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科学美国人与环球科学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在加生活了几年,对那本“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科普杂志是又爱又“恨”。爱是勿用多说的了,那么”恨“在哪里呢?就是敝人的英语水平太差,加上科学知识太薄之故。即使在敝人既往业务范围内,由于科学水平的飞速发展,显得基础不够,知识老化,相关文章也很难看懂它了。所以,每次新刊出来,从目录中见到有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或特有兴趣的,才自掏腰包买它下来。否则就看不完,仅束之高阁而已。

一次在网上无意中得知,中国有了它的翻译版,名叫[环球科学]。奇怪的是,它的英文名称,居然仍为Scientific American 。不过,它又自称为Global Science ,系由[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其中奥妙,非常人所能洞察,就不必去深究了。此次回国后,首先到市图书馆没有找到,邮局则可破季订阅。读起来,自然顺利多了。当然语言障碍的解决也还不能有效克服阅读中的其它困难 。

如要比较这两本杂誌,可用这两句话来作不完全地描述,即“似曾相识不尽同, 欲识庐山或在中“。就内容而言,[环]比[科]大致要迟后一期。个别篇章则会迟后两期。如”寻找血吸虫疫苗“一文,便从2008 年5月期,推迟到7月期在[环]上才发表。从纸张和印刷来讲,粗看起来,也难分轩轾。但是,[环]更有如下一些重要优点值得赞赏和称颂。

[环]的主要内容虽与[科]相同。但它每期都有一或二篇文章,是结合国情而编写的。如08年第6期则发表了“图解汶川大地震”一文,显然非常及时和适宜。旁边还附有“地震能预报吗”的链接。其观点是否能代表[科]?那另当别论了。又如同年第7期也新添“8月1日去看日全食“文章,介绍我国能否看到此次日全食的情况,也很形象和清楚。就此意义而言,[科]则望尘莫及啦。

[环]所有文章的译者,不少是国内同一专业的一流学者,翻译的质量自然相当“信•达•雅“。譬如,”行星生于乱世“一文的译者李抒璘,就是师从作者林潮的博士研究生。此外,还有多种“科学小词典”“部份中英文名词对照”栏目,有益于中国读者的理解与比较。此外,象“读来编往”(Feedback),“译文擂台“(Translation Arena)都提供了与国内读者的互动平台。从编排格式,广告栏目来讲,当然都是符合中国特色的。

为使有兴趣的读者先睹为快。现在此摘录08年第7期“博客—健康新主张”一文的片段如后:

“自我治疗也许是博客盛行的原因之一。科学家(和作家)在很久之前就认识到,记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功效。”

“作为群居动物,人类有一大堆与痛苦相关的行为,比如说,抱怨就是‘让人类获得满足感的一种安慰剂‘。在博客中写出那些让人紧张的经历,或许有着类似的作用。”

“不管潜在的原因是什么,那些被诊断出癌症或其他严重疾病,并与病魔顽强抗争的人们,正越来越多地在博客世界中寻求慰藉,并如愿以偿。”

“博客和临床日记不同,能在有类似遭遇的读者中引起共鸣,并带来更多益处。”

朋友们,你喜欢上[环球科学]这本科普杂志了吗?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