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黛玉《咏菊》,意有道心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黛玉《咏菊》,意有道心

《帝女花》

绵绵细丝催人愁,
人心秋心两不分。
秋风吹熄月圆夜,
霜雾逼散百花宴。
烟雨泪送雁南飞,
暗香突袭帝女临!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不惜笔墨吟颂秋日里独艳的菊,留下无数千古绝唱。本人也按奈不住,写下拙诗一首借景抒情、以物喻人。说愁说菊不得不提黛玉的吟菊诗句,诗词往往是人物内心的真实写照。细细研究后,发现《红楼梦》中曹公只让黛玉在赋菊花诗时做了“花魁”,这样的安排引人兴趣一探黛玉内心深处的隐秘。

咏菊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的“林潇湘魁夺菊花诗”中,在这一回中,林黛玉作了三首诗:这三首诗都是以菊花为题。

先说第一首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在这首诗中,林黛玉在第四句中提到了陶渊明:“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此句之前却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黛玉自怨自怜,心无人能诉,无人能解,紧接就提到陶渊明.陶公当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劳动之余,特爱菊花。陶渊明一生写过很多咏菊的诗,菊花也因为他的品题而声名鹊起。其《和郭主簿》中的“芳菊开林间,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心,卓为霜下杰”,便为菊花定下了高洁的基调。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是老少皆诵,为历代文人所称颂。后有女词人李清照把陶公的诗赋于了新的气质和神采,“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林黛玉在此称颂菊花因陶渊明的“评章”而“千古高风说到今”,既是在赞菊,也表达了她对陶渊明的仰慕,隐约中也有自比菊花的内心流露。


第二首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在这首中,林黛玉看似写菊实为一首对陶渊明人格风范的赞美诗。世人都知林黛玉的内心:孤芳清高,她却“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在问菊花,其实答案就是傲视世俗的菊花与陶渊明一起隐居尘世,卓而不群!林黛玉甚至设身处地的想到:隐居山野的陶渊明和菊花在这“圃露庭霜”的深秋是否感到寂寞?大雁已南去,蟋蟀凄苦的鸣叫是不是因为相思呢?她甚至还倾诉道:不要以为举世之间没有人能与之对话,何不妨与我聊一聊呢。……毫无疑问,陶渊明是林黛玉心目中的追随者,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陶渊明超然若脱般品格的理解者和同道中人。

第三首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梦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在这首中,林黛玉再次提起陶渊明,更是提到了一位道家人物庄周梦蝶的典故,并且说“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意思是说,在梦中升仙,并非羡慕庄子那样变成蝴蝶;怀念旧情,还是愿意实现与陶渊明的盟誓。众所周知,梦幻和归隐都是道家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模式,从林黛玉诗中对道家色彩浓重的陶渊明的赞许和尊崇来看,林黛玉具有浓厚的道家情节是确实无疑的。通过林黛玉的这三首咏菊诗,我们可以揭露诗中的隐秘:她是道家的崇拜者和追随者。

林黛玉的这三首咏菊诗,通过分析后,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都出现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形象,其中第三首中还提到了“庄生梦蝶”的典故。但这恰恰也让人看出了黛玉俗人的一面,十几岁少女的内心的向往仅是对道家的崇拜,崇拜也意昧着望尘末及,对成道的境界只是旁观。陶公的境界也是道家最容易看得到的一种形式“解绶还乡,隐耕田园,”而庄周梦蝶梦中升仙的境界已超越形式,达到了更高的境界。黛玉对陶公的境界还可想象,还可与之对话,而对于庄周那只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遥不可及。黛玉向往成道的境界,却身处俗界。“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性格,也只是在俗界中的自保方式。如若她真进入道家的境界,不管是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盟都不再成为她的困惑,她会懂得一切都在道中,更不会年年轻轻泪尽人亡!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Sign in and Reply
Modify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