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宗教只是一种信仰,信仰会成为力量。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庄子之疑:“荒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而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天地广阔,却没有给我们指明何去何从。所以有时人就会感到极度的空虚,发觉生活中缺少一种值得自己倾注身心的东西,这种东西无论在你的工作时或清闲时,总会赋予你生活乃至生命的意义,使其从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宗教为善的理念引导或者说是激发了人的内心。看过一篇文章,作者把信仰分为两种:迷信和智信。
引录原文,或可与君明鉴。当然我也是无神论者,但我对其思想颇为兴趣。

“迷信是未经自己思考而作出的信仰,现今的许多宗教徒都是如此,比如我们看到有些信佛的家庭,却要拿猪头、荤食来供奉佛主,这当然要被见笑了;迷信来源于传统观念或者被宗教或神秘氛围所感染,虽然这种信仰属于较低层次,但对于个人精神乃是一次飞跃,精神有了寄托之所,人的心便走向澄明之境,对于人生中的困惑与失败,能以包容的心理承受;即使是迷信,大多也是有社会意义的,扬善惩恶,做了坏事要受报应、下地狱,人与人相亲相重等思想,以迷信方式约束人心,所得的功德却不可限量。另一种信仰是智信,与迷信不同的是,智信是经过自己的甄别判断,缜密地选择后做出的信仰,所以这种信仰已不是简单的精神寄托,而且是一种无穷尽精神动力;同样是信佛,在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等人,从“五蕴皆空”中照见无我相,无挂碍无恐怖相,所以能磊磊落落独来独往,以震动奋厉雄强刚猛之精神,行拯救天下苍生之志,这又岂是以美食供奉佛主以求平安的信佛者所能相比。
  迷信与智信的差别并不在于思想或宗教本身,比如说佛教,有许多人迷信,也有许多人智信,可见佛教自身并无差别,差别是在人的选择上。所以迷信与智信虽有差别,并无绝对之界线,迷信之人在体证过程中,可以走向智信,而智信之人过分的偏颇,却也是容易陷入迷信。对于后者,我想马一浮可以说是一个例子。我提倡智信,也不排斥迷信(当然要以这种迷信不损及他人利益为前题),生命的意义虽然难以探寻,但幸福和安宁毕竟是多数人的追求,如果信仰本身能为我们的幸福和安宁带来希望的话,我们又何必要去反对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