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转一篇最近的'成都游记'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好久没有回去了.只记得以前的笑话,'成都人送客时爱说"你吃了饭(发音FEN)再走嘛^^^^^^":DD


成都没有丑女孩

  近日,随学院考察四川长虹和西安杨凌开发区等地。仓促但仔细地观察了一
下两地的基本(风土)文化状况。我觉得这比我们此行的考察更重要。给我印象
最深的是成都。用一句话来高度概括就是——成都竟然没看到丑女孩。换句话说,
就是成都这个地方基本人文素质相当好。在连年颇为吾国人文素质似乎不可逆的
衰败而痛惜之际,竟然看到我国尚有这样一块“天府之地”,顿觉宽慰许多。尽
管毫无疑问,在毫无“人文生态保护及开发”意识的社会氛围下,这块人文奇景
用不了多久,便会随“蜀道不再难”的周边污浊的经济、文化侵蚀所洇没。

  在成都先后呆了两、三天。由于成都市区的古迹不多,杜甫草堂、诸葛祠、
王建陵等看完后,我骑着自行车把成都市区溜了个遍。我很快发觉,成都人的基
本人文素质非常不错。神态文质、秉性质朴、温和善良。极少祖国大地别处大城
市遍及的浮华、枯燥、冷硬、怀疑的感觉。买汽水的小店女老板也象个小学教师,
在茶馆扎堆儿摆龙门阵的退休老人大多神态怡然,就象卸甲后的军参或什么员外
在不修边幅地谈古论今。女孩们更是各个柔和,匀称,即使相貌不很出众的,也
多有几分可人。乡下妹子似不多,也大都类似。正似古语曰“乡里有贤人者,民
风淳淳”之态。只是鄙人寡闻,不知近代有何圣贤曾卧于成都,也颇想知现今有
哪些名士出身成都。仅在当地小报上得知歌星陈琳、孙楠便是,果然顿然刮目相
看,颇符此意。莫不是杜翁、诸葛之余威延绵至今耶?望有兴趣网友给以考据。

  无论如何,这是成都自身“文化”的产物无疑。这里是在“‘人(们)的(
人化的)即定的广义活动模式’。即人们已然形成的食、思、做、乐等等的内在
习惯方式。或更理论化地表述为——“人们(个人和群体)积淀在自身心理、意
识及各类行为中的人化状态和内在活动模式”的意义上(参见本主页关于文化文
)使用“文化”概念的。也就是说,是成都人特有的社会关系、社会心理决定的,
他们的食、思、做、乐等等的内在习惯方式,决定了成都如此的社会景观。本人
暂时无暇细考个中缘由,但希望有人对此关注。因为,如能找到规律性原因、因
素、参量等,对在全国范围大兴“成都之风”,改造吾国主体国民素质,民族文
化极有裨益。

  这里仅举几个笔者此番亲身小例,管窥“成都文化”一斑。

  有好几次,在我问路时,不仅被问的人热心回答,路过的人也帮忙指点。在
其他大城市,被问的人客气地搭理你已是受宠若惊了。只是,成都人对成都的街
区似乎都不很谙熟。成都街道大多都没有路牌。这显出成都的“西部”特征。

  一次在“老城坊”名小吃肺片店买了半斤肺片,才发觉此店只外卖,没有坐
吃的地方,也没有碗筷。旁边的小包子铺虽有少数矮凳、矮桌原来与此店不是一
回事。我本能地不敢擅自落座,只得向肺片店借碗筷,打算站着吃就行了。店主
告知坐在小铺吃就行,吃不吃包子没关系的。我不大相信地试探地问包子铺夫妻
俩,没想到两人没有半点儿勉强地招呼我招呼坐下,从里间拿出一个碗给我,便
忙自己的事了。当时小铺虽有一两个空位,但客流不少。我很觉意外。这在我所
在的那个大城市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铺主若木然拒绝你算是优待了,很可能甩你
几句。网友们不妨在自己城市试一试。这里最重要的还是“没有一点勉强”。我
仔细观察了一下,这确是城市文化所致,而非个别现象。比如,一个很胖的人在
坐下时单薄、简陋的塑料小凳腿折了,此人着实跌了一下。但是,胖子起来后一
点也无怨天尤人的粗话,只是摇着头打量那个小凳。更奇怪的是,那个铺主给他
换了个凳子,竟然一句道歉话都没有,就忙自己的去了。一切都很自然、平和。
这要在别处,如北京,可麻烦了,不是一顿数了,便是一顿客套。更别在天津,
恐怕不多给几个包子风波很难平息。最后,我要了一小屉包子和一碗稀饭硬吃了
下去。结果发现,包子的馅是我见到的最大的。稀饭非常柔和可口。

  在路上,见到一个外地打工仔,冒冒失失地骑自行车在路口轻撞在一个年轻
夫妇骑的摩托后腰上,男青年只是平和地说了两句什么,便各走他路了。

  在游览乐山、峨眉山时,成都的导游明显表现出比当地导游素质高一大截。
但总的说,四川这一带旅游管理的还不错。比西安强多了。到了西安,我在恍惚
回到了中国现实。接下来便是祖国各地司空常见的旅游纠纷、车祸,大声的呵斥,
被掏包、对人的严密防范、可人女孩的星星点点……等等。

  不过在西安,值得一提的是,在半坡博物馆的副展“世界现今原始部落图片
展”中,我发现了对我的一个文化观点须做重要修正的图片实证。我曾在一篇“
什么是文化”(见笔者主页)文中谈到,原始人的第一个“人化”或“文化”、
“文明”的表征,应是他(她)们下体的那块遮羞布。但是我看到的实景图片却
大相径庭。在南美亚马逊流域的某些原始部落(图片未具体标明部落名),在一
张图片上,几个成年男子扛着猎具、猎物,全身赤裸地,愉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们脖子上有些环状饰物,但他们黝黑的生殖器官尽显无遗。在另一张可能不是
同一部落的女子照片中更有特点,其中几个青年女子从乳房下部到胯部以上绕满
了十分漂亮的红色彩珠,象时髦泳衣那样。但现代比基尼泳装的三点部位却毫无
遮挡。用文人的词汇,是春光尽泻。看着兴高采烈的,爱美的原始姑娘们,我的
头脑一时一片空白。还是列宁的话,使我恢复了逻辑状态,“理论是灰色的,只
有生活之树常青”。当然,这种状况的普遍性如何尚待确证,但无论如何我原先
(及很多学者的类似)观点应做重要修正。应当说,原始人纯文化的第一个表征
(除石器工具外)是无任何生存功用的装饰物(包括遮羞物)。此事对我的思维
方式亦有重大影响。

  本来想说的很多,但一笔至此已超出一篇网上简要游记的篇幅。不过,最主
要的东西似乎是说到了。

  也希望其他网友对各地的类似基本文化状况,多在网上念叨念叨。多关注关
注吾国的基本文化现实。

  成都真是好地方。只有92年的西双版纳、80年代的扬州,有类似文化氛围。
不过都是小地方。

  杭州好久没去了,估计可能在大城市中是较接近“成都文化”的。

  上海太洋了,广州没去过,估计民风正处不土不洋的嬗变、“严打”阶段。

  只但愿“成都文化”能保存的稍长久些。为中华文化改造做些贡献。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