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谈天地 说东西之一 -----------读PAUL BRAND的“PAIN, THE GIFT NOBODY WANTS”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谈天地 说东西之一
-----------读PAUL BRAND的“PAIN, THE GIFT NOBODY WANTS”

HOTMOON 文字


PAUL的父母是传统的传教士,带着幼小的PAUL和他的姐妹到印度传教。父亲是个建筑技师,但他的父母都上过初级医药科程,当地人就把他们看成了医生。他的父亲在山上盖起了简陋的房子,建起了诊所,学校和教堂。收留起弃儿,孤儿和被社会摒弃的麻风病人。为当地做了很多好事,成为当地的传奇人物。

PAUL从小和父母生活在印度,耳濡目染,他充分的理解了:做一个好医生,应该是治全人,而非只医病。

后来PAUL在英国接受了医学教育,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重返印度,走上了一条以医治麻风病人为主的艰难之路。PAUL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二十七年在印度,二十五年在英国,二十七年以上在美国。后来他成为世上最好的手部外科医生之一。

他在三种不同的文化中生活过,从每个文化里对PAIN这个全球共通的人生经验的反应,作者细致而又深刻地看出了东西文化及其中的价值观的差别。

战后的伦敦,断墙残瓦,凄风苦雨,肉体上的困苦人人有份。然而,这群人是PAUL这辈子所遇到的最有活力的人。
当时的印度,一块困苦遍地的贫穷之乡,人们学着不怕PAIN,容忍PAIN,安然地接受PAIN。
后来到了美国,在这儿,PAUL看见了一个不惜任何代价寻求免除PAIN的社会。但PAUL在美国遇到的病患比以往他所医治的病患,更容易被病痛击垮。

PAUL在书里描述了在印度的简陋不堪和在西方发达先进的医疗条件下医治病患的经历,耐人寻味。

在印度,家庭体系紧密结合,很少单独面对苦痛,由于条件所限,病人都住大病房,病人似乎把整个家族都搬了进来,有时大病房看起来就象一个大市场。照顾病患的亲戚白天蹲坐在地板上,晚上在病床下铺个垫子倒头就睡。刚开始,PAUL对此景颇为惊异,后来他才了解实际上这种做法在病患疼痛管理上执行的是多么了不起的服务。帮助病人控制焦虑,孤独和恐惧,提供令人放松的抚摸,为病人减轻病症和痛苦起到了医疗技术起不到的作用。

PAUL在书中写到:我在印度看到的痛苦绝对比我在西方看到的多,但印度人对苦痛的恐惧却比西方人少了许多。

在现代化的医院,病人通常独自躺在病床上,被硬冷的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包围着,在单调白色的病房里,除了孤独,恐惧和痛之外,没有什么能让病人集中注意力。

西方年老的病人通常必须孤伶伶地面对他们最后的生命。散居各处的成年孩子们,总是突然间才获悉他们的母亲正面临生死关头。他们赶搭班机抵至医院。慌张混乱的吩咐医生:不管花多少钱,用食物导管,用呼吸管,只要有效就尽管试。然后,他们便飞回居住地。如果他们的母亲存活了下来,她很可能被送进养老院,而且是孤单单的一个人住进去。

PAUL很感慨:我很为印度人感到幸运,他们在家庭结构上拥有强韧的凝聚力。

而今,PAUL在美国与绝大多数的西方国家里,嗅到了一股不安的气息。安适的生活似乎不象人们希望的那样美好。美国人变的越来越软弱。这是一种抱怨的文化,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为某一事发牢骚或提出控诉。PAUL真的怀疑,富裕的生活使现代西方工业社会成为一个难以感受快乐的地方。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因为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社会在解除痛苦与追求享乐上有西方社会做的这么彻底。然而快乐却总是从那些追赶着它的人们身边溜走。

美国的社会是一个“不知足”驱策竞争与向上的社会。当生活水准提高,人的欲望也愈演愈烈,在这个消费者的社会里,各种商品的发明和改良,无穷无尽,不曾停下脚步。

但是那些省时省力的科技新发明似乎没有提升我们的生活的内在品质,让人们的生活远离邻居,远离大自然,也远离了那种自我存在的感觉。我们不断拥有“更多“的心态,使我们变的冷酷和空虚。

对于那段在印度的日子,PAUL深怀感恩之情。从那些生活在贫困中人们的身上,PAUL 领悟到,满足是一种内在状态. 然而在西方高度广告炒作的嘈杂声中,这种领悟几乎就是一个笑话。在西方的我们一直被灌输着满足是外来的,只要我们不定的购买,我们就一直会满足。。。。

PAUL哑然失声的注视着西方的我们带着怜悯恐怖的心情看待着着这些物质极其贫乏的人们,心中明暸西方的我们和东方的他们看待快乐和成就的态度是多么不同。东方人发现了一种满足与和平的境界,而这种境界是世界上其他人所无法领会的。

在贫穷和富裕两种环境都生活过的PAUL认为,东方的确有让西人学习的地方,象对“满足”真实本质和人生其它感受的理解。

PAUL在书中写到:现代技术借着掌控自然的手法,已经用一个人造的新事实来取代自古以来人类便熟知的“自然”事实。任何时候水都可以水龙头里流出,汽车,房屋中的空调设备让温度衡常,从舒适可人的超市上选购一块块处理包装好的牛排,。。。。相反地,那些与自然为邻的人通常以较平衡的观点看待生活,“生活中包含着痛苦,也包含着快乐。”然而现今居住在科技发达社会中的人们,却将所有的生活中的不适,看成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科技让我们把快乐与自然的源头隔离,科技让我们以一种终究被证明有害的方式来人工制造和复制快乐。

我从书中叙述中深深地领会到,东方的智慧是紧贴自然,从自然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东方的智慧不是强调发展,创新,而是追求顺应,和谐,它概括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及自身关系的根本。西方自文艺复兴后,科学和理性占了上风,在现代社会,已变成了一种科学的原教旨主义。对自然的无穷尽的开发和利用,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抗。使人类物化和异化。西方的现代文明所确立的价值造成了人与人,与自然,与个人身心的分离。希望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不会也不应就这样走下去,应是不同的文明取长补短,相互吸取营养,营造一个与人,与自然更和谐的文明.

2011年1月27日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