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从传统的“孝道”说情感成熟。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从传统的“孝道”说情感成熟。

首先,感谢每一位理性参与讨论的网友,其次,感谢每一位骂友,至少,你们的情感表达出来了。

但是解决家庭问题,并不能只靠情,也得有理。

先前发文,很多人没当真,以为是假的。稍稍讲了些道理,有人就抱怨,大家是来娱乐的,不是来受教育的。
现在因为我们对父母的态度,各位总算动了真格了,无论是乱骂狂砸,还是语重心长,我们都欢迎。可以认认真真地讨论了。

我们都是对精神、情感,非常认真、投入的人。当年我们挨的骂,比现在狠多了,那是出自于至亲之口。之所以还没倒下,不是因为顽固不化,而是我们对这些指责背后的依据、心态,都作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上至哲理感悟,下至人情世故。过去,我们常常彻夜长谈,也就是为这些。

先说西方认为的“普世价值”。泰坦尼克号沉没时,船长下了一条命令,优先救助妇女儿童。为什么不让尊敬的长者,精壮的青年先走?

对比一下吧,中国某学校大火,某人喊出了同学们留下,让领导先走。。。尽管这个船长犯了众多错误,但他的这个命令被西方人认为,“是英国人奉献给世界的一条活生生的文明守则”。

为什么?

有一个很流行的情感选择题,当母亲和妻子掉进了河里,该先救谁?按照英国人的这条文明守则,答案是?

再说中国文化中的礼义廉耻。

现在很多人一提中国传统,就是包饺子,舞龙灯。这是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浅、最表面的一层。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三教百家思想。即儒、释、道,诸子百家。

民俗文化是最容易改变的,事移境迁,移风移俗。环境一变,民风民俗也跟着变。在北美,各位的生活习俗多多少少都会改变吧?你们的下一代改变会更大。

如果很多人对于孝道的理解仅处于民俗文化层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去教育后代,对方很难接受,真正的孝道反而无法难继承下去。

儒家对孝道的理解:

有不孝者三者,
1。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2。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
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用白话文来解释:
1。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如果真以这条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很多人都是不孝!过去太多的人劝我们,与父母有冲突时,蒙过去、哄过去就行了。还有人觉得只有父母批评儿女的份,儿女不能批评父母。看清楚这一条没有?这叫不孝。

我对母亲的做法,并不仅是因为爱老婆,而是我有自己的立场标准。父母起先很喜欢她,后来知道她家的情况后,怕吃
亏,一直在拆散我们。而且他们不想让我们生孩子,因为他们不想帮我们带孩子。有了孩子,就更加难拆了。但我很清楚,即使我们离婚了,娶下一个就没有问题么?就一定能和他们和谐相处么?

2。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我父母生活不愁。反倒是妻子的父母有经济问题。我父母要求我们不要管她的父母,这正确么?他们害怕我的钱流到了她父母手里。我觉得他们的出发点不对。妻子的父母有他们的问题,我们自然会处理。但在立场上,我们对双方父母都是一视同仁。

3。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这一点已经说了很多了。
  
道家对孝道的看法:

孔子问道于老子时,老子对他讲,你想恢复周礼,创建这些礼的人早就死了,骨头在坟墓里都烂了,为什么你还抱着这些礼不放?

当时诸候大战,礼乐崩坏,孔子想通过恢复周礼来使天下太平。这就是死读书,读死书。为什么他不能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新的礼?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活道理、死道理的关系。

道家的孝道是从对儒家孝道观念的批判与否定开始的。老子说: “六亲不和,有孝慈;“
简而言之,因为家庭不和,才会有孝道,而不是先有了孝道,家庭就会和谐。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对于失道而后德这句话,我们深有体会。道本自然。比如儿子,两三岁时,谁对他好,谁对他坏,他自己非常清楚。在外面玩时,小朋友倒在地上哭,他也会去扶他,安慰他。这一切都是出自于他的自然天性,根本不需要教。

稍长大后,欲望多了,人为的东西也多了。比如,他开始欺负妹妹,甚至把这当作一种乐趣,这样,我们不得不管教,思想品德教育开始了。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礼法出来了,没人听,于是就要扬着胳膊来强制人们去服膺礼的要求。

现在很多父母拿着书本上的道理去要求孩子,只知生搬硬套,孩子当然不会听。不听,就开始惩罚,逼着他接受。这就叫:攘臂而扔之。

佛家对孝道的看法:
佛家本来是不讲孝,甚至是反对孝道。佛教是外来宗教,当它进入中国时,因为“孝”与本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主要就是因这两条:
第一条,当和尚要剃光头,烧戒疤,所谓六根清净。而中国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第二条,一个人出家当和尚,父母谁来管?如何传宗接代?
后来,和尚们主要靠投身官府,加之,对很多问题避而不谈,美化,后来又借用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内涵(佛教的孝由此而生),才算是在中国文化中扎下根。

说一下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人吧。
可能大众对他的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西游记里的如来佛,觉得他神圣无比。历史上,他是一国太子,父亲一直指望他继承王位,治理国家。

可他呢?跑了,出家了。国王派侍卫去劝他回来,释迦牟尼反而说服他们跟着他一起出家。

如果按照儒家的观点来看,释迦牟尼,可谓不忠不孝也!把国家,人民抛下不管,此谓不忠,违背父亲最大的期望,此为不孝。

无论古今,生活都是活生生的现实,并不是一些书本上的教条。如果你能切身处地地考察一下古人是如何与父母相处的,会有很多有趣、甚至让人吃惊的发现。

对于传统,我并不是“集体无意识”地照搬某些生活习俗,而是有意识、自觉自愿地理解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当年因为家庭问题,开始研究传统的孝道,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我几乎所有被抨击为“大逆不道”的言行,居然都能找到相应的依据。

以上只是很粗浅的一些理论,仅作抛砖引玉。讲这些,只因很多人对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民俗层次。有人说我不孝,想和他讨论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孝,没有了下文,有人说我的言行要受报应,想和他参详一下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不见回答。现在各位的感情动起来了,希望你们能讲出自己情感中的根据,而不是只有吼和骂。

当你们的儿女,孙子处于“叛逆期”时,这样的漫骂,会有好效果吗?我们之所以顶着砸砖,也要讲出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也是为了下一代,如果你们的这些说法不能让我们心服口服,那么将来,当我们把同样的招数用在自己子女身上时,他们也不会服。

在北美,“孝”并不是法律或者社会道德所要求的。儿女甚至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已经尽了赡养老人的义务,因为我们工作交税,其中很大一部分会被政府用于老人。

如果你还想保持传统,享受儿孙绕膝,儿女孝顺的天伦之乐,空喊口号,气势压人,威胁利诱是无济于事的。如果你能让儿女打从心眼里敬爱你、尊重你,实现这种愿望并不困难。对于儿女,如果和父母的关系能让他们生活更愉快,又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在异国它乡生活的中国移民,如何将本土的传统道德观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是我们这一代人很重要的任务。如果我们所宣扬或坚守的中国传统不能很好地回答、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结果就是,下一代全盘西化。

处理家庭问题,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智慧,因为它必须既有理又有情。

只有理,没有情,对方不买帐,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面对一个个哭得梨花带雨的女人,你去和她讲道理?

只有情,没有理,问题会越来越多,大多数家庭问题其实都来源于感情。情感本无对错之分,单就每个人的出发点来说,都不是恶意。可当几个人的情感放在一起时,冲突就来了。搞不好,上吊跳楼都可能。

我母亲和我的情感,本来没有什么问题。当我的生活出现了另一个女人(妻子),这问题就有了。我两个都爱,但她们两个却搞得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怎么办?

这个时候,只凭情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它反而会把问题搞得越糟。必须去寻找其中的“理”,无法两全其美时,就必须取舍,尽管这种“舍”,很让人难受。

选择母亲,还是选择妻子?我选择了后者。

但是,我从来没忘记母亲抚养我的艰难。

老婆第二次怀孕时,成了糖妈(妊娠糖尿病),每天都得小心翼翼挑选食谱。突然想到,当年我妈怀我的时候,还在农场劳动,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那时候,她只能吃包谷饭,劳动时,身体弯不了,只能蹲下来,捡地上的庄稼。爷爷来信,说怀孕时,应多吃点钙片,农场的领导知道了,在大会上批她资产阶级作风顽固,要好好改造。最后,其他同学都评上了五好战士,只有她例外。临盆前一个月,父亲被叫去下乡支教一年,母亲生产、月子无人照顾。

因此,她得了严重的腰痛病,而我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营养不良。母亲没有把我养得很健康,一直是她的一块心病。导致她,无论从肉体上,还是精神上,象一个老母鸡似地保护着我,总认为我是一个小孩。长大后,她屡屡对我的恋爱、 婚姻横加干涉。这样使得我无法在生活上、精神上,真正地独立、成长。而我的不独立,又使得她更加担心、牵挂,虽然她已习惯并爱上了这种“牵挂”,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正因为我清楚这些苦难,所以不想悲剧重演。不想让另外的女人(我老婆),还有下一代人(我儿女)也受这些苦。而母亲大概是苦惯了,觉得我老婆受的苦根本不算什么,比她差远了。但她没有意识到,她这么“整治”媳妇的结果,是孙子倒霉,儿子倒霉。

儿子不健康,孙子很健康,她的内疚减轻了。过去,她觉得只有她才能照料好我的生活,现在,我的生活很幸福。当我把这些这些事实放在她面前进,她终于释怀了,解脱了。而我的情感也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地成熟。

我妻子的情感也在成熟,起先她对我父母“恨之入骨”,后来意识到,如果她对我有感情,还想和我生活在一起,就无法回避我父母。相连的血脉,是割不断的,几十年一起生活的记忆,是抹不掉的。何况自己的儿女,也应该得爷爷奶奶的疼爱,共享天伦之乐。

从她个人角度来看,她对我父母没有任何兴趣。作为一个妻子,一位母亲,她却愿意和我父母交往,这说明她的情感开始成熟了,因为她的情感世界不再仅仅从属于个体,而是包含了整个家庭。

根据我们的经验,情感成长有这样三步曲:

1、所有的情感直接来自于自身的感受,这种的情感模式尚在个体阶段,所有婴幼儿,孩童、甚至动物都是这样。如果一个人不提高自已的情商,即使他已是老人,可能情感还停留在这种模式上。

2、能够换位感受,将心比心,了解对方的情感。进化到这一步,能够解决一些情感问题,比如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但它还是没有完全摆脱个体,只不过从自己这个个体进入了对方那个个体。当年婆媳大战时,我夹在中间,既能体会母亲的心境,也能体会老婆的感情,左右为难。两个“个体”对我这个“个体”都提出了“有我无她”的要求,让我不知如何是好。

3。情感不再来自于个体,而是来自于群体、整体。佛以众生之心为其心,道以天地之私为其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现在我至少能做到以家庭众成员之心为我心,整个家庭利益即我之利益。在这个境界上,解决婆媳问题不是一件什么难事。

一个人的情感模式从个体走向群体,就是成熟的标志。

(回网上的一些质疑:
有人问我们将来自己的儿女对我们也反目成仇,会如何感想?
日久生情,两个陌生人相处久了,都会有感情,何况血肉相连的父母子女。上天给予了我们和孩子二十年朝夕相处的机会,如 果还是成了“仇人”,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反省自己的问题。

有人又问,将来孩子用这样的口气写信,指责我们夫妻感情问题时,我们会如何感受?
我的感觉是,我很惭愧。这应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问题,由于自己没有做好“本职工作”,无辜牵连了下一代。

关于网上的骂贴:

很多女人对那些有“恋母”情结,情感幼稚的男孩,极度鄙视。前段时间,有人发贴说,她老公四十多岁了,洗澡时还要母亲帮他擦背,娘儿俩很自然地就这么干上了,对此,她有一种非常恶心的感觉,很多人也跟着骂。

假设这样一个恋母的男孩,有一天,突然觉醒了,想在情感上独立起来。那么,他首先要面对的,是“母子情”这一关。某一段时间的冷战,甚至决裂,都是很正常的,可很多人又会狂骂什么孽子,白眼狼。

其实这些骂都来自于网友自身的情感立场,这样的人根本就不愿意进入对方的情感世界去体会。这些骂对我们没有什么,如果他们也以这样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子女、配偶,那就麻烦了。)



附上关于泰坦尼克号的文章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