能為它的雇員支付高工資,美、日、歐的企業之所以能為雇員支付高工資,關鍵就在於它們生產高技術高價格的高端產品。中國要想靠生產低技術低價格的低端產品造就出2億中產階層,豈不是天真的狂想?(chinesenewsnet.com)

也許有人會提出:中國企業為什麼不從外國引進高技術高價格的產品呢?這個想法雖好,在現實中卻實現不了。資本主義企業的目的是追求利潤,外國廠商賣給中國技術,不是為了幫助中國現代化,也不是為了幫助中國企業提高技術水平,而是為了他們自己賺錢。再拿彩電工業為例,日本彩電廠商並不會把賺錢的高技術高價格彩電轉讓給中國,比如平板型液晶彩電、等離子彩電等,因為他們還要靠這些高技術彩電賺錢。把賺錢的搖錢樹賣給中國,他們賺什麼?所以日方轉讓給中國的全是技術水平較低的少利薄利產品,形成日本賣什麼技術,中國就生產什麼彩電的被動局面。(chinesenewsnet.com)

由於引進技術的主動權掌握在別人手中,中國能夠引進來的技術都是低技術(盡管比中國現有的技術要高一些),靠引進的技術隻能生產低技術低價格的低端產品,而生產低端產品的企業僅能為它的雇員支付應付溫飽的工資。如果5年、10年後中國民族企業還是依靠引進技術生存,那麼就不要指望5年、10年後中國民族企業能夠為中國百姓提供具有中產水平工資的工作機會,更不會有2億中產美夢成真的那一天。(chinesenewsnet.com)

綜上所述:5到10年後,中國會出現2億中產嗎?(chinesenewsnet.com)

一、 現在中國跨入中產的5種人不可能將其人數擴大到2億;(chinesenewsnet.com)

二、 旨在利用中國廉價勞動力的外資企業不會給藍領工人支付中產水平的工資;(chinesenewsnet.com)

三、 依靠引進技術生產低端產品的中國民族企業無力為其雇員提供中產水平的工資。(chinesenewsnet.com)

這樣看來,5到10年後,中國出現2億中產的預想幾乎沒有現實的可能(chinesenewsnet.com)

世界上實現現代化、實現大部分人躋身中產的發達國家,沒有一個是靠引進技術達成的。不努力發展自己的技術,全盤依靠引進技術導致經濟失敗的事例很多,最近阿根廷的經濟危機就又是一個新例。引進技術像吸鴉片一樣,時間久了就會產生依賴性。中國企業今後如果長期靠引進技術維持的話,50年後中國也不會出現2億中產。趁現在中國人對引進技術的鴉片還沒有太上癮的階段,拋棄引進萬能、拿來主義的思想,痛下決心發展自己的技術,幾十年後中國大地上或許真的會出現幾億中產。(chinesenewsnet.com)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